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288部分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8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一年的大汉里,形成了一个很微妙的局,在朝廷中央,因为方绍阵营多居多位,舆论占得了上风,而在地方上,庞统却占据了上风。

    原因很简单,支持方绍的地方州郡,大多是秦益凉荆等地,这些地方实科举制已愈二十年,豪门大族倍受打击,已形成寒人与末等士族掌权的局面,但这些地区毕竟偏辟,随着汉国统治中心的东移,影响了已渐式微。

    而支持庞统司马懿的地方,则多为原属魏国的幽冀青司兖等广大中原各州,为了稳定人心,这些地方的地方官吏多由原出身于大族的魏国降吏继续充任,这些人为了恢复曹魏时的特权,自然是不遗余力鼓吹恢复九品中正制。

    至于吴地等官吏,因这些人地处偏僻,在江东虽为名士,但放眼全国却未见多有名气,且因新降,未成气候,并未参与到这场大争论中来。

    形成这种局面,虽然让方绍有点不爽,但却并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只是没有想到中原士族的能量如此强大,尽管当初他设计击杀了众多士族名士代表,但只依靠着地方的势力,竟能与自己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股力量若不将其压制摧毁,将来必生后患。

    真正让方绍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在这场继续实施科举制,还是采用曹魏遗留的九品中正制的全国性大辩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始终保持着沉默。

    那个人,正是丞相诸葛亮。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四十九章 和事佬

    现在,方绍与庞统之间,就科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的斗争,已渐趋白热化,于情于理,同方绍站在同一阵营的诸葛亮,都应该施出援助之手,师徒二人联手,将庞统企图借此来揽权的图谋破解。

    但事实上去是,自从大争论展开以来,诸葛亮就一直保持着一种罕见的沉默。

    在朝议上,当皇帝刘泰征求诸葛亮的意见时,他总是一副和事佬的样子,不痛不痒的来一句:“此事急不得,还需慢慢商议。”

    显然,诸葛亮打算在这次方绍与庞统的斗争中,保持着自己的中立,但在方绍看来,诸葛亮不站出来帮自己说话,就是在间接的帮助庞统。

    也许诸葛亮也有其苦衷,毕竟,这是一场起于荆州系两位领袖人物之间的争斗,牵扯到了诸多人的利益,故而诸葛亮才会选择保持中立。

    如果是多年以前,也许方绍会体谅诸葛亮的难处,但是现在的方绍,其权势与声望早已不逊于诸葛,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青出于蓝,此时的方绍,当然不能允许诸葛亮的过度沉默。

    在又一次朝议无果之后,散朝之后,方绍即赶往了丞相府。

    一见到诸葛亮,方绍便开门见山道:“先生,你不要再做和事佬了,庞士元已经联合外人,想要骑在你我师徒的头上,这个关键时候,你必须站出来表明你的立场。”

    方绍的口气之中,显然带有几分不满。

    方绍的到来似乎早有诸葛亮的意料之中,他倒也不以为怪,笑道:“中正莫急,先坐下,喝口茶消消气。”

    方绍暂压情绪,二人宾主坐下,茶也喝了,果品也吃了,方绍旧事重提:“先生,这么多年来,我们费了多少心血,好容易才掌控朝中大势,庞统却想借司马懿那一帮降臣来窃取我们的奋斗成果,我就奇http://。cc怪了,你竟然能看得下去。”

    诸葛亮叹了一声:“士元的心思,我岂又不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九品中正制》确实既能收揽吴魏降士之心,又能保证我等士人的长久利益,相比科举制,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诸葛亮的回答令方绍吃了一惊,急道:“话虽如此,可先生有没有想过,《九品中正制》使士人垄断了做官的权力,阻断了下层寒族上升的通道,长此以往,士人必将沦为腐朽浮华,而寒士则将日渐积怨,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必将酿成大祸呀。”

    方绍是过来人,当然知道《九品中正制》的致命祸根,所以他才不顾一切的反对,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以诸葛亮之智慧,居然也跳不出自身的判断的局限性。

    诸葛亮点了点头:“中正制的这些隐患,你先前也与我说过,所以我才一直在想,既要保护士人的利益,又要克除这些隐患,唯有恢复两汉以来的察举之制,方为两全其美之策。”

    汉代的察举制,固然有其优点,但却同样具有着致命的缺陷,其一为重德而轻才,其二则与九品制一样,最终要沦为权贵把持的选官工具,尽管其中的权贵,有可能是士人出身,也有可能是寒人,但因为它采用的是推荐的手段,则必会为权贵的主观性所影响,缺乏公平性。

