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安城下-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是个自来熟?我一怔,还没加得及开口。
“我这可不是认可你,你要是对桓儿不好,我照样把你打出去!”他接着说。
“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应声。
“走吧,一会儿该集合了。”他说,径自离开。
“彰明兄!”我忙喊了他一句。
“怎么?”他回头。
“我等下把罐子还给你!”我说完,往刚刚来时的方向跑——正好和他背道而驰。
跑回去的时候,他们四个正在播种。
姚訚和贺兰阙分别在这条沟的两侧,赫连赫和羽真涉则从另一条沟。
他们从我刚刚埋了半截地方开始往没播种的那一侧播种,不一会儿,他们就走到了一起;他们都伸了个懒腰,看起来是弄完了。
“赫然兄、阿阙兄。”我正好跑过去,我喊他们、把手里的罐子端了起来,“喝点儿水吧?”
“嗯。”赫连赫走过来。
“你没拿罐子啊,”贺兰阙也走了过来,他不解的问,“罐子是从哪儿来的啊?”
“啊,泉眼旁边也有帮忙侍弄地的同僚,我跟他借的。”我说。
“哦。”贺兰阙应声,狐疑地说,“这周围不就这一块地吗……”
“啊?”羽真涉随意问了声,他走了过来,“你们不喝我可先喝了啊?”
“赫然还没喝呢。”贺兰阙叹了口气,他接过罐子递给赫连赫,说,“你先喝,你做的最多。”
“嗯~阿訚先喝吧。”赫连赫说,看着姚訚。
“我不渴,还是给阿涉喝吧。”姚訚说。
“我忽然不渴了,还是赫然兄先喝吧!”
……
他们让了半天……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很想说,“要不咱们去泉眼那边喝?”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只见贺兰阙把罐子递给赫连赫,后者往羽真涉旁边推,结果羽真涉往身后躲了一下,贺兰阙没抓住,直接摔在了地上。
我感觉面前有一群乌鸦飞过……
怎么办,这罐子可是我借的呀!
我肯定要还给冯昭的,但这样我怎么还啊,总不能还一堆碎片吧?
随着摔碎的清脆声响,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哈哈哈……!”羽真涉忍不住笑了。
这么尴尬的时候你笑真的好吗?
笑出声都很尴尬了,居然还哈哈大笑。
“抱歉,是我的错,”贺兰阙开口,尴尬地看着我,“我没拿住……”
“白白浪费了嗣业辛苦打回来的水。”他补充了一句,就跑去了放置板车的地方。
打水倒不辛苦,但是这是什么神进展?
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跑回来了。
他的手里多了一个陶罐,和刚刚打碎的那个一模一样。
原来带罐子了啊?
我刚刚怎么没看到呢。
话说,为什么长得一模一样啊?
“这个罐子……”怎么跟刚刚摔碎的那个一模一样啊?
“怎么?”贺兰阙不解。
“跟那个一模一样。”我说。
“哦。”贺兰阙应声,“这个是统一发放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个。”
每个人都有?
可是我怎么没记得有来着。
“你那个在屋里,”羽真涉说,“你从来不在那边住,当然不知道啦!”
“哦!”原来是这样。
话说,为什么每个人要发一个罐子啊!
难道是为了装水喝?
罐子用起来多不方便啊!
“行军用的。”赫连赫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我们是驻军,但是有时也会去帮忙抵御外敌。”
行军打仗的时候带的罐子不是更不方便吗?
“可是行军的时候带了一个罐子,不是更不方便吗?”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正常情况下,出门在外不都是用的水袋吗?
怎么会带罐子?
“是这样的,行军的时候,每个人都准备足够的干粮,干粮放在纸包里很容易泡透,所以需要准备陶罐。”赫连赫说,“把干粮放在陶罐里,然后把顶上封死。”
听到是这么个原因,我差点就跪了。
到底是有多潮啊!居然会被泡透。
再说了,不是有那种可以防雨的人造皮吗?
带这么一个东西,都容易压碎啊!
