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263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263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无奈之下,倭人首领伊奘诺尊决定派出使者前来长安游说,而这个人选也是很特别,竟然是当年徐福东渡时带去的三千童男童女中的一对。

不过,此秦非彼秦。

伊奘诺尊的一点小算盘,却因为不了解新秦的历史而落空,在清徐二郎和坂田樱子到达长安之后,他们多次向汲黯提出条件,以属国的身份侍大秦为主,每年保证进贡相当数量的珍宝等物品,而要求就是保留倭国的存在。

这一条件,秦国方面始终没有给予正面的答复。

在这次朝议上,李原言词锵锵:“倭人的事情,朝廷应当继续加大对冯宣将军的支援力度,到了明年的夏季,就是我大军渡海平灭倭国的时候,至于倭人如何处置,一个原则,所有的男人不管大小、老弱,全部杀了。女人全部遣送到国内,或充当奴婢,或给予有功的甲士。”

李原这一回复,杀气腾腾,让百官们听了不寒而栗,丞相汲黯一惊,疑惑道:“陛下,这么做,是否太过于血腥和不近人情了?”

汲黯的这一问,也问出了其他官员的疑问,在他们的印象中,李原不是一个嗜杀之人,怎么会突然对倭人赶尽杀绝。要知道这个东方岛国上的人,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国力更是弱到了极点,根本不可能威胁到秦国。

李原沉着脸,对于汲黯的疑问,他并不惊讶,如果是陈平为相,估计李原怎么吩咐他就照办了,而汲黯不同,个性耿直的他在历史上曾经当面顶撞过汉武帝,这可是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

“汲丞相、诸位,今天我说的话,让史官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并作为我大秦立国的国训:有我大秦一天,扶桑岛上的全部男人,必须悉数杀死,一个都不留,如果有谁心慈手软放走了一个,那他就是我大秦的叛徒,就是我炎黄子孙的罪人——。”

李原胸膛中,滔天的战意凛冽。

日本人的无耻,在二千年后变本加厉,别看他们现在摇尾乞伶,似乎就象可怜的小狗一样,趴倒在大秦人的脚下,而这条恶狗一旦发现主人已经老了,他们会疯狂的跳将起来,狠狠的撕咬上一口。

第四百八十二章 淮南八骏

清除二郎和佐木樱子万万没想到,他们期盼秦国神武大帝回来认可扶桑作为大秦从属国的请求,不仅被断然拒绝,而且李原还出人意料的下达了灭绝的诏令。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当年徐福欺骗始皇帝,擅自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吗?可这是方士徐福在欺骗始皇,与他们倭人没有什么关系,徐福只不过是东渡适巧的到达了扶桑罢了。

真正的原因,倭人现在自然猜想不到,清除、佐木二人不可能想到,是他们二千余年后的子孙给老祖宗带来了这一场灭顶之灾。

“倭人,本来就不应该在这个世上出现,所谓的大和民族,就是一群骗子、恶棍和罪犯,他们是我大秦永远的敌人,你们记住了。”在朝廷会议上,李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郑重说道。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李原在二十一世纪时,就是军中一热血青年,也就是俗话说的愤青,对于大和民族和大韩民族,基本不抱什么好感,当然,相比棒子,对侵略过中国并造成国人深重灾难的倭人更加的不可饶恕。

这就是李原决定对日本人痛下杀手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见证了近代中国被日本人践踏和欺凌的炎黄子孙的怒吼,既然有报仇的机会,那当然要斩草除根,彻底的让天照大神灰飞烟灭。

至于什么这个时代日本人还是善良的、还是愿意听命于中央大国的言论,李原听都不想去听。

名声是什么东西?

不过是一个虚妄的念想罢了,暴君也好,明君也好,身后的滚滚骂名,就算担了又有何妨?

神武大帝李原的话就是最好的动员令。

秦国上下不管是理解的,还是依旧盲目听从命令的,都不约而同的行动起来。

九月初。

从三年前接任了秦国东境一带军队指挥权的大将冯宣遣部下雷被、左吴为使,入长安呈报组建舰队之事。在关东的琅邪郡。

崂山脚下。沿着黄海的胶澳一带,冯部水师约一万余人已经在东海郡一带秣马厉兵多日,随时准备渡海进攻岛国。这支东方的舰队,目前已经有海船七艘、江船蒙冲九十余艘,而来往于胶澳与九州岛之间的航线,冯宣也亲自坐船来回过,为了应对突变的海上风暴。秦军的海船数量还要继续增加,而这就需要朝廷给予更多的资金、人力支持。

