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202部分

明扬天下-第202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难怪,死在刘良佐手上的江阴百姓超过十万,几乎家家都有人死在他手上,就算将他千刀万剐尤不解恨,最后还要挫骨扬灰。
  城中一个叫黄喜的老石匠主动宣布,要用余生,在城外的黄山上为元必武等三百壮士雕真人像,以记念明知必死,仍义无反顾的杀到江阴城下,只为给江阴百姓抵抗下去的勇气的三百壮士。
  城中富户李忆时听说后,捐出五千金助黄喜,城中百姓也纷纷慷慨解囊,多到几百两,少到一个铜钱,一日之间竟捐得五万多两。
  想到元必武身上插满箭矢,仍屹立不倒,望着江阴含笑逝去的样子,满城百姓又忍不住嚎啕大哭。
  江阴城不大,与扬州、杭州那样的重镇难以相比,但是它却是整个江南最坚固的城池,它的坚固不在于它的城有多高,墙有多厚,而在于它不屈的骨气。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这就是江阴的骨气,也是华夏的骨气,万死而不屈的骨气。
  清贝勒博洛率军到江阴城下,望着数以十万计的新冢,心头也不禁为之发怵。虽然大败苏谨一场,但随后又陷入一场无望的攻城战之中。
  此时惠登相和金声桓六万大军在水师护送之下,也到达了江阴,并占据了苏谨先来建在黄山的营寨,与江阴城互为犄角,与博洛展开了拉锯战。
  现在水师已经控制了长江水道,隔断了南北两岸,博洛要打攻城战,消耗战,这正是秦军乐意看到的。
  因为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绿营兵不算,真正的满蒙旗军野战能力很强,有着强大的机动力,一但让清军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要战胜他们往往要付出几陪的代价。
  所以苏谨决定暂不出城与之决战,能利用城池多消耗博洛一点兵力也是好的。这时秦牧的命令也传到了,命袁宗第率一万骑兵,快速向浙东穿插。
  这是因为派路振飞主持浙江军政后作出的调整,这样路振飞在浙江,留苏谨在江南统领惠登相等六万大军。
  而且秦牧不拘一格拨用人才,任命阎应元为副将,辅佐苏谨一同统帅江阴所有兵力,对诸生许、典史陈遇明、秀才金磊等在守城战中有突出表现的人都封官重赏;
  许用直接提拔为江阴县令,陈遇明调刑部员外郎。金秀才拒绝了秦牧的封官,只求了一个参加科举的资格,毅然决定自己去参加科举,谋求正途出身。
  除了对这些人的封赏之外,秦牧下旨免除江阴十年赋税,同时拨五十万两银子抚恤江阴战死的军民,此举赢得了江阴百姓热烈的拥护。

  ps: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了,继续三更,愿兄弟们的支持再给力些!
  俺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各位的支持,激情澎湃之下,说不定能码出个四更。
  求月票!
  求打赏!
  。(未完待续。。)


