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旷世奇材 >

第70部分

旷世奇材-第70部分

小说: 旷世奇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上是损失了第一百万的保证金,实际上其实根本不会赔钱。”
  听完他的这番话,陈致远算是彻底服了,按赵启明的计划,不仅用味之素的品种打开了自己的市场,而且过河拆桥,让自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足准备,把他们的品种卡死在医院这个关键环节上。
  “操你大爷的,你他妈比小日本还坏!”陈致远心满意足地咧着嘴笑了。
  赵启明摇了摇头:“我这哪是坏呀,充其量只是为民族企业做点贡献,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嘛。不过你先别乐,主意是我出的,这活可得你去干。第一年在新片区一定要干得红红火火,让江口平五郎这个小日本确信我们是真心跟他们合作。不过最困难的还是第二步,能不能把他们卡死就要看你的了。”
  “没问题,在国内论业务关系,比咱们怀圣堂医药公司更强的只怕找不出几家。而且我回去之后就调整工作重点,用一年时间把终端医院里的关系抓到位,咱也不是喝稀饭长大的,要是连这点把握都没有哪还有脸见你呀!”陈致远是胸有成竹。
  赵启明放心地点了点头,这家伙苦干实干的精神他是知道的,摆平这件事应该不会出差错。
  两个人没聊几句就到了明远集团在香港的总部,赵启明在中环的一幢写字楼花血本买了一层,附近是中国银行、汇丰银行等等一些著名的大厦,站在他的办公室就能看到维多利亚湾那美丽的景色,这是香港最贵的地段之一,房价每平方米数万港币,在世界上的排名位列前三。
  “赵先生、陈先生好!这位小姐好!”三个人从电梯间出来,前台的两位小姐马上站了起来。公司里每一个人都是赵启明和张廷亲自面试的,凭他们两人的眼力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人中俊杰,却也差不了多少。
  胡雪怡一直没有说话,她一时半会还不太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她毕业之后,去了合肥的一家中学当老师,当初赵启明原打算让她跟着自己做事,可胡雪怡并不愿意这样。
  赵启明仔细想想这样也好,自己跟齐雅婷还没扯清楚,如果胡雪怡进了公司,这事迟早会传到她耳朵里。他看出胡雪怡的脸色不太好,自己刚才只顾着跟陈致远谈工作冷落了她,奸商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回头会遭到什么样的折磨。
  回到公司的赵启明立刻换了一张嘴脸,和刚才那副肆意妄为的得性判若两人,目光直视前方,对手下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陈致远也正经起来,趁人不注意,拉了拉脖子上的领带。
  几个人先去见了张廷,他自从把上海怀圣堂公司交给陈致远之后就留在了香港,这边的事情必须要有可靠的人管着,于是他和赵启明这对金牌搭档在香港开始了新的事业。
  从工作上来讲,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由赵启明担任,张廷干的是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而CEO、CFO这些名词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在中国内地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明远集团”这个名称就是张廷取的,分别用了赵启明和陈致远的名字当中的最后一个字,其含意就是希望他们兄弟俩把这家公司发扬光大。
  吴伟良在公司里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明远集团进驻香港的第二年,在证券投资上也有所涉足,就是由他全权负责这一块的事务。
  陈致远曾经问过赵启明现在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他的答复很简单:缺人手。
  扶摇直上 第一百二十七章  社会名流
  明远集团在香港的排场是陈致远领导的怀圣堂医药公司所不能比的,从人员配置、硬件和软件各方面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也难怪,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公司的形象就是一张脸,肯定不能掉了份。
  虽然明远集团进驻香港已经有两三年,但是在众多老牌公司面前只能算是个新人,集团的主导业务还是在国内。目前放到香港本地的投资不大,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眼中,明远集团除了一家小家电企业似乎并没有别的经营项目,所以基本上还是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要不是因为明远是第一家在香港恒生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只怕没几个人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赵启明和张廷这几年为此付出的心血,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多。一个大型集团公司要想在香港这块风水宝地长远发展,急公近利肯定很快就会玩完,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根其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着,这里的环境不比上海,赵启明刚到香港的时候,光是在学习相关法律和熟悉行业操守上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张廷更是把奸商当成一位新学员一样调教,从个人形象到一些经常要的参加宴会、酒会相关注意事项,甚至是他的笑容这类细枝末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公司长远发展靠的不仅是个人奋斗,要想让自己的企业达到一个高度,做为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档次。否则的话,哪怕你手里的钱再多,顶多被人看成是一个暴发户罢了,而这一点是所有上流社会的人最忌讳的。
