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55部分

大汉光熹-第355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由于须卜等人和战马身上都包着湿过水的被子,被子里又有从汉人这里nòng到的jīng良铠甲,结果让他们因祸得福的逃过了连弩的封锁。能分配到汉军jīng良铠甲的,都是匈奴jīng锐,可惜汉军连弩封锁的太厉害,只让他们逃出来四百多人马。

    跟随须卜逃出生天的着四百多人,回头望了一眼几乎溢满护城河的鲜血,逃出生天的兴奋逐渐消沉,太悲烈了

    他们心中悲烈沉痛的情感还没来得及发完,数道钢铁洪流就横亘在他们眼前,然后顷刻间就把他们淹没在铁蹄之下,让他们变成了三辅大地上的积féi。

    杜陵一战,当时鲜少有官方记载的详细数字,特别是城中居民的人数,更成为了谜中之谜。

    官方宣传只说,此役诛灭了匈奴大单于,歼灭了匈奴一万九千人,而须卜的死亡和这支军队的覆灭预示着匈奴势力在三辅的全面瓦解,大汉取得了又一个辉煌大胜利。由于杜陵一役对匈奴彻底的摧毁,使上雒等几座匈奴控制的城池认识到了匈奴大势已去,不旋即纷纷向大汉投降。对于杜陵死亡的百姓人数,只字不提。

    待事情过去几十年后,一些史学家对于杜陵一战非常好奇,曾经采访了很多参与杜陵一战的老战士,而这些老战士纷纷以杜陵战役规模太小记不清楚为由选择了失忆。

    此后,杜陵一战的结果就成了战争mí雾。

    谁也没想到,当时很多人都选择失忆,而杜陵一战最高负责人小鲁肃却在日记中记载了杜陵死亡人口。

    许多年后,小鲁肃的日记某天见诸人世,上面清楚记载:光熹元年六月十四日,杜陵城中三万六千四百零二十二口,因我下达的焚火命令和出城格杀令而丧生。想到不久后,听闻杜陵遭遇的上雒等城池马上就会归降,三辅光复在即,我心中很是坦dàng很是快慰。

 五百七十二章 血色河套

    五百七十二章血sè河套

    杜陵一役之后,杜陵遭受的惨状很快传遍了三辅,驻守在上雒的翰术见汉军如此残暴,深怕上雒城中的世家将他出卖给刘谦军,主动联系小鲁肃无条件投降。此后几天内,其他由零散匈奴人控制的城池,不是他们主动向刘谦军投降就是被当地世家出卖给刘谦军,三辅彻底光复了。

    三辅稳定下来之后,立刻开始了全面恢复建设工作,驻扎在三辅的七八万军队,随着战事结束大部分陆陆续续撤出了三辅,然后大规模向并州移动而去。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有两支军队没有向北,而是秘密的向南潜伏而去。

    看到这些情况,就算是不懂军事之人也知道并州那边将会有大型战事,很多人早先也听到鲜卑准备窥取并州的消息,以为大汉终于要对鲜卑开战。

    由于十年前大汉五万大军战败在鲜卑后,大汉一直没有什么强硬的反应,看到刘谦如此兴师动众,很多人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刘谦身上,希望刘谦这次能好好教训一把鲜卑,扬眉吐气一次。

    持以上观点的一般是下层民众,很多上层有眼光的人士则不看好刘谦,他们认为刘谦此举有穷兵黩武的嫌疑,为了意气之争而兴师动众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这些人看的比较远,他们了解刘谦控制区时下几乎不产什么粮食,唯一产粮区南阳郡所产的粮食,根本不够三十几万大军远征的需要。像刘谦这样意气用事的胡闹,也许短时间能够取得一些胜利,可是如果战事拖到明年,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攻打刘谦,但以刘谦军巨大的粮食缺口就能让刘谦军崩溃。

    有些人看明白了,为了大汉大局考虑就给刘谦写信,劝刘谦应该让大军立刻停止军事行动,驻防在当地屯田,这样刘谦军就不会因为长途作战而消耗大笔粮草,明年粮食缺口的压力就能减低到最小。

    有些人也看明白了,比如袁绍和袁术,他们见刘谦如此犯傻心中大喜,立刻派人调拨一些粮食送给刘谦,美其名曰支持刘谦抗击异族的壮举,其实心中无比渴望看到明年刘谦军的崩溃,深怕刘谦这厮现在缺粮而停止军事行动。

    雒阳朝堂,经过上一次整肃之后,在小刘辩亲自下旨让刘谦主持北部边疆一切军政事务之后,朝堂中再也没有反对刘谦的声音,群臣反而拿出极大热情赞扬小刘辩爱护百姓子民,使刘谦这次军事行动没有任何阻力的达成了目的。

