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419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419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的计划是: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这个战略不像是蒙古人制订的。印象中蒙古铁骑以纯粹的战力碾压一切,不必用什么阴谋诡计,就可让全世界臣服。

这不过是一种偏见。相比于战力,蒙古人的智慧更加出色,后世人们只看数据的话,会找出哲别、速不台以两个万人队横扫呼罗珊、波斯、阿哲儿拜占、阿拉伯伊拉克,逾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向北,击败阿速、勒思格、薛儿克思、钦察合台诸部联军,再灭亡涅培儿河(今第聂伯河)流域内的斡罗思军等一长串匪夷所思的战绩,一定以为蒙古人神勇天纵,是天生的战士。

这没错,可其间哲别等人频繁使用反间计、离间计,一次次从内部瓦解了敌方联军,这才取得了上面辉煌的胜利。

所以产生自成吉思汗头脑中的灭金计划,必然是智取,绝不会只使蛮力。既然这样,人类历史长河中首屈一指的战术大师订了计划,还有必要存在别的说法吗?蒙古人像神一样崇拜他,又怎么会有反对的意见呢?但真的就有。

新任大汗窝阔台。

越是资历浅薄的领袖就越急于证明自己,他有新的点子。继位的第二年,他亲自出征主持灭金大计,所制订的计划与成吉思汗的借道宋境、迂回埋伏正相反,他要强攻卫州(今河南汲县),进而强渡黄河,之后直面开封。

打下开封,就可以灭亡金国,这多省事。

窝阔台合罕认为凭借着蒙古战士无与伦比的肱二头肌可以搞定一切,那么战争机器就要以这个思路开动。这位蒙古大汗二世命令蒙古汉族系统里的史家大将史开泽进攻卫州。

金国在上一场大胜里沉醉,好多年没有舒展过的心灵变得强健。蒙军来犯是吗,打回去!金国皇帝给完颜合达增兵至十万,完颜合达给完颜陈和尚增兵至三千,渡黄河支援北岸的卫州。

战争变得简单粗暴,像是回到了蒙古初期、金国初期的时代,两个少数民族拔出刀子来聚众互砍,看谁先扑街……既然是这样,那么人数翻倍的忠孝军成了战场上的太阳,完颜陈和尚复制了不久前在大昌府的奇迹,他再一次击败数倍于己的蒙古军。

之后,世界突然间安静了。

蒙古军居然一败之后全军退走,没有再纠缠卫州。为什么会失败,女真人想不通。难道成吉思汗死了,蒙古人武功全失?

武功全失的是窝阔台合罕,他被迫回到了他老爸的思路上去。铁一样的事实让他清醒,他真的不是他老爹,而他老爹也真的没把蒙古帝国完善。

成吉思汗拥有至高无上的管辖力度,在本族内部予取予夺随心所欲。他则不行,他对于蒙古帝国,尤其是军队,基本上只有征调权,而没有领属权。这个折扣非常大,打得蒙古大汗很是自哀自伤,他还算是主人吗?行动只要一不顺,下属们立即强迫他回到老路上来。

执行成吉思汗的灭金计划。

当年五月,窝阔台合罕下令蒙古军分为三队,他自领中路军攻河中府,下洛阳;斡陈那颜率左路军攻济南;拖雷率右路军由宝鸡南下,借道宋境,沿汉水出唐、邓诸州,从侧面迂回至金国后方。三路军相约第二年春季会师开封城下。

左路军、中路军没有什么好说的,无论是济南府所在山东道,还是位于山西永济县附近的河中府,都是蒙古人常去的地方,木华黎早就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杀人放火了,以蒙古大汗之威亲征,一点难度都没有。有难度且受人关注的,是拖雷率领的右路军。

难点首先在于“借道”。

成吉思汗觉得行,是因为“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惜的是,他不清楚关于仇恨,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沸点不同。

他可以因为一位祖先被女真人钉死在木驴上,就跟金国不共戴天。女真人能够因为几斤东珠、几条人命、几位姑娘的名声,就跟辽国死磕到底。可他不清楚世上还有赵构、秦桧之类的“炫”,对全体家眷被虏为奴都不在乎。

那么还何谈所谓仇恨呢?

所以拖雷想借道宋境,去抄金国的后路,本身就有先天缺陷。果然,拖雷率军南下,先攻下了天水军(今甘肃天水南)、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州(今甘肃西和西),再向前就接近了南宋的军事要塞沔州,拖雷决定展开政治攻势。

他派使者去沔州陈明利害,无非是给俺闪条道,俺替你砍仇人,决不动你家一草一木之类的,得到的回应是——南宋沔州统制官张宣把该使者砍了。

理由很充分,你带这么多人想进我家之前抢劫了俺家好几座城池,还保证一草一木都不动,当南宋人这么好骗吗?!

