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之官,终究却不过情面,就可能装模作样地调调兵,以威胁曹军侧翼。但袁术还是一副君主对臣下的臭美嘴脸,书信的言辞也越来越激烈,孙策瞧着就腻味,干脆借口正忙着收取吴郡呢,理都不理。
就此堂堂的袁公路蜷曲于小小的九江郡内,再无振作的可能。是勋估摸着,这回那家伙不敢再称帝了吧?也算是我救了你,让你即便死了,名声也不会太臭。
王粲坦承自己最近诗兴不佳,所以想要下回跟随曹操出征,好去战阵之上找灵感。是勋就劝他啦:“大丈夫当以匡扶社稷为己任,诗文终为小道。况古来以诗名传世之人,安有不穷蹙艰险者乎?适才所诵史迁《报仁安书》中语,正此意也。”
王粲说啦,那是因为屈原他们没能遇见明主——“如曹公恢弘广度,似你我必不会见囚、见放,而不得施展才智也。”是勋心说别你我,你就是文学侍从之士的命,我如今可想着更进一步,爬得再高一点儿哪。
“始皇岂非雄主乎?而韩非终不能得全首级;孝文皇帝岂非明君乎?而贾生(贾谊)不免贬为王国傅。诗文使人清高,然至清则必为时俗所讥,千夫所指,得无落魄乎?”那些文学之士所以当不了大官儿,或者是遭人陷害,都是因为不合流俗,iq高而eq低,你可别跟他们似的,最后落个没下场。
王粲有点儿不以为然,但还没来得及反驳,旁边蔡琰先说话了:“宏辅所言是也。即以先父论,一生执其董道,而不识变通,故为朝廷所贬,为董贼所挟,复为王允所害。其节固至高也,奈何亲人思来,不觉潸然……”说着话,不禁淌下了几滴清泪。
看到蔡琰落泪,是勋和王粲两个都慌了,赶紧解劝。是勋说:“不合使女公子念及先人,勋之过也,当自罚三杯。”王粲赶紧转换话题,说:“闻曹公语,使女公子默写中郎遗文,不知已有多少?粲愿先睹为快。”
蔡琰轻轻抬起袖子来,就在眼睑下面把泪水给接住,吸掉了,仪态之端庄,真是看得是勋自惭形秽。是勋心说这般奇女子,便应当有个好的归宿,陆小曼要嫁徐志摩、林徽因要嫁梁思成、李清照要嫁赵明诚、王宝钏要嫁薛平贵……好吧,最后那个是胡扯——总之,便不知蔡文姬的下场如何了?难道在这一世还要嫁给董祀吗?史上无一字为传,建安十二年以后还做屯田都尉这种小官儿,那董祀又算什么东西了!
ps:今天四更,这是第二更。
第十五章、今古之争
蔡邕通经史、辞赋、书法,尤喜藏书,据说所藏超过万卷,其中将近一半赠与了王粲,剩下一半,以及他个人的作品,则都在战乱中散佚了。在原本的历史上,蔡文姬留胡十二年才被曹操接回,说曾读家中藏书四千卷,但能够默写得出来的,也只有四百多篇而已。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没有那十二年的坎坷经历,以她超群的记忆,所能记住的多过十倍还不止。
宴请是勋、王粲的时候,蔡琰就已经在曹操派来的数名精通文墨的女吏的帮助下,默写出了蔡邕所创作的近百篇文字,包括诗、赋、碑、诔、铭、赞、箴、吊、论议、祝文、章表、书记等等,当下分给王、是二人,说你们先读完了,再帮我献给曹公吧。两人当场就把这些文章给分了,诗、赋等文艺作品,全都归了王粲,章表、书记等应用文,是勋给打了包。
一方面,是勋不打算在文学之士的路上走得太远,能够维持自己现下的名声不堕,那就足够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把更多精力用在经、史、表章上面——就广义来说,那也可以算是“文”,但却是比较应用性而非抒情性的“文”。另方面,他满肚子后世的诗词歌赋可以抄袭或者借鉴,相对的应用文就记得比较少,也不合适全篇抄袭,所以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跟已故的蔡中郎学习学习。
回家以后,他把吴质等几名门客叫来,要他们尽快把所搜罗来的蔡邕的文字抄录一份。至于原本。还是应该早点儿献给曹操。这东西食髓知味。还真容易上瘾,这边儿刚抄完、读过一遍,他就忙不迭地再去找蔡琰,说你还默写出多少来了,都给我,都给我。
时间就这么在学习过程中很快被浪费掉了,终于迎来了正旦的朝会。在雒阳的时候,正旦朝会规定在德阳殿举行。迁许以后,皇宫规模变小了,但五脏俱全,主要殿堂仍然沿用旧名。那天天还不亮,是勋就穿戴整齐了,乘马车来至宫门,夜漏未尽之时,宫门大开,他按照排班,大踏步来到德阳殿前。
汉代之规。二千石以上入殿觐见,余则于陛上恭贺。但是许都的德阳殿只有雒阳一半儿规模,所以唯中二千石才得上殿,是勋这种比千石,也从陛上被挤到了阶下——嗯,其实也可以叫“陛下”……
