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还是得拿分数来说话,竟然说得我也无言以对。因为家长肯花高价让孩子上我们这种民办学校,毕竟是冲着“考上好高中”来的,当个小干部多多少少要分散一些精力,花费一些时间,难免对个人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家长的这种“现实”也不无道理啊!
至于素质教育,做人教育,虽然说起来是今天教育的主旋律,但是中考、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定终身吗?《现代教育报》曾以“该不该按分数排名”进行讨论,正方、反方都振振有词,各说各的道理。据说某省教育主管部门还出了文件,对于敢顶风违纪,给学生排名的学校领导、老师以处罚。看完上述这些讨论和报道后,我不禁想问:到底是谁在给学生排队?是老师?是年级?是学校?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年级组长,我不否认我们每次期末大考后肯定排队,甚至一些主科老师在平时的小测验后都“习惯性”地把学生所得分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一遍。但是我们给一个班的学生排队,给一个年级的学生排队,不是缘于中考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全北京市范围内的大排队;高考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全国范围的学生大排队吗?没有这带有权威性的大排队,何来一校、一年级、一班的小排队?所以我的感觉(不知这种感觉是否正确)是:中考、高考的大环境在“逼”学校,学校在“逼”老师,老师在“逼”学生和家长,家长只能“逼”孩子。那么在这整个链条中的一头一尾,不就是“应试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吗?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了不少年了,起码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实质上的减轻。在社会大环境和形势的逼迫下,自觉的孩子再逼一逼自己,不自觉的孩子也就逐渐练就了“撒谎”的本事,躲过一时是一时,应付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这也算是孩子们的一种反抗形式吧!
说读书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受益终生——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也是我教子的成功之处。
我成长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生活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那时候在学习之余看课外书是我的一大乐事。我永远都会记得我在小学四年级看的第一本小说《林海雪原》,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苦菜花》、《平原枪声》、《牛氓》、《叶尔绍夫兄弟》……一本接一本,到上初中时开始涉猎中外名著,“文化大革命”中闲赋在家更是到处借书,甚至偷看了当时的禁书《三家巷》、《苦斗》等。而这些读书的经历为我三十多岁考大学和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作了很好的铺垫。就是今天我敢于拿起笔来完成自己出书的梦想,也得益于多年来读书的好习惯。
三、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4)
说到教子的成功,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写到“读书的习惯成就了我的儿子”,在此不再重复。对于孩子来说,多读书、读好书肯定也是每一个家长所希望的,但是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喜爱读书,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孩子真是少之又少。就我曾教过的初、高中学生来说,以书为友者少,写作困难者多;读过中外名著者少,看卡通漫画者多;看小说的少,看时尚杂志的多;家长们关心孩子中文水平的少,重视孩子英语成绩的多。二十多年与孩子们相伴,我深切地感到他们的文学素养在退化,甚至出现了理科非常优秀的中学生读不懂数学题、物理题的现象。说起孩子们不爱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能单纯从孩子身上追根溯源。整个社会人们心态的浮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孩子;家长不读书,业余时间打扑克、玩麻将、看电视,没给孩子作出榜样;文化文艺生活的丰富挤占了孩子们看书的时间;网络和电视使孩子们获得信息的速度要比读书快;大量国外卡通漫画看起来轻松愉快不费脑子……原因多是客观存在,但这些不读书的理由都是可以避免的。家长如果真的认识到孩子多看书对于成长的意义,真的想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即使孩子已经十一二岁了,也还来得及,教您几招,不妨一试:
第一招,有准备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过程,检讨自己过去对读书不够重视,以后下决心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也许孩子没听进去,没关系,说,只不过是个开场白,关键是在后面的做。)
第二招,家长以身作则,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给孩子造就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再多说什么,只管坚持做下去。)
第三招,陪孩子转书店、逛书市。也许这种要求一开始会遭到孩子的抵触,但您只要能把孩子“引诱”进去,他逐渐就会受到感染。如北京图书大厦这种大型书店,每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或地坛举办的大型书市等等,一定要多去、常去、反复去,不断强化这种氛围对孩子感官的冲击,就会使他形成兴趣。
第四招,从书市、书店回来要有收获(家长一定要舍得投资)。让孩子自己选择,也许他的选择不符合家长的初衷和意愿。先不要着急,慢慢再指导并改变他,孩子只要肯看,就不会白买。
第五招,要求孩子(注意,这里是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读书。可以首先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孩子很有可能一开始看不进去,给他做一点点量上的规定,比如说今天只看20页就算完成任务,看完后给爸爸或者妈妈简单叙述一下故事情节(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然后逐日增加,循序渐进,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见效果。当然这需要家长的严格、执着与耐心。(其实在我所支的这五招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二招——家长的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容易,要求自己可就难了。)
其实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书看书的良好习惯,哪用得着费这么大劲。但是我听到了太多太多家长向我诉说“孩子就是不爱看书”。如果家长打心眼儿里真的着急了,那您就得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表率、引导、鼓励、强制结合起来,一步一步把孩子领进书的殿堂。提高孩子的文化教养和内在素质在此一举。
说守时
遵守时间,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好习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一种礼貌和信用。总之,守时与否体现了一个人基本素质,不可小视。
从古到今,关于时间的重要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有诸多说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
……
但大多是从珍惜时间的角度对人们的种种提示,而遵守时间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或者认为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所以才出现了家长故意把表拨慢让孩子迟到的现象。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迟到的同学总是那几个,大多数人一般不迟到。许多同学六年初中、高中下来从来不迟到,这不就是一种习惯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每天早晨手忙脚乱的情景,这和家长没关系吗?无论孩子或家长,能否从下列表现中找一找自己的影子,藉此来判别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不守时的人:
