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是勋的“作品”就此得以一致通过,杜蘷随即给谱上了乐曲。十日之后,曹家大军就高唱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其实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田间的稻、麦还没有割尽,赋税也刚收上来两成,理论上并不能支撑起数万大军一次中长期规模的作战。但一方面曹家这几年农业搞得比较好,库里还有点儿余粮,另方面有荀彧、钟繇等人坐镇后方,将会把才收上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运。尤其是荀文若,他的调度、运补能力,在这年月是绝对的超一流,无人可望其项背,是勋相信就袁家在河北那些谋士,全都笼一块儿搞后勤,即便不互相拖后腿,也未必就能达到荀彧的高水平。
这也是曹操急于北伐的原因之一——我后勤搞得好,粮秣无虞,你们那边儿可未必能在我渡过黄河之前就整补完全啊,以有准备打无准备,胜算更要大幅度地提升。
曹家还是三路出兵。曹操亲率七万大军,首先进抵白马,等了不到两天,钟繇就从黄河上游放过来早就预备好的数百艘渡船,曹军几乎毫无阻碍地就渡过河去,占领了袁绍上次南侵的桥头堡——黎阳。曹操暂且坐镇黎阳,使降将张郃率军北上,攻打内黄,一旦取下了内黄。保障了侧翼。大军即可汹涌而向邺城。
东线仍然由臧霸统领。并东中郎将程昱所部,从东、南两个方向杀向济南国。此时袁谭的主力已经全都龟缩到了济水以北,济水南面只有王修还固守着济南国都东平陵——曹操曾经数次遣使去招降王修,都遭拒绝。臧霸、程昱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牵制袁谭,使其不能全力回援邺城——要么你就干脆把整个青州全都放弃吧。
李典在林虑、蔡阳在荡阴,配合曹操,谨慎地向北方挺进,目标还是滏口陉。但他们并没有打算直接封堵滏口陉。不仅如此,就连入据上党的曹仁、乐进所部,也根本就没有堵住滏口陉西端的意思。
曹操这时候又在太原、河东、西河设置了一个新的战区,调原本守备兖州南部的夏侯惇为都督——因为这时候他彻底占据了攻势,兖州之地,已经不怕遭受到袁家侵扰了——以王柔为太原郡守、郑浑为西河郡守、司马懿为河东郡守并参夏侯惇军事。夏侯惇已经基本上占据了太原全郡,但袁将祝奥尚未授首,还盘踞在郡西,隔断了公孙瓒、张燕的西退之路。西河郡仅得其半,北方为南匈奴王庭所在。原本高幹统治的时候就是半独立的。
夏侯惇新的目标有二,一是击败祝奥。彻底平定太原,争取经井陉突入常山国,与公孙瓒、张燕会师,二是使郭缊北上收取雁门。南面只要防堵高幹、郭援即罢,并没打算跟泫氏的曹仁南北夹击。
曹操是希望袁绍把高幹、郭援经滏口陉调回河北。他不怕袁军越聚越多,因为兵一多,后勤的压力也会增大,再说了,袁谭的青州兵丢了青州,高幹的并州兵丢了并州,都成为无根之草,那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一军之内良莠不齐,结果必然是士气低的拖了士气高的后腿,而不可能反过来——水桶的贮水量,永远由最短的一根桶材来决定,跟最长的那根桶材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是勋作为参谋祭酒,自然也跟随从征,他带着四百部曲和千余步卒,押运相关的武器、物资,几乎是最后一批渡过黄河的,随即便进入黎阳城,与曹操会合。荀攸、郭嘉、刘晔、董昭等谋士会聚在一起商议,并且此次曹操还特意稍带上了贾诩,陈群亦解决了青州之事——李条已入济南投奔王修,王营降而复叛,旋为尹礼所杀——赶来复命。
众人见是勋进来,尽皆起身行礼——就朝廷名爵而论,是勋仅次于贾诩,而在余人之上——是勋开门见山地问道:“诸君以为袁绍可肯出城应战否?”
邺城南面是大片平原,袁军士气未复、粮秣不足,以是勋的估计,他大概是不敢出来的。然而贾诩却说:“袁本初若枯守邺城,乃自置于死地也,何异昔日公孙伯珪在易京?吾等料彼必以名将守之,以牵制我师,而自将大军出城以为犄角之势。”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指向了邺城的西面。
邺城背倚漳水而建,在其西面四十里外,有漳水的支流污水,污水与漳水包夹之处,有一小城,名为污城。根据荀、郭等人的判断,袁绍很可能将主力屯驻在污城,利用污水和漳水修建防御工事,力争与曹操长期抗争。
是勋挠挠下巴,暗自赞同他们的见解。他不禁想到,污城附近的地形易守难攻,袁绍尚有数万雄兵,若据之而守,高幹、郭援再从并州来援,士气低了不怕,本身防御工事就能起到一定的安心作用啊,那曹军想要在短期内将之击溃,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啦。只有想办法尽快攻克邺城,则袁绍失其根本,军心必乱,乃可趁机攻之。
只是,袁绍会留下谁守邺城呢?是审配,还是沮授?此二将皆善守者也,而且据自己前日赴邺时候的观察,邺城高峻雄阔,即便拥有十倍的兵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别说自己这回带的新式投石机数量并不多,准头更不保险,就算换成等量的火炮,那也很难轰塌城墙啊?若曹军长久顿兵于坚城之下,战事恐怕又有反复,那可如何是好?
