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五章 必须要杀
第二天,李弘正准备去找安来,想商议一下给吐蕃多少物资以及关桑鹰的事情,就见闫庄匆匆走了进来,向他说狄仁杰和张德裕回长安城了,已经到了渭水河畔。听到这个消息,李弘就取消了去见安来的想法,安心的在东宫等待狄仁杰的消息。
狄仁杰一行人奉皇明前去华县查案,回长安之后首先要面见高宗和武后,因此李弘也不计。他在书房等了三个时辰,就闫庄和狄仁杰匆匆走了进来。
狄仁杰一脸风扑尘尘的样子,他一走进书房,看到李弘就躬身施礼道,“参见殿下!”
“狄寺丞不用多礼!”李弘上前两步扶起狄仁杰,将他拉到椅子上说道,“快请坐吧,跟孤说说华县的案子。”
“谢殿下!”狄仁杰躬身道,这才坐下,开始跟李弘汇报华县惨案的查案过程。
待狄仁杰将案子大致说了一遍,李弘听完之后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这么说,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屠杀,只是敌人在准备要屠杀这个村子时正好被孤的亲卫给赶上了,他们就成了敌人的替罪羊了?”
“以目前的猜测,臣认为大概就是这样的。”狄仁杰点头说道。
“还真是一群阴险的人啊!”李弘叹息道,随即脸上露出凛冽的杀气,冷声说道,
“敢将主意打到孤的身上,他们的胆子还真够大的!”
通过狄仁杰的叙说,他已经知道了屠杀案的过程。狄仁杰到了华县,通过仔细的侦查和分析,就从华县惨案的死者伤口的深浅和粗细上判断出,杀死三百人的凶手只用了六柄仪刀,这就是说这三百人先是被人抓住然后再一刀一刀给杀了的。
杀了这三百人,这六柄仪刀也算是彻底的报废了,而李多柞亲卫的佩刀一柄都没有少,这便排除了他们是刘家村惨案凶手的可能,同时也坐实了有人想故意陷害太子的罪名——
只是让李弘想不到的是,敌人仅仅因为自己派人去请孙思邈路过华县,就设计出了这一连串的凶杀案,就差一点将屎盆子扣到自己的身上,这人的计谋也太可怕了吧?
而且,敌人用了六柄仪刀才杀了三百人,这六柄仪刀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大唐出了高宗的千牛卫和他自己的亲卫,根本就没有哪一支卫军配备过仪刀,他也没有听说过谁有喜欢仪刀的嗜好啊?
这么一猜,李弘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能轻易就得到六柄仪刀的人肯定是长安城的勋贵子弟,因为只有他们去军器监,才能依靠祖辈的功勋领取几柄仪刀。那么,这是不是证明陷害自己的人就在长安城呢?而且还是王侯子弟,或者说就是这群公卿们在陷害自己?
之前,要是贺兰敏之没有被李弘收拾,他一定会想这个人可能就是贺兰敏之。
可是现在贺兰敏之已经被他给收拾了,而且贺兰敏之的心腹们也全都招供了,供词里没有贺兰敏之跟华县惨案有过牵扯的话语。这就说明这个人不是贺兰敏之,可要不是他,这个人又是谁呢?
李弘想的头都破了,可终究想不出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和胆子,为了利益敢利用自己?
想不出究竟是谁,李弘也不再思量,而是问狄仁杰道,“父皇和母后怎么说?”
现在狄仁杰的证据已经彻底的洗刷了李多柞和他的亲卫的杀人嫌疑,他也就更加期待高宗和武后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了。
“陛下和娘娘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我们继续查下去。”狄仁杰说道,“不过,这次只让城跟张少卿两人负责此案。”
“嗯,将案子交给你们大理寺是很正常不过了。”李弘微微点头说道,“不过以父皇和母后的意思看,将案子交给大理寺估计是看重了你的能力。”
“殿下过奖了!臣不敢当啊!”狄仁杰谦虚道。
“你当得!”李弘肯定的说道。狄仁杰见太子执意这么说,他也就不再客气了,不过随即他欲言又止。
李弘看到狄仁杰似乎有话要跟自己所,就爽朗的说道,“狄卿,你到东宫,就是自己人,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能让狄仁杰欲言又止的事情肯定非同寻常,李弘很想知道。
“殿下,刘家村有一户人家,主人就是前任长安县衙的主薄,臣在他家查案时发现他家的房屋虽然被烧毁了,可院子里的地上有被挖过的痕迹。很显然凶手在他们家烧毁房屋和杀人之前在他家找过什么东西。”狄仁杰皱眉道,“这是不是跟殿下之前所查的东西两市商税的贪污案有关呢?”
