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5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出几步。离了族长大宅,很快便返回家学。倒正好赶上午休时间结束。其实这年月大多数人都是一日二餐,本没有什么午休的习惯,除非老人精神倦怠,才习惯于午后小憩片刻——要么就跟马文似的,心思太重,导致晚上睡不安稳,白昼必要补觉。
故此马氏家学的授课时间,是先从朝食后的辰时到午初,然后有两刻钟的自习时间——因为马文老师要昼寝啊——再从午末到申时,正好在夕食之前。
马钧又低声诵读《论语》,其实心思满世界飞扬,就这么着混了整整一个下午。其间“助教”陈纻也凑到他们这一组来,提了几个问题,讲解了几处难点,并且考问了几名师弟——肯定不考马钧,听他背书实在太浪费时间啦。
好不容易熬到放学,马钧才又大着胆子去寻马文,索要《物理初言》,珍而重之地揣在怀里,疾步往家中而去。马克紧追上来,关照说你赶紧帮我修那架木车呀!
马克的贪玩在一族之中那都是有很名的,他之所以与马钧交好,固然有其父马弁的嘱托在内,但更重要的,是马钧总能做出些新奇有趣的玩意儿来,供他耍弄——要不然他也不会帮忙马钧去向陈纻求借《物理初言》之类的杂书了。比方说,前不久马钧就削木为片、为轮,给他做了一架玩具小车,车上有个木人,车行之际,木人竟然能够自动旋转。马克视之为宝。
不过对于马钧来说,那却只是个失败的实验品而已,他一门心思想做辆传说中黄帝破蚩尤时候所造的指南车出来,只要定好方向,不管车子上山下坡,如何转向,车上木人始终指向南方……结果成品的效果却是:车直行则人转圈,车转向而人更转……
昨天这玩具车被马弁给摔散了,还斥责儿子不务正业。其实马弁一向溺爱儿子,也没有必要把马克养育成什么栋梁之材的意思,也不打算将来以族长之位相传——我所挣得的产业,足够儿子吃穿一世啦,他只要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再老老实实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就成——可问题你这都多大啦,还沉迷于这种儿童玩具,这也太不争气了吧……
所以马克今天才一大早就捧着碎木片儿来找马钧,求他赶紧帮自己休憩一新。
马钧嘴上答应,其实满心想着的都只有那本《物理初言》而已。返回家中,马母早就准备好了夕食,也就一瓯粟饭、几片腌菜而已。马钧三两口扒拉完了,就匆匆蹩至院落西北方向,借着落日的余晖,再次打开《物理初言》来读。
——好在马母是个文盲,大字不识得一箩筐,儿子究竟是在读经还是在读什么杂书,她是瞧不明白的,只要儿子不去摆弄各类工具,肯踏踏实实地念书,那就相当满意啦。
书中所写,果然在三种世界模型中,最认同“宣夜说”,并且还有所解释和补充。大地为何是球形的呢?有“海上所见,先帆而后船也”等种种证据。那么为何地上之人并无明确感受呢?因为这个“地球”实在太大啦——
ps:咦,昨天马文的哏儿竟然没有人瞧出来吗?我实在太伤心啦……今天还有一个哏,不过貌似有点儿暴露年龄……
明天就是国庆假期,先恭祝朋友们节日快乐。话说这个国庆计划带小崽出去玩儿的,恐怕难以保证每日一更了,还请朋友们原谅,我会尽量的,会尽量的。
第四章、原力之理
再开科举的消息,是上个月传至扶风郡的,郡选司郎中分派小吏通知各县,马氏邨距离郡城很近,所以才第二天就由马文在家学中宣布了——“欲应举者,可自往也。虽然,篡僭之国,无礼之邦,仕而何益?乡野庸儒、无学小子,试亦难中耳……”
他说是“可自往也”,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村有村条,这种大事儿是不能不先跟族里打声招呼的——村中几个依附小姓,也同样必须向马氏一族提出申请,得到批准才敢远行。族长马丁倒是颇为欣喜,若能循此通途,使子弟有能出仕者,则家族重光可期也。
尤其我儿子马齐,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试着去做官哪。
故此公开鼓励子弟们报名——别姓也一样,若得中举,就算不能繁荣马氏,也能给马氏邨增光啊——谁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什么宏远的志向,或者是感觉学问尚且不足,不敢去考,最终只有区区七个人提出了申请。
就在马钧借着清冷的月光,完全放弃将来的视力了,熬夜诵读第一卷《物理初言》的那个晚上,族长宅邸中倒是灯火通明,马丁、马齐父子与族长候选人马弁设宴款待马文先生,一来感谢和酬答他多年以来的辛苦育人,另方面把写着所有申请人名的竹简递给他瞧,说先生你看看,这几个可能得中否?
