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道君 >

第74部分

大唐道君-第74部分

小说: 大唐道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
    不过李弘还是拒绝道,“父皇,儿臣愿意跟你和母后一同去泰山封禅,不过儿臣也不想这么早就离开长安城。”
    “噢,为什么?”高宗不解的问道。武后听到李弘这么说,平静的脸色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这次吐蕃使团到长安城觐见父皇,虽然在儿臣这里没有占到便宜,可不代表着吐蕃对西域没有想法,不代表着吐蕃对大唐的西北没有想法。因此,儿臣想留守长安城防备吐蕃的不轨之举,能够让父皇安心去东都休养身体,再安心去泰山封禅。”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弘只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高宗听李弘这么说,微微叹息了一声,就不再言语了。泰山封禅,对他的意义很大,对李弘的意义也很大,因为作为大唐的储君,能够在封禅过程中举行一次祭祀仪式,这对李弘的声望和今后的人望有很大的帮助,他之所以让李弘留守长安城,是因为担心李弘的身体,要是李弘真的能去泰山封禅,他倒也很乐意李弘随行,只是现在李弘自己拒绝了,他也没有办法了…
    “弘儿,你可要想清楚了,这次机会难得,可不要错过了。”武后语气轻柔的说道。李弘以国家大义为借口,要留在长安城,她也就没有再逼李弘的理由了,只能这么劝阻李弘了。
    “儿臣也想跟父皇和母后同往,只是…”李弘为难的说道。
    “臣有一想法,不知当不当讲?”突然,就在这时候乐彦玮开口说道。
    武后很不喜欢乐彦玮,就淡淡的说道,“说吧。”
    “陛下和娘娘十月份才从东都出发去泰山封禅,现在只是四月底,陛下和娘娘六月份便要去东都洛阳,要在洛阳待三个月才出发去泰山,这段时间里要不就让太子殿下留守长安城监国,等到陛下和娘娘出发去泰山时,再让殿下回洛阳一同前往,岂不更好吗?”乐彦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武后一听乐彦玮的建议,突然间脸色变得就更加阴沉了。
    乐彦玮的建议,不但可以让李弘留在长安城监国,还能参加泰山封禅仪式,可谓是一举两得。李弘在长安城监国四个月,足够他在没有高宗和武后的情况下安排好一切了,到时候从长安城到泰山,来去只有两个月,就是让李贤替他监国,他也不怕什么。
    高宗听乐彦玮这么说,不由的大笑道,“不错,不错,这个主意不错,爱妃,朕看就让弘儿留在长安监国,等我们十月份出发去泰山,再让他来洛阳跟我们会和吧?”
    武后还能怎么说,是她执意要让李弘去参加封禅祭祀的,现在有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她能反对吗?就只能冷着脸微微点了点头。
    “同太子一起留下来监国的人选陛下可有决定了吗?”武后开口问道。
    “朕还没有想好究竟让谁辅佐太子。”高宗摇头说道。现在的宰相团中武后一家独大,他很难做出取舍。因为留下他的心腹给李弘,他到洛阳之后跟武后的交锋中会落了下风,要是留下武后的心腹,他们要是对李弘监国掣肘怎么办?不是给李弘留下了隐患吗?因为监国可不是小事儿啊!
    “要不就让乐彦玮、姜恪、窦徳玄三人留下辅助太子吧?”武后询问道。
    既然不能将李弘带在身边,就只有留下姜恪和窦徳玄两人监视和掣肘李弘了,不过她也不能做得太明显,就又给李弘将乐彦玮给留下了,谁叫乐彦玮不受她待见呢?
    高宗微微一想,就点头答应道,“就这样吧!”
    因为姜恪是个老好人,对李弘的掣肘不是很大,仅凭窦徳玄一个人想要制衡李弘恐怕有难度,再者不是还有一个跟李弘走的比跟他走的还要近的乐彦玮嘛。
    然而,这个时候,大家却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唐现在宰相不止是七位,还有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苏定方,武后的如意算盘打的好,可她也忽略了苏定方,要是他们离开东都洛阳,苏定方回到长安城,以苏定方在军中的威望,再加上他太子少保、北衙大都督的权势,窦徳玄又岂能是苏定方的对手?估计大唐也只有李绩和许敬宗才能跟苏定方一较高下吧!
    见高宗对自己的决定没有异议,武后也很满意。
    两件大事商量完毕,高宗也累了,就让大家退下,不过却留下了李弘。
    待到宰相们退出了紫宸殿,武后便开门见的问道,“太子,长安城的白鹭书坊是你开的吧?”
