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细数三国豪杰 >

第64部分

细数三国豪杰-第64部分

小说: 细数三国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二十节
(更新时间:2007…6…8 16:41:00  本章字数:2561)


  人多好办事,曹操一声令下,很快就把河水引到城下,下邳城随即被淹没。这一来吕布的情况更加困难,再要突围就更加不可能了。
  其实在这之前他还是有机会突围,甚至反败为胜的。《后汉书》和《魏氏春秋》有这样一段相同的记载,说陈宫曾给吕布献过一条颇具可行性的计策。他建议吕布带一部分人马驻扎城外,自己率领其余的士卒坚守城池,这样就可以互为犄角、互为援助与曹操相持。曹操远路而来,军粮有限,可以一直拖到曹操军粮耗尽,不得不退兵,如果那时趁势掩杀说不定还可以反败为胜。应该说这是一个挺不错的主意,而且相当可行,吕布当时就采纳了。
  可当他回到家里准备行装时却被他的妻子拦住了。妻子对他说,当初曹操对陈宫那么好,待他如“赤子”,可他还是背叛了曹操。现在你对他还不如曹操对他那样好,却要把下邳和家小都交给他,一旦有什么变故,可怎么办呢?吕布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英雄记》还说,吕布曾打算让陈宫、高顺守城,自己带人出去截断曹操的粮道,可这个主意又被他妻子的一番话打消了。她说陈宫、高顺一向不和,让他们守城只怕要出问题,你还是另作打算吧!最后她又说,将军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不用管我!这句话是最有杀伤力的,明明不愿你这样做,偏偏要说你就这样做吧,“不用管我”!这是对付男人最有效的手段,百试不爽。唉!女人!似乎她们是天生的心理学大师,轻易就能抓住男人的弱点,片言只语就能让男人改变主意,言听计从。于是吕布再次听信了妻子的话,放弃了这个主意,也错失了扭转战局的机会。
  《三国演义》说吕布的妻子是严氏,但正史没提她的姓名。吕布在李傕、郭汜攻陷长安时仓皇出逃,光想着带上董卓的人头,却把妻子“忘”在城里了。多亏了他的一个朋友庞舒收留了严氏,才使她没有落入敌手,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于夫妻团聚。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严氏才会在类似情况发生时阻止吕布出城,把他留在身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她是吕布的妻子,当然不会故意把他往火坑里推,虽然她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但那只是由于经历、见识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见解,无论这个见解是对是错责任都不在她。
  问题的关键还在吕布。领导者身边总是有很多谋士,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同、甚至相左的建议,而且往往还都觉得只有自己的建议才是唯一正确的,严格的说他们都没有错,都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决策者能在众多不同的意见里选择正确的来执行,其实这就是领导者的能力。曹操身边就有很多谋臣,他们经常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但最后拍板作决定的是领导者自己,曹操独具慧眼,经常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建议中选择出最正确的。在这一点上他比吕布要强得多,吕布同志似乎天生具有对正确意见的免疫力,他经常能在众多的建议里避开正确的,然后任意选择一个不正确的来执行,这次的事就是个例子。
  当然吕布的错误不止这一处,在对待陈宫的问题上他也很不高明。此时的他对陈宫已经很不信任,甚至是心怀戒备了。在郝萌的反叛被平息后,经过调查发现他是受了袁术的指使,而且有迹象表明陈宫也参与了进来。吕布当时的态度是“不问”,也就是不追究、不调查,这个决定应该说还算正确。可当时“不问”不等于过后也“不问”,或者既然决定“不问”就干脆大大方方的彻底忘掉这件事,要不就对陈宫更加倚重,用真诚感化他。可是这些吕布都做不到,他表面上不追究,但心里一直放不下,对陈宫不再那么信任,并逐渐疏远以至于暗自戒备。所以当严氏一提出对陈宫守城不放心的时候,吕布立刻恍然大悟,当即改变计划。
  在这件事上陈宫也做得不对,明知道吕布心眼小,他还不主动向吕布说明情况。如果他是清白的就应该解释清楚,消除芥蒂;如果确实参与了此事,就应该坦白自首、争取宽大,或者干脆就逃跑,省得在这儿受窝囊气,反正卧底的身份已经暴露,留在这儿也没什么用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那里闷着,一声不吱。这可倒好,君臣二人一对闷葫芦,表面上谁也不提这件事,但其实谁也没敢忘记,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就在两人的沉默中,吕布又错过了一次自救的机会。当然吕布为自救也做了不止一次努力。他为了让袁术早些派救兵来,决定立即把女儿送到寿春。可此时下邳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怎么能出得去呢?《英雄记》说,吕布也挺有办法,他用绵把女儿裹好绑在马上,趁夜亲自送出城外。刚一出城就遇到曹军,双方展开激战。曹操早就下了死命令,不准放一个人从城里闯出去。曹操治军很严,所以他的命令一向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次也不例外,曹军将士拼命厮杀,一步不肯后退。早已被命运之神抛弃的吕布怎么也冲不出去,只好又退回城里。
  自救不成只好等别人来救了,吕布这时得到一个好消息,还真有几路人马赶来救他。他们分别是吕布的准亲家袁术、吕布的好朋友张杨、吕布的崇拜者臧霸,这些人的力量虽然不大,可对疲惫的曹军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威胁,只要吕布能坚守到援军到来,事情就还有转机,能反败为胜也说不准。现在的问题是:他能不能坚守到那个时候?虽然现在下邳已经被水淹了,但从防御力量和军事储备来看问题不大。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就在吕布认为防守不成问题的时候,他的内部出了状况。事情起源于吕布的禁酒令。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术,夏禹在尝了第一口酒后就预言说:后世必有因酒而亡国者!此言不谬,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像吕布这样因禁酒而失败的例子还不是很多。纵观古今中外,但凡禁酒令一颁布必然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力反对,因此而引起社会动荡的也不在少数。吕布就不说了,刘备在入蜀后也曾颁布过禁酒令,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关于禁酒令最著名的例子大概要数十九世纪美国的那一次了,当时搞得民众怨声载道,酒价暴涨,贩酒成了比贩毒更挣钱的买卖,于是众多黑帮纷纷介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社会的动荡,后来政府不得不取消了这一禁令。似乎历来禁酒都没有成功的,这不,英国刚刚颁布限酒令新法案,就连在家喝酒都可能违法!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会怎样收场!
  昨天犯了个愚蠢的错误,把十九、二十节顺序弄反了,今天只好改一下,用倒叙的方法写出来,希望能保持全书的连续性,不致影响阅读。不过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我还是自己招出来,争取个宽大!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二十一节
(更新时间:2007…6…10 17:13:00  本章字数:2676)


