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炮兵传奇 >

第4部分

中国炮兵传奇-第4部分

小说: 中国炮兵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活地纷纷从舰舷跳到水中。
  “好哇!打中了,打中了,看你们这些洋鬼子还神不神气……”江岸上,炮兵连的阵地一片欢腾,工人师傅只用一颗穿甲弹,就将敌人舰船上的厚甲板穿了一个大窟窿。
  “轰,轰……”接连又是几炮,炮弹无一虚发命中了敌舰,“莫丽翁”舰的前甲板上也起火了。他们在我炮兵的沉重打击下,自感无力反击,更无法靠岸登陆,只好调转船头,向着白鹅潭的远处驶去,转眼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打得好哇!打得好!工人师傅了不起……”炮兵连官兵和工人纠察队的队员们一齐欢呼起来。
  正在此时,总指挥部派来的通信员带来了叶剑英同志的命令,命令中说:起义举行后,虽然解决了市区的敌人,但附近的反动军阀闻讯而动,他们一方面为了扑灭革命的火焰,一方面为了争夺广州这块肥地,已从四面八方向城区逼近。城外的几处据点,已被李福林部和薛岳部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望他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归队,向海陆丰地区转移。
  起义后的第二天,即12月13日,起义部队撤出了广州城,向花县方向游动前进。一路上,遭到反动大军的围追堵截,人员损伤极大,到达花县时,仅剩1000余人,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失败了。
  在这次起义中,张太雷同志在作战中英勇牺牲,周文雍同志被捕,在就义前的刑场上,他和一直掩护他们进行地下工作的女共产党员陈铁军,笑对刀丛,向着整个世界宣告了他们的伟大爱情。
  “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
  这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新中国诞生的30多年后被搬上银幕,片名就叫《刑场上的婚礼》。
  “头可断,肢可裂,
  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同志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句,激励着无数后来的革命者不屈地战斗着。
  起义虽然失败了,可是其中的经验教训却成了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在此次战斗中,炮兵部队所发挥出的巨大威力,在每一位起义官兵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炮兵,是战争之神,没有炮兵的军队,就不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起义部队得出的弥足珍贵的结论。
  第二章
  黄洋界上炮声隆,红军用仅有的一发炮弹命中敌
  指挥所,毛泽东写下不朽诗篇:“山大王”初识
  大炮威力;一个俘虏兵急于立功发炮近百发,耗
  弹太多,炮兵团长被撤职
  黄洋界上炮声隆
  毛泽东选中了井冈山作为落脚点, 并且在山上站住了脚。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来到山上,两支部队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下辖三个师,第10师师长为朱德,第11师师长张子清,因有伤正在治疗,故暂由毛泽东代,第12师师长为陈毅。三个师共辖六个团、一个教导大队。在第28团中编有一个迫击炮连,共有八门迫击炮。 当时之所以起名叫红4军,并不说明还有其他的军,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用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部队罢了。
  两支部队的会合,使得井冈山猛然红火起来。山下永新、宁岗等五县,都建立了革命政权。井冈山,成了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正当红军节节胜利,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时候,由于湖南省委的瞎指挥,造成了“八月失败”,井冈山根据地险些丧失,于是出现了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6月底,红4军收到湖南省委的一封密信,信中要求他们消灭永新的敌人后,主力部队立即向湘南发展,井冈山只留袁文才一个营驻守就可以了。信中要求毛泽东必须随军出发,为了监视其行动,省委还派杜修经为特派员前往督阵。
  那时,井冈山的红军军委和根据地的湘赣边界特委都要接受湖南省委的领导。因此,湖南省委的意见就等于是上级党委的意见。如果反对或者不执行,说重些就是对抗党的领导。
  很明显,省委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曾经对井冈山周围的敌人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井冈山地跨两省,东为江西,西为湖南。湖南人善战,而江西人善于做买卖,大都不愿当兵,所以兵无战意。毛泽东正是依据这一情况,避开湖南的强敌而不断向江西发展,从而才使根据地不断扩大的。如今湖南省委却反其道而行之,让红4军主力向湘南发展,与强硬的湖南军阀相撞,这只能是以卵击石。