金国你们想打,连南宋也不放过,这才是你们的真心吧。之前的“丁亥之变”早就印证了这一点,贪得无厌的东西,别想从俺这儿占便宜!

平心而论,张宣的决定没错,这么想更没错。蒙古人从始至终打的就是这种主意,之前是打西夏不忘南宋,这次是打金国不忘南宋,总之只要蒙古帝国存在一天,那么吞噬就永不停止。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能想明白。

拖雷火了,以抢劫起家的寒带种族本性发作,不让道是吧,那就武力借道。蒙古军全力攻陷沔州,之后兵分两路:一路迅速向东攻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夺取饶凤关,这是原定的行军路线:另一路南下,一路抄掠蜀川腹地,直到果州(今四川南充北)。

看样子拖雷很像是被激怒到头晕的程度了,他扔下战前策略专心和南宋较劲,其实这正是他精明的地方。如果不想在每一座城池前都陷入苦战,一路和南宋死磕,那就只有在最开始进攻时就凶猛无比,让南宋不敢拒绝他的任何要求。

他得逞了,南宋四川制置司被迫供应粮草,提供向导,送瘟神一样沿途详细指点,保证这帮蒙古大爷不走错路,不砍错人。

拖雷有吃有喝沿汉水东下,出邓州,施施然对开封城形成了战略包围。

金廷慌了,新上任没几天的金哀宗完颜守绪面无人色,大后方告急,所倚仗的天险成了摆设……他骤然觉得末日临头。紧接着蒙古大汗窝阔台亲自近距离给了他迎头一棒。窝阔台合罕的中路军攻陷郑州,前锋游骑已经出现在开封城下!

十万火急。

再也顾不得许多了,必须调精兵回防。而精兵在哪里……潼关,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都在那里,集结重兵有十五万之众。

金国就是这样陷入了成吉思汗给他们挖好的泥潭,无可奈何。虽然他们知道这时从潼关调兵回防是饮鸩止渴,也没法不这么做。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他们能眼睁睁地看着都城被攻占?

金国十五万精兵,其中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在公元1232年正月的严寒大雪中千里狂奔救开封,他们真的是不顾一切了。首先是倾巢出动。潼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也就是说,连潼关都不要了。第二为了速度,只带了几天的粮食,彻底轻装上阵。就为了尽快冲回都城。

金国版破釜沉舟。

这样的速度,真的似乎赢回了转机,他们在邓州境内的禹山(今河南邓县西南)就堵住了蒙古右路军。拖雷也变得被动,他被迫兵分两路,使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一部分甩开金军,继续向既定目标挺进,去与窝阔台合罕、斡陈那颜会师围攻开封。另一部分与金军纠缠,但是效果不好,金军没有被截断,连方向都没被扰乱,仍然在向开封城尽全力运动。

这是那个时代里最艰苦的一次行军,金军行动仓促,衣衫单薄、粮食缺少,恨不得一步迈到都城,哪怕立即接战,也能喘口气。

可实际情况是,他们连眨眼都是奢侈的。蒙古骑兵仗着马快弓劲,时刻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他们行军时随时会被偷袭。每当他们要安帐休息时,都会有蒙古骑兵突然间蹿出来,黑暗中一阵箭雨,射得金军帐篷千疮百孔,等他们操家伙冲出来时,人早跑得没影了,现场连根蒙古马毛都没剩下。

金军没法休息。

形势很快变得更加令人发指。蒙古兵不仅在晚上骚扰,连金军白天埋锅做饭时都要来骚扰。这群寒带草原战士在冰天雪地里玩得很开心,时间久了,女真人发觉出不对劲。

这到底是谁在堵截谁?

之前十五万金国精锐从潼关不顾一切地急行军回救都城,拼死拼活在禹山把拖雷堵住,之后两军纠缠在一起,怎么看都是蒙古人假宋灭金的意图落空了,可现在看来,味道怎么品怎么不对。

金军真的堵住了拖雷吗?

拖雷分出的一部分兵力仍然向开封进军。

金军敢就地歼灭拖雷大部队,不受这种疲劳战术的损耗吗?

当然不敢,威胁到开封城的不只是拖雷这部分,蒙古大汗窝阔台亲征,游骑已到开封城下,那边十万火急,哪怕再大的损耗也得受着。这就造成了金军咬紧牙关不吃不喝不睡觉,时刻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在冰天雪地里迅速筋疲力尽。

而蒙古军像狼群一样环伺周围时隐时现,控制着行军的速度、疲劳的程度,精确地掌握着那个临界点。开始时金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等他们走到了钧州(今河南禹县)以南的三峰山时,才猛然发现不对。

此时,他们已经陷入绝境。

拖雷近三分之二的兵力一直和他们纠缠,其余的急趋开封,窝阔台也已临近开封,所有的情报都直指开封。可在三峰山,金军猛然发现不仅拖雷那三分之一的兵力突然出现,连蒙古大汗窝阔台都挡在了他们的前头!

