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汴京风骚 >

第52部分

汴京风骚-第52部分

小说: 汴京风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ⅰ跎拧延馄呷眨湫闹脸希旰尾宦洌客绞芸嗉宥选=裼忠捶鹌碛辍值嗨芷腥胩旌胃桑咳裟芊髡杖思洌挂己挝客嚼兔裆瞬贫选V劣诎洳颊獾馈闱笾毖浴模亲匀牛训烙腥恕毖浴炊浴浞ā菹戮鸵铣路穑克党Jⅰ⑻啦幻猓确翘焐袷揪嘤肴耸挛奚妫⒚骶鞲ㄌ斓匾岳硗蛭铮币浴说郎姓肌谥迹凇斓郎斜洹校鄄旌屯撇庹庵直浠耸兰涞挠跋欤秤ζ浔浠奚迫耸隆H缣旌鲆拢奖蓝凭樱诱锹涠獭⒑道云等远诵匏咨1浠魇庇Ρ洹
  王安石侃侃不休,陈升之不时地摇头:“天道尚变”、“人道尚占”,又是一套新鲜玩艺。“天人合一”没有了,“天人相应”没有了,连大儒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名训也全然错了。欺人乎?欺天乎?欺哄年轻的皇上啊!王安石,狂狷而不识时务之人,此地不是经义局,而是天灾流民相逼的御堂,你竟敢如此卖力地传歪经,布邪道。
  吴充听得一颗心儿怦怦乱跳。介甫啊,一年来经义局里的冷板凳,真把你坐成书呆子了,“天道尚变”、“人道尚占”之说纵然有理,也不是现时之所需。天花乱坠的雄文华章,当不了饭吃,济不了流民,解不了皇上心头之忧!再说,皇上不是孔、孟、苟、庄,更不是杨、朱、墨、翟,你竟敢如此嘲讽挪揄,是不是活得不耐烦啦?皇上“散粥”、“敬佛”、“广求直言”三事,乃应变安民之策,虽有收买民心之嫌,但总比你现时还在要嘴皮子说空话强多了,何劳你逐条不漏地挖苦批驳呢?唉,自司马光、苏轼遭贬离京之后,介甫你在朝政上已无对手,在才学上已无匹敌,你独领风骚三年,终于养成了这脾视一切、目空一切的脾气,真是权位造成的悲哀啊!吴充多次向王安石投去提醒和阻止的目光,奈何王安石忘乎一切,根本无暇向他一瞥。
  王安石一通铺天盖地地狂说,让冯京听得脸上不时出现兴奋和惊讶之色:王安石敢言别人之所不敢言,连先师孔子也敢于责贬!他窥得了天地间万物变化的奥秘,叩开了“人定胜天”的大门,此人确实不同凡响!“灾异与人无关”的见解毕竟是有见地的。这些都是王安石一年来埋头“经义局”之所得吧?可惜,此公心胸狭窄、霸气凌人、好为人师,独不知自己的轻重分量,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和体察他人,虽高声据理而言,只怕皇帝听不进十之一二!
  如冯京所猜,皇帝赵顼的愤怒在胸中翻腾着,根本就听不进王安石含讽带刺的高谈阔论。赵顼此时琢磨的,是如何不失态又能抵挡住这位“拗相公”的奚落,既保住帝王的尊严,又制止这无稽之谈。当王安石说到英明君主辅天地以理万物,当以修善人事趋时应变时,他耐不住了,厉声打断了王安石:“善!朕虽韭英明君主,亦愿闻先生‘趋时应变’之策!”
