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霖给夏钧提交了闽系商人的技术援助申请,刘锦山则向夏钧提交了徽商一系工厂的技术援助申请,宁波商帮的工厂技术申请则由朱葆三代为提交,龙游商帮的工厂技术援助申请由一个叫黄锐生的领头商人申请,江西那则还未形成成熟的商帮,不过江西商人却非常多,他们主要去工商局提交申请,然后由工商局汇总。
不过是短短几个月,华东自治三省已经开起了大大小小六百余家工厂,其中30的工厂属于华东、中盛、华盛三家初步形成的集团,这30又占了85的资本总量,而华东集团则占了其中的55。
夏钧本人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巨头,华东集团是他的独股,又在一些行业上与民营资本参股。
这些参股有的是以设备参股,有的是华东银行以资金参股。有的工厂则是贷款的方式换设备,或者以贷款的方式换资金。
为了给各工厂提供技术支持,夏钧在五月中支出了上亿点积分,给大大小小上数百家工厂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部分商家都愿意以股份换设备,因为这样基本上没有任何风险。有的则以贷款方式换设备,这样的方式,夏钧收钱快,不过长远上没有获得股份那么有利润。
无论是哪中形式,夏钧都是支持的。
这是疯狂的五月,夏钧兑换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基本上有申请提交上来,夏钧都给设备,无差别
这些资本中固然有一些不善经营的,不过这对夏钧来说并无太大风险,反正设备还在那里,破产了把设备收回来就是,然后再换一个经营者。
杀如华东自治三省的美国商品在很多领域都占了上风,但在一些领域中,美国商品却寸步难行。
这让美国在中国的利润开始攀升,特别是华东自治三省体恤民情,基本上没什么苛捐重税,民间的财力大大上涨,如此一来市场也就扩大了。
不过另一边,华东自治三省的优势产品也杀入了美国,本来已经取得优势的,在零关税的政策下开始占据绝对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那些之前没优势的,也开始挤进美国市场,至于市场逆差有多少,暂时还没有数据,不过就单一出货量来说,华东自治政府是占劣势的,但美国的商品进来得虽然多,但是很大一部分卖不动
面对这样的窘境,许多美国商家还是撤退。
……
自从报纸上对华东航空学校的报道后,中国各省的学子有一批毅然辍学加入了华东航空学校。
夏钧当天的影响深深的触动了众多忧心国家的年轻人,华东航空学校的学员数量很快就达到了五百人。
陶成章跑来找夏钧,对夏钧说道:“委员长,现在用人形势很严峻,基本上是什么人都缺。”
“学校缺老师,工厂缺技工,行政上缺警察,军队还要学生兵。我觉得应该提高中学生、大学生补贴,把其他各省的文化人都挖到华东三省来,另外再动员在海外的学子,让他们回国参与建设,以解决当前困局。”陶成章对夏钧建议道。
最近在华东自治三省境内开设的技校就多达三十所,各工厂自己开设的培训班还有上百个。
不过由于爆发式的发展,让技工奇缺。
许多文化人都被吸纳到这个群体中去了,技工方面目前正在大量聘用洋人,倒还是能解决一下其中矛盾。
然而军队简直就是大老虎,侦察兵、炮兵、航空兵、迫击炮兵、水兵,大量都需要文化,被军队吃下去的有文化的年轻人就达到了上万人,以至于陶成章实在忍不下去了,真是让教育界元气大伤啊
夏钧对此也深感忧虑,在教育发展中,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点。
“那就提吧再成立一个专门的宣传队。”夏钧对陶成章说道,同意了陶成章的建议,“中学生来我们华东自治三省就读,补贴一点五元,大学生来华东三省就读,每个月补贴两点五元。”
这个补贴比之前只高了零点五元而已,不过免食宿,却比之前补贴得多,之前的补贴的用意是给学生解决食宿问题,不过之前食宿费用都给免了,所以补贴也取消了。现在这些补贴相当于是给学生的零花钱,一笔很大的零花钱。
“如此一来,必然能把其他各省的学生挖个精光。”陶成章得到夏钧的批准,顿时信心大涨。
“老陶,宣传的时候不能光对着学生和老师宣传,还要对他们的父母亲人多加宣传一下,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夏钧对陶成章补充道,“另外再把路费给他们免掉,各个关节的阻碍消除后,不信我们没人。”
陶成章听了眼前一亮,点头道:“委员长所言极是。”
“不过技工方面委员长您得多上心,最好是派遣人员到国外实习,以解决当前人员不足的问题。”
“晓得,晓得,老陶你放心,师资上一定给你留最好的。”夏钧连忙对他宽慰道。得到夏钧的许诺,陶成章这才满意的出了夏钧的办公室。
陶成章出了办公室,夏钧拿起电话打给了外交部,吩咐朱晓诚先组织几千名工人去英美法德等国的工厂实习。
这是尝试性的派遣,等一战爆发后,夏钧还将大量向国外派遣工人,那时候协约国还得求爷爷一样的买他的东西呢派点人到他们的工厂去实习算什么?
