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持交战。
以先头部队传回的报告加上空中侦察的结果,统帅苏军北德方面军的崔可夫当即意识到自己趁对方立足未稳挥出的重拳已经落空,由于把不准帝国军队退岛防守的真正意图所在,他下令鱼贯而行的主力作战部队停止前进,这支由四十万官兵及数千车辆组成的纵队在地图上恰恰形成了一条昂起头伺机攻击猎物的蛇,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必露破绽。
若是常规作战,崔可夫的策略无可厚非,然而民族战争的汪洋是再英明的指挥官也难以应付的。斯图加特的烽烟召唤着不屈的意志,帝国军队登陆日德兰半岛更吹响了全面反击的号角。起义!暴动!整个德意志在发出怒吼,仅北德就有汉堡、不莱梅、吕贝克、罗斯托克等港口城市接连爆发大规模起义,由几十、数百到上千人发动的村镇级起义更是数不胜数。在帝国潜伏人员、复兴党自由团以及地下抵抗组织的引领,起义者轻车熟路地破坏交通设施,突袭并炸毁各条河流、运河上的桥梁,剪断电话线,袭击苏军哨兵、运输和运输车辆,依托村镇、树林、山岭与苏军作战。整个德意志在熊熊燃烧,苏联占领军固然像是穿着厚重皮靴之人,能够勉强走过燎烧的草地,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过热、中毒、窒息的症状将接踵而至,直到他们撤出这片土地或是葬身于此!
人员受到袭击、设施遭到破坏的报告如雪片般飞向苏联的军队指挥官和政治决策者案头,他们此时在德国的驻军总规模本可应付这种状况,但南北两端同时投入重兵,在德国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就显得过于薄弱了。缺乏武器和作战训练的平民不足为惧,但前期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德国的帝国武装人员在这时候就充分显现出他们的强大破坏力了。在斯图加特,残余的抵抗者仍牵制着包括第11机械化兵团在内的数万苏军官兵,而在斯图加特周边的几个地区,德国武装人员通过围歼苏军巡逻队的方式策应斯图加特城内的同伴,并且利用无线电通讯将这些战报发布出去,鼓动更多的德国民众投入这场浩大的民族战争。
出于对苏联军事机器的深深畏惧,西方盟国在签署停战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暗中支持苏联占领区的反抗力量。在德国西部,起义者就大量装备了盟军的制式武器,虽然都是一些相对过时的轻武器,但这仍大大提升了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帝国军队登陆日德兰半岛的当晚,德国西部的起义者就一口气从苏军手里夺回了凯泽斯劳滕、波恩、梅彭等城市,击杀数百名苏军人员,公开吊死了一些傀儡政权官员,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埃森、科隆、萨尔布吕肯等地,起义者占领了一部分城区并与苏军展开激战。
国外占领区的火焰再旺也难让苏联本土的民众感到焦虑,而当携带核弹的飞行器出现在他们头顶并肆意嘲弄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时,情况变得非常不一样了。阳光下,喷涂铁十字徽标的“圆盘”飞行器出现在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拉尔上空,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官方亦向世界宣布:如果苏联不放弃对欧洲国家的占领,自由帝国将对苏联的重要目标实施无差别的核打击,直至苏联政府放弃对外占领——或在核打击下彻底覆灭。
针对自由帝国的核威胁,苏联官方迅速作出反击:一旦苏联领土遭到外国的原子弹袭击,无需确定它来自哪个国家,苏联都将向北斯堪的那维亚投掷足以摧毁自由帝国的核弹,并警告临近的挪威、瑞典民众尽早远离自由帝国占领区。
核战争的阴云再度弥补欧洲上空,西方盟国政府罕见地选择了沉默。东西方大战中前期,苏联一直否认本国拥有核武器,并一度接纳国际核专家团队入境核查,但柯尼斯堡核爆炸发生后,国际社会一致认定苏联已经掌握了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苏联政府也未再否认,至于核武器是否已经真正成为苏维埃战士手中的利剑,此时只有莫斯科的当权者心知肚明。
暖春的午后正是小憩的理想时段,苏联海军的一支快艇编队却在丹麦洛兰岛东南方水域跟帝国海军的护航舰艇打了一仗,苏军以两艘鱼雷艇的代价击沉了帝国军队的轻型驱逐舰和炮舰各一艘,看似赢得了胜利,却目送帝国方面的运输船只继续靠近德国东北部的吕根岛。在这之后,双方各派战机抵达这一海域,苏军意图攻击帝国船只和登陆部队,帝国军队的喷气式战斗机则成功击落了二十多架苏军轰炸机。
