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瓦 >

第218部分

汉瓦-第218部分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见面,蔡琰就把徐州的形势坦白地告诉了父亲,刘泽虽然接任了陶谦的州牧之位,但徐州内外的反对势力却是虎视眈眈,萧王吕三大家族公然发动武装叛乱,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其他的士家豪族阳奉阴违,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继续对抗,徐州的吏治崩坏,官场一片**黑暗,应对徐州这千疮百孔的局面刘泽是进退维谷步履艰难。三项法令的颁布,科举制度地推出,是刘泽应对危机不得已的招数,如果不对猖獗的豪族势力进行打击的话,刘泽很可能在徐州就无法站稳脚跟,甚至很有可能身死败亡。
    蔡琰说道:“女儿既然已嫁给刘泽为妻,蔡刘两家俱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泽若败,蔡家亦将覆灭。所以女儿恳请父亲,在科举之事上全力支持润德,您想得通也要支持,想不通也要支持!”
    蔡邕默然了,在学术界他可以称得上是泰斗,但在官场之上,却只能算是雏儿,他放逐江湖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他对官场之中的那种步步惊心险恶叵测感觉有些陌生。听女儿讲来,才知道刘泽的日子也并不太好过。做为刘泽的师长兼岳父,在刘泽最危难的时刻,他理应责无旁贷地站在刘泽的一边。女儿说的很对。想得通也得支持。想不通也得支持,何况蔡邕欠着刘泽一份人情,在这个关键时候。蔡邕明白自己应当站在那边了。
    卢植和蔡邕被说服之后,反过来劝说郑玄,谁知郑玄却是顽固不化,固持己见,死活也不同意刘泽离经叛道的科举制度,最后谈来谈去谈僵了,郑玄一气之下,决心返回了高密故里。郑玄这一走,长年追随他的上千弟子大多也就选择跟随他北归高密。
    刘泽对此十分地愧疚,想不到因为科举之事却要逼着老师离开居住了五六年的徐州,他二次登门,竭力挽留,又请卢植和蔡邕反复地劝说,可郑玄去意已决,刘泽也是无可奈何,亲自备下厚礼出城相送。
    追随郑玄的弟子大部分地跟着郑玄北归青州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弟子留了下来,准备参加徐州的科举考试,这部分弟子皆是寒门庶族或者是家道中落的士族,他们也渴望有一个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让遗憾之余的刘泽感到些许的欣慰。
    科举考试很快定了下来,时间是在八月金秋,首先将进行初试,按考生的籍贯,分为了七个考场,分别对应东海、琅琊、彭城、下邳、广陵、沛国以及外郡,录取举人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由于每个考场的人数并不相同,东海籍和广陵籍的考生最多,沛国的考生最少,所以各个考场中举的人数也是不相同的。初试结束之后,会试将在旬日后举行,由中举的举人参加考试。
    汉代士子可不是后世的那些文人只会写八股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他们的必修课程,初试和会试的考试题目自然会在六艺的范围之内。刘泽与卢植蔡邕商榷之后,文科考试不涉及射御二术,确定了以考经义、策论、诗赋、术数、礼乐这五个科目,其中经义和论策最为重点。
    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州牧府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了科举考试上来,卢植和蔡邕主持考试命题,印刷试卷,徐庶则负责考场的安排。由于考生人员众多,初试的七个考场均设在徐州城外,而会试的考场则设在徐州督学署衙,武科的初试和会试则都设在徐州北军营进行。事务繁杂,虽然有督学从事和劝学从事的协助,徐庶依然是忙得是焦头烂额。
    由于刘泽要负责整个科举的诸多事宜,而且他还亲自担任武科的主考官,更是忙得天昏地暗。
    其间张飞来过一次郯城公干,办完公事之后,张飞忽然向刘泽提出要把他调到下邳去,这让刘泽很是纳闷,张飞做小沛都尉干得挺好,怎么会突然想要调到下邳去?下邳有赵云赵风打理,张飞过去根本就插不上手。何况小沛乃是徐州的门户,有张飞这员悍将在小沛看守门户,刘泽才能安心治理徐州,张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问他原因,张飞却是支支唔唔地不肯说,这让刘泽更是大惑不解,以张飞直率的性格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最后张飞被他问急了,干脆拍拍屁股走人回小沛去了。刘泽虽然好生诧异,但科举之事已经够他忙得了,实在也顾不上张飞的事,只能搁到脑后了。
