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年的诗作。田间在集前的《小引》中称赞他“是善于写短歌的”。集中所收的《街头诗两首》、《青纱帐》、《汾河两岸的歌谣》、《县城小景》、《战士们》都是颇为生动的作品。他在作品中很善于构图设色,不多几笔,就画出了引人注目的画面和对象和突出特征。如《我登上了革命的大船》写他初到延安的心情,是生动精巧的:
远远看见红霞中的塔影,
好象海洋里出现的桅杆,
啊,这就是延安,
我登上了革命的大船。
陈陇的短篇诗作富有儿童歌谣的特点,文笔活泼,纯朴天真,清新可爱。《青纱帐》生动地画出了华北平原“青纱帐起绿油油”的景象,同时又含蓄地点出了这是“鬼子叫苦”、“我们大显身手”的好季节。《我有一枝花》、《金星星》、《老柳树》、《小木刀》(注:陈陇、流笳的作品见魏巍编《晋察冀诗抄》)等,则是模拟儿童心理特点写成的童谣,赞扬了边区孩子们参加生产、学习文化、站岗放哨等活动。流笳的歌谣作品通俗流畅,不落阳套,每有新意。如《高粱熟了》、《抢收》、《子弟兵三赞》、《武工队》(注:陈陇、流笳的作品见魏巍编《晋察冀诗抄》)等,反映了敌后军民劳武结合的斗争生活,歌颂了军民之间鱼水相依的深厚感情,例如:
天明我迟迟推开房门,
房檐下睡着几个年轻人,
雪花把身上盖满,
枪还搂在怀里抱得紧紧。
嫌我的茅屋矮小,
怕惊动我睡不稳,
擦一把眼泪我轻轻叫,
不叫同志叫亲人。
毛主席的好战士呵,
铁打的身子孩子的心!
——《子弟兵三赞》
写得颇为真切感人。邢野是坚持用歌谣形式写作街头诗的作者,有诗集《鼓声》。《山歌》一诗最有民歌风味,其他的作品则太率直,少含蓄,不免流于标语口号。这和他在生活中缺少深入细微的观察又不注意诗歌的文彩有关。
内蒙古自治区一九四七年五月在党中央关怀下正式成立后,蒙族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参加了革命工作,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他的诗风发生重大的变化。当时新创作的诗歌《沙原,我的故乡》在光明与黑暗决战的关键时刻,满怀深情地歌唱光明与解放,表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在具体描绘了“黄金闪烁的沙原”,“我父母的故乡”的许多可爱景物和光荣历史之后,诗人回到严酷的现实:
风暴吹动着柳枝,
震荡着我愤怒的心脏,
绝不让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
掠夺我们肥美的牛羊。
啊,沙原,我的母亲,
我们的故乡!
朝着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吧,
让自由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诗人以战士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号手,参加了战斗。此外,他还写了《纪念人民英雄陶高的功绩》等诗歌,歌颂解放战争中出现的人民英雄。
在随军作战中并非有意识地写诗,而是用诗歌形式写下自己被许多事情激动的感受,因而产生了一些好诗的,则为柯岗和白刃。柯岗的《小诗集》收录了他在战地写作的短篇作品。《采椒》精彩地画出了边区人民自由欢乐的劳动场景:
她们笑了,
她们笑红了花椒。
我在漳河岸上走,
她们在花椒树下笑。
她们一声笑,
剪落一串红玛瑙。
《巴斯布隆的姑娘》用传奇式的色调画出了英勇机智反抗侵略的边疆蒙族姑娘的动人形象。《不知名的作者》、《骆驼队》、《不能忘的班长》出色地描绘了子弟兵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大风雨中的果园》、《夏夜》、《茶棚》、《一个女人》歌颂了边区人民坚持抗日斗争的顽强性格。《燕赵秋野》、《夏日清晨》、《行进在大风沙里》、《夜行》、《夜渡》、《追在风雨中》等,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赞扬了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支援,歌颂了部队战士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作者的另一个诗集《长着翅膀的朱银岛》,收载了四首长篇叙事诗,不及他的《小诗集》中的作品精彩生动。白刃的诗集《前进的回声》收录了他自抗战以来的大部分诗作,文笔老练,结构谨严,很耐人寻味。《好庄长》赞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铁脚团长》歌颂了老红军不断革命的精神。《孩子的心》、《弟弟的眼泪》、《郑秀兰》、《小指头的故事》用清秀的文笔写出了边区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子弟兵的纯朴心灵。一九四五年初写的《今年是好年》,是一首令人击掌的抒情佳作,作品通过景物的描绘,把抗战胜利的前景描绘得可望可及,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豪情,表现了诗人灵敏的感触和正确的预见。
陈山的《渡江战》是一组叙事短诗,反映了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直捣蒋帮巢穴的许多惊险场面和斗争故事。《四月二十一》描绘了我军强攻扬中岛要塞的经过和突击上岸的壮观场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绘影绘形。《没有字的标语》用含蓄的调子,写出了江南人民欢迎解放大军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江南三月一片翠绿的明媚春光。《茅山下》生动地写出了原新四军驻地人民怀念陈毅同志的热烈感情。《王参谋发洋财》记叙了国民党军一个团向我军只身迷路的一位参谋投诚的喜剧性场面。《喜相逢》记写了失散多年的战友意外重逢的动人情景。这些作品象色彩鲜明的画幅,描绘出我百万雄师不可阻挡的威壮声势,描绘了蒋家王朝树倒猢狲散的崩溃局面,描绘出获得解放的汪南是一个人欢马跃的新世界。