和丹麦的岛屿不同,苏军从占领德国开始就掌握着对吕根岛的控制权,早先希登塞岛闹剧发生之后,苏军即向德国北部岛屿增派了警戒部队,而帝国军队登上丹麦诸岛后,苏军再度向这些岛屿加派部队并加固了防御工事。帝国军队登陆吕根之时,岛上共有1200多名苏军官兵,且除一座码头之外,苏军悉数破坏了该岛的其余航运设施,并在每一处海湾和浅滩设置了警戒哨。不过,再周密的防御也无法弥补兵力投入上的差距,利用异常充沛的海上运力,帝国军队一口气投入了四千兵力,并用登陆舰将坦克直接运上吕根岛,在回归祖国的精神感召下,帝国士兵们个个有如猛虎下山,加上充分的前期准备,他们迅速在岛屿北部和西部的三处登陆点站稳脚跟,尔后无所顾忌地冲击苏军阵地。虽然苏军在吕根岛上的抵抗将一直持续到帝国军队登陆的第二天,但进攻者在前几个小时就已经摧枯拉朽地奠定了胜局。
第29章 恶斗(3)
“追求独立、自主、自由的德国人民,别被法西斯为你们勾勒的梦幻未来所蒙骗,你们难道忘记了战争曾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千千万万家庭带来的苦痛悲伤?战争不能给你们带来幸福生活,战争只会让你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子送命,和平民主的道路才是拯救德国的正途,相信我们……”
外面,苏军用扩音喇叭一遍遍播送攻心的语句,阴暗的下水道里,林恩和他仅存的三名下属虚乏地靠坐着。斯图加特起义已经熬过了整整一昼夜,绝大多数战斗者或阵亡牺牲或放弃抵抗,侥幸躲藏各处的也无法再对重新占领斯图加特的苏联军队构成威胁,他们彼此失去了联络,亦无法获知外界的真实情况,所能做的就是在苏军对庞大下水道系统进行彻底清理之前平静等待。
“多可笑啊!”坦泽仰面一笑,“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死于苏军炮火、枪弹、刺刀、拳头还有铁丝网的德国人数不胜数,工厂的机器设备能拆的都被运回苏联去了,每年冬天都有人因为缺乏取暖燃料和食物而死去,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和平民主!”
另外两人一个是帝国近卫军的陆兵中士,一个是复兴党自由团的突击小队长,能够跟随林恩走到这一步,他们的钢铁意志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一场失败的起义实在很难让苟且偷生者强打起精神来,帝国军人脸上的表情显得非常麻木,自由团战士的心态看来也是非常失落的。
“这就是苏联人自以为聪敏的思维方式。”林恩低声说道,而他的这一评论在若干年后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证明。
头顶上方隐约传来发动机轰鸣声,四人不约而同地转入木雕状态,直到外面的噪音只剩下喇叭里的聒噪,手臂受了枪伤且子弹还留在体内的自由团突击小队长问说:“长官,即便我们付出的牺牲最终能够将苏联人赶出德国,一支困扰我们的地理格局没有改变,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变得前所未有的虚弱,甚至连一些亚洲国家都不如。别说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后辈和后后辈,还会有机会看到德国重新强盛然后逐一击败强敌的那一天吗?”
类似的疑问,每一个决心抵抗苏军侵略的德国人在拿起武器之前或许都活思量,而渺小的人类对历史发展轨迹难有准确的判断,林恩的优势则在于他对旧历史时空的了解。从历史趋势来看,用不了几年各军事强国就将一一迈入核门槛,核制衡的时代意味着从军事上击败宿敌机会很小,但红色帝国最终垮于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拙劣的侵略政策以及各种内耗,意味着阵营与阵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撞已经不再以战场上的面对面拼杀作为唯一途径。
“只要国家独立、民族自由,我们就一定能从废墟上站起来,二十年不行就四十年、六十年!我相信,以德意志民族勇敢、勤劳、认真的品质,重回强国之列是必然的,而且我们有生之年定能看到显著成果——如若至死那一天你还没有看到,尽可以在天堂轻蔑地鄙视我。”
林恩的这番解释不是第一次用来鼓舞情绪沮丧的士兵们,而在公开抵抗苏联占领之前,在前两次上莱茵河谷之战的艰难时期,它曾让许多迷惑、彷徨的战士找到方向,只不过这一次,抱着必死之心的自由团战士仅仅从嘴角挤出一丝苦笑:“至死那一日?也许今日,也许明晨……长官!”
若真是要葬身于斯图加特,林恩心想,那也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宿命。1945至1949,四年多的时光,一千多个日夜,战争的酸甜苦辣、喜乐悲伤自己都亲身体验了一遍,该放不开的并非未竟的宏伟愿望,也不是无上的权力之巅,而是对真切情谊的无限眷恋——这既有对战友伙伴的诚挚友情,也有对妻女的家人亲情,而这些都是林恩在旧时空不曾享有的。
坐在希望与绝望的边缘,林恩四人顺从于时光的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从地表传来的隆隆轰响一阵接着一阵,下水道里也频有明显的震感传来。头脑清醒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种变化,坦泽最先揣测道:“苏联军队在撤离斯图加特?迫于我们的全国性起义和自由军的反攻?几点了,现在几点了?”