  王安石的思维,仍处在快马奔驰当中,想刹车也刹不住,何况不想刹。
  “‘天道尚变、人道尚占’,此乃英明君主治国理政之根本,明乎此道,方能识人知人,用人信人。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漠谋谏挣之佐来,此皆明主‘趋时应变’之杰作。现天早成灾,臣所思‘趋时应变’之策有二:一,修善人事,变更二府、三司、谏院、御史台官吏,以‘适时之人才’替代‘才不逮时者’,以利‘变法’大业得竞其功。臣以为市易司提举吕嘉问、御史中丞邓绾、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同判大常寺李定等人,均可委以重任。并请陛下速召中书检正官章惇从西南梅山回京……”
  陈升之、吴充、冯京闻声大惊失色,相对而觑,心犀通矣:王安石所谓的“修善人事”原是二府、三司、谏院、御史台的大换班啊!又一批人将被贬逐,又一批人将被晋升。如此“趋时应变”,朝廷不就成了王安石的书房、客厅吗?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皇帝赵顼。
  皇帝赵顼已经是怒竖双眉:王安石的“修善人事”,原是要取代朕的“修善人事”,胆大妄为,竟至如此!
  王安石不理不睬皇帝神色的变化,从抽中取出一份奏表,接着自说自的:“二,全力救灾。‘敬佛祈雨’之举,劳民伤财,断不可行!朝廷可向十大禅寺和京都殷富之户暂借银两,各州各府亦可援例而行,以便筹款资助干旱地区打井取水,广种蔬菜诸薯,以度荒年。市易司已从江南、四川诸路购得粮米二百多万斛,十天之后,将陆续运至京都,可保京都形势之稳定。此乃市易司提举吕嘉问所奏南粮川米分批漕运至京的日期和粮数,仅呈陛下阅览。”
  皇帝赵顼勉强接过奏表,草草看了两眼,突然发出一阵疹人的苦笑:“真是美妙的前景啊!全是一派鬼话!朕耳塞目蔽,对荆湖南路和夔州路购粮情况浑然不知,但江南东路和荆湖北路的粮米,只怕在一个月内也是看不到踪影的。据朕所知,市易司派往江南东路和荆湖北路的购粮官离开京都还不到五天!”
  王安石闻此言大骇,冷汗“唰”地涌出:难道吕嘉问在弄虚作假?!
  皇帝赵顼抬手把吕嘉问的奏表扔下御案,忿然而语:“臣下如此欺朕,上天能不示警吗?!朕若依此欺朕误国之言救灾,京都待哺流民必将陈尸街头。朕连日来废寝忘食,所恐惧者,正为人事如此之不修,依新法而论,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无不言其害者。若再不及早匡正缺失,朕将失尽天下民心!”
  陈升之、吴充、冯京的面孔恢复了常态,他们徐徐地舒了一口气。
  皇上一言九鼎,清除了可能出现的又一场朝臣被贬的灾难。
  他们开始用幸灾乐祸的目光望着王安石,关注着王安石的反应。
  王安石此时在想,皇上不唯没有领会自己“天道尚变”、“人道尚占”的开导,反而要“匡正缺失”,要拿变法者开刀了。呼呼气喘,气得说不出话来。
  在君臣斗鸡似地对峙中,冯京毕竟是副宰相,且生性耿直,为缓解这紧张欲炸的气氛,促使王安石做必要的让步,宽慰正在发怒的皇上,急忙叩头禀奏:“陛下所言极是,群臣怨于新法缺失,臣亦有所听闻……”
  王安石正在昏热之中,见冯京说话,没等人说完便抓住冯京向皇帝赵顼“扔”去:“禀奏陛下,冯京乃反对‘变法’老手富弼之乘龙快婿,故不满‘变法’者纷纷依归于冯京。陛下需‘修善人事’,不应罢贬支持‘变法’的官员,而应罢贬反对‘变法’的‘流俗’余孽。”
  冯京被王安石蛮横的、株连式的攻击堵住了嘴,哀叹一声“执拗之人,不可理喻”,便不再说话了。
  吴充觉得王安石做得太过分了,为了阻止姻亲王安石的胡批乱斗,亦叩头禀奏:“陛下,群臣不满新法缺失的言论,臣亦有所闻……”
  王安石误解了吴充的用心,气急败坏,立即把攻击的矛头又指向吴充:“禀奏陛下,吴充不满新法,若新法果有缺失,乃这些中枢重臣屡屡掣肘使然……”
  皇帝赵顼愤怒难按:“介甫先生,你总不能一味地拒听人言!皇室和后宫亦有言其新法缺失者,难道也与富弼有关吗?”