马文接过来扫了一眼,把嘴一撇:“若吾愿往,必中矣。若彼等。去亦无益。”
马弁说您别这样说啊。既然您去了能得高中,难道您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弟子们,就没有一个成才的?您再仔细瞧瞧,总归有几人能有三五成机会吧——我们也知道这为官宦者,皆星宿下凡,非常人也,常人就算学问再好,也未必能够考得中。所以并不要求有百分百的把握。
马文直接抄起食匕,“嚓嚓嚓”就把三个人名给划掉了,说这仨肯定没戏,另外四个嘛,搏一搏,或能得为小吏也。马丁接回来一瞧,好在自己儿子马齐的名字仍然在列,另一人是陈纻,还有两个也都姓马——
他不禁皱眉:“如彼马钧,先生常云非读书器也。如何不删?”
马文冷笑一声:“是宏辅虽为经学大家,却好小器之用。所建科举,非止明经科也,尚有明法、明算、治剧、知兵等科。如马钧者,论经尚不窥门径,然吾闻彼颇擅算术,然否?”
马弁赶紧说对对对,马钧是很会算账——“如此说来,若使应明算科,可得中耶?”马文摇头,说我不懂算术,故此无从判断,只好暂且留下他的名字。
马弁赶紧转头望向马丁,马丁沉吟良久,终于缓缓地点了一下头。
马钧对此事自然懵然无知,原本无论是母亲的心愿,还是他自己的志向,都想去应应科举,尝试得一小官,可以光大门楣,也改变自家清贫的生活,但自从读了《物理初言》以后,但觉眼前忽然敞亮,所见万物似乎都改换了原本的模样,很快便将此事彻底拋诸脑后了。
因为书中写道:“《淮南子》云:‘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本作七十一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则其大也,加之山泽高下,各有不同,人居其上,乃无所感,亦不堕也。”
不过同时书中也对那两个庞大的数字提出了疑问,因为只属传说,并为孤证,没有明确的测量方法和过程流传下来——“中原之东,汪洋恣肆;其西,昆仑绝岭;其南,交趾以外有身毒,身毒外亦海也,不可渡;其北,草原大漠,及于荒远。太章、竖亥,安能尽步之耶?”
可是——“即中国之大,五原而交趾超迈七千里,东莱而金城四千五百里,囊西域而倍之。五原北、交趾南,岂下于千里耶?西域更西,有月氏、安息,乃至大秦,胡商所言,又五倍于中国也。则地球之大,安可量耶?”
讲完了新概念的“地球”,又解释日月星臣为何浮而不堕的原因——“地若为平,乃有高下,由高就下,人所共知。地若为球状,则安有高下之分?所堕向者非下也,乃球之中也。如磁吸铁,唯其近也,乃为所引,若其处远,则何所引耶?日月星辰,所距极远,更百倍球径,故不必堕,可明矣。”
最后,甚至抛出了一个极其耸人听闻的假说:“日月之行,非等速也,求其轨迹亦难,其中多无可索解者。然若日非绕地而行,乃地绕日而行,又若何?吾尝试算之,则其理如持湛卢以剖朽木,应手而开……”下面一大段相关的观测数据和计算公式,马钧对于天文所知甚少,只好跳开。
然而即便如此,他眼前都如同打开了一扇无比神秘而瑰奇的大门,门内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他就匆匆跑去向陈纻奉还书本,并且求告:“请、请……请得卷二也。”陈纻倒不禁吓了一大跳,问道你真读完了?此书如此深奥,我半个多月还没能瞧明白卷一,只好暂且抛下,你一晚上就能读完?真明白其中含义了吗?马钧红着脸,也不敢撒谎:“但、但、但知大略耳。”
陈纻说我觉得也是,可能里面的那些数字啊,计算啊啥的,你瞧得比我明白,至于那些“天地运行之道,万物生灭之理”,就以你的学问、见识,能读懂才有鬼哪。“读书不可贪多,要在深究也。且待三日后,再借汝卷二。”
虽然答应借了,但一推就是三天以后,急得马钧是抓耳挠腮的。但他很快就没空再琢磨这事儿啦,马弁跑来通知。说你赶紧准备准备。三日后在族祠为你举行冠礼。
马钧闻言。彻底地茫然:“小、小子年未十七……”我十七岁还没到,怎么就要行冠礼了?马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安有童子往应试者?若中,如何为官?”言下之意,族长已然答应你去考科举啦。
按照周礼,男子二十而冠,先筮择吉日,并选大宾和赞冠,至日大宴宾朋。冠者乃加缁布冠,次加皮弁,三加爵弁,大宾诵祝辞,并取表字——仪式相当繁琐。不过春秋以来,礼崩乐坏,虽经儒家宣扬,亦不能尽复其本原也,民间相关仪式简省了很多,而且往往不等二十。就着急给少年加冠——因为只有加了冠才算成年人,才能娶妻、生子。很多家庭等不及啊。
尤其马钧的冠礼,只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而已,族人也大多不上心,所以搞得非常简单。首先随便挑了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日子,然后也不设大宴,族长马丁直接指定马文先生为大宾,马弁为赞冠,把马钧叫进族祠来,换身衣服,改个发型,扎上一条巾帻,就算完事儿。
当然啦,取字的程序是必须要走的,马文早便拟好了——“《礼。月令》有云:‘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故可字‘德衡’也。”从此马钧就叫马德衡了。
马钧冠礼的翌日,是个上上大吉之日,马丁又急着给自己的儿子马齐加了冠——其实马齐比马钧还要小上七个月,才刚过了十六虚岁生日。这场冠礼就要隆重多啦,马氏成年族人泰半出席,设下大宴,菜色竟然有十八道之多。同样赞冠是马弁,大宾是马文先生。马文道:“《诗。齐风。南山》有云:‘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乃可字‘伯庸’也。”
马钧因为已经弱冠成年,故此亦得与宴,听了这话不禁窃笑。《南山》诗本是讽刺齐襄公、文姜兄妹**之事,马文所引的那句诗,翻译成白话就是:鲁国的道路如此宽广,齐国公主由此经过,嫁为鲁国君妇;既然已经由此经过,那又何必再眷恋故乡呢?