  《九州春秋》说在刘备驻扎在小沛时,那时他和吕布还没有翻脸,下邳城发生了一起盗马案。吕布手下有个骑兵将领叫侯成,他有一次派自己的门客去牧马,整整交给他十五匹马。结果这个门客不知道怎么想的,直接赶着马就往小沛跑,想要投靠刘备,大概又是被策反了吧?多亏侯成及时发现,带着人把这些战马给追了回来。这件事虽然不小可也不算太大,只不过当时平安无战事,众将也都闲得难受,正好以此为由头在一起聚一聚。于是他们就拿着礼物来祝贺侯成,借机讨杯酒喝。
  侯成正好有五、六斛已经酿好的酒,又特意去打了趟猎,猎得十多头猪。有酒有肉,同事们欢聚一堂,准备暴撮一顿。古人最重礼数,侯成也不例外。开撮之前,他亲自给主公吕布送去半拉猪、五斗酒,还毕恭毕敬地“前跪”说到,托将军您的福,我把那些战马都追回来了,同志们来给我祝贺,大家打算在一起聚一聚。这些酒食先献给您,就是那么点意思,“先奉上微意”。
  应该说侯成对吕布还是很谦恭有礼的,处事也很周到得体——除了违反禁酒令。
  吕布一听就急眼了,NND,我刚签发了禁酒令你就聚众豪饮,还给我送酒来,你想干什么?!还拽上众将一起喝?你想咋的?!噢,你们做兄弟,想合伙谋害我呀!?
  史书中没提吕布禁酒的原因,担心喝酒误事大概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可能还是粮食不足。一段时间以来,徐州地区的收成一直不理想,很多百姓都吃不饱饭,用粮食酿酒就显得太奢侈了。而且战争年代更应该首先保证军事供给,这可能才是吕布下令禁酒的主要原因。
  吕布一通发作可把侯成吓坏了,又气又怕,赶紧离开了。史书上没说吕布如何惩罚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惩罚,批评两句就拉倒了。《后汉书》对这件事也有记载,大同小异,基本事实都一样,只有个别细节不一致。《后汉书》没明确说此事发生的时间,根据上下文推断应该是在下邳被围之后,不过如果真是在这个时候,下邳已经被水淹了,侯成等人还有心思喝酒看来神经也是够大条的。而且《后汉书》也没说侯成的门客一下子盗走十五匹马,只说是“名马”,没准就是吕布的“赤兔”。罗贯中揉合了两种说法写进《三国演义》里,并杜撰了侯成被暴打的情景,为后文伏笔。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侯成被吕布打了“五十背花”,这个打法与张飞打曹豹是一样的,看来只要因为酒挨打,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后人读史到这里往往会感叹吕布不应该对侯成如此不讲情面,其实这多是在了解了后来发生的事情后做出的事后诸葛亮式的感叹。谁也不是神仙,不会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事。从当时的情形看,吕布这样的反应并无大错。禁酒令刚刚颁布,就有将军带头违犯,如果吕布连身边的将军都管不住还怎么管别人?治军讲究的就是一个“严”字,要求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如果不能成功地制止侯成只怕以后真的要政令不畅了。
  当然吕布也不是一点错都没有。首先他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以这样的形式发作,要知道众将还在侯成家等着他回来喝酒呢。吕布这样一发作不但让侯成在众人面前没面子、伤自尊,而且也搅了大家的酒局。他更不该说众将“作兄弟,共谋杀布”,这话太伤人了。不但犯了众怒,还一语成谶,后来真的被人家给算计了。看来领导同志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时间、场合,讲究方式、方法。