  本来,皇帝赵顼已抬出皇室和后宫表明了他的态度,王安石就该收场了,谁知这位“拗相公”根本不吃这一套,挥臂作吼:“臣不知陛下所指皇室何人,如果后宫也有反对新法的言论,那就是向经、曹佾捣得鬼……”
  皇帝赵顼勃然大怒:“住口!执拗放肆,竟敢如此!”
  王安石猛地察觉到自己严重地失言闯祸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经是皇后向氏的父亲,曹佾是太皇太后曹氏的弟弟,自己直呼其名而责之,有违朝纲!
  陈升之、吴充、冯京在一旁都簌簌发抖了。
  可是王安石飞速地想到,说也说了,该罚该杀也由它去了,新法若去,留王某何用!索性心头一横,再次呼号:“陛下,‘变法’如同煮羹,若随心所欲或加一把火,或下一勺水地乱折腾,这‘羹’什么时候才能煮熟啊!”
  皇帝赵顼拍案而起,想怒喊一声“可杀!”但话出了口,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另外两个字:“退朝!”
  恰在此时,宦值走进御堂,把郑侠通过通进银台司转呈的一卷《流民图》和一份弹劾奏表送到了赵顼的面前。
  赵顼拂袖而去。
  王安石梗着脖子还跪在地上。
  篇六 汴京 福宁殿
  一幅血泪汪汪的《流民图》展现在皇帝赵顼面前,他痛苦地跪倒在地,哀恸泣诉 这未必不是提供了一个“改弦更张”的契机
  皇帝赵顼离开御堂,怒气冲冲地用脚踢开内室的门,厉声叱去前来解袍卸冠的宦侍,挥手赶走捧来漱洗浴盆的宫女,自言自语地骂出声来:“无法无天,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奔进寝室,把手中密封的画卷和奏表猛地摔向几案,仆倒在床榻,仰面闭目,和衣而卧,胸脯一起一伏地出着粗气……
  这是赵顼即位七年来第一次不避宫人的失态,宫女、宦侍吓呆了,在寝室门外跪倒一片。跟随皇上从御堂返回的宦侍,知道皇上发怒的原委,也知道只有贤惠温柔的皇后才能泄去皇上心头这团怒火,便悄悄地轻步离去,禀报皇后去了。
  皇帝赵顼确实被王安石的狂狷执拗气坏了。刚才在御堂里,他已是竭力控制心中的怒火,维持一个开明皇帝应持有的宽容和忍耐。在被逼无奈喊出“退朝”两个字之后,他突然发觉这似乎是“逃跑”两字的同义语!而王安石那副梗着脖子跪倒而不低头的神态,简直是示威。陈升之、吴充、冯京刹那间目光中的惊诧,似乎也是一种对皇权失落的嘲笑。多亏宦值及时呈上了奏表,自己才借机离去,避免了一场贻笑于臣下的尴尬。唉,王安石,你是骑在朕脖子上的一尊天神吗?!
  他闭目回忆着与王安石八年来的交往,真是风雨雷电多于晴空旭日。尤其此时在头脑里闪现的,不再是质朴俭素的王安石,不再是超凡脱俗、刚正清廉的王安石,不再是锐意进取、刚强坚毅的王安石,而是刚愎自用、执拗偏颇、狷狭少容、恃才傲物、不听人言、不懂人情、专断骄横、好为人师的王安石。赵顼突然想起王安石曾写过的一首诗:“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哼!诗为心声,文若其人,朕多年来不解的玄机,终于在今天通悟了。
  “意气与日争光辉”,真是自命不凡!在这六年的“变法”中,朕谦恭求教,言听计从,敬他若师长,奉他为执政;而他,三年前喻朕为“纸铺孙家”粘糊灯笼的工匠,今天又喻朕为“煮羹”时“加一把火,下一勺水”的愚妇。六年来,他成了当代大儒,而朕呢?“意气与日争辉”?岂止在“与日争辉”,分明是要“偷天换日”了!
