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刑警-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关税紊乱。世俗如此,宗教世界也不得安宁。先后出现了有三教皇之争、基督教改革运动等等。上层社会由此而普遍对基督教心存怀疑,但是普通民众仍需要心理上的支撑。故而虽然被禁止,但各种教派邪教巫术迷信依旧十分流行。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普遍追着生活的快乐和对世俗社会的挑战,不再满足于基督教义提供的虚幻愉悦和未来天堂。文艺复兴不仅仅恢复了古代的经典文学,还同样恢复了对快乐、自由的追求。在经历了1000多年超自然的道德戒律的束缚后,人们更渴望一种异教徒式的精神自由。
由中产阶级开始兴起所带来的实用主义,使学者们开始怀疑教会的信条,认为教职人员不过是享乐主义的俗人。于是他们不再受到知识和伦理的束缚,以被解放的感官,充分欣赏着自然、男女、艺术之美。这种新的自由在使人们陷于道德的混乱、个人主义的分崩离析以及国家的奴役之前,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时代。并且同时孕育出偏向黑暗与疯狂的哥特式文学。
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总是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它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梳离,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探讨那些引人去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和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于去找寻对生活、痛苦、死亡的另一种思考。
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颓废叛逆的地下氛围反而更适合它发展。在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还有带有浓厚悲剧与宿命气质的神圣庄严大背景中,它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十八世纪下半时代的英国,哥特式文学到达了发展的最颠峰。大量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古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的哥特式文学,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以其浓厚的“非现实主义”特性,使它对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恐怖、神秘、惊悚、以及与现实生活最大程度的相互结合,是它最大特色。死亡、恐惧、黑暗,加上宗教主题,金属性质的暴烈和鬼气森森的圣咏女声这种两极并置,哥特式文学,对保守而循规蹈矩的骑士国王的时代,作出了最决绝激烈的告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号称“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们,在反对当时美国政府所进行的侵略越南之战争中,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将心中愤懑以叛逆的言语、衣着、音乐甚至暴力等方式表达发泄出来。毒品、性开放、奇装异服、怪异发型、重金属摇滚、改装机车等都是它的外在表现。而其内在,则表现为悲观、颓废、和无处不在的末世情意结。主要是人们无法给自身定位,找不到自身存在价值及对未来之无望恐惧下的一种反动与反弹。
“垮掉的一代”无法改变现实,怀着苦闷与不被外人理解的心情,他们惟有以异常的反社会病态行为,来宣示自我存在。 这股风潮的出现,本身就基于一种类似于哥德式的环境。因而朋克文化顺应时势,应运而生。从其精神本质上而言,朋克文化正是哥特式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新时代空虚与苦闷,与及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愤怒中成长起来的呐喊。
朋克文化使得很多持传统观念者纷纷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文学形式,朋克文化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行为方面,甚至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
当歌德式风格与朋克(punk)文化两种新时代与旧时代一脉相承的文学形式相互结合时,后现代意义上的黑暗奇幻,就此宣告诞生。
