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全传-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瞥鯩S…DOS的时候也不曾赚钱。如果靠10块钱就能打开市场,那么就去做吧。” 这就是盖茨所追求的盈利模式。
当他在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小组调查多年后,他为自己辩解道“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电脑业的结构和现在有很多的不一样。当时大家都束手无策。因为只要买的是DEC、IBM、惠普或别的牌子的电脑,你用的软件就只能在这种电脑上运行。”
对于比较粗心的观察者来说,个人电脑的商业前景仍在雾里云中。尽管新的IBM的PC在市场上卖的很好,其他几种竞争型号也在销售。但是没有任何计算机能够与其他计算机互相兼容,于是微软忙于将版本稍有不同的操作系统DOS和编程语言BASIC卖给每个硬件厂商。它的产品深藏在电脑的操作系统或其编程语言内部。
盖茨认为正是自己的努力则终结了这种状况。“微软的想法正是在这些电脑之间可以实现软件通用,其原因在于:若非如此,当你希望运行大量的程序时,你就必须买很多台电脑,几乎是几百万台电脑。所以,电脑的程序必须便宜,而且也要做到不必调试就可以在各种不同机型上面运行。个人电脑业界的目标,就是要每一家公司竞相做出最方便、速度最快、价格最便宜的电脑。这对于消费者是一大福音,它也会激发起一个很大的软件市场。”
于是,盖茨就确定了自己创业的盈利模式,一眨眼间微软这个名字大多数美国人都变得耳熟能详了。1982年,公司还没有公开上市,当年收入为3200万美元。当然,他和IBM有关创建操作系统的合同给了这个小公司某种合法性。而IBM的崛起则让这个小公司在操作系统的行业标准确立上有了先发的优势。
软件业一次又一次试图用盖茨的手段来保护他们的软件。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公司仍把非法复制作为开拓市场的手段,包括微软。那些挥舞着大棒的,都是为了已经成功地确立了市场地位的产品。后来,微软IE浏览器名目上是免费模式,但其与听凭非法复制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抢占市场,确立市场的霸主地位。可以说,今天软件业的许多游戏规则都是微软自己制定的。
盖茨还把这个盈利模式拓展到了台式计算机更为宽广的领域里。在针对人们提出的微软在台式机领域里能够取得多大限度的发展这一问题时,盖茨的回答是:编制可在更多种类的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这些计算机将用在住宅、汽车甚至钱包中。
在他的构想中,人们可以在微软公司存取钱款,在微软公司预约旅游,从微软公司购买音乐制品,在微软公司读书评,在微软公司的频道上看有线电视。人们也许会发现自己在工
作、购物和娱乐时常常要和微软公司打交道。最终,一种以视窗为基础的家庭控制系统也许甚至会关闭卧室中的电灯。
盖茨的家人和朋友们也许已经习惯了盖茨争强好胜的性格,理解他在这个伟大梦想上的苦心孤诣。但计算机业的很多人却不买他的账。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谩骂盖茨的站点,一些律师事务所专门找他的麻烦,对盖茨的指责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功,而是由于他试图不公正地、也许是非法地运用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优势,进一步控制从文字处理到电子数据表、从环球网浏览器到内容的一切领域。微软正把它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Microsoft Network内容集成到视窗操作系统中。而这种全方位的推进,全方位的垄断,正是他财富获得的必由之路。
盖茨在这种盈利模式上的探索也造就了微软的强势,微软在强大的过程中一直也是与诉讼相伴。一位风险投资家迈克尔·莫里茨说:“像微软公司这样能够在20世纪末影响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的公司,在世界历史上很少见。也许你得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才能找出具有微软公司目前这种影响的组织。”
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评判微软,盖茨喜欢这一切。智力挑战是乐趣。运动是乐趣。猜谜是乐趣。而与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则是超级乐趣。其他人也许认为他冷酷无情甚至残忍;但对他而言,商业竞争就像体育比赛,或许是一场流血的体育比赛。
如何挖掘商机
欠缺挖掘商业机会的能力是阻碍公司转型和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盖茨在把握商机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似乎也十分简单。他认为他和微软所作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应用软件的优点集合起来,使之成为微软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特点。
