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傲唐 >

第197部分

傲唐-第197部分

小说: 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玉环说的还是不错的,杨晞想了下后,也马上点头表示认同,“姑姑说的不错,四郎听你的劝,要是陛下真的将皇位传于永王,那四郎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要是陛下传位于太子,那你为了大义,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或许可以等到太子将皇位传于你。但要是太子当了皇帝后,没这心思,处处提防你,连名份也不给你,那你也无须忍耐,可以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杨玉环说到这时,也住了口,眼睛不眨地盯着杨晞。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心里更是骇然,他怎么都不到,杨玉环今日竟然这样蛊惑他。说到底,无论是李玢当皇帝,还是李璘当皇帝,杨玉环给他的建议最终都是通过兵谏的威胁,夺取皇位。

    也就是在杨玉环的心里,他是等不到任何一个人将皇位传给他的,都需要主动去索取,以有违天下大义的举动去争取。这个女人,性子还真的果决,以往一直看不出哪。

    杨玉环的话当然也给了杨晞很大的鼓励,他在稍稍想一下后,也马上认同的杨玉环的所说。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全记着了,到时一定不会让姑姑失望的!”

    其实杨晞自己早已经想到了这些,不然他也不可能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的。(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皇位传于何人为好

    (感谢邓爽本人书友的打赏!)

    …………………………………

    天宝二十载三月初,杨晞的守孝期尽了。

    魏国公府及杨晞、杨暄、杨昢、杨晓四兄弟的府中都除去了孝幛,几府中主人及下人身上的孝衣也都剥去了,府中的沉闷气氛也很快就消除,各府上下,也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朝廷也在杨国忠的孝期尽了后,下发了褒扬杨国忠忠烈的诏令,诏令的内容不外乎盛赞了一番杨国忠在朝多年为大唐做出的贡献,然后再赞扬了一番杨国忠几个儿子如何为父亲尽孝道,也称赞了他们的才学不同一般,是大唐的股肱之臣等等一类让人看着汗颜的话。

    死了快三年的杨国忠从此以后也将被人慢慢遗忘,但他的死却惠泽了他的几个儿子。

    长子杨暄自然继续了杨国忠的魏国公爵位,并在守孝期满后被晋了职,任检校户部尚书。杨昢和杨晓也得了功萌:杨昢任太常卿、工部侍郎,杨晓任鸿胪卿。而杨晞的所有职务也都恢复,朝廷的诏令中以杨晞为武部尚书、龙武卫大将军,并被晋爵了宁国公。

    可以说,在表面上,杨国忠的四个儿子都在朝常上任要职,风光无限。

    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出来,杨国忠的四个儿子当中,最有“前途”的只有杨晞。

    复任的诏令中将杨晞原本“守武部尚书”中的守字也除去了,变成了实任的武部尚书。前几任武部尚书都是同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许多人在猜测,复职的杨晞很可能会被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

    不过因为杨晞太年轻了,许多大臣不希望才二十几岁的杨晞就位列政事堂。朝堂上比他立下功劳大的人不多,但比他资历老的人比比皆是。任何时代,功劳与资历同等重要。没有功劳只有资历的人。不一定能混到很高的职位,但功劳大,资历不够的人,也很难挤身于朝堂上最高层官员的行列,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唐朝时候这种情况还好一点,要是后来的明清时代,这些更讲究。

    但杨晞非常希望自己的官职后面能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位于政事堂,成为大唐宰相的话,那他在朝中的威望日益渐长。任何人也不敢小视他了。

    守孝期满,复杨晞所有的职务后,李隆基第一时间召杨晞进宫长谈了。

    长安的春天已经到来,天气虽然转暖了,但李隆基的病情却并没太多好转,大多时候依然卧在榻上,起不了身,更不要说处理国事了。太子李玢在年后再次被委以监国务,代皇帝处理朝事。杨晞在走进李隆基的寝宫时候。看到躺在榻上,须发皆白,没有一点生气的李隆基,心中不禁涌上一阵怜悯。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盛世…………开元盛世的君主,年迈之际也是这副样子。此时的李隆基,再也没会有丝毫当年的英气,与寻常一个老暮的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在对病榻上的李隆基作礼时候。杨晞涌上一阵心酸的同时,也有些内疚。这可是他的亲祖父,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李隆基在病榻上黯然神伤之际,他还几次与杨玉环偷情。挺是对不起李隆基的,这是杨晞刹那间心中起的内疚。