  在香港这样的地方,想要把生意做大,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本身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这需要在各种社交场所中,与那些跨国企业的经理、银行家、达官显贵们打交道,通过这个过程让别人慢慢加深对个人及其所代表的公司的印象。
  这两三年赵启明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张廷自己的身份有局限性,开始的时候只能把赵启明带进中产阶级的交际圈。结识的都是一些小有资历的房地产经纪人、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之类的人物,与真正的上流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这只是一个积累社交经验以及人气的过程,张廷并不打算让赵启明在这个层面发展下去,只是希望他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陶,改掉原来的一些不良习惯,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交谈技巧,总而言之为进一步向上迈进做努力。
  赵启明经常会对这些感到厌烦,以他的个性,非常不喜欢干这种无聊的差事,他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意。但张廷提醒他:人和企业一样,成长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不比在国内搞投机生意挣钱,几天就能涮个上百万到手。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是不可能被上流社会所接受的,那就别指望任何人跟你谈生意。
  提升自己的名气当然还包括搞慈善事业,这是成为上流社会一份子的标志之一,也是提高自己社会知名度最有利的捷径。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赵启明以明远公司的名义,给香港大学赞助了六百万港币,还为某个基金会掏了一千万,平时更是混迹于大大小小的慈善酒会砸钱回收“废品”。
  然后张廷花钱让几个小报的记者对赵启明进行专访,拍封面照,赵启明感觉自己跟香港无线的当家花旦似的。
  听从张廷的安排干了这些之后,赵启明逐渐体会到那些有钱没地方扔的人,筹办所谓慈善事业的真实目的,这绝对不是闲得没事干,其中的好处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当终有一天赵启明以明远集团总裁的身份混进上流交际圈时,还是有少数人把他当成了大陆某位高官或某暴发户的公子,基本上不大理睬他。但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他的名字,而且奸商最擅长的就是演戏,言谈举止也是恰到好处,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微笑,把绅士风度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快就让这些眼高于顶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以后,赵启明才真正体会到了张廷这么久以来的苦心孤诣。虽然这种社交圈里的人也是和他所接触过的中产阶级那帮人一样,利用舞会鸡尾酒会谈生意了解一些信息,但是他们口中所提到的,动辄就是数千万、上亿美元的业务,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而是东南亚、亚太、欧洲、美洲这些国际区域。
  在这种交际场所,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不仅是对方的职务和身份,还包括与之相符的个人形象。用张廷的话说:“哪怕你是一堆垃圾,也要在上面盖上一件燕尾服,这就是上流社会。”
  可以说赵启明这么久以来生活和工作的重点就是转变自己的身份,为了让自己爬上那个金字塔的小尖尖不懈努力着,现在终于初步达到了目的。与日本味之素公司的那笔生意,就是在这样的酒会上聊到的。
  按照张廷和陈法林的构想,是要把赵启明培养成一个跨国公司的领导者,打出明远集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陈致远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打理好公司在国内的事务,由他们两人共同主持明远集团。
  从当前的形势来说,香港这边暂时还无法带给公司多大的业务量,好在明远集团的董事会成员是张廷、赵启明、陈法林、齐雅婷、李胖子、张志诚以及吴伟良这几个人,在决策上对赵启明和张廷是绝对没有任何意见,这才使他们的计划得以逐步实施。
  李胖子只是在去年赵启明捐款的事情上感到有点心疼,白花花的银子居然只换回来一张纸,这让他难以理解。但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是跟着赵启明挣来的,服从奸商的决定对他来说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习惯,自己的脑子基本上成了摆设。尤其是公司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他心里再不爽也只是听之任之,丝毫不会怀疑赵启明的正确性。