朝礼的第一步,是官员代表(主要是公、侯)向皇帝进献贺礼,少府太官令代表皇帝,赐酒食于献礼者。第二步,各地上计吏进献图籍,也就是反映本年度各地情况的文书——只是如今朝廷可以控制的地区,也就曹操所辖兖、徐、豫三州,以及扬州庐江郡而已,其他地区都只好随便指派个人装模作样地拿着往年的图籍凑数罢了。
第三步,殿上、殿下百官一起跪拜,口呼“万岁”,向天子上寿。第四步,太官令代天子赐百官酒食——也就是开通茶话会,观看文艺表演。只不过皇家舞乐队早就已经星散了,临时搭建的新班子人数有限,节目更有限,让是勋瞧着直犯困。他当然不敢公然打瞌睡啦,只好用袖子遮着脸,悄悄打了几个哈欠。
曾经听说从光武帝开始,正旦朝会以后往往会召开辩经会,所以他预先做了复习,甚至还打了点儿小抄。只可惜如今许都朝廷新创,五经博士都没有征全,加上曹操又对经学不怎么感冒,所以这回压根儿就没举行。日头还不过午,太官令就宣布朝会结束,请百官出宫,各回各家。
是勋才站起身来松快松快筋骨,打算离开,忽闻郎官呼唤:“天子召见是少府。”是勋心说为什么这会儿想起来要见我呢?不会是因为开不成辩经会,天子不大高兴,所以要找我商量商量,争取明年能够举办吧?
他猜得还真不错,刘协见了面果然就问:“今日未能辩经,是卿可遗憾否?”是勋心说我昨晚白复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真是有点儿小遗憾,不过嘛……照我的意思,这类活动最好永远也别再举行。当然他不可能这样回答刘协,只好毕恭毕敬地安慰道:“许下初建,博士不全,故而难以辩经。然新都既定,天下行将安泰,四方才杰之士必然云涌而来,假以时日,辩经之会,定然还可复见。天子勿忧。”
刘协说我前阵子派人去青州征召郑康成,可惜他辞以疾病,不肯来许,要不然是卿你帮忙跑一趟去劝劝?是勋心说我是出差专业户吗?这从华阴回来还不到一个月嘛,就又要我奔青州去?再说了,我还打算年后请假回鄄城看儿子哪。可是他不好直接驳皇帝的面子,沉吟少顷,忽然开口道:“只恐便勋前往,郑师亦不肯入许来就职或讲经也。”
刘协皱眉问道:“是何缘故?”是勋假装很为难地咂巴咂巴嘴,直到刘协追问道:“但说无妨。”他才大胆回奏:“五经博士之中,无古文的位置!”
汉代经学,分为今、古两派,其中今文学派产生较早,所谓“今文”,就是指秦火之后,汉人搜集整理散佚的儒家典籍,因为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今文)写成,因而得名。博士官就是御用的、官方认定的思想家,原本持诸子之言者皆可入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只由儒门子弟担任了,专门研究和传播儒家核心的“五经”,故名“五经博士”。
武帝初立“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比世迭有增减,进入东汉以后,固定为十四家,即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欧阳和大、小夏侯的《尚书》、齐、鲁、韩三家《诗》,大、小戴的《礼》,以及严、颜两家《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
逮至西汉末年,又有“古文经学”兴起,其缘由是陆续发现了很多以籀书写就的古代文本,时人重新解读,自成一派,故称“古文”。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不同之处:一是反对将孔子过于神圣化,反对谶纬之说;二是重视对古代典章制度的考证,而不仅仅抠字眼儿,从古籍中寻找甚至是附会“微言大义”;三是讲求融会贯通五经,而不是一辈子光抱着一部经书死啃。
古文兴起的时候,今文已经是妥妥的官学了,所以两派除了学术之争外,又逐渐掺杂进了利益之争。古文学者孜孜以求挤进博士的圈子,使自家学说得到官方认可,而今文学者为了保护自己和自家学派的地位,拦着就是不让进,为此先后进行过多次的公开或不公开大辩论。其实到了东汉后期,古文学派已经大行其道,今文学派逐渐衰败,何休之后,再无大家,可是因为灵帝之后朝局混乱,所以“五经博士”的资格始终都没有更换过。也就是说,古文再繁荣,也是私学,今文再衰落,也是官方认可的思想。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晋以后不设五经博士,儒学的传承就此进入一段混乱期,三国时代王肃的王学替代郑玄的郑学成为显学,随即王学又掺杂佛、道等思想,衍生出了玄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玄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加强中央统治,培养汉人的尚武、奋发精神来说,玄学却是失败的、倒退的。
