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

第43部分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43部分

小说: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就不好拒绝了。何况,他是我表兄的部下,总要给点面子。”

“你今天跟我们讲这些,什么意思?” “表表我的心迹,我是从不问政治的,顺便也向两位请教,该叫我怎么办?”刘颐一副愁容的样子。 “既然刘先生信得过我们,我不妨忠告两句。一言一行,总要对得起国家、民族,包括自己的良心。…qī…shu…wang…请刘先生慎而行之。” “谢谢张副处长的教诲,在下没齿不忘。” “李科长,”张副处长回过头来说,“你再与星云宾馆联系一下,小廖姑娘讲的与刘先生讲的如果吻合,刘先生态度也较真诚,就让他回去吧!” 等刘颐一离开,张坚立即指示李科长说:“此人似不可信!” 刘颐回到星云宾馆,仰身倒在席梦思床上,嘴里恨恨他说:“真他妈的出师不利!这帮警棍似乎不信老子这一套!”他懊丧地向香港的常一焕发出1 份明码电报:“期货初谈未成交,盼示新价码。” 第二天上午,香港回电:“请按第二方案洽谈,务必成交。” 尽管“三老板”给刘颐下达的第一行动方案“蛙鸣之声”,没有“鸣”

就“蛙”死井底。但他回香港之前,“顺手牵羊”,带了不少“货”回去,比如,各种各样大陆出版的小报、文摘,皮箱里装得不少。还有 1 份机密材 料,这是某外贸公司经理“遗忘”在谈判桌上,刘颐“争分夺秒”把它抄下 的。另一家外贸公司副经理到刘颐那里,顺便在刘颐的套房里洗了个澡,刘颐乘机在经理的公文包里发现了他正急需的东西。 此外,刘颐从众多的客户中,特地“结识”了旅顺口附近的一家外贸公司的外销科长,并与这家公司签订了 1 份合同意向书。乘到大连棒槌岛正式签约之际,他欣然“应邀”,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旅顺军港、炮台、木乃伊展 览。在那尊 100 年前就躺卧在那里的大土炮前,他请人代拍了一张张珍贵的 留影。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显得“珍贵”的是合影中那清晰可见的 重要“背景”。刘颐一回到香港就受到张松平的接见。他从张松平那里得到一笔为数不少的“酬劳”费。

张松平把 1 张 25000 元港币的支票重重地交到刘颐手中:“尽管第一方 案因故未能实现,但你这次大陆之行收获颇丰,上峰甚表嘉许,决定发展你 为正式成员。另外,我转达三老板训令,你的‘蓝衣女”行动务必抓紧实施!” 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一条幽静的弄堂。子夜,从二楼亭子间的窗帘缝中透出缕缕灯光。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俯身在 SHARP800 型收录机前,手不停地转动着收 录机旋钮,脸上焦灼不安。终于,收录机里传出阴阳怪气的女声:“我是星星二台,现在向大陆同胞广播!” 一头是汗的男子听到这嗲声嗲气的呼叫,顿时喜形于色,忙摊开面前的笔记本,随着收录机里传出的声音,迅捷地记下了一长串数字: 3281  78914329  6751! 一会儿,他搁下手中笔,“啪”地关掉了收录机,然后,返身从书架上抽出 1 本 36 开本的小书,封面是一位苗条婀娜的傣族少女,书名为《蓝衣女》。

男子按照记下的阿拉伯数字,迅速打开《蓝衣女》,一页一页查找! 最后在纸上形成如下一段文字:“所发三信均悉,内容甚佳,上峰慰勉有加。 望再接再厉,勿稍怠懈。”

男子立起身来,用手揉了揉倦怠的双眼,松心地透了口气:“终于联络 上了!”突然,房门“呯地一声被人推开,两名一脸严峻的男子迅捷地站到他面 前:“魏力,我们是国家安全局的。你被拘留了。” 名叫“魏力”的男子身子摇晃了一下,突然瘫倒在旁边的沙发上。 魏力被带进市国家安全局的一间审讯室。 在迎面的审讯桌台后面,坐着两名身穿便服的审讯员。年长的稍胖,年轻的精瘦,看上去,一个精悍持重,一个干练敏捷。 “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审讯室。”魏力极不情愿地回答。 “既然知道,就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我姐姐和姐夫都侨居美国,姐夫有个堂兄叫刘颐,他住在香港,但经 常回大陆做生意,要我帮他忙。最近,他在瑞港 N 公司 B 市办事处工作,有 时要我给香港荃湾那边写写信,就这么些事!”

