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大千风水师 >

第4部分

大千风水师-第4部分

小说: 大千风水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道天师,顾名思义,大千世界的天道大师。

  天师之所以称之为天师就是因为凡俗的地理风水,龙脉龙穴在他们的眼中已然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因为他们的能力在天上,在天地宇宙之中,已经超越了星球的范畴,这已经是修道士的开始。

  洪涛合上这部《大千风水净世典》之后,内心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这部典籍简直是旷世密典,怪不得当初大千真人能凭借此书成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宗师,当然,这与他的个人能力和悟性也是密不可分的,但这部典籍却是他获得成就的根本。

  洪涛现在是第二次看到了天人屏障这个名词,第一次是出自大千真人,这一次是这部密典,他对这个所谓的天人屏障真的一无所知,好在自己距离那个阶层还差的远,现在倒也不必在意。

  读完这些东西,洪涛收起所有的物品又带上那把桃木剑便准备离开这个山洞,返回大千门,不过在此之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先饱餐一顿,谁让现在的肚子已经大闹五脏庙了呢?因此,洪涛打算先打点野味填饱肚子再考虑返回大千门的具体事宜。


第5章 大千潜修


  当洪涛走出山洞后,发现洞前是一片茂密的山林,林间还有一些小动物跳来跳去。看到他们,洪涛直流口水,连身上的酸疼感觉都忘记了,于是,这家伙提起桃木剑就追了上去。

  半晌之后,洪涛走出山林,仰起宽大的道袖擦了下嘴角的油渍,面露欣喜的满足之色。

  然后,他环视了一下四周,选好前往悬崖顶上的道路,快步走了上去。

  洪涛所不知道的是,当他走后,他所待过的那个山洞口却是慢慢的隐去最后变成了一面陡峭的石壁,好似这一切都凭空消失了一样,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不知道是大千真人的后手还是原本此处就存在着什么地势,龙脉之力,可以屏蔽掉里面的真相。

  看来这大千真人所选的埋骨之地确实不一般,尽管与大千门近在咫尺,但数百年来却是无人发现,或许并不是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机缘,倒是应了那句话:祸兮福之所依。

  洪涛掉下山崖,本以为是必死之局,却不料竟然获得了如此造化,当真是天意弄人,世事无常呀!

  洪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山崖,而后又回转到大千门,他感觉整个人都已经精疲力尽,连抬脚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却还要强装着,免得让人起疑。

  回到宗门后,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一开门就发现师父已在自己的房中等候,随后便被灵真子训斥了一顿,而洪涛只得唯唯诺诺的低头认错。

  不过,灵真子对这个捡回来的徒弟也是无奈,他也知道这小子经常溜去后山玩耍,也习惯了,故而并没有深究,最后灵真子严令洪涛三天不得出门以示惩戒,以后每次出去必须提前报备,至少要相隔三天,太阳下山之前务必返回,否则,轻则永久禁足,重则逐出大千门。

  如此约法三章之后,灵真子方才愤怒的甩袖而去,原地只剩下洪涛在那里低头认错,恭送师父回房。

  自从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洪涛整个人都很少出门了,有时候十天才会出去打一次野味,最长的一次他居然坚持了二十天,这下让他的师父灵真子惊奇不已:莫非这小子转性了?

  有几次灵真子居然耐不住好奇心偷偷的观察自己的这个宝贝徒弟到底在干嘛。

  不曾想却看到让他惊喜的一幕:只见洪涛平时除了练剑就是躲在房中或者后院僻静处看书,偶尔还会去藏书阁翻阅典籍。看到这种情况,灵真子老怀宽慰,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没想到这个顽皮的小子终于浪子回头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呀!

  从此以后,灵真子就开始对洪涛放任自流,疏予管束,因为如今的徒弟已然让他彻底放心了。

  在这种平静的日子里,两年的时光悄然而逝,洪涛也长成了二十岁的大小伙子。

  经过两年的努力,洪涛在风水相学方面的造诣以及自身的武学,剑法,方术方面都获得了极速提升。这小子本来就是天资聪颖之辈,之所以以前看起来有些玩物丧志是因为大千门的那些浅显的典籍他早已倒背如流,熟然于胸,在他心里,那些东西早就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可是自从他得到大千真人的传承和那部旷世典籍《大千风水净世典》之后,这小子就被里面的知识和方术以及风水师的修行境界所吸引,简直可以说用如痴如醉,疯魔来形容。

