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网前杀手 >

第139部分

网前杀手-第139部分

小说: 网前杀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一些细微的不同。

金牌陪练又伤了,在又拿下了一场挑战赛的胜利后,准备前往美国的纳达尔却又不小心扭伤了脚腕。

好再这次扭伤并不严重,不过接下来的蒙特利尔和辛辛提那两项大师赛却是没有机会参加了,不过好在还有美网。但是以纳达尔硬地的状态发挥,想要打出太过出色的成绩,却非常困难。

范举的签表昨天就已经出来了。不过看到签位表后,想着找个水平“略低”的对手,适应一下力量变化后赛场节奏的范举却忍不住又骂了一声“操”。

卡洛斯莫亚,范举在之前补充知识中出现过不少次这位的名字,99年曾经获得过atp排名第一的殊荣,不过这个排名却很让人玩味,范举给他取得了名字。无冠之王。

顾名思义没有冠军却登上了王位,98年是卡洛斯莫亚职业生涯的巅峰,虽然一年只拿下两项冠军。却是蒙特卡洛大师赛与法网大满贯这两项重大赛事。

不过在99年,这位选手却异常的“低调”,仅仅在巴黎银行公开赛上打入了决赛,整个赛季连一项巡回赛的冠军都没有拿下。却拼接着其他选手年初的低迷。与去年的成绩,在3月份窃取了仅仅2周的王位。

“对手的实力并不差,不过终究还是红土上的选手,小心应对,赢面很大。”拉斯切特对范举的对手是谁并不看重,他更注重细节,范举表现出的实力非常出色,如果发挥到“极限”。在他看来能够战胜任何的对手。

范举也点点头,对手目前是世界第四的排名。不过这位选手的特点实在太西班牙了,不同与纳达尔那种向全方面发展的风格,在非红土场地上,这位顶尖的实力需要打上好几个折扣。

对手是经历过桑普拉斯时代的人,范举的战术决不能用简单的发球上网来解决。

经历过和费德勒的比赛,范举对高排名选手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这个级别的对手,不仅是技术成熟,精神上也处在相对的巅峰。

其实去翻看很多年纪偏大排名50位以上选手的履历,你都会发现,某个时间段,他们可能就处在被称为顶尖选手的位置上,不过真正能维持到年末,成为真正的网球大师,却并非这么容易。

维持不住自己的状态,不能拥有压制低排名选手,持续获得好成绩的实力,那么top10这个位置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

向上你要面对的是更高排名选手在不同场地上的挑战,就算是高排名选手也未必能够每年获得巡回赛赛事的冠军,很多顶尖选手都是靠着大量半决赛和八分之一成绩累计起来的积分。

真正的冠军头衔,往往被最顶尖的几名选手,以及各时段状态爆发的选手揽入怀中,就算是顶尖,也未必能够闯过前三轮,甚至在不适应的场地上,第一轮比赛被淘汰的冷门,比比皆是。

范举对莫亚,正是一个标准的场地差,当然以记录来看,除了低级别比赛,范举并没有其他硬地巡回赛以上比赛的记录。

甚至根据范举的打法,很多人判断范举很可能是个红土,甚至是专攻草地的选手,但是真正了解范举的才会清楚,范举的技术从打基础开始就是为硬地而生的!

……

习惯了红土场,在硬地赛场打球就会觉得太快,卡洛斯莫亚就如如此。

和范举热身时,卡洛斯莫亚就发现,范举的控球好像出了些问题,简单的回球,却也能感觉出分量的细微差别。

不像是故意的,那么只能说明对手不太稳定,这让他略微产生了点想法,毕竟这是大师赛级别的大型赛事,每过一轮所获得的积分都会大幅增加。

卡洛斯莫亚并不喜欢硬地,虽然当年在澳网闯入半决赛时,硬地给他在西班牙国内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可本质上他还是一个红土选手,这一点深入他的灵魂,同时也表现在他的胜率上。

硬地59%,红土70%,这是卡洛斯莫亚的在不同场地比赛的获胜比例,可别小看10%的差距,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总共有12做红土冠军,而硬地却只有2座,既是这10%的差距,也是红土和硬地实力的差距。

比赛开始,拿到发球权的卡洛斯莫亚不着急,范举的名声在网坛内可是不小,发球杀手,网前杀手,他的出现几乎把这两项技术完全封杀了一样。

他也在寻求机会,对发球上网选手他也有不少经验,桑普拉斯给了他很多次教训,让他很清楚明白一点,在发球上网选手面前用发球上网,只会死的更惨!