    不过他也很快就把这份内疚之意排遣出去,恭敬地站在李隆基边上,听候吩咐。

    “四郎,你坐下说话吧!”李隆基依着宦官们所垫的靠枕半躺着,示意杨晞在一边坐下。

    杨晞道了声谢后,也听话地在李隆基身边坐了下来。

    “四郎,你父亲病逝已经快三年了,你守孝也结束了,时间过的真是快!”李隆基说着,幽幽感慨一句,像似在回忆往事一样,出神地看着前面,“唉,你父亲去逝,朕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倾心交谈的人了,这两年,朕过的很孤单,除了玉环,连个能好好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晞心中一动,赶紧回了一句:“陛下,臣建议,将高力士召回来服侍陛下吧!高公公跟随陛下多年,熟知陛下的习性,陛下对其也挺信任。虽然当年他犯下了错,但几年过去,他的错也已经受到了惩罚,可以将其赦免了。臣觉得,不若让高公公回来陪伴陛下,天天陪陛下说说话!”

    李亨起叛后,在处理高力士的问题上,杨晞强烈建议将此人杀掉,甚至不惜让杨玉环去劝,但最终李隆基还是赦免了高力士的死罪,将高力士流放到海南岛上的崖州。

    李隆基做出这决定的时候,还曾让杨晞黯然了一下,不过今日看到李隆基这副样子,他马上庆幸当日没有将高力士杀掉还是件挺幸运的事。李隆基现在非常老了,可能过段时间就要一命归西,这种时候,都是一个人最怀念以往时光,以往熟悉人的时候。要是有个与他非常亲近的人相陪伴,能让他勾起更多对以往时光的回忆,那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杨晞的建议让李隆基眼中一亮,眼睛直直地瞪着杨晞,他想不到杨晞心思竟然这般细腻,能马上想到这一点。这几天李隆基确实在想念对他忠心耿耿,陪伴他多年的高力士,很想召其回到身边来陪伴,但却没有与任何人说。今日召杨晞进宫聊事,原本就打算与杨晞说说高力士的事,问询杨晞他想将高力士的罪行赦免,让他从流放地回来,再陪伴他一段时间。却没想到他还没将话说出来,杨晞主动提起此事了。李隆基心里竟然一下子有点感动,也欣喜于杨晞的善解人意。

    “如此也好,让朕也有个熟悉的人陪伴!”李隆基也马上听从了杨晞的劝,嘴角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容,“高力士去后的这些年,朕身边再没有如他那样贴心的人陪伴了,每每想起来真是有点遗憾。要是当年高力士没有参与这事,那该多好?”

    “陛下,相信高公公回朝后,再不会过问朝事,而是一心一意服侍陛下的!”

    “四郎,那此事就你去操持吧,最好让高力士早些回长安来!”

    “是,陛下,臣遵陛下旨意,一定会尽早让高公公回长安来,服侍陛下!”

    这件事杨晞主动提及,并愿意承担,李隆基心情好了很多,也马上说起其他事来。

    “四郎,你守孝结束,终于可以出来做事了,不过朕已经老了,再没精力去管朝事了,许多事朕也没办法要求你去做了,原本要做的那些事,只有待新君即位后,才有可能去处断了!”李隆基一脸的遗憾,说话间微微地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后再道:“朕也知道自己的阳寿将近,该把皇位传给后人了,许多事就让后人去做吧!四郎,相信你在守孝时候已经将要做的事都想的很清楚了,待新君即位,许多事你就可以放手去做,只是朕再也看不到大唐的盛况再现了!”

    “陛下,你只是身体暂恙,很快就会好的,千万别说这些丧气的话,如今天气还冷,待天气暖和一点,你身体肯定会马上好起来的,到时可以继续处理朝事!”安慰人的活杨晞并不在行,他也只能干巴巴地说这几句自己听着都有点别扭的话。

    他是相信李隆基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李隆基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在古代可以算是长寿了。如果没有去冬的这场病,李隆基可能还可以再活几年,但这场风寒却一下子将他的身体击垮了。宫中的太医差不多束手无策了,据某一个太医私下讲,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施药了。

    安禄山的叛乱起来之前,李隆基的身体还算不错,但安禄山叛乱的巨大打击及随后李亨的叛乱让他心力憔悴,非常受打击。睡眠时间不足,整天担虑,身体慢慢就差下来了。

    李隆基苦笑着摆摆手,示意杨晞不要说这些安慰人的话,然后再道:“四郎,你父为国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你也不差,不但率军平定了叛乱,而且还与你的岳父一道,联手驱逐了犯我边关的吐蕃人,让吐蕃人再也没能力染指我大唐的河山。你父子两代人,都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朕甚是欣慰。朕也没理会一些人的进言,给予了你以重用。也希望你以后能更好地为大唐做事,不辜负朕的期望!”