    何况,东汉的灭亡,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察举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诸葛亮这时提出要恢复旧制,在方绍看来,显然有开历史倒车之嫌。

    不过,当方绍将察举制的诸般弊端道来时,诸葛亮的情却显得有点不悦,冷笑道:“我看中正你是言重了,若非察举制为朝廷输送大量的贤德之才,又如何能造就两汉四百年之辉煌。”

    “两汉四百年辉煌,呵呵,先生,若果真如你所言,又如何会有董卓之乱?到最后,若非先帝大胆革新,行科举以收天下英才,当今之天下,恐怕不是姓曹就要姓孙了。”

    方绍的言辞表明了他的不满,而且口气颇有些重,这是先前从未有过的。

    诸葛亮脸色微变,不悦道:“凡事要因时而宜,科举制对陛下扫平天下确有助力,但时过境迁,该是恢复旧制的时候了,中正,你不可太过执着才是。”

    诸葛亮决然如此,方绍还能有什么话好说呢,只得心怀不满的起身告辞。

    回往府中时,王平、邓艾、姜维等嫡系心腹早已等候多时,他们都知道方绍是去与诸葛亮会谈,故而尽聚于此,焦虑的等待着结果。

    当他们看到方绍的表情之时,便猜到了八九分,王平皱眉道:“大司马,看来诸葛丞相是不打算站在我们这一边了吧?”

    方绍摇了摇头,邓艾的神色也跟着肃然起来:“莫非,诸葛丞相他竟打算帮庞士元不成?”

    方绍又摇了摇头:“丞相他谁的那一边都不打算帮,他是打算在我们争得不分上下,没有结果之时,提出恢复旧时察举之制。”

    在场之人,不是起于微寒,就是出身于低级士族,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获得如今的地位,不分贵贱,更为公平的科举制在他们这里更加能够得到认同感,当方绍说出诸葛亮的态度之时,大多数都显得有些惊讶和失望。

    “察举制早就过时,岂能再用,这不是开玩笑嘛。”邓艾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作为一名从屯田民一路升为中领军的寒士,显然对察举制有着和九品中正制一样的厌恶。

    方绍冷笑一声:“我们的诸葛丞相可不是在开玩笑,他一生的理想就是恢复重复两汉的辉煌,恢复旧时崩坏的礼乐,我早该知道他一定会这么做的。”

    这时,姜维忧心忡忡道:“诸葛丞相若然成功,那天下间因察举制而获利之士,间接的就成了他的门生。而不论是庞士元,还是先生,经过此番失利,地位与名望必须因此受损,整个朝廷将来只怕就是诸葛丞相一手遮天了,先生,这个时候万不能退让啊。”

    姜维的话让堂内的气氛一时沉寂下来,众人明显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这些人不是方绍门生,就是方绍一手提拔,他们的兴衰荣辱,都与方绍的地位息息相关。如今方绍权势如日中天,使得他们也个个成为获益匪浅,如果方绍的权势被压制与削弱,他们自身的利益自然也将跟着受损。

    所以,无论出于对方绍的感恩,还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此时的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决的站在方绍这一边。

    “以诸葛丞相之权力和名望,如果他执意如此,恐怕……”

    王平未尽之言,令众人的心中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沉寂之中,邓艾忽然道:“诸葛丞相虽然一手遮天,可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他对军队的掌控,主要依赖于大司马。依我看,干脆不不做,二不休——”

    邓艾越说越兴奋,众人尽也会意他的意图,神色随着他言辞的激烈而高昂起来,但是,就在邓艾说到最关键之时,方绍却猛然抬手将他制止。

    方绍抬起头来,环视着那一张张激昂的面孔,这些人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经历多少的生死才站在今天这个位置,经过血与火洗礼的他们,自然有着比文臣刚毅果决的心。

    邓艾的意思,方绍之前也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在他看来,事情还未发展到别无选择的时候。

    诸葛亮毕竟是自己的授业之师,是开启自己成功之路的启蒙者,尽管这么多年来,方绍自认对诸葛亮的报答已经足够,但他依然不愿意看到师徒反目的那一幕发生。

    “蒋公琰也与我们同一立场,而且诸葛丞相素来很听他的意见,明日我就委托公琰,再去劝一劝丞相,如若无果,再做打算。”

    方绍这算是准备做最后的尝试,话说到这地步,众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就在方绍这边私下密谋之时,庞统同样在与司马懿密会。

    “孔明迟迟不表态,仲达,以你之见,他这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庞统问道。

    司马懿笑了笑:“士元兄与孔明师出同门,又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难道还猜不透他在盘算着什么吗?”