解放区的诗歌除了直接反映革命战争的内容以外,还对农民群众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作了热情的歌颂。这就是曾经广为流传的许多长篇叙事诗所反映的内容。其实,解放区产生的许多长篇叙事诗,不只是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上述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中,就有许多叙事作品,其中也不乏优秀篇章。长期以来,这个方面的作品是多少被人们急视了的。
以翻身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大都出现在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初期,作者甚多,作品甚伙,重要作者之一是田间。
田间探索新的创作风格,便是开始了叙事诗的创作。他的《抗战诗抄》所收的大部分是在延安文艺整风以后的短篇作品。其中一些小型的叙事作品,如《下盘》,《参议会随笔》五首中的《阅兵》,《名将录》五首中的《偶题》、《山中》等作品,用凝炼的诗句记叙一个小故事,描绘一个场面和形象,颇为精彩动人。反映了诗人的努力。一九四五年所写的《戎冠秀》,是歌颂“子弟兵母亲”戎冠秀英雄事迹的长诗。作品选取了戎冠秀苦难经历和英雄事迹中的三十三个生活片段,反映了这位压在旧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接受革命教育后成长为英雄人物的过程。这个作品曾在晋察冀地区广泛流传,但作者太拘泥于反映真人真事,使作品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显得松散。一九四六年写的《赶车传》,有了较大的进展。这是一部颇有传奇色彩的叙事诗。作品描写的石不烂是一位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贫苦农民。他开抬自发地反抗旧社会,结果失败了。他飘泊到晋察冀边区的河北,看见共产党领导使“天底下出了活路”。他懂得了受若人要翻身,要走三条路:换脑筋,结团体,要领导。他回到家乡和老朋友金不换(共产党员)结合起来,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穷苦人果然获得翻身。他和金不换都认识到个人的自发反抗是行不通的,“快刀你使过,慢刀我使过,都是不对头,两手血白流。”人民群众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能获得解放,这便是作品揭示的主题。作品立意甚意,故事颇生动,结构也完整,人物的刻划和场景的描绘,采用了一些民歌表现手法,不乏动人之处。这是作者向群众学习,探索新的创作风格所取得的成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作品也存在明显的缺点。脱离主要情节的铺陈叙述过多,冲淡了主题,也削弱了人物的刻划和气氛的烘托,语言形式上通篇采用五字上下的句式写成,颇多窒碍,影响了自由畅达的描写,致使有些诗句生涩干硬,这就大大降低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野女儿》等长篇叙事诗,是一组风格近似的作品,反映了贫苦农民受地主阶级压迫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翻身斗争。其中《王九诉苦》一诗发表时就受到热烈称赞。作品用形象有力的语言写出一本被剥削者的血泪账。“进了村子不用问,大小石头都姓孙。”“孙老财算盘劈扒打,算光了一家又一家。”这些形象的诗句把地主阶级人物的身份、行状连同吃人的本质暴露得十分真实具体,使人读来顿起憎恶愤怒之感。王九受孙老财压迫剥削的痛苦生活,也描写得逼真细致:“我双手捧起那没梁的斗,眼泪滚滚顺斗流。量了一石又一石,那一粒谷子不是血和汗。”“我王九心象钝刀儿割,饭到嘴边把碗夺。”“长工三顿稀汤汤,树叶馍馍掺上糠。划根洋火点着了,长工的生活苦难熬。”在翻身斗争中,王九的控诉也写得坚定有力:“王九的心里象开了锅,几十年苦水流成河。你逼死我父命一条,你逼着我葱葱上了吊!”“孙老财你杀人要偿命,孙老财你欠下的血债要清算!”通篇都是用这样形象的语言写下来,既通俗又顺口,能直接念出来感动听众,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斗争情况,是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中翻身群众的优秀作品。作者在《天晴了·序》中说,他的这些作品“是在与农民一起吃糠饼子的生活里写出来的”。这说明作者在深入斗争生活和学习群众语言上,是下过实在工夫的,这也是促使他的作品形成纯朴风格的主要原因。这些作品确象民间的剪纸一样,不铺陈,不枝蔓,没有背景,只用粗大的笔触画出主要人物的突出特征。采用这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苦难者的血泪控诉和愤怒的反抗,是有力的,有很强的现实感,但作品也存在着缺点,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划显得不力,几篇之间在情节上也颇有雷同之处。稍后写出的《欢喜》、《接喜报》等作品,有了新的转变,诗人突破了自己的老套,以欢快的调子,写出了一片光明景象,写出了解放区人民一片欣喜欢乐心情,令人激赏:
雨停了!