第332章 贤良淑德


  武昌黄鹤楼下的八股论坛,从开始的普通读书人辩论,已经演变成大师级人物的辩论,每天吸引着数以千计的读书人前来观战。
  反对八股取士的一方以顾炎武、艾南英、罗万藻等人为代表。
  而支持八股取士的以杨廷枢、金声等人为代表。
  高坛之上,在万众著目中,杨廷枢侃侃而谈道:“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唯有如此,为文才能达到理、辞、气三者具足的境界。”
  金声则是说得更直白:“自两汉之后,为文者多虚求华丽,冗长反复,一篇文章,虚言万字,未及要义,若是文人自娱之作,便也罢了,然军政公文也如此,岂不误国误民?
  而八股时文,一切自有定式,容不得一字虚言客套,八股形式用于公文往来,实为良药。再则,八股文若做好了,其它的文章又岂在话下,随你要诗就诗,要赋就赋,就我看来,八股文实为世人提供了文精意赅之典范,言尽一理,语无重出。”
  杨廷枢字维斗,苏州府长洲人,是崇祯三年乡试解元,文名振天下,众游之士颇多,为复社领袖之一。清军南下后,因反清事泄,避走浙西,最后流落到武昌来。
  金声,字正希,号赤壁,徽州休宁瓯山人,崇祯元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于是托病辞官返乡,招集乡勇,在城西凤山一带习射演战,弘光任他为左佥都御史,不受。
  清军打到徽州时,他与门生江天一率众起兵反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但因寡不敌众。战败;
  后崔锋率大军防徽州,他又为崔锋献依凭丛山关险隘,因守绩溪的策略。得到崔峰采纳,致使三万清军久攻不下,徽州遂安。
  金声反对取消八股取士,但却热烈拥护秦牧,前些天鉴定传国玉玺真伪,就有他一份。他反对取消八股文,是因为厌恶官样文章;
  他为官之时。许多官员往来公文,写了一大堆虚言假话,马屁客套,看了半天也看不到要说的公事。金声认为。这正是八股文章在公文往来中没有得到很好应用的结果。
  若是官文都用八股的形式来行文,开式因字,字数有限,便容不得你再搞官样文章。误国误民。
  金声的观点,赢来了台下热烈的欢呼,就是顾炎武等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接下来顾炎武再次提出自己的言论:“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
  以此可见,考八股时文,并不能解决金先生所提及的问题,反而败坏了读书种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言行及时文程墨。甚至有人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
  艾南英也反驳道:“科举取士,国家本为求生计,然八股时文尽成欺人之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却不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哪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了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只是百姓、朝廷晦气。”
  谁也没想到,艾南英会拿出他老师汤显祖写戏文的形式来,对八股时文如此嘲弄讽刺,一时论坛下笑声如潮;
  艾南英的话虽是戏文哩语,却说中了很多读书人的真实现状,有些人为了科举,连书也不读了,就是买些好的八股范文来死记硬背。
  台下数千读书人大笑过后,许多人暗暗脸红,因为艾南英说的,正是他们在做的。
  实际上,八股论坛在一天天的讨论在慢慢演变,隐隐之间已经成了拥护旧明与或是新秦的一种学术讨论。
  因为八股文是明太祖开始实行的科举形式,而秦牧一开国立祚就有意废除八股取士。
  支持八股取士,虽然不一定就是拥护明朝,象金声一样,有另外看法的也有。
  但反对八股取士的,却基本都是拥护秦国的,反对八股取士的人数多少,就成了秦国得到多少读书人拥护的一个大体数据。
  而批判八股取士,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在批判明朝的国策,这一点也正是秦牧让顾炎武开八股论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要取代前朝,必须对其进行批判,证明前朝的不合时宜,从而证明自己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在义理上就说得过去了。
  秦牧没有对大明进行血淋淋的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八股论坛进行巧妙地引导,否定了八股取士,也就是否定在明朝。
  读书人掌握着天下的舆论导向,赢得了读书人的支持,也就赢得了民心。
  对秦牧这点心思,杨芷很理解,她不能到前线去,但在后方也日夜想着能帮自己夫君一把,武昌天气炎热是出了名的,进入八月后除了早晚凉爽,白天仍象火炉一般。
  杨芷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购买茶水糕点,派人送到黄鹤楼下,供参加论坛的读书人饮食,以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
  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不管在场的读书人对秦牧是什么态度,但这她这位贤惠的王后,却都是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武昌王府曾经被张献忠焚烧过,有一半宫殿毁于大火,大秦立国之时,大臣们就劝秦牧修缮一番,以示新朝气象,被秦牧严词拒绝了。
  当时秦牧说:“天下未定,有钱当用于强军济民,绝不能用于修建华屋广厦。”
  见秦牧坚决反对,大臣们才作罢。
  但王府里一半是断垣残壁,确实影响观瞻,杨芷写信征求秦牧的意见后,便将倒塌的砖石发卖;
  王府所用的砖石都是上好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很快就卖完了,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
  杨芷又让人在空地上种上桃李,再饰以一些普通的花草,花费不大,却让王府焕然一新,生气盎然,令武昌的官民啧啧称赞。
  卖砖石得所的钱财,除了种果树花去一部分外,剩下的杨芷又用来建了一个育儿院,收养一些孤儿。
  外间传言,王后与小王子每餐食用不过两菜一汤,而且都是家常小菜,户部拨给王府的用度,多数被王妃用来抚养孤儿了。
  百姓听了很感动,不少人开始主动给育儿院捐些财物,有些坊间妇人还抽出时间来,主动到育儿院帮着照顾孩子。
  王后的绣工很好,在王府里传授侍女织绣,为前方的将士织戎衣,此事也很快传到民间,带动了间民很多妇女,武昌城中织机昼夜不息,蔚然成风。
  杨芷的所作所为,说来都不是什么大功德,但积累起来,却对武昌的民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也为她这个王后赢得了贤良淑德的美名。
  之前就曾有人把秦牧与唐太宗对比,现在,又开始有人将杨王后与长孙皇后相比了。
  一个贤良的皇后,往往能对君主的行为起到匡正的作用。一国之母的品行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废。
  家有贤妻,夫不遭祸。大到一个国家,若是有一个贤良的国母,也是国家兴盛的保障之一。
  因此人们都很关心杨芷的一举一动,对她的一言一行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进而使更多人心向秦国。