  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再加上大千真人所写的注解,洪涛想不进步都难,可以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遥望世界,自然比常人看的更远,更深邃,更有内涵。

  经过两年的刻苦努力,如今的洪涛已然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懵懂小子,现在的他可以说是高等的相师,亦能称之为初级的风水师,相信假以时日距离寻龙师亦然不远矣。

  毕竟他现在还年轻,有着大把的时间,比起当初大千真人的条件可是要好上不少了,故而,他只要刻苦,机缘巧合之下还是有望突破天人成就天师的。

  对于天师,洪涛现如今只能是稍微畅想一番罢了,因为,大千门有个规矩,那就是年方二十的道士需要以相师的身份下山历练。

  目的就是感悟大千世界的风水大道,希望能出现那么一两位惊才绝艳之辈感悟出当初大千真人的境界,振兴大千门。

  这也是大千真人离开之后,他的二弟子不甘心门派就此没落,苦思冥想之下制定的门规,不曾想,百余年匆匆流逝,门派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不但裹足不前反而还日渐衰弱。

  故而,这个门规在如今已然只是个形式,形同虚设,以至于是否历练全凭个人自愿。

  这一天,大千门的所有门人弟子百余人全部到场,密密麻麻的站在一起,场面也算是十分壮观了。

  最前方站立的是三位德高望重的大千门元老,中间靠前的一位自然是掌门灵虚子,他的身后两位男子一个是洪涛的师父灵真子,另一位便是灵真子的师弟灵玄子。

  想当初这三人乃是同一个师父,灵虚子天赋最高,现在已然是中等的风水师,此生有望成为高等风水师,至于寻龙师连他自己都不敢想,哪怕是初等。

  因为从风水师到寻龙师有一道坎,虽然和天人屏障无法相提并论,但也不是寻常人就能逾越的。这一点不光是知识的积累要达到,还有就是能简单的利用天地龙脉大势,这可是需要天赋,不全是后天努力就能达到的。

  至于后面的两位只能勉强算作是初级风水师,和现在的洪涛也差不了太多,甚至若是比起知识的结构都略有不如。

  因为洪涛有《大千风水净世典》在手,首先眼界就已经比他们高出了许多,可以说洪涛是那种高屋建瓴,触类旁通,自然比起他们更有前途。

  不过,若是比起武学修为以及江湖经验,他就要差多了,毕竟人家的年纪摆在那,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可不是吹出来的。

  只见灵虚子身着一套八卦道衣,头戴九莲道冠,宛如下界真仙。

  此人看起来有五十上下,一撮浓黑的山羊胡长约半尺,此时,他单手拂须,微笑开口:“无量天尊!诸位弟子,想必大家都知道今日到底是何日子,在这里贫道就不再多说了。

  为了能广大我大千门,使其一直繁荣昌盛下去,祖师可谓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才有了这样的红尘历练之旅,希望大家都把握机会,踊跃报名,感悟出无上的寻龙师之境界,到达当初大千真人的高度,广大我宗,此次试炼为期三年,下面有谁前去,出列登记”。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场地中变得静悄悄的,落针可闻,那些符合条件的年轻道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肯带头,很显然,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下山。

  毕竟前途未卜,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引起人的莫名恐惧,更何况是这些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呢,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大千门对于这些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孤儿来说就是家。

  好半天,洪涛看一直无人出列,也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宗门已然庇护了自己十年了,现在需要他们报效,此时又怎能做缩头乌龟,临阵退缩呢?

  再加上他也有心想下山见识一番外面的多彩世界,于是,他想到这里便一步迈出,走到前列在一个文案前写下自己的名字,而后返回。他的师父以及掌门灵虚子看到这小子如此识大局,不由得微笑着点了点头,灵真子更是冲其竖起了大拇指,对此,洪涛也是向师父做了个鬼脸以示回应。

  有了洪涛带头,或许是相当于打了众人一个耳光吧,人群中终于有两个脸皮薄的年轻人实在坚持不住一咬牙毅然出列写下名字。

  待此二人报过名后就再也没有人出列了,灵虚子也没有就此深究,微笑着挥了一下衣袖遣退其余人,留下他们三人,此次的大会就这样结束了。

  灵虚子留下三人后,语重心长的叮嘱了一番,而后命人取过来三个小包裹,然后打开其中的一个,顿时出现在众人面前几样东西:

  一面相师的大旗,一些碎银子,一把防身用的短剑,还有一本小册子。

  灵虚子告诉大家:“这面大旗乃是我大千门的标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大千相师,这是你们下山历练的身份,也是解决生计问题的依靠,毕竟我派乃隐世道门,这些凡俗间的黄白之物也是有限,不可能每人带太多,同时也防止大家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银两盘缠足够你等暂时安身,至于以后三年的生活就只能靠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短剑为防身之用,这本小册子是一部地理杂志,主要介绍我大明中土的一些风土人情,里面附加了大明疆土范围内的简略地图,可供大家参考,不至于迷失。

  你等都是首次出远门,万事小心,如果真的感觉无法支撑下去及时回宗,保命要紧,切不可招惹祸端,为非作歹,否则本座也饶不了你们,切记,切记!