他开始怀疑马文先生是不是有他自己吹嘘的那么大学问啦。
不禁隔着衣襟,摸了摸怀中才从陈纻处借来的《物理初言》卷二。这一卷的标题是“原力”,意为考究“力”之本源。开篇就说:“人固以为物不施以力则不行,施力乃行,力尽乃止,其实非也……”
为什么说这种传统观念不对呢?主要是忽略了“自重之力”与“物相摩擦之力”。譬如说一块石头放置在地面上,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外力施加,所以它才静止不动,其实因为地球的吸引,它身上同时被施加了“自重之力”与大地“承载之力”,这两个力因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才会不动。
而倘若再从侧面施加外力,比方说一名力士去推,就会感觉到要使静止的石头横向运动起来,必然比其已经运动起来以后,保持固定速度要来得费力,而且在粗糙的平面上推动石头,也比在平滑的平面上(“譬若冰上”)要来得费力。这就是“物相摩擦之力”在起作用了……
中间各种证明和计算,马钧但能明其一二也。最后书中给出了三条结论:
“乃知其一,若无施力,物或静止,亦或动也,然其动也,其速匀,其向直;其二,若施以力,则其非止动也,其速亦加,其向与力之所施同耳;其三,施物以力,物亦必反之以力,其大小同,其向反也。”
真的是这样吗?马钧恍恍惚惚的,这几天满脑子都是一名大力士在推动巨石……就连难得一尝的大宴,都品不出个滋味来。
ps:本章,老友马伯庸正式登场,大家有猜出来未?为什么给他起了个“马齐”的名字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是满族……后清亲王嘛。
第五章、渭水鲤脍
离开马氏邨,前往洛阳以应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并非仅仅到给马钧、马齐都行过冠礼就算终结,隔不多日,临近黄昏,突然有一乘华盖马车从郡城而来,驰入村中,马丁、马弁等人全都换了身簇新的衣衫,亲往村口亭中相迎。马丁老头儿甚至还拋了拐杖,强振精神,亲自为马车执辔,一直引领到自家宅邸外,大开中门,恭迎而入。
随即车上下来一位老者,头戴三梁冠,饰以玉蝉,身穿赭黄色的深衣,腰横玉带,系三彩墨绶,手持鸠杖,昂然四顾。马丁亲自执帚,毕恭毕敬地在前领路,将其引入正堂,随即扫净坐榻,请老者上座。仆伇奉上滤过的薄酒,老者端起杯子来,浅尝一口,皱皱眉头,直接就说了:“吾国事倥偬,乃无余暇,可急唤二三子来见。”
于是包括陈纻、马齐、马钧在内,马文圈定可以去试着考考科举看的四名青少年,就全都被召唤到了老者面前。马弁躬着身绍介道:“此郡中正鲁公也,都来见礼。”
原来这位老者名唤鲁宽,乃汉司徒鲁恭之孙也,曾仕汉为汲县令,陈长文定九品中正制以后,命其担任右扶风的中正官。其实以鲁宽的学问、资历,本来是未必够格的,但他一来沾了爷爷的光,二来也沾了长兄之光——其兄鲁馗曾为太仆,与王允、士孙瑞等共诛董卓,后为卓将李傕、郭汜所杀,故此名重一时。
而且是宏辅对陈长文的九品中正制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限制,用人命官以科举为主。中正为辅暂且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