“你好好考虑,我们怎么会找到你头上的?”审讯员边问话边翻弄手中的《蓝衣女》。 魏力的脸刷地白了,头低得更低了:“1986 年,刘颐当时来上海,住锦江饭店。我到他那儿去玩,他让我参加台湾特务组织,帮他搜集情报,并让我给香港写过一封信!” “你今天是到案第一天,你要如实交代问题,不要执迷不悟。”“我!我写过五六封信。”

“用什么方法写?” “用钢笔写的。每次都是刘颐授意我写的,内容也由他决定。信有时在宾馆写,有时在我家里写。墨水也是他从香港带进来的。”

“你的代号?” “我没有代号!”青筋暴涨的魏力回答得似乎斩钉截铁。“没有证据我们不会问你。”

“代号有的,但我忘记了。”魏力显得无可奈何的样子。“那为什么刚 才一口否认?”“我怕讲不清楚。现在记起来了。刘颐第一次给我的代号的确忘了。第 二次给的是四位数,叫 2768!”魏力到底顶不住审讯员凌厉的目光和连珠炮般的发问,断断续续交代了 他与刘颐之间的事情。魏力原是一名颇具实力的运动员,代表市队参加过多次重大国内外比 赛。只因“文化大革命”中充当了造反派头目的打手,被从市队刷了下来, 到一家工厂当了仓库搬运工。刘颐从香港回上海做生意,找他过几次,名义 上是雇员,不过跑跑腿,接接电话而已。每次给他 100、  200 元外汇兑换券。 魏力心中仰慕不已,几次流露出想到香港闯闯世面的念头,刘颐听了,总是 不置可否地笑笑。自从张松平向刘颐转达了“三老板”“立即实施第二步行动计划,请‘蓝 衣女’下凡!”的指令,刘颐就一下想到了魏力。刘颐在另一次被审讯中供称: 张松平暴露了特务身份后,就要我在大陆发展人员。他知道我在上海有一个雇员是表兄的小舅子。所以让我发展魏力。张松平说,他是你表嫂的兄 弟,如果不成功,也不会出卖你的。我答应了,并告诉他,魏力的另一个姐 姐和姐夫在美国。张松平说,这样更好了。于是,我从香港到上海,找到了 魏力。刘颐把发展魏力成功的事情报告了张松平。张松平很快报台湾“三老板” 批准,并确定了与魏力联络的三种办法:通过电台联系,拨给魏力 1 台 SHARP800 型收录机和密码书《蓝衣女》1 本,这是上策;由刘颐单线联系此 为中策;必要时征得刘颐同意后由第三者联系,实属万不得已的下策。张松平告诉刘颐:台湾一个月后就开始广播呼叫魏力的代号。魏力听到 以后,立即用秘密手段报告:代号已收听到。台湾再广播正式指令。广播内 容都是 4 个阿拉伯字 1 组的密码,破译方法则是以《蓝衣女》为底本。

“为何用一本文艺小说做底本?” “文艺小说词汇丰富。” “词典的词汇不是更丰富吗?”“词典容易破译。《蓝衣女》这本书印数少,何况,大陆书架上有的,都被我们买下来了。” 台湾“三老板”还给刘颐、|炫^_^书…_…网|魏力规定了同特务机关通联的 3 种方法。 张松平正告刘颐:“你决不能把发展魏力之事告诉 B 市公安局!” 最后,张松平交给刘颐一瓶晶状物品:“这是日本货。只要把它溶于水,用软水笔蘸着写在纸上,然后烫平,再在反面写上明信内容。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联络办法,谁也破译不了。” 刘颐一到上海,就把上述指令下达给魏力。魏力照此办法不断向香港的特务联络点报送情报,同时从刘颐处多次领取了奖金和活动费。

刘颐、魏力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诡秘行踪,早已置于国家安全机关 的视线之内。正当刘颐再度踏上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企图猎获部队中的第 二个“魏力”时,上海市国家安全局把他“请进”了大连市看守所。

从此,那飘荡在空中的“7268”呼叫声,再也没有人理睬了!那“蓝衣女”连同情“她”下凡的人一起跌进了牢狱之门!

震颤的灵魂

1950 年 11 月 19 日午夜,我出生在 S 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 S 城 外语学院的教授,母亲是当地越剧团的小生演员。娘胎里的我,注入了父母 的基因,待我出生长大后,一方面继承了父亲严谨、善辩的学者风度;另一 方面又继承了母亲活泼动人的表演才华。在别人眼里,我不仅风流倜傥,一 表人才,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叙事能手。我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我 3 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学习外语,希望我学有成就。再大一点,便能跟 着母亲哼上一段《宝玉哭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少年生活是一杯杯 糖水和一束束鲜花。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一切都乱套了,一切都颠倒了。人们的积怨、 人的仇恨、人的自私、人的疯狂,都一一暴露无疑。父亲因与一位外籍女教 师同室教学,便被打成里通外国的间谍。由于不忍莫须有的罪名的污蔑以及 各种“创造性”刑罚的折磨,在一个早晨从 5 层的教学楼顶上跳了下来,暴 尸于大庭广众之下。