  其次,吕布在严重挫伤侯成的自尊后不应该还对他委以重任,这个错误比第一个更严重。刘备曾对张飞说过,你喝醉后喜欢鞭打士卒,可打完之后还安排他们在身边工作,这样很不妥当。可张飞不听,最后果然死于身边人之手。刘备说的很对,既然人家不再对你畏威怀德、甚至心怀不满,那就不要安排他们重要的岗位,不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以免自误。
  侯成被吕布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又羞又怒又怕,回到家里把等着喝酒的众将都打发走了,把人家拿来的贺礼又都退回去了,感觉特没面子。他越想越恨,终于起了报复之心。其实这个时候下邳城已经被围困了三个月,史书说城里已经“上下离心”,人心涣散,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打算了,出现了内乱的先兆。即使没有这件事、没有侯成,也会有别的事、别的人出现,早晚会有人背叛吕布,完成对他的最后一击。
  侯成打定主意之后,就找来两个朋友商量怎么报复吕布,这两个朋友是宋宪和魏续。《后汉书》没说他们的名字,《三国志》却有交代。“宋宪”这两个字在《三国志魏武帝纪》里写作“宋宪”,可到了《三国志吕布传》却又写作“宋虑”,不知道哪一个准确,或者干脆就不是同一个人。还有魏续,别人背叛吕布也就算了,魏续也背叛他真让人替吕布难过。魏续和吕布似乎有亲戚关系,而且吕布非常看重他,对他也很好。吕布喜欢魏续看不上高顺,就特意把高顺的“蹈阵营”夺来交给魏续。所以说在吕布集团内谁背叛吕布都可以,唯独魏续不可以,可偏偏就是这个吕布青眼有加的魏续背叛了他,而他死活看不上的高顺却陪他一起死了,吕布识人的眼光真是不敢恭维,让人嗟叹不已。
  侯成、宋宪、魏续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的了背叛吕布的方案,一向以背叛别人著称的吕布终于要遭遇一生中最致命的背叛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报应。。这三个人的计划与《三国演义》里的大不一样,按罗贯中的说法说他们先盗走赤兔马,然后又趁吕布打瞌睡时绑了他,可实际上他们畏吕布如虎,不敢冒险去绑他,而是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
  建安三年十二月,侯成等人终于等来了下手的机会。他们趁人不备,突然发难,绑架了陈宫、高顺,然后率众投降。《三国志》只说他们绑架了陈宫,没说高顺是否也被绑,但《后汉书》却明白无误地指出,高顺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擒的。项飞也宁愿相信他是这样被俘虏的,不愿意看到这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战败被俘。这还不算完,侯成等人还打开城门,献关投降。城门一开,如狼似虎的曹军立刻蜂拥而入,像潮水一样冲进了下邳。
  吕布听说曹军已经入城,不禁大吃一惊,急忙组织抵抗。可是为时已晚,他和城内残余守军很快就被压缩到城东白门楼上。看着下面越聚越多的曹兵,吕布意识到大势已去,于是他命令自己身边的亲信杀了自己,拿着人头去见曹操,可是亲信“不忍”(也不知道是“不忍”还是“不敢”)。其实吕布并无死志,此举只是一种姿态,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他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他还是不想死的。如果他的亲信脑袋缺根弦,真想执行命令杀了他,只怕说不定谁先倒下呢?当然啦,既然是亲信,对吕布就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