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侧身警界-一个选调生的警察生涯 >

第2部分

侧身警界-一个选调生的警察生涯-第2部分

小说: 侧身警界-一个选调生的警察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同学和老师向我的成功表示祝贺。苏蓉听到消息,半天没有说什么,让我甚觉没趣,但一会儿她还是强颜欢笑,她知道“木已成舟”,再说也是白搭了,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
  当事实摆在了眼前的时候,我却又不知是忧还是喜,喜的是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而且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大学生”,证明了我的实力,忧的是要到基层去,到那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安县去,前途到底如何,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放电影般地回想着自己的人生路:1988年龙年高考落榜后,我心灰意冷,只好到一个乡村小学当起了一名小学教师,一教就是三年,三年之中,我不想就此认命,认定必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所以不忘挑灯夜战,苦心研读。1991年 7 月,我再一次参加了高考,有道是苍天不负,我居然成功地考入了J 省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要知道,我是如何半夜做黄粱美梦都没有想到还会有机会走进那车水马龙的省会城市昌都呀!
  转眼1000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就要离开呆了四年之久的昌都和J 省师范大学,毕竟是有些舍不得呀!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从衣服到书本,从脸盆到水杯,我们一天一天地清理着四年的家当,真是便宜了楼下收破烂的老太婆,天天一大早就屁颠屁颠地坐在门口,呲着黄牙冲我们傻笑,
  校门口、蓝青湖、靖微亭、图书馆,到处都是留影纪念的毕业生。这段时间,我忙着和苏蓉、老师、同学珍惜在一起的最后片刻时间,而且觉得师大的校园此刻也变得分外美丽,这是我们曾经天天呆过的地方呀,这里有我们的喜悦,有我们的欢笑,有我们的留恋…
  六月了,我终于闻到了离别的气息,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也终于明白了“转瞬即逝”的涵义。
  6 月13日,全班28名同学在学校的图书馆前面照完了毕业照。
  6 月14日晚上,班上28名同学在师大旁边一家酒店开了三桌,大家忘情地喝着毕业酒,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看到大家都显出一片留恋和无奈,咳,以后不知何时能相见呀。
  好像有几个同学喝醉了,并且当场吐了,我不会喝酒,但硬逼着喝了一点,理由居然是,马上要当警察了,不会喝酒怎么行?
  我的妈呀,当警察就要会喝酒,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就这样我被几个同学灌了两杯啤酒下去,居然让我头如重铅,醉眼朦胧,宴会一结束,我不知怎么挣扎到寝室,衣服都没脱就蒙头大睡…
  第二天,我费力地睁开眼睛一看,苏蓉却已坐在我的床边,桌上摆好了从食堂买来的早点。
  “吃吧,抓紧时间吃吧,再过几天,你就吃不到师大有名的肉包了。”苏蓉笑了笑,虽然我知道她已经在接受现实,但我明显捕捉到了里面含着的苦涩。
  我突然想,我这种选择是不是很冲动?
  4
  7 月5 日上午9 点,J 省师大选拔上的8 个同学约好了一起到学工处领取决定我们命运的分配通知单,然后凭着分配通知单到省公安厅政治部去开行政介绍信。
  在前往公安厅政治部的路上,我们8 个人才相互认识了一下,他们分别是:历史系的陈武豪、体育系的王幼滨、政教系的邱维新、陈振华、化学系的周华、教育传播系的丁庆国、音乐系的孙涛。其中音乐系的孙涛和我楼上楼下,又都是学生干部,有些面熟,化学系的周华和我是老乡,在搞了几次老乡聚会后算是认识,历史系的陈武豪正好和我的一位历史系老乡同寝室,见过几次面,也算是认识。
  “没有想到,为了同一个理想,我们走到一起来了。”我开口了。
  “以后我们就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了,大家要团结一条心,互相关心、互相沟通,毕竟难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八个人代表了J 省师范大学的形象呀。”音乐系的孙涛由衷地说。
  是呀是呀大家都附和着。就这样一路说笑,不知不觉公安厅到了。
  J 省公安厅那巍峨的大门口站着两位威严的武警,严肃得让人生畏。我们凭着分配通知单在传达室进行了登记,警卫才让我们走进大门。
  走进大门左侧的一幢十多层楼里,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政治部人事处。这时我们才知道,负责我们这些下基层锻炼培养的优秀大学生是由地方干部科负责,科长就是那天面试我的女考官。
  显然女科长对我的印象比较深:“你就是戈冰剑,师大教育系的。”
  我有点受宠若惊:“谢谢你,不是你我还当不了警察呢。”
  同行的其他人都一一进行了自我介绍。
  女科长热情地表示了欢迎,并语重心长地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叫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摆优秀大学生架子,多向领导、老同志、同事学习,尽快适应基层公安的生活并且尽快成才。我们都觉得说得在理,纷纷点头称是。
  在拿到了开具的干部行政介绍信后,我们八个人向女科长告辞,女科长执意要送我们出办公室的门,临了由衷地说:“祝你们成功。”使得我们既感动又觉得此行担子很重、压力很大。
  回到师大,大家就纷纷进行了告别,但似乎都有些惋惜,刚认识就要各奔东西,连聚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我突然之间觉得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从住了四年的寝室提着行李出门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房间,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涯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再见了,我的大学,再见了,J 省师范大学!