天晴了!
杨柳枝儿发青了!
翻身的日子过红了!
李二姐扛锄回家去,
满肚子装着一个“欢喜”!
——《欢喜》
李冰的《赵巧儿》较为丰满地塑造了赵巧儿这个从土地改革运动中觉醒成长起来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作品不但描写得细致生动,而且表现得合情合理。作品运用了心理描写、插叙等手段,概括了较为广阔的生活内容,写到了土地改革运动从头到尾的许多重大活动,如诉苦、锄奸除霸、分田地、参军等,头绪甚多,但安排得当,因此并不显得凌乱。作品对虎儿形象的刻划也是鲜明生动的。作者另一个诗集《花开季节》第一辑里,还收载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短篇作品。其中如《大娘》、《一条大路》、《红灯笼》等,是歌颂翻身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生动篇章。《红灯笼》一诗尤为精彩,用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农民群众组成担架队积极支前的热烈场景,赞场了一个夺得先进红旗的妇女担架组的先进事迹。作者写作技巧较为圆熟,又善于构思,长歌短咏,描写集中,语言也流畅自然。
贺敬之从一九四二年到四九年的诗作,先后收在《笑》、《朝阳花开》两个诗集里。这些作品大都采用民歌形式写成,其中一部分是优美的歌词,是“能唱的诗”。其他则为长短不一的叙事抒情作品。《笑》是模拟一位老贫农张老好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翻了身的长篇歌唱。在大雪飘飘的年下,一个快乐的翻身年到来了。张老好感到“梦不见的春天来到了”!他觉得家里的房子、锅灶和一家大小都在笑,“天翻了个了,地打了滚了,千百万穷汉子站起来了!”他要和穷哥儿们结成“铁打的长城心一条”,“挑起大红旗呵,吹起震天号!踢开活地狱呵,踏上光明道!”通篇用活泼的笔调,贴切生动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兴奋喜悦之情。《搂草鸡毛》是反映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的叙事作品。诗人用极尽夸张的笔调,描绘出“千万英雄上战场”的盛大场景,热情歌颂了解放区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这在当时反映同类题材的许多诗作中,是别开生面的一个佳作。《黑峪口夜渡》是反映刘志丹同志率部过黄河东征的叙事诗,这诗虽未完成,这里只是原计划中的一个片段,但对刘志丹的英雄形象描绘得很传神:
刘志丹呵,刘志丹,
你不见,老刘就在船头上站,
札札胡,瘦瘦脸,
抿住嘴角不言传,
头上“五星”闪闪亮,
浪头在他脚下翻,
他的眼睛火样明,
直瞅定河东那一边。
其他如《行军散歌》一组作品,是诗人从延安到华北行军途中写的短诗,描绘了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巨大变化,热情歌颂了亲如一家的军民关系,篇幅虽短,但倾吐出来的一片深情异常真挚感人。贺敬之的这些作品,较之他在文艺整风前写的收在《乡村的夜》诗集里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有生动明朗的现实图画,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激情,开式多样,风格纯朴,充分显示了诗人向群众学习的成绩。
严辰自延安文艺整风以后,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材都是从现实斗争中摄取的,诗歌有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明显地呈现出向民歌学习的特点。这可从他的《唱给延河》、《生命的春天》、《晨星集》等诗集里所收的作品的对比中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