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一听王承恩的话,肚子“咕噜”一声,被殿内诸人听得清清楚楚。
崇祯皇帝今天连续讨论了两件增加国库收入的事情,心情好得不行,看钟进卫饿了,就笑着说道:“明天休沐,朕就今天宴请几位,算是一起提前吃个年饭。”
能得到皇帝赐宴,是一种荣誉,温体仁和毕自严答道:“谢陛下。”
钟进卫自然也没意见了,只是他不是因为感到荣幸,而是蹭饭吃,不吃白不吃。
在用膳的时候,崇祯皇帝又谈起水泥的功用,显然把圣人教导的“食不语”忘记的一干二净。
钟进卫自然乐得给崇祯皇帝介绍各类功能,谈着谈着,钟进卫忽然想起可以解决不少灾区问题,就道:“陛下,臣突然想到,这水泥生产需要大量煤炭,就是火炭。陕西,山西不都产这玩意吗,可以组织那边的灾民挖火炭,换取粮食度过灾年。结合开中法,可以组成一条龙了。”
“哦,钟师傅,何为一条龙?”崇祯皇帝问道。
温体仁和毕自严见他们又谈开了,便停下筷子,专心听钟进卫的说话。
钟进卫把自己刚才冒出来的思路说给崇祯皇帝听:“陛下,朝廷用开中法,以盐为诱,吸引商人把粮食运到灾区。然后朝廷向灾民以粮食收购煤炭,灾民就不会挨饿,朝廷收到火炭,就造出水泥,在当地修路建房卖水泥,又可以让一部分灾民以工代赈。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当地官府的配合,以及他们的组织力度。”
“好,钟师傅说的这方法太好了,一举数得。朕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盐政和水泥需尽快实施。当地官府之事,不必担心,谁要敢在此事上捣鬼,朕绝不轻饶。”崇祯皇帝拍了桌子。
温体仁听着崇祯皇帝并没有说出具体的措施来监督当地官吏,皱了下眉头,他是深知越是底下的官吏,越容易坏事。
想了一会,温体仁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提议把此事办得好坏程度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另专派巡按御史专管此事。”
王承恩是没得饭吃,只在一边伺侯,听到温体仁的建议,适时的表现自己的存在:“奴婢也可以派番役暗中前往监督。”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然后问钟进卫道:“钟师傅觉得如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道路衙门
钟进卫想了下,没有立刻回答崇祯皇帝的问题,而是问道:“陛下,臣想问个问题,全国多少官道是需要用到水泥重新修路的?”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答非所问,就转向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卿,你回答下钟师傅的问题。”
“是,陛下。”毕自严说完,就看向钟进卫道:“大明境内,基本除了人口较多的城镇之外,其余道路皆有雨天泥泞之苦。另外就算有石板铺路,也有凹凸不平之处,也应修之。”
钟进卫不用想,其实都知道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但为了强调他之后要说的内容,就问了一次。
等毕自严说完之后,钟进卫微笑颌首,然后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的家乡有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不好,货物流通不畅,朝廷想收税就少;百姓想卖出点东西换钱,难;想买点东西来用,也难。”
崇祯皇帝不是很明白钟进卫说这话和自己之前问的问题有何关系,就问道:“钟师傅的意思是?”
“成立专门的机构,专职修路,也可以顺便收钱。”钟进卫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然后又解释道:“全国修路靠各地原有官府的话,臣以为不妥,原因有二。第一,各地官府的人手原本就不多,一个人身兼几职。本身就有许多事情要做,让他们来负责这个事情会耽搁他们手中原有的事情;第二,修路就让专业的人来做,来管理,会事半功倍。”
温体仁听钟进卫的话,想了会,也对崇祯皇帝道:“陛下,修路一事关系大明各地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臣认为中兴伯说的有理,朝廷可以像成立河道衙门一样,成立一个专门的道路衙门,总管各地修路以及水泥运营。”
崇祯皇帝点点头,真要开始全国范围展开浩大的修路工程的话,还真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才行。于是,他问道:“朕看可以,由内阁先出个具体的奏章,而后在朝会上进行商议。只是朕担心这个道路衙门的人手不够。杂役,物料登记,事务统筹都需要用到读书人。”
“陛下,可以从六部调拨一些,底下做事的吏员就用各处读书人或者乡绅,由拨出的官员自行聘请。”温体仁建议道。
“如此庞大的一个新建衙门,比河道衙门忙太多,做事的读书人够用么?”崇祯皇帝还是有点担心。
“暂时应该够用的,西北省份读书人不足的话,可以从东南调。那边的读书人多。”温体仁建议道。
“好,那温卿在奏章里先把道路衙门的各项事宜给理一理。职责,官吏等需要详细注明。”崇祯皇帝吩咐温体仁。
“是,陛下。”
“哦,对了,你的奏章写完后,先给中兴伯看看,有什么补充的补充下,等正式议事的时候,可以少让那些人挑些刺。尽快把这一条龙的大事办起来!”崇祯皇帝郑重嘱咐。
“是,陛下。”
一边吃一边说,这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时辰左右了。
崇祯皇帝看看天sè,就对几位臣工说道:“时辰不早了,诸位爱卿可还有事?”