背着陶罐去行军2333
第171章 援助信函
我最终还是没好意思问。
如果他们意识奇怪、不方便的话,肯定就换了——也许人家就觉得这样很舒服呢?
到我们几个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去,赫连赫主动要拉板车,姚訚和羽真涉这次没客气,直接一P股坐在了车上。
于是就变成了刚刚那个样子;赫连赫拉着车子,羽真涉和姚訚凑表脸的躺在上面,贺兰阙抱着工具,我只拿了个陶罐。
到了山脚下,那俩熊孩子还是挺有数的,自觉的从车上下来了。
爬上挺艰难的,我在前面帮忙拽,羽真涉和姚訚往上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
回到军营,赫连赫和贺兰阙俩人去放置工具。
我们是仨儿往里边走,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脸铁青的姚旭。
“世伯。”我行礼,说。
“你怎么也跟着出去了?”姚旭一脸不开心,“我不是跟你说,你不能出门的吗?”
“我什么都没干啊,就是去看了看。”我说,不知道这句话在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狡辩;我说的是实话,我确实是什么都没有干。
“将军,嗣业兄确实只是陪同我们出去了一下而已。”羽真涉帮忙说话。
“对啊,嗣业就是去玩儿了一圈儿。”姚訚说。
“我还没说你呢?你怎么又跑出去了?”姚旭刚刚又所缓和的脸色又一沉了下去,“手不疼了是吧,腰也不疼了是吧?”
姚訚不敢说话了:“……”
“世伯……”我开口,但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时候他俩也回来了。
“你们都到齐了是吧,我要跟你们说,从今往后你们几个不许给我出门,大门一步都不许踏出去!”
“啊,为什么啊?”羽真涉说,“将军,我们没有犯错。”
“反正他们俩伤好之前你们几个都给我呆在营里,不许出去;不然看到你们几个跑出去了,她俩也跟着跑了。”
怎么又有一种“城门着火、祸及池鱼”的感觉呢。
“可……”贺兰阙不着痕迹地捅了羽真涉一下,“唯。”
我们几个低头行礼,算是妥协。
“好了,也不是一定不许出去,有什么事跟我报备。”姚旭说,估计是看到我们态度良好,“或者直接跟彭将军报备也行,他是军区负责人。”
军区负责人,这个词儿666啊!
“唯。”我们五个异口同声。
“啊,今早的事儿跟彭将军说了。”姚旭说,“子卿已经派人去查看了,今天日落之前就能回来。”
“若是刘都尉的那里的话……”姚旭说,眼神写满了凶狠,“那就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姚旭这种眼神了。
“好了,你们回去休息一下吧,下午就待在营里,明天后天可能会有援助的信函到,你们想去吗?”他看着赫连赫三人。
“嗯!”赫连赫和贺兰阙异口同声。
“我也去!”羽真涉忙说。
“我能去……”姚訚看到姚旭铁青地脸,后半句又咽了回去。
“援助的信函……那是什么?”我不解。
“就是请求援助的信函。”赫连赫小声说,“我们刚刚说的外出御敌,指的就是这件事。”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安西也不潮啊,需要带着陶罐去吗?
说起来,他们都去了的话,陌刀基本就没什么人了。
“其实……我也想去。”我开口,低头不敢看姚旭;他刚把姚訚熊完,我还迎面撞中枪口上?
“明后天就走了,就你这病秧秧的样子,怎么去?”姚旭不怒反问。
听这意思,我要不是病怏怏的就可以去了?
“那我下次可以去吗?”我问,我也知道现在的我就是个咸鱼,去简直就是送死的;但是一直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也不靠谱似的。。
“嗯。”姚旭看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你要是脖子上的伤好了的话,我准你去;要是像最近一样,反反复复就不好了,出门玩儿的事儿一律免谈。”
大叔的解释好吓人了……
这是姚旭今天第二次说这种话了,让我有种感觉,感觉他也算是军区的负责人似的。
“这次要去哪儿啊?”羽真涉快人快语,他问。
“这次是安西四镇。”姚旭说,“阿献向大家上书,安西都护府没有驻扎的陌刀手,所以咱这边儿都陌刀手先派过去支援一下。”
说的就好像陌刀手很多似的。我腹诽,话说,阿献该不是阿史那献吧?