第十三章、河北棱堡
纸上谈兵,得来终浅。虽说曹家也曾多次派人前往邺城哨探,郭嘉综合这些情报,几乎已经可以画出城池的大致构造图来了,但对于兵力配备、城上的防守武器,那是很难探查得到的——就算探到了,对方也会变更啊——想要拿出攻取邺城的计策来,那还得现跑到城外去观察。
理论上,还得先发起一两轮进攻,试探敌军的实力和抗争决心以后,才能拿出比较稳妥的方案来。
所以曹家谋士们暂且还只好先在黎阳等着,同时撒开哨探,摸清周边的情况。好在时日无多,即有消息回报,张郃顺利拿下了内黄。于是曹操一声令下,暂留董昭坐镇黎阳,保障物资输运,大军拔寨起行,直取邺城。
这几年的功夫,曹家班的规模越来越大,司空府中人才越来越多,而且在荀攸、郭嘉的领导下,分工明确,已经用不着跟当年征淮南那般,一个人要当三个人来使,就连一向懒散的是勋都累得臭要死啦。如今曹操麾下文学之士的数量也有了稳步增长,再不用是勋见天儿跟在身边帮忙草文拟令——如今这活儿落在了杨修杨德祖的身上。曹操偶尔有指令下来,让是勋去负责一些琐事,是勋转过头去就推给了董蒙或者郭淮。
所以他这几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跟荀攸、郭嘉、贾诩他们开会,分析情报、研判局势、拟定各种攻防预案。
等到大军从黎阳动身,小二百里地,不用三天便杀到了邺城之下。袁绍果然并没有出城来正面相抗。一如曹家谋士所料。把主力拉到了西面的污城。此外。在污城和邺城之间,还有一座小城武城,也安排下了一支兵马,以为联络和呼应。
根据不那么准确的情报所得:袁军屯驻在污城的主力约四万余;屯在武城的不足五千人,由大将张南统率;留守邺城的超过两万人,主将乃是审配审正南。
曹操召来是勋询问:“宏辅前赴邺城,袁氏将吏,多有所识。可知审配何如人也?”
是勋心说我跟审正南还真没怎么打过交道,光在邺城郊外水榭里见那一面,根本就判断不出此人的能力和性格来。不过好在他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审配在原本的历史上究竟做过些什么事儿,记载虽不详细,也多少能做点儿参考。因此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回复曹操说:
“审配,魏人也,初不得志于韩馥,后乃为袁绍倚为腹心。其人性刚。御下严刻,与同僚多不睦。然袁绍不为谗言所动而疏远之,故吾料其心甚坚,不可言辞动也。再则,审配骄横而无大谋,然有小计,最善守御之策,袁绍留其邺城,可谓得人矣。主公慎之,有审配在邺,不亚于昔日沮授在酸枣也。”
曹操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如今的局势有些严峻,袁军分而为三,互成犄角,互相呼应,曹军虽然在数量上、士气上、粮草物资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但不可能分兵相敌——对方各处都占据了地利,要是分兵而战,己方的优势就会被彻底抹杀——只能分出部分兵马来监视、防御两支敌军,而先争取以主力击溃第三支敌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
那么,主力应当投送向哪个方向呢?答案是很明确的:倘若力攻武城,就会遭到来自东西两个方向(邺城和污城)的夹击,此为下策之下策;倘若主攻污城,邺城将可出兵以袭曹军的后背,彼有坚城可恃,大不了再收缩回去,是很难捕捉和消灭的,此亦下策也;唯今之计,只有主攻邺城,邺城下则袁军士气涣散,必败无疑。
可问题是,邺城宽广高峻,是勋又说审配善于守城,那么邺城的敌人其实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权衡利弊之后,曹操便命夏侯廉督降将高览,率五千精兵屯驻在漳水南岸,以监视武城和污城的动向。武城不到五千兵马,自保有余,出击不足;污城的袁军倘若前来增援邺城,不说必须渡过漳水和污水,两地相距四十多里地,怎么也得一个多时辰才能赶到,只要及时发现,曹军完全可以预先做好防备。
其实曹操还正希望袁绍从污城攻过来呢,那样就能在邺城城下将其击溃。怕的是自己久攻邺城不克,士气低落以后,袁绍再突然来袭,以逸攻劳,那危险系数就大啦。
曹操琢磨着,我在邺城城下顶多呆三个月,超过三个月还没有进展,那便只好暂且撤退,另待良机。
曹军主力,则直接开到邺城南方,距城里许,扎下营寨。
邺城本为魏郡的郡治,袁绍入主后又多次扩建和增筑,规模宏大,甚至超过了新京许都,直逼旧都雒阳,曹家谋士们登橹远眺,全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有是勋不为所动——这城墙是挺高啦,可是比得上自己前一世见过的西安古城墙吗?城池是挺大啦,可是比得上自己前一世见过的老北京城区吗?尤其这年月城墙多为土垒,只在城门附近以部分烧砖加固,有何宏伟、坚固可言?