“你是说凶手屠杀刘家村三百口人,只是为了刘主薄一个人,杀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掩盖真相?”李弘惊讶道。
“可以这么说。”狄仁杰肯定的说道,“不过臣的猜测是,之前凶手没想过这么做,他们是在知道殿下派人去了终南山请孙真人,李多柞和他的骑兵要经过华县时,才决定屠杀刘家村三百口人,想将罪名推到李多柞他们身上。”
“长安县衙的刘主薄跟贪污案有关,这个孤早就猜到了,本以为跟他联系的人只有贺兰敏之和荣国夫人,现在没想到却另有其人——”李弘沉吟道,“看来孤的敌人不少啊!”
狄仁杰没有搭话,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狄卿现在准备怎么做?”李弘突然向狄仁杰问道。
“臣想先从六柄仪刀上查起,顺藤摸瓜,一步一步找到幕后的真凶。”狄仁杰语气坚决的说道,“为了刘主薄一个人,就杀害了刘家村三百口无辜的村民,凶手实在是太残忍了,不将他绳之以法,狄仁杰愧对殿下的赏识,愧对身上这件官衣。”
李弘有点动容,这才是他认识的狄仁杰,这才是大唐名相狄仁杰该有的气度吗。就朗声说道,“让狄卿受累了,你尽管去查吧,有什么需要孤的,查案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跟孤说就行了,出了事儿孤给你扛着。”
“多谢殿下!”狄仁杰起身激动的说道。
能遇到知遇之恩的太子殿下,又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识,能得到太子殿下这么大的支持,狄仁杰心里非常的高兴。随即,两人又说了几句话,李弘见狄仁杰一脸的疲惫,就让他回去休息了。
第九十六章 目的达成
狄仁杰刚离开,就有内侍来传唤李弘,让他到紫宸殿面见高宗和武后。李弘知道这是高宗和武后要跟自己商量,怎么处置曾弹劾过自己的殿中侍御史郑洪、还有监察御史王达了。
说实话对这两个走狗,李弘还真是非常的讨厌,要是有能力罢免,他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可是,高宗和武后专门叫到去紫宸殿,就为了商议罢免郑洪和方达,这有点大题小做了,所以李弘觉得这次让自己去紫宸殿高宗和武后可能还另有目的。
李弘心里这么思量,就到了紫宸殿。紫宸殿里只有高宗和武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让李弘很惊讶,就是魏国夫人贺兰敏月。
贺兰敏月不是不受武后待见吗?怎么会突然跑到紫宸殿,还跟武后同坐在一起了呢?这让高宗情何以堪啊!
李弘走进高宗和武后面前,就立马收回思绪,躬身施礼道,“儿臣参见父皇和母后,还有魏国夫人。”
“弘儿不用多礼!”高宗淡淡的说道,“今天张德裕和狄仁杰回京,已经向朕汇报了查案的具体过程,李多柞和东宫亲卫的嫌疑洗清了。这几天委屈你了。”
“父皇,儿臣不委屈,只是儿臣的事情让父皇操心了,儿臣心里很过意不去。”李弘说道。
“你啊你啊!”高宗爽朗的笑道,“快坐吧!”
“谢父皇!”李弘躬身谢道,就坐在了一旁的榻上。
武后冷眼旁观高宗和武后大修父子情,一声都没有吭。当李弘坐下,她才开口说道,“殿中侍御史郑洪和监察御史王达数次弹劾太子,诬陷太子跟华县惨案有关,今日真相大白,不知道太子想怎么处置他们?”
武后一开口就说这件事情还问李弘的意思,让李弘始料不及。不过他也知道该怎么回答,忙道,“此事儿臣听父皇和母后的意思。”
笑话,高宗和武后都在这里,李弘敢自己决定怎么处置方达和郑洪吗?
“将他们撤职下放大理寺大狱,太子觉得怎么样?”武后淡淡的说道。其实,以郑洪和方达犯的罪,这样的处罚已经很轻了,以下犯上的案子,往往是以砍头灭门结束的。
“全听母后的处置。”李弘不知道武后在卖什么关子索性就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武后见李弘很上道,没有因为华县惨案洗清了冤屈就自大了起来,没有因为解决了吐蕃使团的问题得以了起来,她对李弘的表现很满意,就开口问道,“太子,你可曾想过没有,一个从七品的待御史和一个只是正八品的监察御史,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弹劾你吗?”
听到武后这句话,李弘身体一震,他一下子猜到武后究竟要做什么了,武后是想以他弹劾的事情借刀杀人啊!不然怎么会突然这么问呢?