  我和苏蓉在登上去汽车站的公共汽车时,我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看在其间生活了四年的师范大学,突然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
  我知道,真正的警察生活,就要开始了。
  下午,我和苏蓉带着行囊一起回到了老家祥宁县,我紧接着把苏蓉送上去她家乡的公共汽车,然后分手了。
  “到了单位以后给我写信。”苏蓉恋恋不舍。
  我点了点头,有点怅然。
  行走在回到阔别半年的家里的路上,我有些百感交集,就在这半年当中,我作出了我人生最关键的一次选择!
  父亲刚好从粮食系统退休在家,他是部队转业干部,觉得做警察和当军人差不多,就认为终于“后继有人”了,便跟我说了一通要好好干什么的。母亲是个教师,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为我孤身一人到人生地疏的新安县去工作不免有些担心,还有当警察是否有危险,就像电影电视里动不动就有警察牺牲流血。
  我笑着说:“我都这么大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话是这样说,心里却有些打鼓。但一想想头顶上警徽放射的光芒,想象着自己当一个优秀大学生警察的荣耀,想象着面对社会丑恶时的那种大义凛然,莫名的兴奋感还是超过了那隐隐约约的畏惧感。
  第02章 初为警察(1)
  1
  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后,1995年7 月9 日一大早,我去祥宁汽车站搭乘公共汽车花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了新安市,找到了新安地区公安处,因为省厅人事处的科长告诉我们到了地方上后,也要向公安处政治部报到,毕竟公安处也是一级组织。
  在政治部,我意外地见到了那个脸黑黑的考官。这时我才知道,当初面试的时候,各个地区公安处都派了人去参与选拔工作,而新安地区派的就是他!他是新安地区公安处政治部的副主任。
  “戈冰剑,来报到了。”副主任笑眯眯地握住了我的手。
  我连忙点头称是。想不到真正的“伯乐”在这里,难怪他当时问得那么仔细,又是那么的感兴趣!
  正说着,一个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来,介绍一下,这是分在你老家祥宁县的彭烈豪,昌都师院物理系毕业的。”副主任指着进来的年轻人向我介绍。
  “你好!”我向他伸出手:“我叫戈冰剑,J 省师大教育系毕业的,分在新安县公安局。”
  “你好!”那个叫彭烈豪的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摇晃着,“真巧,我老家就是新安县的。”
  真是机缘巧合,我是祥宁县人,分到他的老家新安县;他是新安县人,分在我的老家祥宁县,以后就有个照应了,马上,我们就热乎起来,还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之后不久,分到新安地区的五个优秀大学生全部来报了到。在政治部那简陋的办公室,我们相互认识了。
  ——陈峰,丰都地区万荷县人,昌都师院美术系毕业,分在安江县公安局。
  ——周华,祥宁县人,J 省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在永吉县公安局。
  ——余振兴,新安市人,昌都大学毕业,分在吉福县公安局。
  “大家以后要多多联系,相互关照。”陈峰方方正正的脸膛白白净净的,长得颇有几份帅气,一身牛仔的穿着打扮也与众不同,浑身透出一股搞艺术的人才有的气质。
  周华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以后在一个地区,我们相互之间打交道的机会要多了,难得。”
  因为都要赶去各自的县里报到,我们五个人不得不分手,但一致约定,有了固定的联络方式,一定互相告知。
  我来到新安市汽车站搭上了去新安县城的班车。
  新安县与新安市相距才十公里,两支烟的功夫,新安县城就到了。
  新安县素有“将军县”的美誉,涌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诞生了一批共和国的开国将军。这是我对这个陌生的县情的一点点了解。
  下车后,我问了几个人才问到了新安县公安局所处的位置。当我走进新安县公安局大门的时候,传达室的一个老头叫住了我,“你找谁?”一口浓厚的新安县口音。
  幸好新安县与祥宁县的方言相近,我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用普通话回答: “我是新分配过来的,到局里报到。”
  “噢。”老头认真地看了看我递过去的介绍信,扬了扬手,“你去吧!”