  扶摇直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重聚
  张志诚和董欣在一九九三年结的婚,这两个人在上海证券市场合作的那段时间里培养出了深厚的阶级感情,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夫妻俩目前在跟着赵启明转战到了香港,张志诚被派到明远旗下的那家小家电生产厂当经理,董欣则留在了集团公司总部。
  走到现在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共同的努力,这里面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这个团队互相之间无懈可击的信任。除了吴伟良之外,其他人全部是陪伴着赵启明一步一个脚印淌过来的至亲好友,但是用赵启明的话说,人手还是不够用。
  胡雪怡在张廷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董欣异常兴奋,两个人几年前曾经聊过一次,此后再也没见过面。双方都是女性,而且又在香港这个异地,心理上的自然是无比亲近。赵启明见状,顺手把胡雪怡推给了董欣,让她带着初来乍到的胡雪怡到附近的湾仔、铜锣湾一带逛逛。
  女人不论在什么年纪对逛街都怀着满腔热情,但胡雪怡出门前还是狠狠地瞪了奸商一眼,赵启明心里雪亮,自己今天是躲不过这一劫了。
  但什么事也没有工作要紧,还有一年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大陆的日子了,很多经商的人在这件事上摇摆不定,部分中产阶级选择了移民。葛兴邦昨天晚上还和赵启明通过电话,他现在已经是上海市委副书记了,对奸商在香港的生意向来比较关心。
  葛兴邦在电话明确告诉赵启明,要为祖国统一做点贡献,言下之意就是要他以一名商人的身份,尽可能影响到周围的人,让他们不要对回归祖国心存顾忌。
  “……致远来的正好,明天让启明带你见一见味之素公司的江口平五郎,合作的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你这个怀圣堂的老板拍板。”张廷因为陈致远的到来显得有些兴奋,亲切地聊了好半天家常,接着谈起了工作。
  今年四十五岁的张廷是看着这两个家伙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这几年每一次见到陈致远,他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苍桑感,时间过得真快呀!
  陈致远对张廷始终都怀着几分敬畏,当年在他的教导下学习市场营销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陈致远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赵叔叔好!这事启明已经跟我说了,我一定把工作干好。”身高一米八,今年二十三岁的陈致远,表情像刚入团的共青团员一样庄重。才半年没见,张廷的鬓角又白了许多,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张廷笑着摆了摆手:“坐下聊。对了,听说李老板这段时间干得挺不错,在浦东开发区又接了一个工程,你离他最近,可要帮他多盯着点。”
  “放心吧张叔叔,胖叔他别的本事没有,抓钱的能耐咱们可比不了,谁要是想打他的主意可不容易。”陈致远说的一点都不假,李胖子做生意没啥开拓精神,但守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嗯,相关的材料他已经传过来了,我和启明都看过。只不过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问题让他调配好,我们公司不能有任何一笔坏账。而且香港这边近期要用一笔钱,我们能给他的帮助不会很大。”张廷对李胖子不是不放心,只不过现在是明远集团在香港正式启动的关键阶段,前面辛辛苦苦做了几年的准备工作,这个时候不能出任何问题。
  李胖子主持的明远房地产公司成立之初,赵启明在投资开发的项目上花了很大的气力,通过葛兴邦的关系才摆平了一些棘手的事,张廷也费了不少心血。后来遇到一九九四年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很多做房地产的都倒了,当时整个明远集团全力筹措资金应付,才挡过了这一劫。
  张廷和赵启明经历了那次磨难之后,深刻体会到国家政策的巨大威力,在资金问题上一再提醒李胖子从银行贷款绝对要慎重,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明远房地产目前的运作趋于稳定,虽然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效益还算不错,去年为公司赚了三千七百万。
  陈致远明白他的意思:“好的,我回去后找胖叔聊聊这事。刚才你说香港这边要用一笔钱,咱们要在香港进行投资了吗?”
  赵启明接过话题道:“没错,张总和我商量过了,跟你爸也通过气,最近准备和一家公司联手投资一个项目。”
  “啥生意呀!”陈致远从赵启明的表情上看出他们要有大动作,顿时兴趣十足。
  “回头我慢慢告诉你,该吃饭了,咱们走吧。”赵启明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二点半了。
  张廷打了个电话给董欣,让她和胡雪怡一起去一家他们熟悉的中餐厅碰面,又通知张志诚也过来,为陈致远和胡雪怡的到来洗尘。
  没多久大家就到了餐厅,几个人坐在一起,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胡雪怡坐到赵启明身边,香港的繁华让她大开眼界,但她最希望的是赵启明能陪她一起逛逛,可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