    “陛下,请你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为大唐的繁荣兢兢业业做事,一定会让大唐更加繁盛,国力更强大,百姓更加富足!”这些话杨晞说的非常理直气壮,这当然也是他的目标。

    当然李隆基理解不了杨晞这番保证话真实的含义,要是他知道,说不定会当场斩了杨晞也不一定。

    杨晞此番保证让李隆基挺是满意,他面带笑容地点点头,以示自己的认可。然后再收住笑容,一脸严肃地问杨晞道:“四郎,朕今日想问你,朕是将皇位传给太子好,还是永王好?”

    “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心惊肉跳

    ………………………………………

    李隆基没一点预兆的问询把杨晞吓了一大跳。

    他根本没想到李隆基会突然间拿这么敏感、重大的问题来问询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之下呆在了那里,回不过神来。因为没想过李隆基会问询他这个问题,他没想过如何回答。

    杨晞当然不知道,李隆基对他进一步刮目相看,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杨玉环时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好话,差不多把杨晞说成了一个几乎没什么问题,根正苗红的大忠臣,是可以托付任何事的大臣,对大唐,对大唐皇帝李隆基忠心耿耿,不然今天李隆基也不会和杨晞说这些话的。

    看到杨晞吃惊后呆愣在了那里,李隆基并不以为意,他知道今日所说的话会让杨晞震惊的,当下也继续以不急不慢的话说道:“四郎,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就怎么说,无论意见如何,朕都不会怪你的!”

    李隆基这句话没让杨晞感觉到任何的放心,这并不是李隆基怪不怪的问题,而是站队的问题。无论哪个年代,在新旧交替之际,总有许多人因为站错队毁了前程,甚至性命。倒霉的人可能是死在前一任皇帝手中,也可能是新皇即位后因为站错队而被贬被杀。深知这一点的杨晞,无论李隆基怎么说,自己心里的担心是肯定有的。他并不想在李隆基面前表态,这很危险。但李隆基这样问了,他怎么可以不表态?今日李隆基召他进来,摆明就是要在他这时问出个答案来的。

    那就只能豁出去了,把自己的真实意思讲明白。

    也就在李隆基的注视中,杨晞深吸了口气,回答道:“陛下,臣很迷惑于陛下竟然问臣这个问题。如今朝中有太子,太子是大唐的储君,是大唐皇位的继承人。陛下要将皇位传于的人,肯定是太子。”

    话一出口,杨晞松了口气,有点意外自己竟然会回答的这么“圆滑”。这话可是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的,太子本来就是当作皇位继续人而设的,老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个子就将李隆基抛过来的难题解决了,杨晞心里顿然轻松。

    只不过杨晞心里的轻松只持续了一小会,李隆基再一个问题马上砸过来。

    “四郎。一些大臣认为太子性子太懦弱,能力也不足,以数次监国时候并没出色的表现。而永王璘各方面才能都不错,远胜太子,特别是这段时间他向朕提的许多建议,朕觉得都非常中肯,挺有头脑。有大臣提议改立永王璘为太子,朕也觉得以永王璘为太子可能更合适,只是不知道四郎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让杨晞无限头大。不过在刚才李隆基问询的时候,他已经在琢磨着该怎么表述这件事了,在李隆基问询完,他流露吃惊的时候。他也在思索着该怎么回答才合适。

    李隆基看来对李玢真的挺失望,为了大唐的江山更稳固,为了大唐越来越强盛,他开始倾向于各方面更有才能的李璘了。这一点挺好理解。若是让杨晞选择的话,他也不希望继任者是个碌碌无为的人,肯定希望后来者能力非常出色。那样才能将事业什么的继续下去,将这个世界打造的更完美。

    但杨晞无论如何都是不愿意看到李璘被立为太子的,要是李璘当了太子,那皇位和他基本就无缘了。当下也马上回答:“陛下,臣觉得这样做不妥当。”

    “为何不妥当?”李隆基并没有任何的惊愕,口气平静地问询。

    “陛下,现太子被立后,各方面表现虽然不是很出色,但其处理朝事也没出什么差错,相信接触朝事久了,对这方面的事务会有灵念,处事能力会越来越好的。太子新立后,从来没有什么失德的事做出来,上次弹劾臣的事,也应该不错太子的主意,而是彭城郡王嫉妒臣才这样的!”杨晞说着,语调也响了一点,“陛下,如今天下刚刚安定一些下来,民心也思定。要是现在再改立太子,并且太子没什么过错,那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