  怎么办?毛泽东思虑了好久,决定争取特派员。
  于是,毛泽东利用各种会议,说明红军向湘西发展是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做法,最终征得了各方面的支持,并向省委陈述了没有执行省委决议的原因。
  正当毛泽东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一风波已经平息时,突然又传来惊人的消息,红军28团、29团离开了井冈山,到湖南颥县后又私自向湘南进发了。毛泽东立刻派人下山去追,但他们拒不执行。山上山下的红军立刻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危险。
  这两个团公然违抗军令,贸然下山,是有原因的。
  原来,湖南省委的指示传开后,受到29团官兵拥护,因为这个团中的官兵大多是湖南人,思乡心切,再加上有特派员壮胆,所以便擅自行动了。临下山时,他们又鼓动拉上了28团。
  结局不出毛泽东所料,湘南第一战便惨遭失利,29团几乎全军覆灭,仅剩团长、党代表等百余人。28团下山后,原先就有叛意的2营营长袁祟全率部投敌,红4军参谋长兼红28团团长王尔琢单枪匹马去追,结果被叛匪杀害。
  为了挽回败局, 接回残余部队,毛泽东率31团3营前往营救。至此,井冈山上守山的只剩31团两个营。
  赣军得知红军湘南大败,便趁山上空虚之机,向根据地猛扑,永新、莲花、宁岗三县相继落入敌手,井冈山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井冈山有五大哨口,即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这五个哨口便是上山的必经之地。
  国民党军熊式辉得知红军已经大部离山的消息后,立刻调集四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地向黄洋界扑来,企图乘红军主力未归之机,一举攻占井冈山。
  守山的红31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根据敌军的态势,让2营分守四个哨口,将1营开到黄洋界修筑工事,准备击退敌人的进犯。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40米,距上山的小井15里路,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其间只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可通,山上只长青草,不长树木,哨口雄峰耸立,险峻异常。清晨,哨口浓雾迷漫,周围的山坳深谷都被白雾覆盖,宛若一片汪洋,故黄洋界又有汪洋界之称。
  当时,红军的装备非常低劣,一个人只有两三发子弹,一个班有两三条毛毯。晚上站岗只能相互依偎在一起,再盖上一些茅草御寒。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怎样才能坚守住山口呢?
  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经多次研究,决定了几条对策:第一,动员山上军民,每人至少削28根竹钉,这种竹钉,是当地猎户用来对付野兽的。井冈山遍地翠竹,有的是原料,军民一齐动手,将竹节削成竹钉,用火烧过,再用陈尿浸泡,又锋利又有毒性,只要人踩上去,脚就会穿一个洞,很快就会感染化脓。如今,31团守山的官兵们将这种竹钉埋了个满山满坡,成了一道一道特殊的防线。第二,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堆在路口,这是又一道障碍。虽说树木挡不住敌人的大队,但因为山路狭窄,有了障碍,他们必然要清除,在清除的过程中,红军官兵就可以瞄准目标进行射击了。第三,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挖掘壕沟。这也可以迟滞敌人的行动,为消灭敌人创造条件。第四,加固哨口已有的工事。第五,动员山下的乡亲们上山,布成疑兵阵。战斗时,他们可以在铁桶里燃放鞭炮,冒充我军的大部队,也可以在山林里高声呐喊助阵,以壮声势。这最后一项任务,朱团长让毛泽东的新婚妻子贺子珍和朱德的新婚妻子伍若兰负责。
  1928年7月29日晚, 在永新县城的一个大院里,摆满了十几桌丰盛的酒席。熊式辉端着酒碗,正在宴请连以上军官。
  熊式辉踌躇满志地对大吃海喝的部属们说:“以前你们怕红军,说红军是红头发,绿眼睛,打起仗来不要命。现在我要说,他们的气数尽了,朱毛率领的大部队在湘南吃了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了,现在守山的只有两个营,几百个毛贼,大家吃饱了,喝足了,明天一个冲锋,就给我把山头拿下来,冲在前面的有赏……”
  下面的军官起哄地端着酒碗说:“愿为司令效劳,我们一定痛痛快快地把山头拿下来,让司令好到上面去领赏,咱们往后也有好日子过……”
  7月30日清晨, 大雾刚刚散尽,敌人便沿着陡峭的山路摸了上来。由于山路狭窄,左盘右绕,敌人也无法进行火力准备,只能一个一个地挨着往上爬。虽然敌人数十倍于我,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可是他们投入战斗的只能是一个营,其他的大部队只好在山下等候。
  爬山的敌人首先尝到了竹钉的苦头,那些竹钉大都埋藏在草丛之中,进攻的敌人只顾往山上看,观察我军阵地的情况,结果稍不留神就会被竹钉刺伤,不时传出被竹钉扎伤的大呼小叫声。
  山口上却寂静得让人生畏。
  红军官兵的子弹少得可怜,朱团长有令:把敌人放上来打,保证枪响倒人,弹不虚发。
  敌人好不容易越过了竹钉阵,到达了山口,于是他们在机枪的掩护下,呐喊着往山上冲。
  敌人终于逼近了,50米,30米,20米……直到这时,朱团长才一声令下:“打!”