黑暗奇幻,总是纠缠在圣洁与邪恶的永恒角力之间;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用隐讳而酷异的文字,描述并分享著“爱欲和死亡”的快感模式。用沉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的性格,以最彻底震撼的破灭,创造出极限高潮之一刻。以同时兼具精细美感和反制传统之叛逆手法。处理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剑走偏锋,塑造出最狂乱的叛逆。极尽压抑与爆发之能事,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血液里掺入蜂蜜,让那些稚嫩的孩子在甘美梦中走入永恒的黑暗之雾吧。高大威严的黑色建筑、奢华叛逆而又阴郁病态的病态社会,昏暗阴沉的巨大城市迷宫。表面平静,带着病态的繁荣,实质暗地里暗潮汹涌,形势紧张得一触即发。高耸入云的林立高楼构成华丽眩目的外围,当深入观察时,则到处是臭水横流、垃圾成堆的贫民窟。绝望而麻木的人们衣不遮体,骨瘦如柴,手里提着空空如也的酒瓶,神情呆滞地凝望着永远灰沉沉的天空。饥荒和失业困扰着他们,他们居住的房屋残破不堪,触目皆是破败绝望。政府官僚无一不是贪婪腐败,只手遮天。即使其中罕有地出现了一两名依旧具有正直良心者,也敌不过整体的沉沦与罪恶。每一名富豪都有不为人知的恐怖内幕,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全都染满了受害者的血泪。
巨大的哥德式风格建筑物,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总是厚重而沉郁,带着不祥感觉,拥有着无数尖锐高塔,阴森森充满诡秘。各种诡异雕像装饰在高塔之上,张牙舞爪地威胁与监视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只有那随处可见的教堂与圣歌,是无力对抗邪恶的人们唯一的庇护所。午夜的街头上,无数流氓与暴走族驾驶着摩托车纵横飞驰,不时发生枪击与械斗。警察们若非政府派来的走狗,专门抓拿无辜者,便是早和罪犯们同流合污,对眼前的罪恶不闻不问。
在黑暗奇幻的世界里,主角不是救世主。他虽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但却无法拯救世界,更无力使这城市的状况有任何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尽己所能,在极有限的范围内构筑起一处心灵净土,好逃避那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巨大邪恶。偶尔,他会在于邪恶的永恒斗争中取得一点点上风。然而,邪恶的力量是如此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你的胜利看起来多么辉煌灿烂,都注定了只是暂时的,邪恶终将卷土重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具威胁性。无论你击败它多少次,都无法动摇得了它的根本,更不用说把邪恶彻底铲除了。面对邪恶的抗争本身,就注定了是绝望且徒劳。
黑暗给了黑夜忧郁的眼睛,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黑暗奇幻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在于黑暗中微弱却不根绝的光芒,更在于不屈不挠,永不认输,在逆境中依旧保持纯正良心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堕落,彻底堕落,而且是在清醒的情况下完全滑落黑暗深渊,甚至依然成为黑暗的一部分永不能脱离,却依旧绝望地进行着不屑挣扎和奋斗。
无论成败,这种挣扎与奋斗的本身,已足以使人为之陷入迷恋。
在黑暗奇幻中,对人性本身的崇尚和内在探讨,早已远远超过了表面上单纯对恐怖和血腥的描写。那种对生命轮回和死亡真正意义的探索,贯穿于其始终。那些抑郁、那些失落低调的情绪,实际上正是现代人渴望对自身认同,渴望人性回归,希望用极端浪漫手法对抗功利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强烈呼喊声。令人震惊的夸张风格和极端描述及对超自然现象的崇尚,深刻地影响了日益出现的新浪漫古典流派。 从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系列到斯蒂芬金的《黑暗塔》系列,以及欧美国家大受欢迎的桌上RPG游戏《黑暗世界》。黑暗奇幻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已经日益融入到现代文学流派中,并且为世界上的广大读者们认识与接受。
————————————————————————————————————
备注:一些黑暗奇幻的作品简介
《夜访吸血鬼》
1976年起,安妮赖斯开始写出吸血鬼系列,从1976年的《夜访吸血鬼》,截止到2001年10月的《血和黄金》,共十本。它们依次为《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76),《吸血鬼莱斯特》(The Vampire Lestat 1987),《被诅咒的女王》(The Queen of the Damned 1989),《偷尸贼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Body Thief 1992),《恶魔迈诺克》(Memnoch the Devil 1995),《潘朵拉》(Pandora 1998),《吸血鬼阿蒙》(The Vampire Armand 1998),《吸血鬼维多利奥》(Vittorio the Vampire 1999),《梅瑞克》(Merrick 2000),《血和黄金》(Blood and Gold 2001)。安妮赖斯一系列的吸血鬼故事到从公元前4000年到1995年基本结束,其跨度之深广,世界观之壮大,堪称为吸血鬼版的《神曲》。许多对于吸血鬼迷恋不已的人们或者都未必知道。吸血鬼女王、血族、亲王、家族、秘党与魔党、血族与人狼的敌对等等这些被津津乐道的专用名词与历史,大多出自于安妮赖斯的创造。在现代的黑暗奇幻历史上,安妮赖斯毫无疑问,也正是一位佩带着至尊王冠的女王。