    到了开考的日子,城外的七个考场已经戒严了,周围士兵林立,严禁任何无关的人等进入考场,所有考生,一律凭考引进入考场。考生的身份都要经过仔细的甄别,一旦发现冒名顶替者直接逐出考场,取缔考试资格。所有考生都必须要经过搜身检查,任何违禁品都不准夹带进入考场。
    由于是第一次科举考试,搜身的时候自然查出了不少的书籍纸条的违禁之物,还有个别考生直接将题目抄写在身上。对于这些舞弊者,并没有取缔他们的考试资格,而给予了一次警告,如有再犯的话则是严惩不贷。书籍纸条之类的自然是没收了,至于那些将题目写在身上的,只能洗过澡再来了。
    考场之内更是戒备森严,到处都是持着戈戟目无表情巍然而立的士兵。一个考场之内,分别设有不同的考室,每个考生一张几案,一张席子,再无他物。考生就坐之后,考官严肃地宣布考场纪律,自然是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抄袭别人、不准高声喧哗等等。
    考试从卯时开始,至酉时结束,一共五个科目,整整持续一天,上午考礼乐、诗赋、术数三个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个时辰,下午考经义和策论,每科一个半时辰,中午休息半个时辰,饭食则由考场提供。
    考题是由本次科考的两位主考官拟定的,试卷全部由印刷坊印制,经过校对,绝无任何纰漏,许多的考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印刷出来的文字,皆是暗暗称奇。
    武举则是在徐州城北军营进行,考试的项目分武术、骑术、射术和策论四项,与文科的策论不同,武科的策论考的是兵法和谋略。刘泽在北军营亲自主持了武举初试。
    初试结束之后,经过紧张地阅卷,三日之后,中举的名单在督学府门外张榜公布,文科共有七百一十三人中举,武科共有三百二十一人中举。放榜之后,围观的人群如潮,榜上有名者,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榜上无名的,则是捶胸顿足,黯然神伤。
    根据规定,中举的举人一旦获得举人的功名,那就是终身拥有,不但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而且各郡国功曹处都将备案,也就是说中举将是士子们踏上仕途的第一步。
    放榜十日之后,便迎来了会试大考,七百多名举子齐聚督学府,为三甲榜上的六十个名额奋力而搏。
    为了此次的科举考试,刘泽可没有少花心思,从隋唐到明清的资料他是翻了个遍,但真正实行起来,依旧是困难重重,毕竟时代是不同的,后世的科举制度经过千年的积淀,已经有了一整套的科举流程,现在刘泽从零开始,探索出一条前无古人的人才选拨之路来,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不过虽然坎坷,这一步终于还是走了下来,剩下的,就是要慢慢地完善,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这个道理三岁的小孩都懂。
    三甲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郑玄的两位高足国渊和王经高居榜首,摘了状元和榜眼,探花的位置则是广陵东阳人陈矫。郑玄的弟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在徐州众多的芸芸学子中拨走了头筹,这让徐州众士子又是艳羡又是嫉妒。
    郑玄一气之下离开了徐州,也带走了大部分的弟子,这让刘泽非常地遗憾,要知道郑玄的上千弟子那可都是人才,最不济的也能当个书佐门吏,要知道郑玄的高足子弟将来很多都成为曹魏的栋梁之臣,郑玄不走,这些弟子极有可能皆为刘泽所用。未完待续。。

第368章 开科取士(四)
    玳礤璩za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刘泽没有太耿耿于怀,毕竟还是有一部分的郑玄弟子留了下来,此次中榜的,郑玄的弟子就有十多人,居据了五分之一的名额,国渊和王经更是名列前茅,力夺头魁。hi书网
    清河王经出身低微,无论是从师郑玄还是参加科举,皆是为了搏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乐安国渊却是出身望族,黄巾乱时曾与大贤管宁、邴原避祸辽东,按家世才学,国渊应该是不乏出仕的希望,此次却欣然参考,并以头名的成绩傲视群贤,这让刘泽欣喜不已。
    此次中榜的六十人中,豪门大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名额,中小士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名额,余下的三分之一被寒门子弟瓜分,这个比例让刘泽很满意,虽然士族阶层拿走了大部分的名额,但毕竟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名额被寒门子弟所占据,寒门子弟终于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跻身仕途,可谓是石破惊天之举。从此被门阀士族所垄断的仕宦之途被彻底地打破了,这个意义完全是划时代的,它让天下所有的寒门庶族都到了希望,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出人头地。