    当然,这些大臣不反对刘谦也是各有想法。

    马日磾和荀彧等人,这些刘谦派知道刘谦这次行动真正的用意,自然不会反对。

    一些颇为刘谦担心的大臣,看小刘辩过分维护这次战事,知道劝不动小刘辩就sī下给刘谦写信,希望能劝说刘谦不要太过盲目。

    剩下的一些人则是原来反对刘谦的或不喜欢刘谦出风头的大臣,他们见小刘辩如此盲目支持刘谦,就怀带着等待明年看刘谦笑话的目的sī下偷着乐。

    不提中原人们对于刘谦种种看法,已经来到河套的刘谦不知道这样事情。就在小鲁肃下令火焚杜陵的那一天,刘谦慢悠悠的带领着一万骑兵来到河套朔方郡的大城。

    大城原来是最为毗邻匈奴地的一个城塞,就位于匈奴地东北部二十几里之地,可是随着匈奴人在河套逐步扩张,这个名义上还属于大汉的城塞,其实大汉早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权了。

    在三辅的时候,刘谦得知鲜卑有异动,为了不让并州北部诸郡遭受鲜卑侵袭,为了不让鲜卑出兵而打断尽灭匈奴人的战略计划,刘谦不顾战马减膘的危险和急行军战士们将受到的辛苦,命令四天之内必须渡过黄河到达大汉和鲜卑边境。

    但是在急行军两天后,到达肤施地区防守匈奴的长城一线,刘谦了解到鲜卑人只是派出很到探哨,还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时,刘谦就停止了每日数百里的急行军,改为每天一百里上下的正常行军速度。

    情况危急,刘谦宁可付出一定代价也不让鲜卑人侵入汉地,情况一旦不紧急,刘谦也不会犯傻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通过这些年带领骑兵不断四处转战,刘谦知道骑兵急行军战马每天会掉膘四到五斤,战马掉膘会影响到战马在战斗中的持久力,所以不是紧要关头,刘谦决不采取极端的急行军赶路。急行军会影响战马膘情和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战士们身体的健康。因为每天四百里左右的急行军,必须让战士长久待在马上,必须牺牲生火做饭吃熟食的时间,才能保证在不同路况上保持高速度行军,对战士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

    故而,得知鲜卑人暂时还没有大动作,加上他们已经赶了一半的路程,刘谦也乐得让战士们休息一下,让战马可以慢慢恢复过来消耗的膘情。

    第三天一早,刘谦军就离开了长城一线,正式进入了匈奴地实际生活区域。

    起初还没有见到什么,只觉得天高云淡绿草如茵,一切都显得很美好。到了傍晚,大军进入草原一百里上下的时候,就看到了大草原碧野上有许多黑红sè的土地,无数只苍蝇在上面飞舞打旋。

    战士们跟随刘谦征战四方,很清楚分辨出这种黑红sè是鲜血干涸后的颜sè,在看到这些土地不远处一个个微微鼓起的土包,而土包上的土壤是最近才翻动出来的,大家心中更加确定这里以前应该有匈奴人生活,只是现在他们都埋入了地下罢了。

    战士们对于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这种事他们见得太多了。大家该扎营扎营,该喂马的喂马,该做晚饭的做饭饭,一切依然井井有条,让刘谦这厮很满意。

    第二天,随着军队进入大草原的腹地,他们见到类似赫红sè土地的机会就更多了。下午时分,在一个小河道不远处的一块平地上,大家见那块大概有十几里方圆的草地几乎全部变成了红sè,原来草地中间隆起一条三里多长十几丈宽的土堆,还是不免的震撼了一番。经过有心人sī下计算,这个大型墓葬坑最少掩埋了九千多人。

    进入草原的第三天,战士们再也没有第二天的震撼,因为他们差不多走上一段距离,就会看到昨天那样的坟墓。也许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生物,看到这些不是他们亲手杀害的匈奴人所处的悲惨处境后,一些心底比较柔软的战士禁不住生出了恻隐之心,对死去的匈奴人生出了几丝同情。

    通过教导系统反映,刘谦很快了解了战士们中间出现的新情绪,不过他不准备对这些这些战士进行干预,因为他自己也有这种感受。

    刘谦认为,对于死去匈奴人的同情很有点猫哭耗子的虚假,但是他很难不让他自己去深思,去反思历史上一百多年后汉民族所遭受的悲惨处境,那些进入中原的异族会不会这样对待汉民族?最后刘谦摇摇头否定了。

    刘谦否定可不是说异族不会像他这样对待异族,而是那些异族做的事情刘谦根本做不出来,刘谦隐约记得五胡luàn华的时候那些异族是吃人的,据说他们把汉人叫做两脚羊,以此推断他们绝对没有刘谦军掩埋尸体这样文明的做法。

    作为征服者可以有这么一点点毫无意义的同情心,因为只有征服者才能生出让人可怜的怜悯心,但是刘谦保证这少得可怜的怜悯心根本阻止不住他制定的征服之路,也相信看到过匈奴人在三辅做下无数罪行的士兵不会手软下去。

