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18部分

借天改明-第318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护卫都非常好奇,连最矜持的顾百川也凑了过去看,不知道中兴侯想写什么名言警句,会不会是什么“踏破贺兰山缺”、“吃胡虏肉”之类的?
    孙可望看着钟进卫写的字,一个个念了出来:“大明中兴侯钟进卫到此一游!崇祯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殿内只有孙可望的声音,其他人都是下巴掉到了地上,看着钟进卫在欣赏他自己的那几个狗爬字。
    “写得怎么样,不错吧?”钟进卫看了一会,得意地说道。
    没听到有人回应,钟进卫颇为吃惊。他转过头来一看,发现所有人都傻在那里,不由得很是无语。是自己的字太帅了还是太差了,竟然把他们都惊呆成这个样子!
    钟进卫大声咳嗽了几声,终于把他们的魂给唤了回来。
    “怎么样,还不错吧?”钟进卫再次谦虚地征求意见。
    “侯爷,这也行啊?”于长俭傻傻地问道。
    “当然,有什么不行?我就是要让皇太极知道,他这个地方,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能奈我何!让他洗净了脖子,等着我下次来砍他的脑袋瓜子。”钟进卫理所当然、大义凌然地说道。
    众人暗自鄙视了一把,中兴侯说得冠冕堂皇,其实肯定是听了《西游记》的评书,学那里面的美猴王了。
    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都是明朝所著。而明朝中后期的文化事业很发达,这《西游记》一出来,就很受古人的欢迎,早已让大部分明人所熟知。
    钟进卫的护卫都知道,中兴侯刚才这做法,完全就是学《西游记》里面那美猴王,在如来佛的手指上题字的举动。
    “到此一游”这喜好,不说后世人,古人也是非常喜欢的。不过很多文人墨客喜欢赋诗留名,写不出诗来的就写个“到此一游”了。
    “叔父,侄儿能不能也写一下?”四小中最小的艾能奇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向钟进卫请示道。
    钟进卫看着他,哈哈一笑道:“行,当然行了,随便写。”
    他接着转头看向其他人,笑着道:“大家来一趟都不容易,都给奴酋留点纪念吧,随便写。顾兄弟,别不好意思,看你扭扭捏捏的,像个娘们。写个字怎么了,皇太极还能咬你啊?”
    这一下,钟进卫的护卫便放下了脸面,随着自己的性子,抢着去留名了。
    钟进卫看着他们在皇太极议事地方的墙壁上到处留爪,他站在一边没心没肺地笑着。心里想着皇太极返回看到这个情况后,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个表情,估计很好看吧!
    这个时候,刚好卢象升进来找钟进卫,看到了这一幕,一阵无语。
    钟进卫一见卢象升,当即笑着道:“九台来得正巧,你也留一个。什么,不留?别不好意思。不行,我以中兴侯的身份命令你,一定要留名。嗯,对,不准写啥诗,就准写到此一游,要不显得我没文化了,哈哈。。。”
    卢象升一头撞到钟进卫的枪口上,被逼着哭笑不得地签下了大名。
    接着钟进卫又看到门口的士卒都笑着探头探脑地看着殿内,当即走过去说道:“有兴趣自个也留念一下吧!”
    能在建虏的都城,在皇宫里题下自己的大名,确实很让人兴奋。有一个士卒有点不好意思地提醒钟进卫道:“侯爷,笔墨不够用。”
    “笨,你不会用手中的刀枪来刻啊,随便那里都行,自己看着刻。”钟进卫笑着骂道。
    没多少时间,这股由钟进卫引起的“到此一游”运动,席传到了整个军队中。
    得钟进卫允许,所有人都用各种方式在建虏的皇宫留名。有文化的就刻上“啥啥啥到此一游”,没文化地就刻个乌龟啥的,或者请人先写上大名,然后自己刻上独有的符号。
    若干年后,一些没有被建虏涂掉而保留下来的“到此一游”,被大明用来当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等到差不多时间,钟进卫便正式下令全军撤退。大军在沈阳城待了也就一天半的时间,便踏上了归途。
    当钟进卫离开沈阳城后,回头看着这座城池,心中暗自说道:“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回来的!”