  进了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个大院,大院正中间围了一棵长得高高大大、葱茏苍翠的柏树。左右两侧栽了一些松树。公安局的办公楼就坐落在一片苍翠中,看起来比较破旧,而且只有四层楼。
  一个县级公安局就是这个样子?我不免有些嘀咕。
  我的到来没有引起谁的注意。我想起地区公安处政治部副主任告诉我们到县局报到是找政工科,便向一个正好从二楼下来的民警模样的人打听,“请问政工科在哪里?”
  那个人指了指二楼:“上楼左边,挂了个牌子的。”
  我对他表示了谢意便走上了二楼,发现左边一个办公室的门牌上写着“政工科”,门是开着的,便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很简单,只有两张办公桌,桌上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材料之类的东西。一个年纪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人见有人进来了,和气地问:“有什么事吗?”
  我连忙跨上前去,说:“噢,您好,我是来报到的。”
  “你是J 省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这次选拔过来的优秀大学生?”中年人站了起来,露出笑容。
  “对,我叫戈冰剑。”我递上派遣证和省厅开的行政介绍信。
  “知道,知道,欢迎,欢迎。”中年人粗略地看了看,热情地招呼我坐,并倒上一杯开水。
  我心里顿时感觉热乎乎的。看来,省厅政治部或是地区公安处政治部是早就通知了地方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周,这里的科长。”
  我连忙说,“周科长,你好,以后多关照。”
  “来,跟我见局长去。”
  我跟在周科长身后来到斜对面的一个办公室,门牌上写着“局长办公室”。周科长叫了一声:“吴局长。”
  正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的一个看上去比周科长年龄略小一点的中年人抬起头。
  “这是省厅新分配来的优秀大学生。”周科长介绍。
  “噢。”吴局长透过镜片审视了我几秒钟,接过周科长递过去的介绍信和派遣证,还有那张在选拔时填的“J 省公安机关选拔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认真地看了起来。
  过了片刻,吴局长眼睛盯着我看了一会儿说:“不错,我们这里就缺少大学生,你来了就是局里第二个大学生了。”
  我在他带着审视的神态下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看来局长就是局长,很威严。
  “周科长,你去叫一下政委过来。”周科长应允出门。
  吴局长简单地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正说话间,一阵爽朗的笑声传了进来:“欢迎啊,戈冰剑。”
  一个瘦巴巴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向我伸出手。
  “这是丁政委。”
  我赶紧站起来,握住那个叫丁政委的人的手,感觉他的手也是瘦巴巴的,但十分有力。心里便纳闷:政委,在我印象中,只有部队里才有,公安局也有?
  丁政委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听说你在学校里表现不错,不过不这样哪里能作为优秀大学生选拔上呢!”
  “哪里,哪里。”我有点受宠若惊。
  吴局长开口了:“小戈呀,这样,你到政工科等一下,我和政委商量商量,看把你分配到哪里去。”
  按照文件规定:选优生到了地方上后,当地公安机关要安排在有利于其成长的科所队进行锻炼。初来乍到,我对公安的业务一点都不熟,甚至它有什么内设机构,我都不大清楚,局长政委到底会把我安排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在政工科呆了一会,又被叫到局长办公室,一脸和蔼的丁政委开口了:“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把你分到桥尾派出所去。桥尾派出所离县城二十来公里,离你祥宁家里也近,所里各方面条件相当来说还不错。所长姓罗,是一个老同志,在我们县公安系统是一位能力很强、工作业绩突出的老公安了。你到他那里去,正好可以好好向他学习。”
  桥尾?我咀嚼着这两个陌生的字眼。
  吴局长不苟言笑,他接着补充了几句,无非是要我安心工作好好学习一类的。
  我唯唯诺诺表示了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干的态度便离开了。
  一回到政工科办公室,周科长拿起桌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