江东自古多豪杰。

在项羽、英布等一代英豪过去之后,新一代的年轻人渐渐的崭露头角,这些年来,冯宣在江东、淮南一带也是召揽了一批的年轻豪杰。

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有四文四武之称的荆楚八骏:左吴、苏飞、李尚、晋昌、雷被、伍被、毛被、田由。他们由退隐归乡的王尚推荐之后。被引入冯宣军中分别担任军司马、军参谋和校尉、军侯等职务。

这八人在历史上甚有名气,曾经协助淮南王刘长反叛,其中雷被作为四武之首,更是有勇冠三军之称,正是他率领着淮南军一路过关斩将,险一点就杀进长安城,如今西汉不复存在。雷被等人自然也不可能被刘长所用。

雷被和左吴此时均二十余岁,初入军中即被重用让他们兴奋不己,这也是雷、左二人第一次与传说中有着三头六臂的神武大帝见面。

李原对这两个陌生的关东年轻人很是关注,他仔细的询问了关东特别是淮南、江东一带的百姓生活情况,对赋税、徭役的征收和摊派,对普通民众自有耕地的拥有量也甚为关注,李原的认真态度,让雷、左二人深为感动。

在他们的印象里。李原是老秦人出身,理所当然会更多的关注关中老秦人的利益,而江东和淮南一带,一直属于楚地,西楚国也是抵抗秦国统一最为激烈的一个地方,按照常理来讲,李原不打压楚地已经算是宽宏大量了。又怎么可能会关心百姓的疾苦。

秦国国内的时局。

在平静之中,也有波澜,李原这么相问,自然有他的道理。

随着和平局面的延续。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都在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而这种双增长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势必会带来人多地少、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地主阶段的贵族与平民之间,不免会有利益上的碰撞,而这种碰撞一旦激化,就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动乱。

同时,相比稳定的有丝绸之路为补充的关中一带,对秦国向心力不强的江东、淮南是必须要关注的地方。

冯宣这几年一直在关东一带驻军,作为受到李原信任,又年富力壮的战将,冯宣的足迹从南越一直向东,几乎转战了东南部的大半个中国。就在二年前,他还作为秦国的全权特使,接受了闽越王无诸的降书。

无诸这个当初三越反秦的漏网之鱼,幸运的逃跑到了夷洲岛上,不过,夷洲岛上的日子可不好过,这座海岛虽然物产丰富,但却正处于飓风带上,每年从太平洋腹地刮来的风暴都会横扫整个岛屿,而越族人辛苦播种的庄稼往往会因为一场灾难而颗粒无收。

除了自给不足外,疾病也同样困扰着越人,他们虽然在闽地居住了数年,但大陆与岛上毕竟不一样,水土不服的闽越人在到达夷洲之后不久,即病亡了约有三千余人,这一数字几乎占到了渡海的闽越人的五分之一。

在血的教训面前,无诸不得不低下了头。

这位春秋霸主越王勾践的后裔,面对困难、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丧失了争霸的所有野心。

无诸的臣服,让秦国的东南一隅归于平静,在西征秦军与安息人、埃及人、色雷斯人、罗马人大战之时,冯宣也没有空着。他腾出手来,组建起了一支跨海远征的强力舰队。这无疑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除了要操练优秀的水兵和浆手外,还需要打造一支能经受得起大风大浪的战船。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冯唐未老

李原回国之后的一系列动作,让秦国朝野陷入到纷乱之中,这种异常的波动,就象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一样。

天威莫测。

非人智所能猜测也。

在秦国的史籍中,史官对李原归国之后的一系列言论、诏令进行总结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对待白羊、义渠、楼烦等依附部落,神武大帝李原采取的是扶持的态度,给予土地,给予优惠,帮助他们从灭族的困境中重新走出来,而秦国得到的回报是这些小部落的感恩之心,他们怀着对秦人的敬慕,加入到秦国的大熔炉中,为它征战,为它流血,甚至于为它死去。

而与之相反,在对待匈奴、高句丽、大和的态度上,李原却又展现出了另一面,他杀人无数,他手狠手辣,他滥杀成性,可以说,李原的双手沾满了血腥。

“这是一个屠夫!”

“秦国的那个疯子皇帝,就是杀人犯,天照大神应该收了他去,让他永世被神社里的恶鬼折磨不得翻身——。”在秦军不断进军的同时,失败者们在背地里一次次恶狠狠的诅咒着,可惜,这些咒语不仅没能帮助他们反败为胜,反而让他们更快的陷入到生死的边缘。

匈奴人的最后残部,在顿河流域正在与斯拉夫人争夺最后的游牧土地,不管他们是胜或者败。韩信的骑军已经在乌拉尔王脉一带虎视眈眈,随时猛扑过去。给予匈奴人的道路只有一条,继续被驱赶着向西,直到大海。