直到这时,女真人才如梦初醒,蒙古人的攻击点到底在哪里。哪儿是什么开封城,根本就是潼关这支金国仅存的精锐部队。所有的调动都只为了这一个目标而服务,怎样调他们出关,怎样逼迫他们,怎样使他们疲劳,怎样掌握住节奏,使包围圈形成,形成时正是他们筋疲力尽之时。

这些,蒙古人都做到了,就在河南境内的三峰山一带。

禹县附近的三峰山,地势非常一般,只是低矮平常的三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头,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地貌。如果一定要说这座三峰山有什么特殊,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传说。此地是钧州,相传有钧台,是华夏第一王朝“夏”开国时,夏禹王举行祭典的地方,后来又成为夏桀囚禁商汤的地方,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处,意义非同小可。

可在公元1232年的冬雪中,这里充满了绝望和暴力。十五万饥寒交迫的女真士兵面无人色地在寒风暴雪中瑟瑟发抖,他们的手甚至没办法握住比寒风还要冷、结满了冰凌的刀枪。蒙古军在外围围而不战,分批燃火烤肉。一阵阵的香气飘了进去,那比致命的毒气还要毒,让女真士兵们饿得发狂,却没有勇气,更没有体力冲出去决一死战。

直到这时,蒙古兵仍然没有发动最后一击,他们还在算计,要怎样才能以更加小的代价,覆灭这支金国仅存的精锐。

蒙古军放开了一条通往钧州的“生路”。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这一步,蒙古人还不集体冲锋,把三峰山变成屠宰场,杀光被围困的金军。他们不是纵横世界无敌手,动辄毁灭数十万人的敌军吗?这么想应该没有错,过往无数次战役,世界各种族都深受其苦,可是这里面有些内幕并不是谁都了解。

蒙古军惯于以弱胜强,两个万人队横扫欧亚,可是东亚的对手与女真人不同,女真人毕竟雄踞世界之巅近百年,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眼下这十五万精兵,仍然是世间不可侮的强大力量。

蒙古人对之不敢小觑,不仅借道南宋,还出动了四万骑兵。

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有些不着调,且不说是不是过分小觑了女真人,至少也是太不把蒙古大汗本人当回事。才四万,领军的又是大汗又是监国亲王,这不是君子自处险地,没事找死吗?

可查资料能得到答案,蒙古人基本也就能派出这么多人了。

蒙古军开国时期全部兵力大约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这时家大业大地跨欧亚,哪一处都得留人,导致的后果就是大汗亲自出马砍人,也只能凑出区区四万的兵力。

好在蒙古军完美地制订了计划,完美地执行了计划。

这时满山冰雪中,蒙古军闪开了一条小道,饥寒交迫的金军明知凶险,明知后果是怎样的,可还是开始了逃亡。

教科书般的一幕出现,“道路”闪开,重围中最生猛的一小部分金军冲在最前面,他们向北面的钧州跑去。蒙古军没理会他们。

落在后面的、反应迟钝的都是精疲力竭苟延残喘的,这些人占绝大多数,他们被蒙古军斩成几段,分割屠杀。

血色三峰山,除几千人之外,十五万金国潼关精锐都死在了这里!

逃出去的命运更加悲惨。先是完颜合达的副手移剌蒲阿,他跑得最快,目标不是钧州,而是原定的目的地金都城开封。也就是说,不管情况怎样,他一定要去拯救京城和他的皇帝,哪怕是败了,也要冲到那里才行。可惜的是,他在半路被追上了。

移剌蒲阿被俘,遭劝降,答以“我是金国大臣,只应死在金国”。不屈被杀。

完颜合达在完颜陈和尚的保护下冲破蒙古重围,逃进钧州城。蒙古军随即杀到,城池几乎立即失陷。完颜合达在乱军中被杀,身份确认后,首级被送至开封城下,向金国京城示威。

战斗逐渐平息,没人发现完颜陈和尚。

这时完颜陈和尚已经杀出了蒙古军包围圈,如果想逃,他能逃走;如果要隐藏,他能静悄悄地活下去。可是他没法容忍这些。

宁让身死,不让名灭。

如此大战,金军最后一支精锐之师全军覆灭,他身为全军名将,怎能默默偷生!思前想后,完颜陈和尚觉得生无可恋。难道说,金军还有重新振作反攻蒙古的可能吗?没有,那么何必活着。

完颜陈和尚单骑来到蒙古军前,自陈身份,要求见蒙古主将。蒙古军如临大敌,层层围住,押送他去见拖雷。

完颜陈和尚见拖雷不跪,朗声说道:“我乃大金忠孝军统领完颜陈和尚,大昌原、卫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