A。上学(上班)经常迟到。
B。不迟到,但总是慌慌张张踩着铃声进门。
C。与朋友、同学、同事约会大部分时间是别人等自己。
D。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经常是同学们集合好了你才来。
E。随团旅游(或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分散活动后,不能按规定时间到达集合地点。
三、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5)
F。向家长保证上网不超过两个小时,但一般都会超过规定时间。
G。绝大多数同学两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经常要磨蹭三四个小时。
H。课间十分钟休息,经常是先玩够了再匆匆忙忙跑去上厕所,甚至耽误下一节课。
以上几种表现只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如果在你身上时有发生的话,我就毫不客气地告诉你:你是一个缺少时间观念的人,你是一个不遵守时间的人。这种恶习不改,就会影响团队合作,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对事业、对个人发展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未来的竞争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不容你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今天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大跨国公司像壳牌、宝洁、诺基亚等在招聘人才时,就十分重视对应聘者时间观念的考察。作为家长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就不可忽视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小毛病”。
您也不妨一试:
像培养读书习惯一样,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显感觉到您的惜时、守时,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时间概念,例如经常说:“刷牙一般用3分钟”,“半个小时之内我要让你吃上饭”,“今天的作业争取9点以前做完,然后我和你一起看NBA”,“打一个小时篮球啊,自己掌握好时间,超了从下次打球时间里扣”。注意,这种强化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增强时间观念,逐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再次,要纠正孩子不守时的坏习惯,也需要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但家长要做到不急不恼,要有和蔼的态度,严格的措施。例如,有些孩子早晨赖床,怎么叫就是赖着不起,家长每天早上是连喊带叫,连拉带拽,甚至上中学了还要抱起来。好不容易起来了,不是顾不上吃饭,就是忘了带作业,还时不时迟到,挨老师骂,其实这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我的建议是,您给他买一个闹钟,郑重其事地向他交代清楚:从明天开始我再不负责“叫起”了,只负责按时把早餐准备好,而且要求你必须吃(因为我不能白做),你迟到就让老师对付你,我不管了。我曾经教给家长这么做,效果非常好,家长都奇怪“我不叫他了,他每天自己想着上闹钟,铃一响顶多磨上两分钟,自己就起来了”。家长不懂,这恰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独立与依赖兼而有之,你不让我独立我就依赖,就耍赖;让我独立了,我能行!
再例如现在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耗时间。我在我校初一两个班做过统计,学生一般都能在9点钟前后完成作业,上床睡觉。但居然有的家长反映作业太多,孩子要写到十一二点。经过调查,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不抓紧时间,先玩后学,主要是等家长下班回来学给家长看;或者边玩边学,已经养成了不专心学习的坏习惯;还有的就是故意耗时间,以免家长再额外给加作业。我的学生刘川就让自己的这种“磨”和“耗”给害苦了。一篇作文课堂上40分钟他能完成,回到家里写,两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写完。我在他上初一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给他写的评语是:“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不急不火的慢性子,品行端正,乐于助人,老师越来越喜欢你。慢,是你学习中的致命弱点,磨掉了太多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做题少,看书少,休息少,你不觉得吃亏吗?提高效率一定会提高学习成绩,希望你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要求他妈妈配合我,写作业时在他面前放一个闹钟,要求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不让写了,让老师批评处理。家长反映不错,见点效果。可惜家长不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要求和督促孩子,使得他的不良习惯还是占了上风。三年后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刘川是个好孩子,但是每人一天只有24小时,他却需要48小时甚至更多才能做好别人一天所做的事,时间对每一个人是绝对公平的。
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讲了诚信、读书、守时三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可能有人会质疑,还有那么多需要提倡的好习惯就不该培养吗?像认真听讲的习惯、帮助他人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自觉学习的习惯等等。我肯定地回答,都要,好习惯多多益善,但都需要从小培养,我所针对的是即将从少年步入青年的孩子,在这阶段好的习惯已经形成,有些坏习惯也已经附着在这些孩子及其家长们的日常行为中了。尤其咱们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怕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听到外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就大为光火,可是自己数落起孩子的缺点时又会滔滔不绝,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好像浑身都是毛病。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有重点地培养良好习惯或纠正不良习惯,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为了他(她)我能做的都做了,以后不落埋怨,不留遗憾,至于孩子自己做得怎么样,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这是这几天我听得比较多的一番话,因为就在昨天(2004年7月30日),中考录取工作结束了,心急如焚的家长和学生们网上查、电话问,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去向。当然喜和忧也就接踵而至,考上理想高中的喜形于色,不满意的甚至于落榜的不仅仅是郁闷,更主要的是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去面对现实,弥补已经出现的遗憾。这时候考试不理想的孩子个个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因为没考好,理亏了;而家长们则一托关系二花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有高中上。教育投资对这部分家长来说寄托了希望也包含了些许无奈。我为我校刚刚毕业的一些学生算了一笔流水账:
初中三年 万元(含学费、杂费、书费等)
三年中 周六、周日各种补课班提高班(家教)约1万元
高中 择校费3万元(这还得在允许择校的分数范围内,否则费用更高)
高中三年学杂费、书本费、节假日上课费等近1万元
高中期间如果继续请家教或上各类辅导班大约需2万元
这样粗略统计,初中、高中六年下来单纯花在教育上的费用就要突破10万元。也许对于今天的一些家庭来说这笔钱不算什么,完全能够承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钱能买来什么?能不能买来孩子的美好前途,能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哪怕能唤起孩子自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