和亨利·福特一样,盖茨把复杂的技术产品带给了大众。可以说,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它的前身MS-DOS操作系统就是高科技领域的T型汽车。他们或许不是最精巧的软件,但是
盖茨有办法使他们被广泛使用,结果改变了整个IT产业。
在盖茨和艾伦建立微软之前,单纯生产软件的公司并不存在。当大多数电脑公司认为软件是必须的但又是十分恼人的附加品的时候,盖茨却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结果他创造出了一幅杰作。
正如同连接互联网这样的功能,只要在WINDOWS里集成一个相关的软件,这样就不必每个人都自己去作这样的工作了。所以微软在挖掘软件市场的商机时,首先是把原来的DOS界面升级成现在的图形用户界面,后来就是把支持硬盘、支持网络,而后是支持因特网等功能的软件都包含在了自己的WINDOWS里。当然,这里面集成的许多软件可能都是抄袭了别人的创意。
盖茨在追逐商业利润时候的最大的动作就是对微软的软件功能进行改进。在微软开发人员看来,这种“开发方案”不仅仅包括实现某一特性或功能的实际背景,而且包括该产品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微软所有产品均是出自这种具有革新意义的“开发方案”。
盖茨的开发方案通常以用户所提问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其简单程度令人惊讶。例如微软现在正在努力开发的新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方案,就并分别冠以“人”、“注解”、“实时通信”、“存储”、“身份认证及安全”以及“新外形”等,并将这些方案下分给来自不同产品部的开发人员及管理人员:
这些方案的内容包括:
●为什么我的文档文件以一种形式保存,而联系人却用的另一种方式,接收电子邮件和IM的伙伴用的又是另外一种方式?为什么他们不能与我的日历相关联或彼此关联以便于一起搜索?
●为什么我的计算机不能使我免受可视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干扰?为什么在我离开办公室之时不能追踪我的状态或者自动向我转发信息?
●为什么我们的计算机无法为我们安排电话会议和在线会议?
●为什么有闲情雅致的球迷不能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群,以告诉人们何处正在上演精彩赛事?
●为什么计算机不能判断出我的身份,允许我使用自己的任何设备获取家中或办公室中的所有信息?
●为什么我不能在我的手提电脑上读取杂志的电子版本?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盖茨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他的理念转变为供其他开发人员参考的“开发方案”。
当然,这种挖掘市场商机的方法也是慢慢形成的。1982年,在刚刚与IBM联合的时候,27岁的盖茨还有点胆怯,他害怕游戏刚开始就要被抛在后面。事实上,当时微软在软件推进上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厂商。正是凭借这种简洁直接的编程思路,微软还逐渐跨上了奔驰的软件研发列车。
当时,苹果公司比微软更加成功、并拥有尚未发布的面向图形的“双子星”:Lisa和Macintosh。Lotus正在准备借助其用于IBM PC的热门电子表格软件:Lotus 1…2…3成为最大的软件公司。康柏刚刚把一个100%兼容的克隆品推向市场,这一复制品有希望大大拓展业已发展迅猛的个人电脑行业。在所有参与这场角逐的公司中,微软似乎是最迟钝的一个。
但是盖茨凭借与IBM的纽带,凭借简单而又被市场证实是颠扑不破的速成秘诀:“模仿”,终于笑到了最后。模仿苹果的Macintosh,微软开发出了WINDOWS,并最终把苹果机逼到了一个狭小的市场胡同里;模仿Lotus 1…2…3,微软开发出了EXECL,并最终将Lotus 1…2…3彻底赶尽杀绝。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的软件生产商受自身实力和层次的限制,往往缺乏某项或某几项能力。如果单纯依靠自身进行积累的话,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商就很可能因为业务范围狭窄,缺乏抗风险能力而“倒掉”。因此,生产商不能被动地等待,必须依靠外部智囊的扶持。这个发掘商机的外部智囊最初就是各行业软件的先驱者,在微软的实力雄厚之后,这个智囊的位置就由微软自己的研究院所取代了。
当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网景公司的浏览器软件在市场上占了上风。为了与网景抢占这块市场,盖茨决定免费赠送客户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与免费的电话服务。相比之下,网景的行销则显得很保守。虽然,这些让微软一时亏损许多,但是却由此获得了大份额的市场。
对于微软来说,最初的商机发掘在于盖茨过人的洞见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但后来的商机发掘中,盖茨已经越来越偷懒,越来越讨巧,他把微软研究院作为自己发掘商机的最佳工具,利用其拥有的雄厚的研发实力,加上微软在PC操作系统市场的统治地位,使微软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舞会上姗姗来迟,却照样能在曲终人散时赢得佳丽的芳心。