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元庆之子、阿史那弥S之孙。
公元六九二年,阿史那元庆被酷吏来俊臣诬杀。
阿史那献被配流崖州,到了七零三年,才被召还。
中宗为了抵制突骑施对西域的侵蚀,七一八年册封阿史那献为右骁骑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辖咄陆五部,镇守庭州,同年十二月,加封招慰十姓使、碛西节度使。
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个节度使之一。碛西节度使为玄宗开元年间设立的管辖碛西地区的最高长官,下辖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节度使府设在西州 。
自开元元年至二十八年,期间有所间隔,共有5位碛西节度使,分别是阿史那献,汤嘉惠,杜暹,延王李洄和盖嘉运。
他们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然后派驻到地方的。
“除了陌刀之外,就是强弩了。”姚旭说,“好了,我回去继续弄药材了。”
他说,直接就走了。
“这个‘援助’会一直有吗?”姚訚问。
“应该是一直会有。”赫连赫说,“听之前的将士们说,频率还是很高的。”
那是,唐朝边界常年战乱、频率能不高吗。
“那就好办了。”姚訚说,他拍了我一下,“那咱俩儿下轮去。”
“嗯。”我附和应声。
这次本来就没学会,跑去打仗简直就是去“送人头”的;脖子伤的伤也刚刚才开始有点儿起色。
等下一轮来的时候,差不多就养好伤了。
__
第172章 新的发现
整个下午都是呆在军营里的。
羽真涉喊我去玩“狼吃人”,我和赫连赫、羽真涉以及贺兰阙四个闲人人就在“宿舍”里面下了一下午的棋;姚訚主动跑去给姚旭打下手了。
差不多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其他人也陆续回来了,今天的劳作宣布结束。
晚饭是面疙瘩汤和小米面贴饼子,配菜是纳豆萝卜咸菜炒J蛋。
第一次看到炒菜,虽然唐朝以前就有炒菜啦,但是由于锅不方便很少大量使用;说实话,原本以为纳豆萝卜咸菜炒J蛋肯定不怎么好吃,没想到吃起来还挺好吃的。
晚饭过后,照例是训练。
今天早上我们几个提前跑了,早上的训练就没参加。
其实训练需要签到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本本,上面跟日历表似的;每天都有两个格子,分别是“晨”和“昏”,意思是早晨的训练、晚上的训练。
完成训练之后,当日监督训练的“教官”会在“晨”或者“昏”上面盖上自己的戳;章的款式有具体的制式,不同的是里面的字——里面的字是教官们的姓氏。
古时候,人们有随身佩带印章以表明身份的的习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帝有玉玺,大臣们有官印,文学家们也有自己的章;印章的类别、款式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方形和半月形。
战国以前,“玺”特指印章,也就是说,所有的印章都叫作“玺”;美玉制作的叫做“玉玺”,黄金制作的叫做“金玺”。
“玉玺”成为皇帝特用的印章的专有名词是在秦朝,嬴政同学首创——就跟把“朕”作为皇帝专属称谓一样。
后世发掘中,目前已知最早的印章出现在战国时期,通称为“古玺“;古玺的印文从文字形式上,可分Y文、阳文。
Y文通俗的来说,就是字是凹进去的;白文印章在制作过程中会把多余的部分挖掉,大多会留下边框,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阳文则相反,字是突出来的;朱文印章制作过程中会先把周围多余的部分挖掉,把中间的字预留出来。
但古玺的笔画皆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印章上的内容多是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号”。
其中,古玺种的官玺的印文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被称作“秦印”,使用的文字是篆书——又被称为“秦篆”。
秦印雕刻的文字跟后世更为相近,所以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印分为官印和私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 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印章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即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