范举快两步接回了对手的发球,一个带切走中路的快速球,速度200公里不到,算不上威胁最大的发球,只能说,大的很直很开,不过对范举来说,这种球只要第一反应正确,接发并没有什么困难的。

反手没有带上太强的力量,范举其实有机会把这球回的更靠边线一些,只不过现在的状态并不合适这种冒险的回球,一旦控制不好就是直接出界,范举更小心地收缩半米左右的力量。

“收大了!”看着距离边界快1米的距离,范举心中摇头,他知道这是难免,一旦犹豫肯定会出现误差。

卡洛斯莫亚倒没觉得什么不正常,范举的反手回球能打向反角,在他看来已经非常有威胁,能让自己处于跑动中回球,更难对下一球打出威胁性进攻,在战略上已经抓住了先机。

一个简单的大角度跑动中回球,力大而且刁钻,范举跑动位置已经变了,根本没来得及判断,就这么轻易被卡洛斯莫亚拿下了一分。

“看来对手在硬地上还是有点功夫的,不拿点真水平出来不行了。”轻易地被抓住了机会,范举没有不满。

其实这球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个失误,不仅收力时角度小了,就连能带上的反手切都没带上。

一名顶尖选手,面对这样的回球,也难怪能够轻松打出一个大角度的主动得分,要是打不出来,以对手现如今的排名,那才真叫稀奇了。

莫亚的硬地进攻讲究快而直接,他很清楚自己的技术和对手在底线磨蹭没什么好处,特别是节奏越快的对手,他就越吃亏,为了避免陷入苦战,他更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打大角度空挡直接得分。

常用的战术放在不同的选手身上却能发挥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正手,范举和卡洛斯莫亚打起来,也完全不同,选手的特性决定了回球的特点,也决定比赛的走向。

卡洛斯莫亚想打直接,范举就越想和对手在底线周旋,大角度进攻也的确克制住了他在对手发球局上网的机会。

不放小球,也就没有主动上前,而接发球上网,此时却还没有到时机。

磨蹭了一局,卡洛斯莫亚逐渐感觉到范举的难缠,底线上的接球逐渐重了起来,这不是单纯的力量的增加,过网后快速下坠的上旋球,让每一球都分量十足,让自己回球越发困难。

不过卡洛斯莫亚也有自己的技术,轻巧的一点,球拍上看似没有用上太大的力道,正拍的直线却画着轻柔的弧度笔直地沿着边线超底线压去。

范举只能勉强反身接球,不过快速回过身后去却没有跑动,他知道这球肯定打飞了,对手也不是那种可以用力量强压的普通菜鸟,范举很清楚,所以他并不意外。

“第一局还不错,力量控制的还算稳定,下一局是该发力了,否则就该被对手小看了。”范举摩擦着球拍,接下来才是真正在场上展示自己一个月苦练成果的时候,世界top4?的确足够成为自己发挥全力的目标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范举进化

卡洛斯莫亚看着对面的范举挑着球,磨磨蹭蹭地在底线等了好几秒,这样的异常举动给卡洛斯莫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感觉。

他看过范举和费德勒那一盘比赛的录像,精彩的对决程度让他也忍不住感到惊叹,同时他也看过范举之后的正常发挥,发球时绝没有这么磨蹭甚至连挑球的动作都不会有。

“记住,发球的第一步,先让你的对手摸不清你想做什么,别留给对手一个明确的节奏,记得这是你的发球,要由你来做主,要让你的对手对你的发球和像接发一样产生恐惧!”发球教练罗姆迪为范举上的第一课,并非什么技术矫正,而是纠正范举过去发球中一些列草率的失误。

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球,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范举只觉得眼前的球长得都差不多,毕竟是atp大师赛级别的比赛用球,几乎都是精挑细选,表面平滑都差不多,不敢说一点毛刺没有,可是真要用眼睛一眼就看出哪个好来,恕范举没有这个能耐。

范举没有,那么大部分网球选手也基本都没有,那么他们凭借着什么挑球?说穿了就是看得顺眼。

现在心理上让自己顺眼,相信用这个球肯定能打出漂亮的发球,那么人体这具很神奇的工具就会自然而然地作出一些改变,并且大脑自我催眠后设定下的目标。

当然球内气压的问题也会造成发球的细微差距,通常比赛中只要不要连续使用一个球。或是直接碰巧遇到劣质的网球,基本上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看到对手在底线等的有些烦躁,范举也完成了挑球的动作。眼睛看了一眼对面,身体作出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右脚略往后撤上一步,身体向后摆动的同时,手中的球被抛上了天空,这些发球动作和范举过去的完全相同,当范举的右后脚向前提步,球拍向上挥出后。这一切却又变得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视线转移到一个月前,范举忍受完艰苦的体能肌肉锻炼,以为总算可以摸上球拍轻松一下时。却发现事实却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罗姆迪很和蔼,虽然训练选手时一丝不苟,不过和大多数教练一样,平时是个非常容易交流的人。