    坚冰已经融化,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刘泽相信,随着科举制度的深入人心,这座巨大的冰山终究会融化在汪洋大海之中。
    同时出榜的还有武试榜,广陵人徐宣精纯弓马,策论出色荣膺了武状元的称号。榜眼和探花的位置分别被东海人林尚、琊琅人武洪取得。与文榜不同的是,武榜中榜的大多是寒门出身的子弟,这与汉代士人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无关系,刘泽倒也不感意外。
    盛大的宴会之后,历时三个月的科举终于是落下了帷幕。士家势力拿走了大部分的名额,这让精神紧张的各大豪族暗暗地松了口气,虽然他们世袭的领地已经被寒门势力所突破,但士家们还算没有一败涂地,在与寒门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保存了士族的颜面。寒门庶族更是欢欣鼓舞。二十寒士跻身三甲。从此便踏上了仕途之路,这在以前,那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次科举,竟然收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当然。最高兴的人莫过刘泽了。此次科举的成功让他信心百倍。确定了每三年进行一次科举考试,广开县学,郡学和州学。进一步地完善科考制度。
    状元国渊被任命为治中书佐,给治中从事孙乾当助手,王经被任命下邳县令,陈矫被任命为厚丘县令,此三人皆为六百石的官职,尤其是国渊,直接就在州府任职,荣宠之至,让众多士子艳羡不已。其余的十七名一甲进士皆被任命为各地的县丞或郡府橼史,职四百石,二甲和三甲的各二十名进士则被分别授予了三百石和二百石的官职。
    武状元徐宣被任命为下邳军司马,六百石,林尚、武洪及以下十七名一甲进士皆被任命为各县县尉,四百石,其余四十名二甲三甲武进士亦被实授三百石和二百石的武官官职。
    至于其他落榜的举子,除了直接获得三年后的会试资格外,均可以在各郡国功曹处那里署名备案,一旦该郡一些低阶的假佐橼吏出缺之后,即可行出仕补缺。所有任职的官员,都是岁考年校,三年大比,一切按政绩说话,奖优罚劣,政绩优异者给予升迁,政绩滥劣者降官免职,贪赃渎职者依律惩处。
    科举结束后,主考官卢植和蔡邕准备立即动身返回下邳。蔡琴此前一直跟着父亲居住在小沛,书院和印刷工坊迁往下邳之后,她也就随父迁居下邳了。这次蔡邕应刘泽之邀出任主考官前往郯城,蔡琴也就非要跟着来,她已经很久没看到姐姐了,蔡邕拗不过她,只好带她一起来到郯城。hi书网
    蔡邕要回下邳了,蔡琴死活都不肯走,非要留在郯城陪姐姐。
    “那就让琴儿多住几天吧,难得你们姐妹重逢。”刘泽笑着对蔡琰说。
    蔡琰眉头紧蹙,道:“本来她住多少天都是没什么问题,可夫君你是知道的,琴儿自幼许配泰山羊家,前者在小沛之时,羊家已经派人前来谈迎娶事宜,后来父亲因为忙着要迁到下邳去,又忙于科举的事,这个事便耽搁下来了。此次羊家人又来催促,父亲计划回去之后便将琴儿的婚事给办了,所以才急着要回下邳去。”
    “那琴儿是什么态度?”刘泽隐隐觉得事情有些复杂。
    蔡琰叹了一口气道:“问题就在这儿,琴儿死活不同意嫁到羊家去,所以才不愿意跟父亲回下邳。”
    “岳父是何意见?”
    “父亲也不好苦苦相逼,只是耐心地劝说,可你知道,琴儿从来都是很任性的,她要认死理的话,谁也拗不过她。父亲无奈,只得托我来劝说,可琴儿总拿我来说事,弄得我也不好劝说。”
    蔡琴因为自己和羊家婚事,早就和蔡邕吵过几次了,口口声声说父亲把姐姐嫁到卫家,毁了姐姐的半生,她自己可不想步姐姐的后尘,搞得蔡邕是尴尬无比,就连蔡琰也被她一通旧事重提,弄得她黯然神伤,往事不堪回首,卫家永远都是蔡琰心中的痛楚。
    刘泽暗思一下道:“琴儿年方十七,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个少女不怀春,难不成她有了心仪之人?”
    蔡琰愁容不展,摇摇头道:“我也是怀疑她有心上人,可是几番问她,她却是一口否认,我也搞不清是真的假的,可她拒婚的态度却又那么地坚决,父亲为这个事整日愁眉不展,真不知该如何处理?”
    刘泽笑道:“琴儿若是没有心仪之人,断不会如此决绝,看来她肯定是有心事的。好了,看你皱眉不展的,明日无事,带你们出去秋狩郊游,散散心,把琴儿也带上吧。”
    ┄┄┄┄┄┄┄┄┄┄┄┄┄┄┄┄┄┄┄┄┄┄┄┄┄┄┄┄┄┄┄┄┄┄┄┄
    秋高气爽,谷粟飘香。
    糜兰已经很久没有来过郊外了,生性活泼好动的她坐在车上兴奋地大嚷大叫,清新的空气,和熙的的阳光,略带着一丝凉意的风,都让她的激动不已。在糜府时,糜竺就禁止她随便抛头露面,不过糜兰可收不住性子,一逮住机会就跑到街上了,但自从嫁到刘府之后,身份和地位变了,她也就不敢再随便地使性子,跑到大街上去游玩了,今天好不容易出来散心游玩,糜兰最是高兴了。以前自己跑出来,最多也就是逛逛街,溜溜马路,她一个人还压根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