  “脱略不省旁人讥”,多么狂狷传神的写照!“变法”以来的一切风波,几乎都是源于这“脱略不省”的执拗心灵。是他,王安石,刚愎自用,赶走了元老重臣欧阳修、韩琦、范镇。这些人何尝因循保守,只是持重怕乱而已。其中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也是王安石的恩师啊!是他,王安石,排除异己,赶走了持有不同政见的苏辙、孙觉、刘攽、刘恕和一批谏官御史,这些人何尝反对“变法”,只是不满王安石的自以为是!是他,王安石,狷狭少容,容不得一个司马光,容不得一个苏子瞻!唉,朕之不聪,宠信一人,权力尽付一人之手,终于酿成今日尾大难掉之势,连朕之权威和后宫之尊严也难以保全……
  皇帝赵顼愈想愈气,将“变法”以来的一切晦气事都栽在王安石一人头上。
  听了宦侍惶恐而如实的禀报,皇后一颗心一下子蹦到嗓子口。几天来一直忧虑的君臣失和终于发生了。
  她衣不及换,发不及拢,连头上的珠花也不及插戴,着一身藕荷色宽裤紧衫寝宫装,不待侍女搀扶,便急急走进内室,低声安抚了跪伏待罚的宫女、宦侍,吩咐他们在内室外侍候,并叮咛他们别高声喧哗,别重步走动,不许一切官员进入内室,不许宦侍入内禀奏军政大事。她走进寝室,关上门,站在床榻前,望着仰面闭目的皇上,轻轻地唤了一声:“官家。”
  皇帝赵顼睁开眼睛,望了皇后一眼,微微颔首,又闭上了眼睛,神情冰冷。
  皇后望着怒火中烧的丈夫着实心疼。官家啊,王安石执拗不羁,口孽成习,你也不是不知,何必与之一般见识呢……
  赵顼对王安石的愤怒继续走着极端,几乎达到了昔日憎恨和厌恶曾公亮、富弼、唐介、赵挕⒙阑濉⒙拦牡夭健K既险婵悸怯盟韭砉獯嫱醢彩灾列南肟诔觯杂铮骸昂芡褡灰诺刈镫薜男囊饴穑克岵换嵋蜈裳栽獗岫辉阜祷爻⒛兀克岵换嵋酝V埂浞ā魑祷鼐┒嫉奶跫亍
  皇后听在耳里,知道她的官家分明是在盼望司马光归来。她的心里一片狐疑。虽说她是敬重司马光的,但司马光执掌朝政就一定能够消解眼前的困扰吗?现时朝政的一切,都似乎与王安石连在一起了,二府、三司、谏院、御史台的官员,大都是王安石遴选的,馆阁、六监、九寺,也都有王安石的支持者,一举失误,悔恨不及。历朝历代的动乱,大都发生在天灾人祸中,但愿今日的朝廷,千万别再出现三年前那样的朝臣大换班。官家登上皇位已有七年,对后宫干预朝政日益反感,这也许就是官家日益成熟之处,自己也只能尽一个妻子的职责,柔心柔情地为丈夫消忧解愁了。
  皇后又轻轻叫了一声“官家”,仆身丈夫,把头贴在丈夫的怀里。
  赵顼用手爱抚着怀中的妻子,口里仍在自语:“去耶?留耶……”
  皇后既是打忿又是宽慰地低声道:“臣妾知官家悯民至深,思治至急,亦知官家忧在今日,虑在未来。愿官家精心等画,细心思虑,必能以万全无失之策,中兴社稷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