《黑暗塔》
《黑暗塔》是斯蒂芬金自己最看中的一部黑色史诗性作品。它写到三个不同的世界。内界、中界、末界,分别代表我们现实生活、“末日”后的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宇宙,以及“黑暗塔”象【炫|书|网】征的时空终端。主人公罗兰是“内界”硕果仅存的挎枪孑遗,在“中界”跋涉,循迹追击黑衣人复仇,直至“末界”塔楼。
在英文原版的《黑暗塔》序言中,斯蒂芬金坦言,“我对别的事情毫无兴趣,一心只想突破读者的防线,用我的故事冲击他们,让他们沉迷、陶醉,彻底改变他们。”
《黑暗塔》系列是斯蒂芬金最野心勃勃而又耗费心力最多的作品。
《变身怪医》
由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于1886年发表。这部作品对于人性善恶的刻画是如此经典细致,以至于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杰凯尔医生和海德在英语中也成为一个习惯用语——Dr。Jekyll and Mr。Hyde (杰凯尔医生和海德先生),就特指有双重性格的人:一面善良(杰凯尔医生),一面邪恶(海德先生)。
小说主角杰凯尔是个心地善良的医生,他偶然研制成一种药剂,喝下去后变得形象猥琐狰狞,觉得一切社会道义与义务感的束缚都消失,成为邪恶卑鄙的人。天亮前他又配了药喝下去,恢复了原形。本来是想通过这样的变化在晚上释放自己的压抑与苦闷,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时间推移变身次数的增多,海德越来越强大,在海德即将占了上风完全占据他的心志的时候,杰凯尔终于下定决心毁灭了自己。
杰凯尔医生与海德先生的不断变身,体现的是善与恶的斗争。善与恶都是真实的我,一体共存,无法单方面舍弃哪一方。无论单纯的善和恶,都不足以支持一个人生存下去,而要生存,就必须不挺地在善恶之间作出抉择。这种挣扎不但贯穿小说故事,也在真实生活中不断的重演。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的性格或者心情,这正是人性的缩影。这部经典小说不但是科幻名着,更可当作心理研究类来通读。曾经被李安导演搬上银幕的电影《绿巨人》,就受到了杰凯尔医生与海德先生故事的深重影响。
《科学怪人》(又翻译为《弗兰肯斯坦》)
由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属于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古典哥特小说。后世有部份学者认为这篇小说可视为恐怖小说或科幻小说的起源。 描述一个天才医生的疯狂计划(这位天才医生成为了后世许多故事中疯狂学者的典型)。计划内容就是他想要靠自己创造一个不自然的生命,而且,戏剧性的,它还长得有几分像人——虽然更像恐怖怪物。这个新生命的身体绝大部分由医生坟场精挑细选后偷出、被他以专业知识判断为还能使用的尸块拼成。被创造出来的生命本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是因为相貌丑陋,不为人类社会所容,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好意,所有人都拒绝他、驱赶他。他向往爱情和幸福,但得到的却是诺言和追捕,他请求科学家再给他造一个同类,却遭到了拒绝,他的一生悲惨胜过快乐,最后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并与他的创造者一起同归于尽。本书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黑暗故事,引起当时社会舆论,特别是科学界的广泛争论。并被多次搬上银幕,成为科幻题材电影最早的蓝本之一。
乌鸦
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飞行物,嘶叫惨烈,外貌可憎,飞翔的翅膀时常拍打出死亡的讯息,在影片中,男主角便是乌鸦——死亡的杀手。电影以黑暗的奇幻手法,烘托出主角那种真实的复仇心理和情感表现,全片基调贯彻着黯淡,颜色处理也是冷色调。天是黑暗的,灯是朦胧的,下着雨,嘶叫的乌鸦拼命狰狞,凹凸不平的手臂,血腥的刺刀镜头,无不让人毛孔紧缩,浑身胆寒,其笼罩的氛围绝不亚于欣赏一个真实解剖的过程。
《乌鸦》由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之子李国豪担任主角,他所塑造的冷血乌鸦极具神秘感,扮相亦教人为之不寒而栗,其冷酷的演出,更、充满了恐惧和血腥。
《再生侠Spawn 》
由托德麦克法兰所创作的奇幻漫画,在1997年8 月1 日改编成电影全球放映。主角再生侠的形象完全颠覆传统,不再是超人那种完美好男人,而是行事亦正亦邪,道德标准模糊的社会边缘人形象,他甚至不能算是人,只是一具腐烂的活尸!
在故事中,主角是一名被政府出卖的军人,对妻子的爱使他宁愿用灵魂和地狱魔王撒旦作出交易,换取一个重生机会,摇身变成容貌丑陋、身穿红披风、挂着铁链的不死怪物。五年后他回到地球,却发现妻子已经改嫁,地狱也处心积虑地想要摧毁他内心最后的人性,将他收编为地狱大将领军进攻天堂;无情猎杀地狱爪牙的天使更是毫不松懈的追杀他,使他无处容身,只能在加封中挣扎求存……。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