温体仁和毕自严一听,自觉站起来,向崇祯皇帝告辞。
钟进卫也站了起来,不过他却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想了解下那个复社。不知道有没有资料。”
“复社?”崇祯皇帝没听明白,重复道。
温体仁一边听了解释道:“陛下,此复社是一群儒生为科举应考而结成社的名称。”
崇祯皇帝不知道钟进卫要这个所谓复社的用意,不过他知道钟进卫是有用意的,就转过身去问侍立在一边的王承恩道:“东厂那边可有钟师傅需要的资料?”
王承恩躬身道:“陛下,奴婢回去查查。”
复社是在崇祯二年刚成立的,虽然势头很猛,但东厂一直被禁足,才放出来不久,所以王承恩没听过复社。
温体仁却已听过一些,所以刚才进行了解释。
崇祯皇帝看向钟进卫:“钟师傅,还有何事么?”
钟进卫摇摇头,道:“暂时没有了。”
既然最多事的中兴伯都没事了,大家就真没事了,各归各家。
议了一天的事,王承恩也陪了一天,总算有空了,就下去吃饭休息。
没想刚离开崇祯皇帝身边,就被外面的一个内侍拦着了。
王承恩一见原来是自己的干儿子安贵义,就皱着眉头问何事。
安贵义左右看看,确认没什么人能听到,就低声简略地向王承恩汇报了王鹏一行人的成果。
王承恩一听,马上问道:“他们现在在何处?”
“在内东厂等候干爹。”
“速速前头带路。”
当下,王承恩连饭都顾不上吃,两个人匆忙赶往内东厂。
到了东厂后,见到等候已久的王鹏一群人,详细问明白了事情经过和王鹏的一些疑点,然后又再次审问了那个马贼,王承恩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他才道:“这事,你们做的很好,此人犯不能交给锦衣卫那边,先暂时关押在东厂。你们都在此等候,咱家去皇上那请旨,回来再吩咐你们做事。”
王鹏已是一天没睡,已有些乏了,不过厂公的吩咐,不敢不听,连忙答应。
王承恩此时才觉腹中饥饿,但没时间慢慢吃晚饭,就让人准备了糕点,路上凑合着吃点。
就在崇祯皇帝心情愉快地和田贵妃酝酿事前气氛的时候,被王承恩给打断了。
不过他也不恼,知道大伴是个稳重之人,此时来找自己肯定是有要事,当下稍微安抚了下有点闹脾气的田贵妃,就出来见王承恩。
当崇祯皇帝听到王承恩汇报刺杀中兴伯的种种迹象指向京营的时候,不由得又惊又怒。惊得是钟进卫怎么就得罪京营,到了要他死的地步;怒得是京营拱卫京师,应该是最值得信任的军队,现在却私自刺杀自己最信任,最依仗的中兴伯。
崇祯皇帝毫不犹豫的吩咐王承恩,此事一定要严查,尽快查个水落石出。
有了崇祯皇帝的授权,王承恩就没有顾虑了,马上回东厂安排相关事项。
他想起顾百川是个jīng细之人,连中兴伯都夸过几次。这次又是当事人之一,手臂受伤不影响脑子,就让人把顾百川连夜叫了过来,让他牵头侦破此案。因为事关重大,王承恩再三嘱咐事情要保密。
顾百川接手之后,已是午夜时分。众人都去休息的时候,顾百川也在考虑案件的侦破。
在顾百川看来,这个案件要侦破,也不是难事,有好几个线索可以追踪。
第一,是那群马贼曾被京营围捕并释放。可以调查当年出动京营时候的事情,当事人肯定和马贼有关系。
第二,此次京营的人,后来居上参与围捕马贼,是怎么个参与进来的。也是一个线索。
第三,王鹏所说那些京营的人,更是最重要的线索,必要的时候,抓捕他们审问何人指使。这个是直接,但事关京营,如无进一步的证据,还是暂时先不动为好。
顾百川理顺了思路后,哀叹下明天大年三十还是劳碌的命,就也去休息了。
再说钟进卫从紫禁城回自己的伯爵府后,也没有休息。
先是府里的男女老少都过来见礼,然后又是于海宁过来汇报明天一天的安排以及着重说明钟进卫这个家主要做的事情。
忙完了这些后,钟进卫才来到书房,开始考虑今天讨论的事情。讨论过的应该都算有个结论,但在讨论过程中带出的一些事情,自己还得细细思量下,回头再跟崇祯皇帝提。
钟进卫的夜猫子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所以熬夜也不觉得不舒服。
只是苦了三个侍女里面留下来服侍钟进卫的李思敏,寒冬腊月的深夜,给钟进卫生炉火烧茶水磨墨。但尽管如此,她还是感觉比以前好太多了。再说,钟进卫也相等于是她的救命恩人,所以,她根本就没有一丝抱怨之意。
现在对于本书来说,收藏是最重要了。如果您觉得本书还能入眼的,麻烦鼠标点一下收藏,谢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员俸禄
钟进卫想了一会,理了下思路,就抓起毛笔,准备记到纸上。
可写了几个字后,钟进卫还是放弃了,不说写繁体字,就是用毛笔字来写简体字,都力不从心。毫不容易把字写小了点,结果手一抖,一滴墨下去,这张纸就废了。
钟进卫直接把毛笔搁下,问站一边磨墨的李思敏道:“你会写字么?”