第334章 郑芝龙的心思


  洪承畴经过艰难的决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图赖,说出“图赖”两个字时,他再难掩饰心头的烦郁,轻轻吁了一口气。
  选择图赖,虽然也会引来多铎乃至整个汉军旗不的不满,但在政治上,可以为多尔衮减轻一点压力,现在多尔衮外交内困,已经够呛的了。
  现在多尔衮是洪承畴在满清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女真人可没一个象多尔衮这样看重汉臣,包括与多尔衮同一阵营的多铎和阿济格,对汉臣都极为不屑,所以多尔衮不能倒。
  甘南淡淡一笑,随口讽刺道:“我早该料到洪大学士会选择图赖才是,再怎么着图赖好歹是主子,哪有主子不救,救奴才的道理?哈哈哈。。。。。。。。。。虽然洪大学士跟尚可喜和孔有德一样,也都只是鞑子的奴才!”
  “哼!”洪承畴冷哼一声,冷然说道:“甘少卿不必逞口舌之利,我洪承畴自问无愧于大明,我戎马倥偬半生,至松山一战,已然尽力,奈何大明气数已尽,岂是人力所能回天?换是甘少卿处在的我境地,未必比我洪承畴做得更好。”
  “你错了,我没说你对不起朱明,你确实为朱明尽力了。你对不起的是全天下的炎黄子孙,别的先不说,光是扬州就有数十万同胞惨遭屠戮,尸积如山,你洪承畴视若无睹,还助纣为虐,你一句为朱明尽力了,就可以掩饰自己对炎黄子孙犯下的滔天罪行吗?”
  甘南一声厉喝,把洪承畴驳得哑口无言,手指在轻微地颤抖着,可见心中正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煎熬。
  甘南懒得多看他一眼,沉声说道:“请尽快把韩将军接来,具体交换地点。可在马鞍山,也可以在江阴城,记住,我王希望看到一个完好的韩刚,若是韩将军遭到什么额外的折磨,对不起,我王会很生气,后果洪大学士自己掂量吧。”
  甘南站起身,准备告辞出城,结束这次使命。临了说道:“洪大学士放心,我王虽然暂时不会放贵公子回来,但也不会加害,当然这不是看在你的脸子上,以你的所作所为,杀你一子不为过;
  我王是看在洪老夫人脸子上,洪老夫人听你降清之后,终日以泪洗面,还说一定要亲自打死你这背祖忘宗的逆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唉!”
  甘南出城后,洪承畴独自坐在将军衙门里,久久不发一语。如果说甘南骂他对炎黄子孙犯下滔天罪行,他还可以不在乎的话,那么甘南最后那席话,无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房。
  知母莫若子。出于对自己母亲的了解,洪承畴知道甘南绝非虚言。“七十八了,七十八了。。。。。。。”他喃喃地念叨着自己母亲的岁数。陷入一种迷惘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过了好一会儿,他心头突然打了个激灵,蓦然惊醒,暗道一声利害。甘南的言行,绝非有意劝降,不过是想让自己这个主帅饱受精神上的折磨,进而做出错误的部署,这回还真差点着了他的道。
  有些东西想通了,你会感觉那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当事者迷,洪承畴就差点着了甘南的道。
  但他真没有着甘南的道吗?那道三选一的选择题,所造成的影响暂时看不出来,但它必定象身体里的毒液一样,慢慢腐蚀着身体,而且几乎没有解药。
  洪承畴明白事情的严重情,连忙就此事给多尔衮上了一份奏折,让多尔衮提前作应对的准备。
  同时又写了一封信,着人尽快送给负责招降郑芝龙的黄熙胤。
  现在江南军政名义上是归他洪承畴总理,在大的战略安排上,博洛、尼堪、费扬古等人确实也听他的,问题就出在具体执行上,并不是个个都按他的计划去严格执行。就算李成栋这样的,也敢违令屠城,更莫说博洛他们这些桀骜不驯的满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