第六百零一章 虚张声势
    曹变蛟走在大军的最前面,除了胡浩的夜不收队之外,其他夜不收都由他统领,担任了大军前锋的作用,为大军开路。
    因为明军返回时,多了几万民军,这队伍太过庞大,就没法再像来时一样潜行疾驰了。
    那几万民军就走在队伍的中间,当然了,这民军是要打引号的。真的遇到建虏精锐的话,这些民军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们不是走路,而是搬空了沈阳城所有能代步的东西。比如骡、马、驴,甚至还有牛,大大小小的车辆把官道挤满了。
    不过虽是有如此之多的车辆、人流,但在每个队所分配士卒的指挥下,都是井井有条地在行进。
    当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就是走着走着,车辆坏了,骡马驴等出问题了的情况。一旦发现这种问题,马上就会把车辆或者骡马驴等推下官道,免得妨碍了后续行军。
    在民军的后面,则是五百左右的登莱明军和朝鲜军,由卢象升标营的千总张献忠率领,护着后路。
    至于卢象升和钟进卫以及剩下的登莱明军和新军,则不见踪影。
    大军的行进虽然比来时慢了不少,但比起步军来说,还是要快不少的。
    大军在过了浑河之后,就有发现建虏的踪迹了。
    朱元中作为曹变蛟的亲卫,表现很好,得曹变蛟信任,领着二十骑走在官道左侧,是他们最先发现了建虏的踪迹。
    建虏有五人,出现在朱元中前面的小山坡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远处明军的大部队身上,浑然没有发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还有一队明军的存在。
    朱元中开始有点担心会不会是建虏的前锋探马,他派了一人马上把情况回报曹变蛟之外,下令手下成扇形冲向那小山坡上的建虏。
    马蹄声惊醒了那些建虏,他们发现明军竟然到了离自己不足三四十步的距离,人数比他们多几倍。当即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调转马头想逃跑。
    但朱元中的队伍已提起了马速,小山坡的坡度又不高,因此很轻松地追上了那些建虏。
    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两个,抓了两个,另外有一个被他侥幸逃走了。
    朱元中以前是在关宁军的,长期和建虏打交道,对建虏比较了解。他明白这些建虏应该不是建虏正规军,否则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他们干掉的。
    他一审问,建虏的口供果然符合他的猜想。这些建虏来自前方的奉集堡。听闻盛京遭受明军攻击,特意出来探听消息的。
    这个时候,身后传来隆隆蹄声。朱元中转头一看,发现是张立位领着百余骑过来支援了。
    事情真相很快汇报到了曹变蛟那里,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曹变蛟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他必须保证建虏不能接近行进中的大军。
    由此他把一百左右的夜不收散得很远,一发现建虏,如果人少的,就直接杀或者驱逐,不让他们靠近大军。而如果人多的话,就报信给曹变蛟,由曹变蛟看情况是否领着主力过来驱赶。
    刚才的一场虚惊,让曹变蛟也意识到这一路上并不会太容易。现在离沈阳还没走多远,就已有建虏踪迹了,再往后走下去,不知道还会遇到多少。
    曹变蛟当即传令给那些散出去的夜不收,让他们提供警惕,严防建虏探马。
    果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建虏探马。只是人数都少,因此并没有劳驾到曹变蛟。
    各处情况一报到曹变蛟这里,就使得他了解到了初步的情况。
    这些建虏基本都是附近的武靖营、虎皮驿、奉集堡等地派出来的。这些地方的建虏驻军,大一点的都已被皇太极给抽调走了大部分兵力,而小一点的本身兵力就不多。因此,先期发现的建虏,人数都比较少,都无须惊动他自己,就由前方夜不收料理掉了。
    这些建虏的任务,都和奉集堡的建虏一样,大都是各地派出来查探情况的。那些及时逃走的幸运建虏把远远看到的情况迅速报告给各自的头目,惶恐地禀告说明军足足有四、五万人,遮天盖地的在行军。
    有的建虏头目不信,亲自出来查探,远远看见明军的队伍,当即吓得屁滚尿流,滚回自己的地盘,紧闭寨门或者堡门之类的。并且一边严防死守,一边派人把情况飞报给各自的管辖上级。
    为什么建虏探马会说有四、五万明军,并且建虏头目自己也核实了,确实有四、五万明军?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明军在沈阳城内清点战利品时,发现有一座仓库,里面全是明军的盔甲战旗之类的,这些都是历次以来被建虏所缴获的明军装备。
    这座仓库里面的这些东西,已经被建虏挑过一回,很好和很坏地装备都已经被挑出去了。剩下这些虽然还能用,但要么就是粗制滥造的东西,还能将就穿而已;要么就是已经用了多年,破旧得很。对于建虏来说,这些东西如同鸡肋一样,瞧不上,弃之又可惜。
    因此,这些装备全部存在仓库没有动用。皇太极准备以后成立更多的汉军时,再来动用这批装备。只是没想到,最后还是便宜了明军。
    之前在建虏皇宫前面的广场上,那些完成编队的汉民,就由其带队士卒领着,排队从仓库领了盔甲等装备。不过汉民的人数毕竟太多了,还有一小部分人领不到盔甲。
    就算这样,也没多大关系,钟进卫就没期望这些民军会打仗,能帮到什么忙。唯一的作用就是虚张声势,吓吓远处的建虏探马和小股部队。让建虏不敢轻举妄动,能蒙混到獐子岛就是最理想的了。
    但建虏不是傻子,时间长了肯定会醒悟过来。而且钟进卫怕的是遇到建虏的精锐部队,或者是大队建虏,比如从前线赶回的建虏。这么一来,被那些建虏一个冲锋,估计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了。
    为了能尽量解决这个问题,钟进卫和卢象升才会消失在这个队伍中,那么他们去哪里了呢?