“儿臣没想过这些问题。”李弘恭敬的回答道。
既然知道了武后的心思,他也就彻底不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就像继续装下去,看看武后到底想惩治谁。
武后见李弘不愿意出头,就没有再想让李弘说什么,她只要有太子被诬陷这个罪名就够了,就冷冷的说道,“郑洪以前是李素节的人,李素节自从被贬为申州刺史之后,他才被任命为了殿中待御史一职。现在李素节跟李上金关系暧昧,这件事情恐怕李上金也脱不了干系。”
说到这里,武后将目光移向了高宗说道,“陛下,这件事情必须要详查,为了弘儿的安全,且不可心慈手软啊!”
嘎登——
李弘的心跳急促的加速,武后将目光对准了李素节和李上金自己的两位兄长身上,还是以自己被诬陷为借口,这是在给自己拉仇恨。
李弘很想说,这件事情就不要再详查了吧。可是刚才他没有防备,稀里糊涂就中了武后的计,说一切全听母后的,现在要是这么说了岂不是在狠抽武后的脸吗?
因此他有点犯难了——
高宗也有点犯难,他根本就不清楚武后叫他来紫宸殿是为了这事儿,他虽然不怎么喜欢李素节和李上金,可两人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更何况是人呼?然而他要是对武后的问题不发表意见,就是对李弘不公了,因为是李弘受到了诬陷。这一边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边是大唐的太子,同样是自己的儿子。高宗夹在中间很为难。
“媚娘,这件事情还是放一放吧!”高宗沉吟道,“毕竟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易大动干戈,等张德裕和狄仁杰查清楚之后再做处置也不迟啊!”
“陛下的意思臣妾明白,只是也不能太姑息养奸了。”武后语气坚决的说道,“那就罢免了郑洪和方达,将他们下大理寺的大狱,待张德裕和狄仁杰调查清楚之后再做处置吧!”
武后说完这句话,李弘一下子恍然大悟,武后这么轻易的处罚郑洪和方达,不是她心慈手软,而是想利用两人整治其他人。
不过将两人下了大理寺的大狱,李弘就放心了。因为现在的武后手下还没有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她就是想要屈打成招,估计是有难度,何况还有狄仁杰在大理寺看着呢。因此李弘倒是觉得能够将郑洪和方达下了大理寺的大狱,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高宗见武后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了,而是微微点头说道,“就依皇后的意思吧!”
说完,他将目光移向李弘说道,“太子,李绩想要辞去太子少保一职,关于新的东宫太子少保,你可有中意的人选啊!”
高宗记得李绩在辞去太子少保时李弘迫不及待的答应了,就知道李弘不待见李绩,现在李绩上了辞呈,高宗也想问问李弘心里有没有人选,这算是他对李弘这次立下大功的赏赐吧!
“安集大使,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苏定方。”李弘终于说出自己心目中东宫依仗的军方将领的名字。
“苏烈啊!”高宗听到苏定方的名字,有点恍惚,半响才说道,“他的资历够了,军功也不差,威望也可以,就是比李绩差点了,不过既然太子愿意,就定他了吧!”
这次他是一锤定音,没有再询问武后的意见。
“多谢父皇!”李弘在高宗话音之际,就立马谢恩道,他就怕自己说话慢了,又被武后给阻挠了。
武后因为李绩已经彻底的倒向了他,倒是也没有在意高宗同意了李绩的要求,毕竟东宫确实需要一个军方将领坐镇,既然李弘没有选择年轻更轻,发展前途更大的裴行俭,没有选现在在东北战场上炙手可热的刘仁轨,或者其他有资历的开国功勋武将,而是选择了一个垂暮之年的苏定方,她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这就是武后的失误之处,因为她不懂军务,就远远的低估了苏定方的能力,只有李弘自己清楚,苏定方的能力有多强,不说其他方面,跟李绩比较,就门生方面,甩李绩几条大街,像裴行俭、黑齿常之、王方翼等将领可都是苏定方的门生啊!
这方面李绩能跟苏定方比?
再说苏定方功利心没有李绩强,有了苏定方的支持,李弘就有了西北军的支持,就有了苏定方门生的支持,这样他在军方的实力未必能抗衡得了有李绩的武后,可从长远眼光看,他占尽了优势。
因为从眼下的战况分析,李绩今后要指挥大唐对高丽的作战,因此他的心腹将领现在基本都在东北战场上,当然刘仁轨除外,他不是李绩的人。
而苏定方坐镇安集,为了防御吐蕃他的门生和心腹以及嫡系全都在西北。相比于东北跟长安的距离,西北大军到长安的速度要比东北军快很多。
李弘有了西北军的支持,但凡长安有变故,西北军能及早的驰援他,这方面他就比武后占了优势。
其实,眼前的武后可能还没有分析清楚这里面的弊端,不过自从他掌控了朝政之后迁都洛阳,而不是继续在长安处理公务,想必就是看出了这里面的问题吧!
“苏烈老了,确实也该回京修养了!”突然,高宗发出了一声叹息。要是李弘不提苏定方的名字,他快要忘记这名威震西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