    “回母后的话,是儿臣让闫庄开的书坊。”李弘诚恳的回答道。
    “活字印刷术也是你发明呢?”武后继续问道。李弘不敢隐瞒武后如实的回答道,“这倒不是,儿臣只是有一个想法,具体是安排少府监安良臣做的。”
    “那现在长安城人手一本的《道德经》也是你下令刊印售卖的?”武后的脸色有点阴沉,声音也大了几分。
    “对。”李弘回答道,“因为《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字数少,容易刊印,而且价格便宜,大家都买得起,儿臣才会这么做。”
    “弘儿,你身为大唐太子,自开书坊经商,这不合你太子的身份吧?”武后将目光移向高宗问道。实则是告诫高宗,太子做了有失他身份的事情,现在需要你惩罚他。
    “回父皇和母后,儿臣开设书坊,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大唐读书人,因为长安城的书坊一本书要卖一贯钱,有的书要卖十几贯钱,很多寒门子弟都买不起书看,科举也就成了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而儿臣的书坊一本书籍只卖二百文,儿臣开书坊,就是想通过便宜卖书,能让大唐的读书人买的起书,读的起书,全都是一片爱国之心啊!”李弘诚惶诚恐的说道。
    话说,他开设书坊,不光是为了挣钱,还在于收买天下读书人的心。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将书坊给让出去了。
    “爱妃,朕倒是觉得太子这么做没什么过错,这件事情就算了吧?”高宗说道。他本来也不想李弘开书坊卖书,可一听到李弘说,能够让寒门子弟有书读,今后的科举不再是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他就心动了,因为高宗也很厌恶士族门阀左右大唐的朝政,很厌恶大唐的科举成了士族门阀子弟的科举。
    武后心里也很清楚,李弘这么做对大唐的统治有好处,她清楚高宗之所以支持李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也不想在这件事情恶了高宗,就淡淡的说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太子刊印这么多《道德经》售卖,让长安百姓人手一本道家典籍,这是否会引起佛教的不满呢?以为朝廷偏袒道家,这样做会不会激起佛道之间的矛盾呢?”
    高宗彻底无语了,大唐离国之处,就尊道教之祖李耳为始祖。那么道教就是大唐的国教,李弘刊印《道德经》怎么了?只是他也知道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就跟武后交恶了,就向武后说道,“那爱妃的意思是?”
    “佛教和道教都是大唐宗教,我们都该一视同仁,不该有所偏袒,太子既然刊印了这么多《道德经》典籍,不如也刊印相同数量的佛教典籍放在白鹭书坊售卖吧?陛下以为呢?”武后终于说出了她心里的想法。李弘的道家气运,她是佛教气运,她跟李弘争权夺利,说白了就是气运之争,现在李弘的道家气运因为《道德经》而增强了很多,她想扳回局势,就得做同样的事情才行,因此让李弘刊印佛教典籍,再放到白鹭书坊卖才是正道。
    “太子,你说呢?”高宗将目光移向了李弘。
    “既然是母后的意思,儿臣必将照办,半年之内刊印佛教典籍二十万本,放于白鹭书坊售卖,母后认为如何?”李弘说道。
    武后对李弘的态度很满意,就微微点头道,“弘儿能顾全大局,母后自然很高兴了。”
    随后,武后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印刷术的具体事情,发现李弘已经将彻底控制了这门技术,是她想插手的计划落空了,因此她跟李弘简单的手了几句话,就让李弘离开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思路
    回到东宫,李弘就将刘祎之召到了书房。刘祎之见太子殿下的脸色有点难看,他表现的很小心翼翼。虽然李弘很少在众人面前发火,可随着他不断的取得成就,他的威望在众人之中也提高了不少,给众人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很多。
    “殿下找臣来不知道有什么吩咐?”刘祎之开口问道。
    “白鹭书坊的收益怎么样?”李弘没有回答刘祎之的问题,而是向一旁的闫庄问道。
    “上个月收益十三万贯铜钱,这个月估计能达到二十万贯。”闫庄思量了一下回答道。
    李弘沉吟了片刻说道,“除了在长安城再开两家外,在益州、扬州、荆州和并州也各开两家书坊,至于书坊的掌柜,你自己选几个心腹吧。”
    “臣明白!”闫庄躬身领命。跟在太子身边十年时间,太子对他的这点信任,闫庄还是能够承受的。不过他也清楚,这四州开设书坊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白鹭书坊会开遍大唐的每一个州,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厉害。
    刘祎之听到李弘的话心惊不已,现在长安城两家书坊,就已经让典籍署的工匠们连夜干活了,现在又要在长安城开两家书坊,还要在益州、并州、荆州和扬州各开两家书坊,就是八家书坊,再加上长安城的四家书坊,一共十二家书坊,这都需要多少工匠拼命的干活才行啊。
    “另外,你在长安城找一块地方,孤准备将典籍署的印刷作坊迁出去,这样就能扩大规模,不然书籍的印刷速度满足不了十二家书坊的需求。”李弘淡淡的说道,“当然,典籍署核心的书籍校对和甄选还是要放在崇文馆。”
    “诺!”闫庄躬身领命。
    “闫庄,你算算在长安城开一家大型的印刷作坊需要多少钱?”李弘又问道。
    “十三万贯足以,不过要雇用手艺娴熟的工匠,可能还得需要六万贯钱。”闫庄想了想回答道。
    “这次孤不给你钱了,你就用白鹭书坊盈利的钱吧。对了,要善待工匠们,让他们连夜干活,我们也要给他们发工钱,少没关系,不能什么都不表示。”李弘眼里的说道。
    “诺!”闫庄和刘祎之躬身领命,因为典籍署也在刘祎之的管辖范围之内。
    说完新建印刷作坊,继续扩大白鹭书坊的事之后,李弘将话题放到了武后的命令上,“今天,母后吩咐儿臣,让我们半年之内印刷出二十万本的佛教典籍放到白鹭书坊售卖,孤已经答应了,只是关于刊印哪几本佛经她没有说,你觉得我们该怎么选?”