李思敏一怔,没想公子会问自己会不会写字。脸sè有点微红,不过就这点灯光还看不出她脸sè的变化,她低声答道:“奴家没读过书,不会写字。”
阿奇不在,真是啥都不顺手。我决定了,府里所有人都要学会写字。钟进卫心中暗暗决定。
李思敏不会写字,钟进卫写不好字,这晚上的事就先算了,明天再说。
崇祯二年十二月三十rì晨,中兴伯爵府里的人,早早开始忙碌起来了。
钟进卫有点认床,也早醒了,想起今天是大年三十,就不再睡懒觉。
梳洗完毕,来到堂前院子的时候,于海宁作为管家,第一个过来见礼。
钟进卫看到于海宁,想起昨晚之事,就问他道:“于叔,你读书认字的吧?”
“是的,公子。”于海宁不知道钟进卫为什么问这个,但也如实回答道。
“好,你把府里所有的人都召集过来,我有话要说。”钟进卫吩咐。
于是,过了一会,所有人都站到了院子里。看着堂前屋檐下,站着六个威风凛凛的东厂番役,拱卫着他们身前的中兴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事情。
等于海宁汇报说人都到齐了之后,钟进卫清了下嗓子,问道:“你们当中读过书,写得字的人举手。”
于海宁举手了,于长俭也慢慢的举起手来,于长俭的儿子也想举手,被他娘打了下去。然后,没然后了,就两个人举手。
钟进卫看看底下这么一大群人,就两个会读书写字,摇摇头,却又在意料之中。
“你们想不想读书识字?”钟进卫大声问道。
底下的人面面相觑,公子这是怎么了,难道要让我们都去读书识字,没听过有那个府上的老爷会这么做的啊。
底下三三两两的响起几声想学的声音,其中以儿童的声音最为响亮。
“你们这一群人,还不如几个小孩子有上进心,想不想学的,大声告诉我。”钟进卫说到后面,大声吼道。
读书,写字,这是成为上等人必备的能力,没有人会不愿意。
“愿意。”这次声音就响了。不过喊完之后,底下有几个大男人不好意思的互相瞅瞅。
“好,于叔。”钟进卫找于海宁。
“在,公子。”于海宁本来就站在前排,听钟进卫找他,就出列答道。
“你来教大家识字。每天教几个,争取把他们都教会能读书写字。”
“这。。。”于海宁没想到钟进卫不是请先生来教,而是让自己教。他转头看看院子里的男女老少,心里不禁涌出一股荒谬的感觉。
“怎么了,有什么难处吗?”钟进卫不解的问道,每天挤几个小时来教下,应该花不了多少jīng力吧。
“公子,这么多人,笔墨纸砚,桌凳书籍,都要不少银两,而且,老汉一个人,jīng力有限,教这么多学生,怕是教不过来。”于海宁诉苦。
“哦,不用你们以前的那种教学。简单的来就是了。只要求能教会他们识字,写字就可以了。想考状元的,单独来跟我申请。”
底下的这群人听公子这么一说,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考状元,祖坟上没有这青烟。
“公子,那该如何教呢?”于海宁还是比较困惑。
钟进卫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看底下,发现自己之前收的那个李老四在那边笑得很贱,就直接叫道:“李老四,出来。”
多亏了那些行刑的亲卫看在监军的份上,下手比较轻,李老四的屁股已经好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