  随着朱团长清脆的枪声,红军的火力开始还击了,由于距离相当近,加之敌人又是成单线从小路上爬上来的,动作迟缓,所以枪声一响,敌人就倒下一大片。剩下的敌人赶紧趴在山坡上不动了。
  这时,山坡上,林丛中,漫山遍野响起了密集的机枪声、激昂的军号声和冲锋的呐喊声,似有千军万马在丛林中作战一般。原来,这就是贺子珍和伍若兰组织的疑兵大队,他们让老乡在山谷密林里喊打喊杀,用锣鼓家伙和燃放鞭炮制造大部队已经布下埋伏的效果,这一闹果真把敌人吓破了胆。他们丢枪卸甲,连滚带爬地退下山去。许久,待明白是虚惊一场后,才又气哼哼地再次冲上山。
  “冲啊!先冲上去的有赏啊!后退不前的军法从事……”敌军官在后面挥动着手枪,连威胁带利诱地强逼着敌人再次发起进攻。可是敌人刚一露头,便又遭到红军的迎头痛击,敌人又屁滚尿流地缩了回去。
  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山坡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可是山上有限的子弹已经快用光了,红军官兵就把堆掩体用的石头当武器,等敌人靠近时,就用石头砸。
  敌人发现红军的弹药快用光了, 便更加猖狂起来, 后面督战的军官大喊着:“红军的子弹已经打光了,他们只能用石头,不要怕,快往上冲啊!”
  敌人的攻势更猛了,激战到下午4时,攻上山口的敌人一次比一次增多。
  眼看井冈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了。
  正在这时,有几位战士把山下茨坪机械厂刚刚修理好的一门迫击炮抬上了山。由于敌人从黄洋界进攻,封锁了山口,这几位红军战士是从别的小路绕道上山的。
  朱团长一看关键时刻多了一门炮,自然十分高兴,可是当他发现只有3发炮弹,一颗刚刚松弛的心又揪了起来。
  在朱团长的指挥下,迫击炮安放在团指挥所门口。炮手安好支架,竖好炮筒,向着攻山敌人最密集的地方瞄准, 测好方位距离后, 朱团长果断地挥了下手臂:“放!”
  炮手把一枚迫击炮弹塞进炮筒,接着紧紧捂起耳朵。可是停了一会儿,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来这是一发臭弹。
  炮手小心翼翼地将炮弹退出膛,又装上一发。谁知这一发又是臭弹。
  还剩最后一发炮弹了,朱团长说:“不能打登山的敌人了,要打山下的指挥所,反正成不成就这最后一发炮弹了。”
  按照朱团长的命令,最后一发炮弹瞄准了山下的敌人指挥所。
  “放!”随着朱团长一声命令,炮手将炮弹装进炮筒。
  “轰”地一声,这最后一发炮弹不但响了,而且准确命中了敌指挥所。攻山的敌人把指挥所设置在一个山腰子里,以为这儿安全。没想到红军的一炮正巧在山腰子里爆炸,把指挥所炸了个人仰马翻。
  这一来敌人害怕了。这种迫击炮只有红军的主力老28团有,莫非到湖南去的主力部队都回山了?
  第二天清晨,大雾散尽,山下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响,只有顽皮的猴子在树丛间蹦来荡去。
  敌人在玩什么花招?朱团长派了几个战士摸下山去探听情况。不一会儿,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回来,原来敌人连夜悄悄地开溜了。
  过了20多天,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部队回到了井冈山,当听完朱团长守山的汇报后,十分开心地笑了,当即填词一首: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于是,毛泽东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把“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故事,讲述到了今天。
  “山大王”初识大炮的威力
  井冈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可当初这儿有两支土匪占据着山上的主要路口,毛泽东率领红军之所以能在山上站住脚,这其中还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这两股土匪,一股驻在山下宁岗茅坪一带,匪首叫袁文才;另一股驻在山上井冈茨坪一带,匪首叫王佐。这两个人虽然山上山下各霸一方,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