不过那天罗姆迪却换了一张面孔。范举到训练场没有抓到自己的球拍。相反,他看到的只是一筐网球,和一个奇怪的设施。

“尝试作出你的发球动作,同时进行相同高度地抛球。”很简单的要求,可是在那个设施下缺陷的格外困难。

一具完全根据范举抛球最佳高度设计的“门框”,一旦抛球高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门框就会根据感应发出警报,唯有达到这个标准。门框才会安静地等待下一次抛球,这个设施不用说。肯定又是研发部的新发明。

……

球重击在地,弹起时带着强烈的旋转,硬地赛场球落地后,更符合弹起这个词的根本含义,不同于草地的划过,也不同于红土的摩擦,只是快速的弹起,正常的旋转,正常的高度,也更能体现一名选手的发球实力!

不用第二次挥拍,卡洛斯莫亚根本没有对这击210公里的内角发球有任何反应,这是范举强化训练后的成果,或许没有体验过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一个月的抛球训练,为何会对发球造成如此大的改变。

发球,范举除了和拉斯切特做球感适应时,基本上在发球训练上没有获得任何那种高速向上挥出球拍的机会。

不过事实证明罗姆迪教练的确抓住了范举问题的核心,范举整个由倍速矫正过的发球动作没有任何问题,真正出问题的不是在发球,而是在抛球上。

稳定抛球对发球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从小初来说可以提高选手的发球进球率,从大处来说,这绝对是可以绝对这颗球最终达到何等效果的关键因素。

同样高度的抛球,能够让范举的挥拍更加有力,不用担心球的高度,不用去分心节奏上的问题,只需要把球拍挥出,那么想要的发球自然而言就会被击打出来!

范举的基础很薄弱,这一点很难改变,整体去修正恐怕要花上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不顾如果只针对一项技术,甚至只是一项动作,一个月就能出现极大的改变,产生质的变化。

“好球,两个ace了,这种感觉真是爽爆了!”范举看着又一击被对手错过的内角发球,心中的感叹实在无以言表。

这种只能用一个“爽”字来形容的发球,速度并没有多快,205…210公里,上下误差仅仅只有5公里。

这样的速度在男子职业网坛并不算最快,甚至连前十都勉强,可是这并非范举最快的发球速度,而是范举“稳定”的一发速度。

最快和稳定?差别有多大,当范举不顾落点,不顾对手的站位,用他进一步强化的上肢力量,打出220公里以上的发球都没问题。

不过这种绝对的速球,别说是直接ace,想要打出有威胁的压制都有难度。

可是稳定发球却代表着,范举平均的一发实力,200公里以上的发球对范举的接发或许只是略感麻烦,可是对大多数对手,一旦发球方向与对手产生足够一步的差距,那么这一发球,就代表着一个词,致命!

卡洛斯莫亚幸运地成为了,领教范举进化后发球的第一人,当然他也很幸运,范举并没有完全习惯这种一发,57%的一发进球率,稳定后或许能够提升至60%甚至65%以上,但目前来说。一次球具难以出现3次连续的高质量发球。

“两个ace,一个二发,省了不少倍速。”范举看了看蓄势待发。等待在自己二发回击的对手,对这个效率非常满意。

以往范举的一发,有压制力,但是却极难造成绝对压制,就算一发进球,也多少要和对手打上两拍。

面对普通对手,范举自然无需有太多压力。延续发球的优势解决对手,可是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那么开启一倍速。就成了保险的选择。

而现在,就算刚才两个发球并不是ace,只是普通的发球直接得分,对范举来说作用也是一样。

他强化发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分。更多的是为了节省宝贵的倍速,让他在对手的发球局中,能够发挥出更多更强的优势。

二发,速度不快,不过提升过抛球稳定性后,范举的二发速度也从原本160…170公里,提升至了170…180公里,10公里的提速。却已经相当于一些初级非发球选手的职业选手的一发水平。

速度不慢的二发,但卡洛斯莫亚却不觉得威胁。反手位侧身挥拍,球打的很实在,是个非常漂亮的中路回球接发,不致命,但却足以让双发站在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进行接下来的对拍。

“想得美!”

范举的反应速度从来不慢,就算处在非倍速下,这样普通的回球也不会漏接,对自己的发球落点心里清楚,早就猜到了对手的回球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