……
华东自治政府对外省的文化人员的招募很快就展开了,各省的华东商馆没过几天就贴出了告示。
凡事中学生和大学生,到华东自治三省去就学都有极高的补贴,不仅免食宿,还有钱拿来补贴家用。
就是那些出了学校的文化人,也一律给出高额待遇。
只要进了培训班,月薪绝对少不了每月六元,由于华东自治政府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快速从各国市场上赚到了资本,加上文化人的稀缺,那些需要文化才能胜任的技工的月薪绝对不会低于五元。
六元钱,最多算是后世三四百块,不过在这个年代却算是和好的待遇了,对于那些没什么功名的文化人来说,许多人连这样的基本待遇都达不到。
没过几天,商馆贴出的告示又变了。
因为不久前华东自治政府民政部出台了新法案,只要具有基础文化的人移民华东三省,一律可免费分配住房一套,未找到工作前,政府配给生活物资。
民政部敢出台这样的法案,是因为夏钧动员实业家俱乐部会员,商定了工人福利计划中的住房部分。
未来建设部将在各城市建设大量保障房,而这些保障房将由工厂为工人认购,建设部将以成本价卖给各工厂。
这些保障房将采用相对统一的规格,每个工人只能拥有一套。
例如某工人在这个工厂做事,即可在工厂附近的保障房居住,若是工人换了工作,那就将搬迁到另外一个工厂的保障房居住,而原来的那套保障房则转让给其他工厂。
工人名义上享有保障房的产权,但买卖权掌握在工厂手中,买家也仅限于企业,企业买去后,将分配给工人居住。而到了工人退休的时候,则可以另外再选一套新的保障房,去世后则政府收回。
这个年代的人口远没有后世那么多,而且夏钧比较注重城市规划,街道一般都规划得比较宽敞,另外未来汽车肯定会大量普及,到时候只要有良好的交通,郊区那点距离也不算什么,开着车上下班也用了多久。
更何况现在土地是私有的,加上有大量保障房的话,未来的房价肯定不高,到时候人们则会大量自己盖房,甚至会在郊区盖出大量别墅,住房问题将不是人们要忧虑的话题。
民政部出台的这个法案暂时还没新房子用于施行,所以只能用旧房子先应付着,不过建设部已经拿到了一千万元,先在各地盖一些保障房出来。
很快各省商馆就组织了大量临时宣传人员,这些临时宣传人员有到处张贴小广告,有的则深入到乡镇之中进行宣传。
而到学校宣传的任务则交给了宣传部的‘正规部队’来负责,这些宣传部的人员一个个口才好,相貌端正,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
全国各地宣传人员四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拉皮条行动
……
湖北一家私立中学内,一个穿着汉服,手拿扬声器的年轻人正站在学校的校场上,对着下面的学生们说道:“老师们,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张正杰,也是湖北人,同时我也是华东自治三省宣传部的人员,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想给诸位同学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你们的故事。”
下面的师生们看着上面个穿着汉服,头戴发冠的年轻人,所有人都认真注视着他,倾听他要说的故事。
“两年前,我也像大家一样,也是一个中学生,只是我那时即将要毕业上大学了。但我家里很穷,家中仅两亩田地,却要供养我上中学,昂贵的学费已经让我的父母操劳得苍老得许多。因为家境原因,我犹豫着要不要去上大学,老父老母让我安心去上学,家里的事情不用我去操心,但我知道,我若去上了学,父母将更加操劳。当时我一度打算放弃学业,找个活计赡养父母。
但就在这个时,有传言说去福建上大学,那里免学费,学校每个月还能给学生补贴,至于是谁说的已经不得而知,而且我也找不到人引荐。很多同学都认为这是骗人的,那个时候腐朽的满清王朝还统治着中国,谁会相信一个学校竟然给学生补贴呢?
