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161部分

盛世:长安城下-第161部分

小说: 盛世:长安城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

  一直到七十多岁,还在担任朔方军节度大使。

  绝对是大唐的中流砥柱。

  两年前,他身体渐渐的出现了故障,因此和玄宗申请,告老还乡。

  今年秋天,听说他得了风寒,吃了中药也不见好,没多久,咳嗽得反而更厉害了。

  后来疾医诊断他得的并不是风寒,而是肺痨。

  肺痨就是肺结核。

  这个病由来已久,后世直到七八十年代才能治好;改革开放之前,还有很多人死于肺结核。

  现在医疗技术都没办法治疗,更别说医疗技术落后的唐朝了。

  王晙没能挨过冬天,刚刚进入腊月里,他就因病去世了。

  玄宗得知了他的死讯,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王绪前往悼念,跟我写了一封信。

  在此之前,我和王绪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书信往来了,他三年前继任了王氏家主,每天都因为家族中的琐事忙得焦头烂额。

  前两年的时候,家里的长辈还帮忙着一起打理,今年彻底的撒手不管了。

  他的如意窑已经关了,匠人们也尽数遣散;曾经坚持了那么久的东西,说放弃就放弃了。

  如果说他心甘情愿的话,说破天我也是不会信的。

  五年前,他迫于家族压力,和自小定下婚约的女子成婚;他也羡慕自由恋爱的婚姻,可是在门阀士族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老婆是天水郡赵氏的长房嫡次女,闺名森婵。

  赵森婵在唐朝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她几乎从小在皇宫内长大,十三岁那年还被玄宗册封为郡主。

  她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然这些都是我道听途说的,身材修长,教养极好。

  她还是玄宗的侄女——她亲姑姑是当今赵丽妃,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不过赵丽妃开元十四年的时候病死了。

  一个是显赫门阀琅琊王氏,一个是名门望族天水赵氏。

  两个人的婚约是打小定下的,原本王绪七年前就应该迎娶已经及笈的赵森婵,但是他一直找借口推辞。

  他试图与这样的方式来反抗家族联姻,尽管唐朝是一个很开化的时代,但是家族间的规章制度远比国家更甚。

  他的反抗坚持了两年之后,宣布夭亡。

  婚后,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虽然没见过他的女儿,但是我总觉得他的女儿会遗传他标志性的小虎牙。

  结了婚之后的他,立刻变成了女儿控;每次跟我的书信里,都在讲他的闺女。

  在我要求——实际上是在王绪的“威*利诱”和软磨硬泡——之后,我变成了他闺女的干爷。

  王绪在书信里更加肆无忌惮了:干女儿已经开始长头发了,已经开始会对着他傻笑,已经长出了小R牙,已经会叫阿爷阿娘,已经开始蹒跚学步……

  尽管我不在现场,也能想象的出来,他抱着自家闺女笑得一脸灿烂。

  我干女儿特别乖巧聪慧,两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诗经;三岁的时候,王绪已经开始教她读书识字了。

  还给我画过一幅画儿,画的是王绪。

  虽然那副画简陋得就像是一个火柴人,但是旁边认认真真提下的小楷告诉我,王绪特别珍视这幅把他画的面目全非的画,如果不是因为我是他的好朋友,他都舍不得寄给我。

  吓得我赶紧临摹了一遍,把原稿又给他寄了回去。

  王绪看到我的回信,估计会笑晕吧。

  干女儿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粘人。

  他去哪里,她都一定要跟着去。

  王绪给我寄来过一副她的画像,那是一个小小的人儿,她正坐在池塘边,在看池塘里的鱼儿。

  她的头发在头顶上梳成两个小小的发髻,头上配着簪花。

  胖嘟嘟的小脸看着就很招人喜欢。

  王绪多次邀请我去他家里玩儿,一方面是安西和琅琊相隔太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年边境一直战乱不断,这个计划就这么搁置了。

  再加上这一年来,他忙得J飞狗跳的。

  明年边境如果没有这么乱的话,就请假去他家里玩儿吧!

  —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幽州节度使赵含章被人弹劾,说他贪污军饷多年,总价值高达数百万钱。

  而且那个人还拿出了他贪污受贿的证据。

  人赃俱获、证据确凿,玄宗差点儿没气的背过气儿去。

  原本这两年边境战乱不断,军费就一直居高不下,连军费都贪污,这绝对不能饶恕。

  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贪污了几百万钱?!

