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罪无归路 >

第195部分

罪无归路-第195部分

小说: 罪无归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不断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时有可能出现危险行为,这主要是指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和突然出走。济南华夏医院的专家讲:这些危险行为是受特定的精神症状支配的,其中包括:

    命令性幻听:这种幻听生动具体、来去突然,内容多具有威胁性,病人对此难辨真伪,并且绝对服从。

    例如,幻听让病人去死,病人会毫不犹豫地采用跳楼、自缢、用头撞墙等残忍的方式自杀。这种自杀往往突然发生,家属看不到任何先兆,只是在事后(如果自杀未成功的话);病人才肯说出是一个“声音”让他去死。因此,这种自杀极具危险性。

    再比如,一位病人凭空听到声音,称赞他如何有才干,让他在次日午夜之前到某地接受一项重要的“任命”。于是,病人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便走出家门,登上了去外地的列车。

    总之,由于命令性幻听在内容上的危险性、在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家属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发现病人存在这一症状,家属要时刻陪伴在病人身边。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送病人住院。

    被害妄想: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对象,即: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抑郁情绪: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病人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

    对已经明确表示出自杀观念的病人,家属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躲躲闪闪,要主动与病人讨论自杀的利弊,帮助病人全面、客观地评估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另外,这种病人在自杀之前,是经过周密考虑,并且做了充分准备的,例如写遗书、收拾旧物、向家人告别、选择自杀时间、准备自杀工具等。这类病人的自杀方式也是比较温和的,多数是服药自杀。因此,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攒足够数量的药物,这时就能看出由家属保管药品的重要性了。只要家属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是不难早期发现病人的自杀企图的。

    药源性焦虑: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否由于药物所致。病人急于摆脱这种强烈的痛苦,会出现冲动伤人或自伤,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发泄和解脱,并不以死为最终目的。家属可以在病人发作时,给他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或品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焦虑发作。

    极度兴奋:病人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病人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兴奋。如果在家里护理病人确有困难,则可以强制病人住院治疗。

    综上所述,与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只要家属深入了解病人的精神症状,有的放矢地观察和护理,是完全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病人的危险行为的。


第四百三十八章 责任来信

    许久妍详细地说道:“通过直接告知嫌疑人“根据你目前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记录在案了”,即以记录的方式反映犯罪嫌疑人沉默拒答的恶劣表现,阐明不利的后果,使犯罪嫌疑人滋生害怕被认定有罪并被重惩的恐慌心理,只好做出说话的妥协选择。

    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告知嫌疑人,现在沉默不愿意供述,我们给你记录下来,是你自己选择默认不说话的,到时候可别说是讯问人员不让你说的,到那时你后悔都来不及了,以此调动其趋利避害的行为方向。

    在审讯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合理的方法,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帮助嫌疑人改变沉默行为,把握住审讯活动的走向,才能达到讯问的目的和效果。”

    旁边的小警员“哼”了一声,说:“您这些都是关政警官的理论,说句不好听的,这也不是您的呀,理论的东西谁不会说啊?干说也没用啊。”

    许久妍当时就愣在那里,脸瞬间就变红了。田宇明一个刀子眼飞过去,那小警员才闭了嘴。田宇明赶紧打圆场,说:“说句真的,韦强现在还是比较危险的状态,我们现在啊不太能太着急,也不能这么放任不管。精神状态的障碍只有在药物诱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治愈,但是我们现在还在等检测报告,所以还是需要时间的啊。”

    许久妍继续说道:“审讯技巧是技巧,但这和实战还是不一样的,于主任说的有道理,我的确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田宇明戳了于淑慧一把,说:“你说句话啊,别闷着啊。”

    于淑慧扭扭捏捏地说道:“要我说什么?等韦强稳定下来再说咯。难道你想让我现在进去,然后又被掐着脖子?”

    田宇明扬起嘴角,摆手说:“许警官坐吧,没有啦!听您的,好吧?来,接着说说,痕迹鉴定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别老含糊其辞啊,我要准确的信息。”

    老尤走到前面,在大屏幕上放出照片,说:“其实啊,现在的刑事案件需要我们痕迹鉴定的时候不多的,大多数的刑事案件现场没有详细的指纹这一类的线索,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上万枚的指纹,还有大部分重叠的,我们检验之后发现都是韦强和他的妻子的,应该是没有外人的。因为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也很无奈。

    在韦强的妻子坠楼的位置,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地方,没有绳子或其他机关的痕迹,也没有其他辅助工具,因为他家的窗台十分矮,是低窗台的样式,所以意外坠楼也没有不可能的,不过我们还在计划场景重演。”

    田宇明满意的点点头,说:“说得不错,继续保持。一定要尽快给出方案和结果,明晚之前把报告发我邮箱里。”

    老尤说道:“好的。”

    田宇明看看时间,说:“咱这也差不多了,散会吧。”

    许久妍仿佛虚脱一样坐在椅子上,参会人员一点点都散开,只留下许久妍一个人在会议室里。往常跟着关政,解决案件好像十分简单,简单到按部就班一样的,可是现在不是了,没有关政,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更何况是证据链。

    许久妍焦躁的揉着自己的头发,心里扭成一团,如果他能在,该有多好?