我当时也不信这是真的,但我的母亲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夜给我缝好了一双千层底的新鞋,让我去建安继续求学。
于是我就抱着不大的希望,从亲戚那里借了路费就上路了,一路上我被土匪劫了两次,把我的干粮都抢走了,好在我在路上碰到了一群去福建的行脚商人,他们把我带到了建安。当我到达建安的时候,我激动的泪流满面,因为我在那里看到一所大学,那里真的有一所大学。
而且当我进去以后,发现果然如同传言一般,那所大学不仅免学费,而且还给学生发放补贴。
那所大学就是现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华东大学,虽然现在的华东大学已经有近八千名师生,但在我到华东大学的时候,仅仅只有三百多人,那时候学校也简陋,但我在那里却接触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理工科每个专业都有完备的实验室。而那时的华东政府,还是一个保安团。
现在的华东自治三省都督夏钧,就是我们的校长,也是保安团的领袖,当时他一边对抗满清政府,一边对我们说:“要想复兴中华,首先得复兴民族主义,他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身汉服,也就是我身上穿的这种,并且鼓励我们留长发,恢复我汉人衣冠。另外他还说,除了恢复民族思想,想要复兴中华,还得努力发展教育,努力兴办实业,不管是教育救国还是实业救国都一样重要,一样也不能丢下。”
“我记得当时去的时候,在建安仅有一家造纸厂和一家纺织厂,可接下来,我和大学里的同学在校长的带领下,陆续又建立了钢铁厂、水泥厂、军工厂、罐头厂、卷烟厂、打火机制造厂、化肥厂等等工厂。之后,校长带保安团打败了清军,我们在闽西北取得了自治,自从那以后,不管是教育还是实业,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之下,一步步的壮大起来。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就爆发了,尔后,民国成立,我们大汉民族再次站起来了。然而当初那个仅在建安乡镇发展的保安团,今天已经建起了上千所小学,上百所中学,而且建起了六百多家工厂,占我们中国工厂数量的70以上。我们的工业产品,远销全球各国,我们的工厂已经能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同学们,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就在一个星期前,我们华东自治政府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政策,凡事外省到华东的中学生,一律给与补贴1。5元,到华东就学的大学生,一律补贴2元,而且还免除住宿费。
当初,我们这些第一批到华东大学的学生,虽然有拿这样的补贴,但伙食还是要自己负责的。
同学们,你们还犹豫什么呢?
振兴中华不是喊口号,不是搞游行。唯有民族思想,唯有教育,唯有实业三者相结合方内振兴中华。
当今中国,仅华东政府可以做到。
就让我们一起到华东自治三省去,去那里的学校当一名老师,去那里的工厂当一名工程师,努力让我们所学得以致用,努力让我们中华更加壮大一分。“
下面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所私立中学的校长当场被触动了,于当天决定全校迁往华东自治三省……
第一卷 第五十九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国银行
第五十九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国银行
宣传部的攻势十分猛烈,不过短短一个星期,就把全国上百所中学中的三十四家忽悠到了华东自治三省。
这些中学是集体搬迁,师生共赴华东。
他们以前到华东自治三省,一是学生有补贴,二是教师可以在教育部领取工资,三是学校硬件也将由教育部负责修建。同时,华东自治政府大办教育实业,更符合他们的理想。
当物质和理想都具备后,吸引力就大大增加了。
相比那些没有全校搬迁到华东自治三省的,学校里的中学生和教师最少跑了一半,全都被忽悠到华东自治三省上学去了。
而那些大学中,山西大学堂,以及北京清华大学、天津这些地方的大学等,也有许多学生前往杭州。
对付这些大学,宣传部有更高级的东西,那就是给他们放纪录片。
这些纪录片多是宣传部请华东大学的电影系拍摄的,这些纪录片中记录了华东的教育、工业发展。
一个个工地,一所所正在修建的学校,以及那如同钢铁洪流般的摩托化部队,以及在蓝天上翱翔的空军,都把那些学生看得热血沸腾。
“路费包了,去了还有补贴,为什么不去呢?”
“就是啊”
“同学,我们一起上路吧”
“好啊”
……
这场到处拉皮条的行动马上受到了各大报纸的注意,杭州的记者派出大量记者到各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