当然,这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能够看到的商业机会与企业自身的层次和综合实力密切相关。企业所处的层次高度和搜寻商机的视野宽度是成正比的。当微软已经成为软件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时,不去主动寻求商机,商机往往也会找上门来。
在一片“IT春天即将来临”的呼声中,2004年,微软公司携手凭创造了“米老鼠”等卡通形象而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公司来挖掘IT业的商机,它们将向手机、个人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用户提供娱乐服务。虽然合作的细节尚未确定,但此举无疑是一场抢占家庭娱乐市场新战役的开始。以“视窗操作系统”独霸个人电脑市场的微软公司,近年来一直试图通过一种可将传统节目转换为数字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软件来占领媒体娱乐市场。这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绝对优势,与其他行业的领军人物合作,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发现商机,这也成了盖茨发掘商机的一条捷径。
以至于最后人们在总结微软成功的奥秘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市场、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成为了其被客户和增值合作伙伴所津津乐道的。因为微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和行业经验,善于挖掘客户需求,往往能从表面的项目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商机。站在市场与技术发展的前沿这一高度,盖茨和微软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发现、吸引和把握商业机会。
创业需要实战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盖茨退学创办微软公司的成功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去为自己开始创业历程而寻找借口。大学生退学创业更是瞄准了盖茨这个目标。但事实上盖茨本人并不赞成大学生放弃深造的机会选择创业,而是主张大学生从小事做起。盖茨退学创办公司,也并不像某些报刊文章鼓吹的那样,有个聪明的编程脑袋就行了。
盖茨创业始终有专业出身、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长辈特别是父亲的辅佐、支援,眼光开阔的家庭背景是盖茨创业最大的财富。
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时候,正赶上PC市场的大发展,还有美国市场鼓励创新、宣扬创业的机制,更有美国人历来以快速积累财富评价个人行为才智的价值观,都是盖茨成功的内在动力诱因。
可以说,盖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当今的大学生很难同时拥有这三者。“如果有人想知道盖茨为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依我之见,就是因为有早年在处理生意方面的经历。”盖茨好友坎特的父亲回忆道。
而且盖茨在创办微软公司之前已经拥有了两家自己的公司,并有着与同龄人相比颇为丰厚的现金收入,实战经验是他最终创办微软得以成功的关键。因此盖茨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学生的忠告就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应大学毕业,这是最基本的。别学我中途辍学!”
他劝告大学生不必学他,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冒巨大的风险。“当我创办微软公司时,我十分激动,甚至想也没有想过会有多大风险。而且如果我愿意,我的父母亲仍旧允许我回到哈佛大学去完成学业。假如你要成立一家公司,总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你最好克服那种危机感。同样,我也不认为在事业刚开始时就需要开办一家公司。”
早在1970年,年仅15岁的盖茨就做成了许多好买卖中的第一笔交易,已经显示自己能够果断处理生意上的问题并能扫除任何影响自己兴趣的障碍,初步展示了在生意上残酷无情的能力。当时他和艾伦打工的西雅图当地的一家电脑公司倒闭后,盖茨事先没有艾伦和其他朋友,和好朋友坎持买下了该公司有价值的电脑磁盘并把它们藏了起来。艾伦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拿走了磁盘。盖茨则威胁说若不归还磁盘就去法院去告他。最后,艾伦只好把磁盘还给他。不久之后,盖茨把磁盘卖了,嫌了一些钱。
而1971年,由盖茨参与发起的湖畔程序设计师集团赢得一次真正的商业机遇,受委托为当地一家公司,信息科学有限公司(ISI)编制—个工资单程序。虽然ISI “支付”给湖畔程序设计师集团的只是免费上机时间,但是盖茨还是从这次交易中学到了许多做生意方面的东西。在与公司谈判时,盖茨要求以项目产品或版权协议的规定来支付他们的酬金。上中学时就知道按版权抽取利润,而且是在同大公司打交道时提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