只是……这年月的攻城器械,也没法跟后世相比啊。
但是登高而望之后,他不禁又有些疑惑,用手一指城上每隔一百步就一个的,突出于城堞之外的小木房子,问身旁的贾诩:“勋前次来,不见有此物,此何物也?”
他上一回被荀谌带到邺城来的时候,光看到城上四角有楼了,如今却密密麻麻地新搭了很多临时建筑物,其中便于士卒歇息的小屋和箭橹,他一瞧就知道干啥用的,但那些木房子又是what了?
贾诩回答他说:“此楼突出于城堞之外,三面开孔,可交叉相射,锁闭城墙也。”
是勋一边听他解释,一边又仔细观察了好半天,这才终于恍然大悟,不禁大吃一惊——这、这跟棱堡是相同的原理啊!中世纪的棱堡在城墙上造出很多凹面来,除部分死角外,攻击任一点都会使攻方暴露在超过两个射击点面前,守方可以通过交叉火力给予多重打击。是勋记得某本穿越小说当中,主角回到古代以后就在边境线上大造棱堡来着,他可没想到,敢情这智慧古人早就有啊。这种木房子就坚固程度而言,自然比不上棱堡本身,但可能达成的防御效果是相同的,而且遇警则建,无警则拆,不必要在建城的时候就预先设置,更比正式的棱堡省了无数的工料!
仔细想想也是,这年月大城在城门外往往还建有瓮城,呈方形或半圆形,突出于平整的城墙之外,使得城门两侧可以一定程度上达成交叉火力的效果,古人既然明白这种功能,怎会不大加利用呢?还真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啊!
面对这样的城墙,蚁附必难——该怎么办呢?是勋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回忆前世所读过的史书,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是怎样攻克了邺城的?哦,首先,曹操在城外挖掘长壕,引漳河水灌入,隔绝了内外联系,然后摧垮袁尚的破围兵马,极大地削弱了城内士气。终于在粮尽援绝以后,审荣献城……
这招儿可以用于今日吗?似乎并不怎么合适啊。挖壕是件大工程,很容易遭到阻挠和破坏,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就是先浅浅地挖,瞧得城上的审配直冷笑,完全不当回事儿,这才能够一夜之间增添人手,快速完成。可是如今袁绍大军就在四十里外,要是闻讯突然杀至,正忙着挖壕的曹军就可能瞬间崩溃。原本的历史上,袁尚所部不如今天的袁绍,而且背后还有袁谭牵制,所以曹操才敢赌这么一把,在这条时间线上,起码这时候还赌不得。
是勋微微撇了撇嘴,心说这条计我先留着,以后视战局的发展,若情况符合,再给曹操献上吧,现在……还是别提为好。
他从楼橹上下来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把兵马拉散开来,团团围住了邺城。邺城西、北两面都濒临漳水,曹军在水面上建起了浮桥,渡过漳水立下部分营垒。所谓包围,当然不可能真的把人全都撒开,手拉手的水泄不通,除主攻方向外,只要能够立一些营垒,防堵敌军联络和逃逸即可。曹操自然是把主攻方向摆在了不临水的南、东两面,漳水对岸的营垒数并不多,这也是示弱于敌,希望袁绍一时昏了头,会率军去奇袭那支部队,自己就可以挥动主力经浮桥过河,去跟袁绍主力决战。
漳水对于自己的进攻来说是阻碍,对于审配的出城来说也是阻碍,若在漳北、漳西开战,他想趁自己跟袁绍对决的时候突然出城夹击,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在邺城南面的平原上决战,效果会更好。
曹操安营已毕,就先召了是勋和刘晔过来,说:“卿等速备战具,三日后便要攻城。”刘晔谏阻到:“我军初至,器械未完,三日无乃太促乎?”是勋却微微一笑,说出了相反的话:“审配必料我三日后相攻也,何不明日即攻,出其不意,或可得胜?”
曹操一皱眉头,望向是勋:“明日即可攻城?军中无戏言!”
第十四章、客已满矣
是勋说明天咱就能够攻城,曹操不禁喝道:“军中无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