    许久妍拿出手机,看见邮箱里来了文件,等看到寄件人是关政时,莫名的流了泪。这个男人还没有忘记我,这个男人一直在记着我,这个男人一直在守护我。

    许久妍有几分颤抖的点开邮件,和上次一样,还是一篇论述,很多附件。这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审讯的技巧:“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在证明关系和证明力上又属于直接证据和主要证据,因此熟练运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一侦查方法是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侦查破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上次给你九种审讯技巧,但可别以为这就足够了,如何做好此项法律规定的专门侦查手段,你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呢。结合当前工作,试图从审讯前、找准突破口和审讯技巧方面谈谈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审讯前的准备工作,审讯犯罪嫌疑人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审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案件材料,制订审讯计划,确定审讯策略提供依据。千万别以为你看过几遍就熟悉了,案件材料要反复看,仔细阅读,读出声来才最好,从视听两方面增强你的记忆。熟悉案件材料要全面细致,每个情节每个证据都应认真审查分析。哪些犯罪事实还不清楚,哪些证据有矛盾,还有哪些线索需要查清楚,哪些疑点要弄清楚。根据先易后难排出审讯顺序,找好突破口,做到审讯时心中有数。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就是给他画个像,这是你擅长的吧,我就不多说了。审讯前应当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一贯表现、性格爱好、家庭成员、亲友、犯罪原因和羁押后的心态变化。通过了解审讯对象的个体情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审讯人员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方法,审讯节奏和使用证据的时机。

    制定审讯计划。每次审讯前都应制定计划。本次审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回答的各种情况估计,运用何材料加以佐证等都要计划周到。计划周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审讯人员没有制定审讯计划,仓促上阵,随意发问,往往会使审讯工作陷入被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很关键的,万万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搞出全部的东西,那以后的审讯就困难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漏

    许久妍哭着看那些邮件,然后又笑了,还自言自语说:“这男人真傻!啰嗦。”

    下一页,工作这样写道:“千万别嫌我啰嗦,接下来就是要恰当选择审讯突破口。审讯的突破口,是指在审讯时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薄弱环节。如何选择审讯突破口,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发展和进程,突破口选准了,对案件的突破势必形成破竹之势,甚至会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而且能把案件做大。审讯中侦查人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犯罪嫌疑人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要结合案情,根据不同阶段已获取的情况和审讯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可盲目随意,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办案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如何选择突破口。

    首先呢,也是最常见的,你最擅长的,就是从犯罪嫌疑人性格、心理上选择突破口,办案当中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犯罪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的犯罪活动策划周密,检察机关根本无从查明;有的则认为自己有“靠山”、有“背景”,会将自己活动出去等等。这种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精神支柱。他们把逃避打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种侥幸心理上,从而增加了审讯的难度。因此对于进行传唤的调查对象如在 12 小时内拒不交待自己的问题,应果断采取拘留措施。侦查人员应充分利用此时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恐惧状态,打破其侥幸心理,趁其惊魂未定之时,抓紧进行审讯,迫其交代罪行。”

    许久妍撅撅嘴,这个男人,把文件写的这么有趣干嘛?闲着没事儿做了。

    可许久妍就是看不够:“从畏罪心理选择突破口犯罪嫌疑人一般都认为自己一旦招供,就会失去既得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工作、名誉、家庭、自由等等。这是一种普遍的畏罪心理,这种畏罪心理后面隐含了一种“早日出去”“从轻处罚”的心理期待,正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心理,适时进行法律政策上的宣传,就能促使犯罪嫌疑人由畏罪心理向交罪心理转化。

    然后是考验你对案件材料细节了解的时候了,从关键犯罪情节着手选择突破口,审讯的核心任务就是让犯罪嫌疑人交待犯罪事实和具体情节,而犯罪嫌疑人则千方百计地否认犯罪事实和情节。有时甚至只交代结果,不讲细节,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会故意交待虚假的情节来反过来试探审讯人员的底细,看其犯罪行为到底有没有被审讯人员所掌握。因此,在选择突破口时,应当紧紧抓住已查明的关键犯罪事实和情节,从细节处着手进行突破。

    最关键的是从矛盾中选择突破口,审讯的过程,总有那么几个傻瓜会自相矛盾,这就是发现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的机会。在审讯中,侦查人员要自觉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贯穿审讯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发现嫌疑人口供的矛盾、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企图规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使嫌疑人为掩盖犯罪事实或减轻罪责而胡编乱造,以虚假的事实来蒙骗侦查人员。但是既然是编造出来的事实,就一定会有破绽,侦查人员只要善于发现这些矛盾,利用这些矛盾,并在审讯时向嫌疑人发起攻势,就能起到查清犯罪事实的目的。在共同犯罪中,还要善于利用嫌疑人之间“互相猜忌”和“自保”的心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人之间订立的攻守同盟,使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猜疑、指责、仇恨而发生激烈的冲突。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是被同伙出卖,也最怕落在同伙的后面成了“替罪羊“而受到从重打击。因此,发现、利用、制造和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是打开审讯的突破口之一。

    在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个突破口。在办案中,往往一个突破口只是查清了某一事实、情节,但对案件的全面突破,则需要侦查人员多次进行突破口的选择或者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这样才能彻底瓦解其抗审心理,深挖窝案串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