是勋不怎么喜欢玄学,但这不是他跟刘协说那句话的主要原因——他还没能想那么远,终究前一世他并不研究古代思想史——他只是在想啊,要是能让古文经学尤其是郑学成为官方认可的思想,得置博士,重修太学,广为传布,那自己这郑门再传的名声也能更上一层楼哪。
刘协听了是勋的话,不禁沉吟,好半晌才说:“朕亦更喜古文,尤慕郑康成之学。然祖宗之法,可遽然而改之乎?朕安有此能?”我要真是个说了算的皇帝吧,那还有点儿可能,可是我如今还没成年亲政,就使不上力气啊。
是勋劝说刘协:“孰谓祖宗之法?若依高祖时法,百家皆可为博士;依孝武时法,五经博士只有七家;依孝宣时法,《谷梁》不入官学。况前改置博士,皆引至御前,使与博士辩经,如今博士星散,如何可辩……”五经博士最盛时共有一百多人,太学诸生达到三万余,可是如今许都朝廷里残存的博士还不到十个,太学压根儿就还没盖起来——“若不趁此时以兴古文之学,恐日后更为艰难。勋以为,若陛下俯允,三公首肯,尚书肯于制诏,则古文立可入官,康成先生亦必欣然而喜,束装成行矣。”
看起来刘协对郑玄那真是崇敬得不得了,当下听了是勋最后一句话,小脸上就满放光彩,当即一拍桌案:“朕允了是卿所请,便请是卿去探问曹司空如何主张吧。”小孩子不傻,他知道现在朝内三公,只有曹操说了算,杨彪、赵温那都是虚的,而且尚书令荀彧就是曹操的人,只要曹操答应了,那不就等于三公答应了,并且尚书肯制诏了吗?
ps:今天第三更……午夜前会有第四更。
第十六章、飞来干醋
从皇宫出来,是勋就直奔曹操的司空府。今天这事儿,他虽然是临时起意,但是下来仔细一想——唔,有好处,干得过。但是这事还不能耽搁,因为在他印象中,郑玄没两年就要死了,要是不能赶早把那面“郑”字大旗竖起来,古文学中就很难再找到一位来镇场子——郑玄之下,貌似也就只有荆州的颍容颍子严了吧,连赵岐都未够班啊。
至于郑康成赴许之后,会不会考较他这个几乎有名无实的徒孙儿的学问……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所以他直奔了司空府,可是才刚进门,迎面就冲过来一个小子,当胸一头,撞得是勋就是一个趔趄,“噔噔噔”连退三步,要不是门子从后面顶住,估计就得被门坎绊一屁蹲儿。等站稳了定睛一瞧,那孩子却早蹿得不知去向了。是勋心说这谁啊?是文皇帝呢,还是黄须将军?
谜底很快就揭晓了,就见曹昂单手擒着那小子,赶过来给是勋赔礼。是勋定睛一瞧,果然就是曹丕——嗯,以曹彰现在的个头儿,才能撞到自己肚子,撞不到自己的胸。只见曹丕撅着个嘴,在大哥的威压下,不情不愿地就要跪下去磕头,是勋赶紧给拦住了,问他:“你为何往门外跑啊?”
曹昂答道:“丕儿这几日一直缠着太史将军要学武艺,今日元旦,原该合家团聚,不许出门,他却不听,觑保姆不防,便想偷出门去。”是勋拍拍曹丕的头。微笑着教训道:“汝若缓步而出。亦不会撞到我。亦不会为汝大兄所擒,这个就叫‘欲速则不达’了,可明白么?”曹丕撅着嘴点头:“多承姑婿教导。”
是勋问曹昂你爹在家吗?现在有客吗?曹昂说爹的头疼病犯了,正让医生诊治,不过这是老毛病了,吃两剂药就好,不妨事的,姑婿请跟我进去。是勋跟他一路往府里走。一路就打问曹操的病情,他心说不知道华佗如今在哪里,曹操这年月还算不上位高权重,也没有仇家满天下、怨谤满朝廷,说不定就敢让华佗开刀,把这病给根除了。不过,大斧劈颅……即便换了来自两千年后的自己,也不大敢去冒这个险吧……
到了曹操的寝室门口,正碰上医者出来。曹昂给是勋道了罪,拉着医生问了几句。然后才帮忙通报:“姑婿求见大人。”就听曹操的声音有点儿有气无力:“请他进来。”
是勋进门一瞧,曹操正紧皱双眉。半躺在榻上嘬牙花呢。他假装客气几句,说你要是实在不舒服,我改天再来吧。曹操轻轻摇头:“宿疾也,无妨的。宏辅此来,可是为了适才与天子所言,立五经博士之事么?”
是勋听到这话,就不禁吓了一跳,心说我料到你肯定在皇帝身边安插了眼线,就没想消息传得这么快。可是你当面点破,究竟是啥用意了?是警告我,还是威胁我?转念再一想,曹操能够开口警告自己,而不是憋在肚子里静等自己越轨,情况倒还不算糟……
当下深深一揖:“万事皆逃不过曹公的如炬之目啊。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