  好了,都回去好好休息吧,明日一早出发,贫道护送你等离去”。


第6章 下山小道士


  灵虚子话音刚落,众人躬身一拜,便各自回房去了,随后洪涛走到师父灵真子跟前拜了一礼。

  灵真子轻轻的向他摆摆手示意其离去,看师父的表情也略微带了些伤感,毕竟洪涛是他捡回来一手带大的,可以说是亦师亦父,他们的感情比起平常的师徒自然要深的多。

  洪涛也知道师父的心,不过表面上并没有说什么,再次躬身一拜,而后转身离去。

  回到房中,洪涛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无心安睡,也由于天色才到黄昏,没有什么睡意吧。

  于是,他打开了那本介绍大明各地风土人情的小册子观看了起来:

  巴蜀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人间乐土,被称作天府之国,实乃养人之圣地,独特的环境也孕育出独特的人群。

  自古有云:巴蜀出美人,清秀水灵的川家妹更是闻名遐迩,还有享誉大明的川菜一系更是一绝。故而,我派祖师大千真人将门派安置在此地也是别有一番心意。

  出了西蜀之地,便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历史悠久的陕西,传闻炎帝,黄帝便起源于这里,此处还有古都长安。

  过了陕西一路向东北前往就会进入另一个行省山西,此处的资源特别丰富,商业逐渐开始兴起,相信未来定会成为商贸繁荣的富庶之地,穿越山西就会进入天子脚下的河北,我大明国都便是迁移到了此处的北京城。

  北京城背靠燕山,面朝黄河,可谓是前面三水能定国,背后三山安天下,自古以来,定都北京的王朝都是繁荣昌盛过百年。

  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迥然不同,首先就从巴蜀开始说起……

  洪涛可以说几乎没有出过远门,至于从小跟随师父返回大千门的往事,由于当时还处于懵懂的年纪,因此,那些记忆差不多都已经模糊了。

  他现在对于这些大明地理杂志的介绍还是第一次见到,特别的新奇,他也没想到大明的疆土居然如此之大,所以他读着读着整个人不由自主的就被吸引了进去。

  这一番阅读下来,不知不觉,合上这本小册子已然听到了鸡鸣之声。不曾想,他居然忘记了时间,如今距离天亮也是没几个时辰了,于是,索性他也不睡了,盘膝坐在床上打坐,修炼起门派的一个安神静气的道家功法。

  晨光破晓,东方浮起一片鱼肚白,崭新的一天悄然来临。

  灵虚子,灵真子,灵玄子和其余两位历练者已然在大千门的门前等候。看他们焦急的模样,应该是等的有一段时间了,最后灵虚子实在有些不耐烦便冲灵真子使了个眼色。

  灵真子会意后便要躬身告退,不料,此时远处出现一个看起来走路晃晃悠悠,边走还边打着哈欠的身影逐渐的在往这里靠近。

  灵真子看到这个身影止住了前进的脚步,驻足在那里,无奈的叹息一声。

  当洪涛到达众人跟前时,精神稍微好了一点,不过还是能看出有些黑眼圈。

  灵虚子对于洪涛的姗姗来迟也没有深究,只是微微咳嗽了一声,随口安排了众人几句,分配好个人下山历练的方向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事宜便转身离去。

  三人向掌门以及两位师父,师叔躬身告退,又相互见礼之后便欲下山。

  灵真子走到洪涛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语重心长的嘱咐了几句。洪涛两眼通红,恭恭敬敬的向师父磕了三个响头,而后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大千门,他的心里感慨万千:别了,我的家,大千门,三年后再会。

  巴中城地处四川省东北角,与陕西汉中城交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可以说是西蜀与陕西的最边缘了。

  洪涛出了峨眉山,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见到了一些绿杨古道,红杏园林,不知不觉已然度过了两月有余,他以游方术士,阴阳先生的名义入世,这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