第六百零二章 否极泰来
    奇袭建虏伪都的明军正开始胜利大撤退的时候,在大明京畿之地的永平城,这个在年初被建虏屠城的城市,宛如春天的小草,又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在永平巡抚左应选的努力下,在朝廷的赈灾支援下,永平城得以在废墟上重建。
    新建起来的房屋因为是用了朝廷赈灾提供的水泥,因此永平才恢复的如此之快,另外房屋的质量比起以前来,都是好了不少。
    据说京师有很多达官贵人想住这水泥房子而不得,说起来还真是亏了永平巡抚的靠山大,否则这水泥会不会拨下来还真是一个问题。当然了,这只是一些人在八卦而已。
    在水泥刚拨下来的时候,也曾发现过有官吏盗卖水泥。结果被永平巡抚左应选狠狠地办了几批人,这种现象才有所好转。
    到了后来,都察院、东厂的人都来永平明察暗访,又是揪出了一些胆大包天的蛀虫,这现象才得以灭绝。
    永平城原本的百姓不是被建虏掠走,就是已被屠杀。现在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原本在京畿之地的难民。
    在城中大街边上一座大宅子的院子里,正摆了三座酒席,在热闹地吃喝着。
    此时的永平城物资短缺,因为这家有人考上了锦衣卫,街坊邻居就凑了吃食出来一起给他送行。
    在中间那座酒席上,有一位年轻的后生端着一杯酒站了起来,双手捧着酒杯大声说道:“我出去应试这段时间,家里多亏了各位乡亲街坊的照顾,大壮铭记在心,一杯水酒,先干为敬。”
    说完之后,他环礼了一圈,便一饮而尽。
    “谷兄弟,说这话就见外了。你就安心去吧,争取分到打鞑子的军队中去,为你大哥,为我们多杀几个鞑子。”一个年轻后生大声地回应了谷大壮。
    大家都知道,这次锦衣卫招人,都已明确说明以后是分到大明各军之中。因此招人也和往常不一样,有考试,有面试,只要身家清白,皆可参加。谷大壮就凭借着他读书人的实力,一举入选。
    这里的每个街坊邻居差不多都和建虏有血仇,因此都非常支持谷大壮的选择。
    按一般情况来说,谷大壮家中有个年老多病的母亲,一个年轻守寡的嫂子和一个才五、六岁的侄儿。他应该当起家中重任,养活这个家的。
    但谷大壮一直为他大哥的事而自责,如果不是自己的无知,大哥就不用引开建虏而救自己,一家人原本就都可以平安逃过那一劫。
    经过大半年的安顿,家里暂时安定了下来。这次看到锦衣卫的招人布告,谷大壮决定弃笔从戎,要为大哥报仇。
    而他家的一切,也已得到街坊邻居的承诺。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让谷大壮能多杀些鞑子,为死去的人报仇。
    院子里虽然热闹,但在正房的床上,谷大壮的母亲却躺在床上,暗自垂泪。
    “婆婆,您要是舍不得,那就别让二叔去了。他为人孝顺,只要您坚持,他会听的。”床前的媳妇给她婆婆擦擦眼泪,一边劝解道。
    “不,让他去吧,这是他应该去做的。否则这一生他都会良心难安,我也睡不好。”她婆婆叹着气回答道。
    在以前的时候,她一直偏爱小儿子,觉得小儿子以后会有出息。可当她失去大儿子的时候,才发现大儿子平时默默地一直支撑着这个家,毫无怨言。
    这样的孝顺儿子就这么没了,一想起来心就在疼。她常责怪自己为什么平时不对大儿子好一些,为什么不一碗水端平。
    人就是这样,等到失去了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些东西要珍惜。
    因此,小儿子这次的事情,她是支持的。只是在感情上,她还是有点难过。
    她看着面前这个明显沉默寡言多了的儿媳妇,又叹了口气说道:“你当了我谷家媳妇这么多年,也没好好地享过福。我谷家亏欠了你,你还年轻,要是有个好人家,我也不会耽搁你的后半生。。。”
    “婆婆,您说什么呢!他爹是不在了,可我还有您,还有儿子在。以后这样的话就不要说了,我不是那种人!”儿媳妇有点生气,打断了婆婆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