  而且去年他还导致了一万多将士平白身亡。

  在朝堂之上,玄宗就命人杖责了他五十军G,发配襄州,永世不得回来。

  赵含章也有五十多岁了,五十军G下去,当日就发起了高烧。

  还没到襄州,就病死在途中。


第346章 东疆不安

  去年的秋天,大武艺攻打登州,杀死了去秋寇登州,杀掉了刺史韦俊。

  这是赤LL的和唐朝撕破脸了。

  刚过了年,玄宗派遣大武艺的弟弟带兵前往幽州征讨。

  然后给他派了一个副手,太仆员外卿金思兰。

  金思兰是新罗王金兴光的儿子,唐朝一向有对少数民族分封行赏的习俗;再加上,渤海和新罗接壤相隔很近,从新罗发兵可以直接攻打渤海南境。

  但是天不遂人愿。

  我原本以为只有安西下了大雪,没想到全国范围内都下了大雪。

  整个国家都遭遇了雪灾,大雪积雪深达一丈,一不小心掉进雪窟里,找都找不着。

  再加上周围全是山路、山路崎岖,行军异常艰难。

  还没来得及到达战场,被冻死的、失足掉进雪窟里的士兵死伤过半。

  大门艺一看这样不行,恐怕到不了渤海境内,就全军覆没了,于是班师回朝。

  大门艺撤兵了之后,大武艺得知了他要带人攻打自己国家的事情。

  气得肺都快炸了。

  我们是一母同胞,你居然为了给别人当狗腿子来攻打我?

  他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没法儿要了,于是准备找人做掉他。

  他派人埋伏在大门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准备找机会杀掉他。

  大门艺解除流放之后,被玄宗安排在洛阳,担任长史。

  这天,他刚刚走到天津桥南,大武艺安排的杀手一跃而起,明晃晃的横刀就冲他砍了过去。

  大门艺下意识地用手格挡,对方只砍了他的手臂上;同行的人立刻上去制服了凶手。

  当街刺杀朝廷命官,这就是工人和大唐李家作对。

  查明这些凶手居然是大武艺派来的,玄宗原本就因为他们攻打登州气了一肚子火,当时气得吹胡子瞪眼。

  立刻命河南府搜捕凶手的同伙,尽数杀之。

  这样还不解气,又派人前去渤海敲打了大武艺一番。

  至于效果怎么样,暂时还不得而知。

  正月刚过,金城公主派人跟玄宗说,她想要在唐与吐蕃边疆地区立分界碑。

  起因是这样的,每次唐朝派遣使者进入吐蕃境内,对方就在沿途设置一群身披战甲的士兵们、像监视犯人一样盯着进入吐蕃境内的唐朝使者。

  这一点光公主不爽,唐朝使者们也不爽。

  吐蕃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国家兵强马壮,有足够的能力和大唐抗衡;说白了,就是来刷存在感以及优越性的。

  而且,他们没事还总踏入大唐境内,睁着大眼说瞎话的说,那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土地。

  于是,开元二十一年,金城公主提出想要在边疆分界立碑。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国界碑,也是最早有意识的明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

  这样的一个好处是,不会因为边疆某块地方的属权问题而大打出手,吐蕃也没有机会再找借口攻打大唐。

  坏处当然也是有的。

  那就是原本属于唐朝的地方被那群凑不要脸的都划进了自己国家的版图。

  不过那些地方都是高原,生产力低下、人烟稀少,给他们也没什么可惜的。

  春末,逃走的可突干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依旧是和契丹人组成了联军,在北疆攻打进来,烧杀抢掠。

  幽州节度使薛楚玉派遣副总管郭英杰及副将吴克勤、邬知义、罗守忠等人,率领一万精骑兵以及之前降服的奚族众将士,组成了联军前往追击。

  行军刚刚到了渝关、都山附近,可突干早就埋伏好了突厥士兵用来抵抗唐军。

  一时间乱石四溅,箭矢如雨点一般砸了过来。

  与此同时身披铁甲的突厥士兵突击而来,他们手持长刀,势如破竹。

  降服的奚族士兵们瞬间怂了,开始四散逃走;他们主要是步兵和弩兵,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突击和后排,行军打仗之中,突击和后排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郭英杰原本就带了一万的骑兵,骑兵排兵布阵适用于开阔的地形,在山谷之内施展不开,一个个都成了活靶子。