    庞统一怔,愧然笑道:“正因为太了解他,所以才不能置身事外正确的评价,仲达这个局外人,应该看得更清楚才对。”

    “这么多年来,孔明借助于方中正之手,好不容易才将士元兄这个曾经与他平起平坐的人压制下去,此番朝野大争论,孔明他决不会容许士元兄胜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这个人,权力心太重,我早知会如此。”庞统愤愤道。

    司马懿又道:“至于方中正,此人借着平吴灭魏之功,威望实已权势是如日中天,实已威胁到了孔明的地位,依我看,这一次的大争论,孔明也同样不希望他获胜。那么,结果就很明显了。”

    “哼,看来孔明是打算让我和方中正打得两败俱伤,最后他再站出来,轻轻松松的把我们都收拾了,从此之后,大汉朝就是他孔明的天下了。”

    司马懿诡秘一笑,面色中略带得意:“孔明的计划,也正是他的破绽所在,这么多年来,他们师徒之间,头一次出现了裂痕,这正是天赐与士元兄的绝佳之机呀。”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五十章 人心

    “既是绝佳之机,又当如何把握?”庞统面露兴奋之色。

    司马懿抚须道:“孔明之所以迟迟不作反应,我料他必会在大争论到两败俱伤之时,突然站出来,另拿出他自己的一套制度,将我们两方统统压下去,到那个时候,那师徒二人之间必生裂痕,方中正必然会气愤不已。那时,咱们就可趁机倒戈,改换口风跟方中正站在同一立场,以我双方合力之势,将孔明从大汉帝国头号权臣的位置上拉下来。”

    无论是单独对付孔明,或是对付方绍,庞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若与方绍合力对抗孔明,其中胜算没有八成也有七成。

    司马懿之计,一时令庞统眼界豁然开朗。

    司马懿继续道:“孔明一被拉下来,其麾下的门生旧吏必是分流投于士元兄和方中正的门下,而这些人多为荆襄士人,与方中正相比,出身于名门大族的士元兄,对这些人的好感必然要多很多,介时,士元兄的势力定可一举超越方中正,然后再借助声势,找机会将他一同铲除,到那个时候,整个朝廷就是士元兄说了算了,哈哈——”

    人言司马懿善于权谋,果然是名不虚传。

    庞统亦是聪慧无双之辈,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是一点就通,心中暗暗已有决意,不过,却尚存几分顾虑。

    “我们此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方中正和孔明的分裂,但要知道,这二人之间既是师徒,又是亲戚,还有着纠缠不清的利益关联,倘若到时候方中正隐忍退让,那我们岂不空设想一场。”

    庞统所言,正是此计最大变化所在。

    人心难测啊。

    司马懿却是胸有成竹,笑道:“当一个人陷入权力的泥泽之中太深时,什么师徒之谊,亲戚之情,统统都是浮云。我相信,现在的方中正,绝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司马懿的话意味深长,看似在说方绍和孔明,细细一品,却好像也有指向自己的味道。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于司马懿的成竹在胸,庞统已是深信不疑。

    嘿嘿干笑过一声,庞统道:“如果大事可成,则仲达是为头功,仲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

    司马懿很平淡道:“懿别无所图,如果真有什么要求的话,就请士元兄继续发力,使《九品中正制》成为大汉唯一的选官之制。”

    这要求看似跟自己没有眼前的利益,但其实却事关他司马懿的根本。

    天下的名门大族,多半位于中原,一旦重启九品中正制,中原的名门大族们掌握重撑朝野大权只是早晚的事,而司马氏做为中原士族之首,从中所获之利可想而知。

    就算庞统取代诸葛掌握汉廷大权,但以他庞氏为首的荆襄士人,怎么能敌过中原名门大族,这苦心中兴的大汉朝,早晚还是姓“魏”。

    庞统看到的是眼前之利,而司马懿盘算的却是长久之利,权谋之重孰高孰低,其实已然见分晓。

    …………

    一场新雨,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芬芳。

    方绍立于门庭之外,默默注视着庭间细雨濛濛,他沉静的表情中,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忽然心念暗生,方绍便吩咐备车,出城前往城东房陵,拜祭昭武皇帝。

    房陵的规模并不大,这也是按照刘备生前的意志,行简朴之葬。不过,房陵所驻扎的军队数量却不小。

    这支三千多人的军队,主要目的倒并非保护皇陵,而是监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