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静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才能一步步加官进爵,却也因自己的居功自傲、心情浮躁而授人以柄,结果枉送了性命。裴寂则因为结交李渊而发家,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他没有能够预见到最后的胜利者,站错了队伍,最后被一再贬谪,客死他乡。简单说,刘文静是因为才能而发迹,最后死在了才能上;裴寂是靠投资某一势力成功,也因投资不准而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根据各人在太原起兵时的功劳大小,曾发放过免死铁券。其中,李世民、刘文静和裴寂免死两次,唐俭、殷开山等免死一次。
但是铁券这玩意儿的荣誉性远大于实际性,任何帝王,如果想除掉某人的话,有多少张免死铁券或是免死金牌都是白搭。因为每一个帝王都知道,如果臣下打算造反的话,是不会给皇帝发什么免死铁券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李逵为了他打死了高俅高太尉的兄弟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柴进还十分天真地把事情全揽到了自己身上,以为“太祖武德皇帝”发给他家的免死铁券可以派上用场。结果还不是身陷囹圄,几乎把命赔上。
在现实中,想要保全自己,要么势力强大,让别人对自己心生敬畏,不敢加害;要么夹着尾巴老实做人,不对别人构成威胁。
第二十一章 房谋杜断
去吧,长江后浪推前浪,该走的总是要走,该来的也一定会来。追随李渊起兵的功臣中的大部分,在贞观初年的时候,随着裴寂退出政治舞台,都做了同样一件事——“卒”,相继让出了自己的位置。政坛新秀,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等,则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跻身权力核心的中央。
贞观初年,政治上的各项事务,几乎都是围绕着上面几位和李世民而开展的。
'杜如晦'
裴寂死后,杜如晦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两位都是自李家太原起兵不久即投入李世民帐下,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功劳赫赫。现在二人共同负责辅佐朝政,提拔人才,更难得的是彼此惺惺相惜,同心协力,没有出现常见的面和心不合,互相拆台的情况。
房玄龄善于出谋划策,杜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两位合作亲密无间,相得益彰,朝野上下也是好评如潮。
可惜天妒英才,贞观四年,蔡国公、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瞧瞧他有多少官职)病重不起。太宗十分关切,派皇太子李承乾前往问安,后来又亲自前往探望。
看着病榻上已经枯槁得不成人形的老伙计,李世民握着杜如晦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杜如晦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只是自己已无力说话,只有同样的泪水纵横以作回应。
太宗见杜如晦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同为人父的他深知此刻杜如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为了了却爱臣的一桩心事,杜如晦之子杜构就在病榻前被破格提升为尚舍奉御。
然而人力终究无法抵抗病魔。贞观四年,三月十九日,唐朝名臣,久经考验却尚未大展宏图的杜如晦同志因病去逝,年仅46岁。
太宗“哭之甚恸”,追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文官正一品,非领导职务),下葬时,又再加封司空,谥号“成”。同时,命令书法家虞世南为杜如晦撰写碑文。
谥法曰:安民立政曰成。这个谥号,充分体现了朝廷对杜如晦所做贡献的肯定。任何官员。如果能得到这个称号的评价,也就意味着他为官为人的成功,可以前无愧于古人,后竖榜样待来者。“成”实在是一个足以令杜如晦安心离去的评价。
杜如晦走了,但他永远留在了李世民的心里。自那以后,李世民每次得到好东西,都要派人送一份到杜家,就连一次李世民吃到一个进贡的甜瓜,觉得味道很好,便立刻分出一半派人送到杜如晦的墓前,进行祭奠。
每每谈起杜如晦,他就忍不住伤心流泪,并对房玄龄说:“以前卿和如晦一起辅佐朕。如今朕只能看到你,却看不到如晦!”
节哀吧,世民老兄!虽然如晦走了,但玄龄还在,你还在,特别的是魏征这个乡巴佬还在,贞观长歌,还是在不断地奏出更强的音符!
'房玄龄'
房玄龄,在儒家看来,是个标标准准的正人君子。
他父亲病重,倍受折磨一百多天,房玄龄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孝子的标准:他父亲生多长时间的病,他就在床前伺候多长时间,尽心尽责,毫无怨言。
可惜孝子的父亲还是驾鹤西去了,房孝子自然是嚎啕痛哭,居然五天之内滴水不进,差点就追随先父而去。如此,可谓至孝!
然而,房玄龄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读死书,不问天下事的酸腐之人。…》小说下栽+3U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