  可突干一看,唐朝军人已经溃不成军,立刻带着剩下的契丹士兵从山上突击而下。

  一万精骑兵被契丹和突厥的联军团团围住,骑兵瞬间锐减了一成;忽然之间,火花四溅,对方居然还动用了火箭。

  火箭的箭头上包裹着浸泡过油的麻布,点上火之后,再把这种箭发S出来。

  春天百草枯,万物还未复苏。

  火箭一落到干草上,瞬间引爆了一片火海。

  被围在火海之中的大唐将士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邬知义、罗守忠原本位于后位,他们带着手下的人仓皇逃窜,最终保全了性命。

  而打头阵的郭英杰及其副将吴克勤一直战斗到最后,最终阵亡。

  可突干把郭英杰的首级展示给被俘虏的人看,试图摧毁他们的内心防线。

  俗话说的好,擒贼先擒王。

  在可突干以往的经验里,郭英杰都已经死了,其他人应该赶快投降才是。

  可是,大唐军人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意思。

  一万精骑仅剩下的六千余人,他们早已经跳下战马,用身上佩戴的横刀和对方厮杀。

  整个山谷里都响彻着大唐军人的呐喊声。

  我感觉那一个瞬间,可突干心里肯定是震撼的,他甚至会怂。

  他示意士兵们不要继续再往前冲,他想要和大唐士兵们谈判。

  但是那六千人跟商量好了似的,无论对方怎么威*利诱,坚决不投降。

  不仅如此,可突干一命令其他人停下,这些骑兵们立刻跨上战马,挥舞着陌刀、长枪杀将过来。

  可突干当时就懵圈了,立刻命令其他人进攻。

  他显然是低估了大唐精骑们的心理素质,几乎所有的大唐军人都被教导,即使主帅阵亡,也要战到最后一刻。

  因为没到全军覆没的那一瞬间,谁都不到这场战争到底谁输谁赢。

  最终,一万精骑全军覆没。

  可突干也没能占到便宜,勉强赢得了这场战争之后,他赶忙撤了兵。


第347章 增设五道

  转眼就到了九月。

  这两年以来,塞外一直下雪,导致关中地区降雨稀少。

  降雨稀少,粮食减产;关中地方的粮食价格直接翻了三倍。

  物价上涨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跌。

  这个时候玄宗准备把帝都迁到洛阳去;洛阳一直以来都是粮食产量的重要区域之一,迁都洛阳有利于保证粮食的供给。

  可是长安是整个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洛阳也是首都,但文化发展跟长安还是有些差异的。

  玄宗犹豫了,于是召见诸位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办。

  京兆尹裴耀卿持反对意见,他说:

  关中是本朝帝业兴起之所,在此地立都已经百年之久。无论怎么样也不应该搬迁到其他地方。

  东都洛阳虽然也是三都之一,但是和长安不可同日而语;贸然迁都,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长安地处山地,正是由于这样导致长安耕地稀少;耕地本来就稀少,再加上今年降水稀少,才导致今年的谷物收成低。

  以前太宗、高宗时,所需禄米不多,每年由东都运来一、二十万石,这些粮食就足够长安居民的供给。

  但是现在,人口增长迅速,连官员的数量都增加了一倍。

  需要的粮食也比之前增加了数倍,但是依然不够。

  我认为,如果能将司农局征收的粮食全部运送到洛阳,然后再由东都转运到关中,只要关中经常保持数年之储,就不担心水灾、旱灾了。”

  玄宗点了点头。

  裴耀卿接着说:

  但是,还需要陛下在渡口设置一个大粮仓。

  由于吴人不习惯在黄河漕运,粮食运到河边,便久停不再前运;唐朝开始,整个国家的耕地集中在南方、仰赖南粮北运。

  在渡口边停留的时间越长,遭受贼人惦记的概率就越大;往往这个停留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七到十五日。

  这简直就是在为贼人提供机会,之前的时候也出现过粮食丢失过的情况。

  我认为,应该在汴河和黄河交汇的地方设置一个大粮仓,用来储备粮食。

  然后让商船把粮食卸在这里,他们把粮食卸下之后就可以离开了。

  这个时候,国家派遣船只把这些粮食运往洛阳。

  既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又可以快速的运往。

  但是洛阳到长安,一路上水运条件不好;最难过的地方在三门。

  我认为,应该在三门东,西再分别设置一个粮仓,作为中转仓。

  到时候船只如果到了这个地方整个赶上水流湍急的时候,就把粮食卸在这里;等到水流平稳下来之后,再继续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