    为了汉民族更好的生活下去,刘谦一点也不介意他被后人骂做屠夫,一点也不在乎遗臭万年。但是刘谦更清楚,所有的史书都是胜利者谱写的,世人只会记得胜利者,至于失败者,只有躲到历史yīn影下独自哭泣。

    刘谦的好心情在进入草原第五天的时候受到了影响,原因正是郭嘉询问他对于杜陵的意见。

    得知这件事情后,刘谦想了很多,他首先想起的就是清末时汉人中出现的保皇派。

    刘谦历史学的并不算好,很多对历史的了解还是通过历史课本和同学影响而知道的。念初中时,刘谦有个同学特别钟爱历史,简单说那个同学是个jī进的民族主义着,作为他同桌三年的刘谦通过他知道了很多东西。

    通过初中三年同桌影响,刘谦知道满清入关的时候大概只有十几万满人,而且这些满人中还有一部分是当时东北其他少数民族充数的。由于李自成等起义军对明朝北部造成了很大破坏,清军在收买吴三桂打败李自成之后,就打着帮助明朝复国的名义轻松吞并了北方。

    不久后,满清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大举进犯南方,遭到了江南人民的反抗。为了尽快吓倒汉人,他们就接连做出“扬州十屠”“嘉定三屠”的暴行,成功恐吓住了很多心中反抗满清但是怕死之辈,然后轻松的很快的占据了汉人江山。

    二十多年后,等到吴三桂打出恢复汉家衣冠旗号武力对抗满清时,很多受到满清洗脑的汉人,大多以满清为正溯,他们愿意倾力协助满清镇压吴三桂。

    在这里,不提吴三桂此人的名声在当时如何,也不提吴三桂此人一生中做下的种种错误。只说汉人只是经过满清二十三年统治,南方还不足二十三年,为何就自甘承认他们是满清的奴才?

    其中道理非常简单,其一,承担镇压吴三桂主力军的是当时清军的绿营。绿营是汉军依附在满清军队的统称,这些绿营为了升官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主子是谁,他们成功牵制了吴三桂,让少得可怜的满人最后打败了吴三桂。

    其二,明朝灭亡后,满清就开始开科取士,很多读书人为了向上爬出人头地,那里管祖先在坟墓中早就羞得没脸见人,打着天下有德者居的无耻旗号为满清正名,然后心安理得的鱼ròu汉家同胞。

    时下杜陵城中的汉人,以郭嘉分析他们已经从不主动帮助匈奴而变成了主动,这就可以说他们为了好处宁愿忘记他们身上流着的血统。以刘谦看,这些汉人已经差不多快要变成满清统治下的良民,而这种人刘谦发自内心的痛恨。

    为了尽力挽救失足的同胞,刘谦宁愿让很多人误解而给同胞一个生存的机会,可是眼下这些人却正是利用刘谦对同胞的热爱,肆无忌惮的在做着汉jiān的事情,对于这种甘愿沉沦不可挽救之辈,刘谦是不会姑息的。

    通过这件事,刘谦发现现代人的思想和古代人的思想相差太大,在他看来,明明在现代很好的理论拿到古代却一点也行不通。

    另外,郭嘉来信中提到,三辅士兵军官基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拿出刘谦在焦城起誓的大旗,主张用强硬的手段对付敌人,他们不管敌人究竟是汉人或者是异族,只要和刘谦军对立的都是敌人,对待敌人就不应该姑息。

    另一派则拿出刘谦亲民思想,认为刘谦提出天下汉人一家的思想很正确,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当亲善汉人,就像杜陵城中的汉人,最后还应该给他们一条活路将他们流放到匈奴地,让汉人的种子传承下去。

    郭嘉认为,由于刘谦提出两种思想并没有明显界限,结果让军中军官找不到其中的尺度,而陷入了mí茫,这种不能形成一个声音的mí茫很危险,nòng不好就是分裂的前兆。

    刘谦深思了许久,最后接纳了郭嘉善意提醒,给两种思想都作出该有的尺度,使军中的军官容易判别而不发生mí惘。然后亲笔给军中将领下了一封检讨书,承认是他没有将两种尺度jiāo代清楚,才让杜陵的事情久拖不下而牺牲了不少战士。

    检讨书结尾特别声明,必须以严酷的手段对待杜陵,要让其他处于反抗中的城池害怕而主动投降。对于杜陵等城池中参与对抗刘谦军的汉人,一概以汉jiān罪处死。

    其实郭嘉等人不知道,当刘谦给杜陵城第一个结果的时候,刘谦想到的是屠城,不过刘谦很快打消这个念头,而是改为默许投石机向城内延伸发shè。故而,当刘谦军到达大城刘谦接到小鲁肃火焚杜陵的消息时,刘谦只是微微叹息一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东汉时匈奴地的大城,大概就在如今河套鄂尔多斯附近,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这块草原下边是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