    刘祎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思量了一下之后问李弘道,“对娘娘的旨意,殿下是什么态度?”
    李弘表情萧瑟的说道,“孤很不愿意这么做,只是母命难为啊!”
    刘祎之懂了太子殿下的意思,就笑道,“既然殿下这么说,臣就有主意了。《道德经》卖的快,人手一册,是因为它字数少,价格又便宜,谁都可以买得起。要是我们刊印的佛教典籍很厚,而且价格比《道德经》卖的贵,谁还会买?这样一来皇后娘娘的目的不就达不到了吗?当然,我们刊印厚重的佛教典籍,等到书卖不出去的时候,娘娘问起来殿下也好回答,就说为了重视娘娘的旨意,特意选了内容详实又丰富的经典,但是百姓们不买,殿下也没有办法啊!”
    刘祎之说完,李弘就笑了。
    因为刘祎之的办法太坑爹了,而且还是坑的武后没有办法。
    很多佛教典籍中的经文都长到好几卷才能记录完成,要是刊印这样的经文,大概需要刊印好几本书才行,而好几本书的价格跟一本书的价格相比就要贵好几倍,谁要是单独买一本的话肯定会看不懂,可要是全部买回家,一本书就是再便宜,可一套书就贵了,寒门子弟买不起,这样李弘就是刊印书很多佛教典籍,百分之九十的大唐百姓买不起,武后的目的就没有达成,这不就是李弘想要的结果吗?
    “真不愧的刘祎之,这办法太绝了!”李弘赞叹道。同时他心里也高兴,因为刘祎之出了这么易损的办法对付武后,这说明他是真心归顺了自己,真心为自己着想。
    “孤一向赏罚分明,刘卿的注意不错,赏钱一千贯。闫庄,晚上你就送到刘卿府上。”李弘朗声说道。
    “殿下,这——”刘祎之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慷慨,本想拒绝不受,可略微思量了一下,他还是躬身谢道,“多谢殿下的赏赐!”
    刘祎之之所以接受了李弘的赏赐,是因为他突然懂了李弘的意思。李弘这段时间查贪污,很厌恶做官之人贪污国家钱财,而大唐官员的俸禄不是很高,寒门子弟要是不贪污点钱,生活就难以过的体面一点。因此李弘想用赏赐的方式让刘祎之等寒门子弟的生活能过的体面一点,同时也不希望他们因为没钱而贪污国家的钱。
    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了!
    “刘卿,你先别急着谢孤,孤还有任务要交给你。”李弘说道。
    “殿下请吩咐。”刘祎之一下子来了精神,因为有宰相之才的他,对于管理典籍署,他是驾轻就熟,同样只让他管理典籍署,有点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因此他也希望李弘能够安排更多的事情给他,能够充分展现他的才能。
    “孤准备建立一座学院,除了培养有才的寒门子弟外,还准备培养一些特殊类人才,像算术、书法、绘画、机关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人才、孤准备将这个任务交给刘卿,不知道刘卿愿不愿意做?”李弘征询刘祎之的意见,其实他就是想建立一座综合下的学院,既培养科举人才,又向培养科技人才,还想培养文化方面的人才。
    “除此之外,孤还在想崇文馆建立一座科学院,专门用来研究一些未知的东西,孤也需要刘卿来管理,不知道刘卿意下如何?”李弘继续问道。
    因为这件事情关系甚大,是影响到李弘今后计划的关键因素,因此李弘得到刘祎之的同意,才能让刘祎之去做,这样才能让学院和科学院更加完善,达到他自己的要求。
    刘祎之何等聪明之人,一下子就听出了李弘话里的意思,他没有立即回答李弘,而是思考了片刻,这才开口问道,“殿下,学院建立之后学员从哪里来?学院的教谕又从哪里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