林恩的表在战斗中磕坏了,帝国军中士捋起袖子,好在他们配发的手表指针都带有荧光剂,在黑暗中也能够读出指数。
“两点……是三点半,差两分。”
“这么说我们已经坚守了一昼夜又15小时!”坦泽试图用苦中作乐的心态带动气氛,而仅仅4年前,18岁的他还是个上了战场就不知所措的新兵蛋子。
逆境中的乐观就像是黑暗中的火星,即便不能照亮道路,也能够让人感受到积极因素。须臾,帝国军中士建议说:“我们的子弹还有几发,等到天黑之后摸出去看看情况,即便光荣了,也信守了战至最后一个人的承诺,如何?”
“甚好!”坦泽立即回应说。
林恩道:“我没问题,诺斯,你受了伤,要么就留下来防守吧!”
失望之人并没有放弃努力,突击队小队长谢绝了林恩的照顾:“一点小伤,不妨碍我用手枪射击,再说了,这里有什么可防守的。”
“那好,我们饱餐一顿,好好睡上几个小时,养足了精神跟敌人死磕!”尽管四人只能凑出两盒肉罐头、五块巧克力、半壶淡水以及一些碎面包,林恩说这话时豪气十足。相比食物,他们的弹药情况更加恶劣,四支突击步枪总共只剩下三十三发子弹,五支手枪凑出八个满弹匣,用这些来对付满城的苏军士兵可实在太少。
在这个下午,抵达吕根岛的帝国军队已经达到七千人之多,除了常规的战车、火炮之外,还配备了十辆搭载多管火箭炮的装甲车、十二套防空导弹发射器以及大量的弹药物资,以吕根岛的地理环境对比苏军海上力量,固守不成问题,跨过海峡踏上德国陆地也如利箭在弦。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北德方面军的战斗纵队转后队为前队,机械化兵团浩浩荡荡朝吕根岛方向杀来,屯驻柏林的苏军部队也调派一支整装的坦克部队向北驰援。不过,这两路快速机动部队在交通发达的德国领土上非但没能跑出应有的速度,反而像是在烂泥地里行军一样慢如龟爬——铁路沿线的大型桥梁得到了苏军的严密保护,但那些跨越河渠的小型桥梁却遭到了德国起义者的强行冲击和爆破,各种各样的地雷被埋设到公路沿线甚至铁路线周边,仅在米勒恩一地,分头绕路的苏军付出二十多辆坦克损伤、三十余辆军车被炸的代价仍无法迅速通过,最终只得等待工兵在主要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在萨尼茨,苏军坦克部队在行进途中遭到了反坦克制导火箭弹的攻击,起义者利用简易滑轨从树林中发射制导火箭,打完了直接撤退,然后在下一处伏击地点继续发动攻击,使得苏军不得不放慢速度警戒前行。等到西、南两路苏军的先锋部队克服重重阻碍抵达临近吕根岛的施特拉尔松德时,夜幕降临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
利用主场作战的夜间优势,帝国军队露出了阳光下暂且藏起的獠牙,而苏军也是三军齐发,决斗之势跃然而出。在吕根岛附近及大小贝尔特海峡,帝国军队的护航舰只不仅继续与苏军潜艇、鱼雷快艇、炮舰交手,还第一次面对苏联海军的重型战斗舰艇——新服役的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奇卡洛夫”号。这艘1939年开工、二战期间中断建造的水面舰艇拥有1。1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装备四座三联装的6英寸主炮,装甲坚厚、设备齐全,就战斗力而言已经相当于一艘轻量级的重巡洋舰。以这艘性能全面的巡洋舰为战斗旗舰,17艘苏军舰艇组成的作战编队在夜间进入了洛兰岛东南海域,横截从洛兰岛到吕根岛的海上航线。帝国军队投入护航的舰艇和潜艇数量虽然多于对手,却没有一艘万吨级的战斗舰艇,而攻击机和轰炸机的夜战效率又指望不上,只得反过来依靠鱼雷艇和潜艇去攻击对手。
尽管冒着随时被苏军舰艇攻击的危险,为帝国军队提供海运支持的舰船仍整夜频繁往来于丹麦诸岛与欧陆之间,在日德兰半岛根部乃至德国西北部沿海开辟了多处新登陆场。就常规战术而言,在敌人沿海岸线部署大量机动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分散兵力绝非明智,可非常之战就需要有非常之策,帝国军队每处登陆都能得到起义者和地下抵抗者的策应,他们多不固守滩头阵地,而是利用苏军调动时的部队衔接空隙实施灵活作战,协同起义者误导苏军判断,制造某些地域帝国兵力十分强大的虚像,而在另一些地段又隐蔽行军,向远离海岸的苏军城镇发动突袭,大量绞杀苏军的二线部队,使得苏军处处被动、处处不利。在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