父亲被迫害致死不久,在全国上下一片插队落户的浪潮中,我背着一个 反革命狗崽的臭名声,于 1968 年,被分配到云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农村是个大熔炉。8 年的农村插队生活,使我的筋骨锻炼得强壮有力。

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农村的活计几乎样样拿得起,无疑是个飞跃。 我养过猪、种过田、割过胶、做过木匠、搞过理发,啥活我都学着干。当时,我所在的大队有一个团支书,是正宗的“红五类”。不知啥原因,忽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办起了一个英语短期培训班,叫我任教员。在 培训班里,我结识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女知青,到现在我仍能记得她的名字: 陈颖。她虽出身赤贫,可她娴静、斯文、聪明、典雅的个性以及标致的身段, 严然像个名门闺秀。接触中,我们彼此间印象都不错。一天,我俩起了个早, 去领略春城的雾景。云南边陲山多,雾好重;在一片白茫茫中,在重叠的岩 影下,我俩并肩而坐,听风声,听猿鸣,我俩谈了好多好多,!有一句话, 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她说:“假如我能一直留在雾中,该多好啊! 我看不清别人,别人亦看不清我。”是啊,一切都看得清清白白,该有多乏 味!由于出身悬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想那种非份之事,根本是不可能 的。况且培训班结业不久,她便被送去上了大学,从此就断了音信。8 年后,“四人帮”倒台了。政策得到了落实,我也回到了 S 城。人是回来了,原来的住房却没了,母子俩挤在一间狭窄的空间里。工作也不尽人 意。我暗暗下定决心,要靠奋斗,靠自力,来改变我的处境。机遇终于来了。  1981 年,家中收到了中断联系 14 年、远在美国的姑 妈的来信。信中除表示对我父亲被迫害致死表示悼念外,还愿意为我自费出 国留学提供全部费用。很快我便收到了经济担保书,随之办妥了护照与签证。 事情变得如此顺利,简直是一场梦。1981 年 11 月,我乘上了波音 747 班机抵达美国的旧金山。前来机场迎 接的是位年轻人。他手里举着一块塑料牌,上面写着我的大名:王大铖。牌 子的左上角还贴着我的一张 6 寸彩照。天晓得,这照片,他们是从哪儿弄来 的。待道清了姓名,问明了事由,我便乘上了年轻人开的一部豪华轿车。轿 车的窗帘紧拉着,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了。我索性闭目养神,稍事休息。车子 开了大约一个小时,在一所乡间别墅门口停了下来,年轻人把我领进一个房间,转身对我说:“王先生,这儿是你的卧室,就在这儿休息,有事请按电 铃。晚安!”年轻人走后,我自然地观察起我的“卧室”来,铮亮的地板, 宽敞、舒适的席梦思,墙壁上挂着几幅美国的风景油画,彩电、冰箱、高级 音响样样俱全。我暗想,姑妈家的条件还真够可以,市区有公寓,市郊还有 这么漂亮的别墅。进而我便有些纳闷:这真是姑妈的家吗?姑妈为何不到机 场接我?这位年轻人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怀着疑虑、苦闷、孤独的心情,在 这所完全陌生的房子里度过了难挨的 3 天。第四天,那位年轻人带我去见“姑 妈”,出了我的“卧室”,转了两个楼梯,便来到了我“姑妈”的大客厅, 姑妈在哪儿?那里坐着的分明是位 50 开外的中年男人。

“王先生,这两天生活得愉快吗?” “我姑妈在哪?我要见我姑妈。”

“你姑妈 4 年前就去世了,我是你姑妈的好朋友。你来美留学的事,是 我替你办的。”“骗局,你们这是在欺骗人。” “欺骗?什么叫欺骗?你能分清欺骗和真话的界线吗?古人说,无谎不成状,无骗不成事。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欺骗往往比真话还重要。一个男人 和自己的女人作爱时,还想着另外一个女人,你能说他们不是一对夫妻吗? 所以,我希望王先生要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只要你能参加我们的组 织,就保证你在这里生活安乐,前途无量。”“你们是什么组织?”

“我们这个组织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其宗旨是广交朋友,搜集信 息,为发展和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和政治交流而努力。”我沉默了。身居异国,举目无亲,孤立无援的我,面对这突然到来的复杂而又严酷的现实,犹豫和不从都是无济干事的。我被迫参加了国民党的特 务组织——“国防部情报局”。该“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一个掩护机构,实际上是台湾“情报局”驻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情报站,我现在的身份已经是这个情报站的一名情报员 了。四个星期后,我乘飞机离开旧金山飞抵台湾去接受正规的特务训练。稍 事休息,我被带去参加一个集体“入党”宣誓仪式。一间不大的房间,布置 得非常隆重。参加宣誓的共有 8 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