而在辽东西部的半岛上,在长白山的南面,高句丽王高朱蒙的日也不好过,秦军的压迫就象一座大山,一线平推虽然速度不快,但不冒进就意味着没有空隙。对于实力上差距很大的高句丽人来说,翻盘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然,匈奴和高句丽好歹还能喘息支持,李原也从来没有亲口说过要将这两个民族给全部灭杀,但倭人则不一样了。

自从李原的严令下达后,从长安开始,一场席卷全国的清扫倭人的行动轰轰烈烈的开始。不过,这个时代能够远涉重洋到秦国来的倭人,大多是些胆大的冒险之徒,他们身材矮小,两条腿特别的短,加上口音不同。在傅籍的清查下,查找出来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九月末。

齐地,琅琊郡。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荡让平静了多日的郡里热闹起来,清查倭人的行动落实到各地,由于执行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一些误会,其中在琅琊郡。有长得象倭人的倒霉家伙也被关了起来。

齐人公羊寿就是被泱及的池鱼之一。

公羊寿是齐地有名的儒学学派公羊家族的领袖,与大秦各地公学取代私学的情况不一样,齐人因为儒家的创造人孔子就在此为官立学,所以,孔门的弟子和他们弟子的弟子众多,这些都使得私学与公学并存下来,并渐成气候。

公羊学说相传起自于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子夏。经历了公羊高、公羊平、公羊敢等六代,最后到了公羊寿这一辈时,终于成著了一本名著《春秋公羊传》,这本书的出现,让儒学在齐地的地位更加的巩固起来。

儒学兴。

则法学退。

学术领域的你争我夺,并不比战场上来的柔软,公羊寿和他的弟子们对时政的评击,让治理齐地的秦国官员很是恼火。这次,借着搜捕倭人的名头,秦国郡兵到公羊家去闹腾一番,本来并不打算怎么样,但随后,公羊学子们与郡兵之间因为言语冲突而激烈打斗起来,一怒之下,带兵的郡尉直接将公羊寿当作倭人疑犯给押了起来。

这一下举动。

就象捅了马蜂窝一般,本来就对儒学长久没压制而心生不满的齐地儒生们,一个个群情激奋,他们开始罢学、罢课,并占领公学学堂,试图以此来压迫郡里释放公羊寿。

恰巧的是,秦国琅琊郡即墨县令袁哙以前也是公羊寿的学生,只不过,袁哙这个人对儒学的坚定心念不强,听说公羊寿的学生闹事,袁哙惊惶之下,一面向距离琅琊不远的冯宣部秦军告急,一面向上一级齐相冯唐禀明情况。

冯唐是赵地中丘人,曾经在云中郡守苏角的手下担任车骑都尉,随后,冯唐被举荐为齐相,负责治理琅琊、东海、砀郡等地内政事务。与历史上西汉初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相比,秦国的用人机制,由于排除了刘邦分封诸子、诸侄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当数量的官职,而这正好给了象冯唐这样的平民子弟机会。

得知公羊学派的儒生闹事,冯唐敏锐的感到,这里面包含的意思绝不仅仅是释放公羊寿那样简单。

为此,他特意修书一封,遣信使连夜送往长安,在这封长信中,冯唐提到:齐地的儒生动乱,其根本原因在于入仕问题,由于秦国的选拔人才机制主要依靠名士、乡老举荐和公学考试两个途径,这对于入私学的学子来说,就等于是关闭了入朝为官之门。

一天、二天学子们可以等。

一年、二年他们即便不耐,囿于心中的理想也能够坚持,对于那些心志不坚的动摇份子,他们还能异口同声的讨伐。

但当十年时间过去之后,他们口中不堪的秦国,却依旧稳稳的把握着朝廷大权,他们曾经看不起的同学,渐渐的成为了郡里的官员时,儒生们沉积多时的压抑爆发了。

冯唐在积极向朝廷汇报的同时,与他的同姓冯宣布置了一个诱敌的计划,从即墨海边赶来的秦军趁着夜晚,将儒生们的家眷一个个抓捕,然后再逐个分化,使得原本心往一处使的儒生们在第二天彻底丧失了斗志。

公羊寿的私学收取的费用也是不菲,儒生能够专心学习,主要就是家中有足够的财帛支持,在斧底抽薪之后,这一场由儒生学子发起的动乱闹剧随即平息,与此同时,来自朝廷的命令也到达了。

公羊寿这个齐地最后的大儒,因煽动学生动乱而被诛杀,整个公羊学派也被连根拔起,至于那些参与动乱的儒生们,则或被发配至西方充军,或直接下狱,等待他们的是漫长的服役生涯。

冯唐的出色应对,也让他得到了朝廷的大力赞许,特别是在冯宣的力荐下,冯唐由齐相位置被调往长安,担任中车府令,这一位置居于丞相之下,主要负责各郡上报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他的意见无疑将对接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