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230部分

中国皇帝全传-第230部分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奕讠宁出生以后,深得父亲和母亲的疼爱,生活自然是欢乐而优越的。为了更好地对奕讠宁进行教育,道光帝不仅经常亲自督教,而且按照培养幼君和皇子的惯例,使其6岁的时候开始入学读书。所学的课程很多,除学习蒙古、满族语言文字,并按照满族的习俗练习骑射技能外,主要是学习儒家经典、历代治术、圣训、列朝实录等等。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奕讠宁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病死,奕讠宁还不满10岁,母亲的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打击,欢乐的童年留下了一丝阴影。孝全成皇后死后,奕讠宁由静贵妃抚养。值得庆幸的是,静贵妃见小奕讠宁过早地失去了母爱,十分爱怜他,所以对他就象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奕?一样,处处关心和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小奕讠宁也很懂事,见静贵妃对自己这样好,也十分感激和尊敬静贵妃。奕讠宁和奕?年龄相仿,兄弟俩同在书房读书,共同练武,两小无猜,关系十分融洽。虽然他俩是异母同父的兄弟,但两人的性格却迥然不同,奕讠宁好静,奕?好动;奕讠宁性浑朴,奕?性机敏;奕讠宁谦恭温和,奕?争强好胜。道光帝晚年,为了建储传位的事费了不少的脑筋和心思。在道光帝看来,皇四子奕讠宁和皇六子奕?,都是很好的人才,自己都很喜欢,两人虽各有千秋,但却都有继位的资格。奕讠宁是正宫皇后所生,而且年长,按照一般的惯例和传统,理应奕讠宁继位;而奕讠宁生性聪明,才华出众,尤其是相貌和平时的行为都很类似道光帝,所以虽然是庶出而年少,却受到道光帝格外的器重和垂青。道光帝虽想早些立下储位,以减少一件心事,但却犹豫不决,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定储一事,悬而未决。

随着年龄的增长,奕讠宁和奕?逐渐懂事了,虽说两人一起长大,关系十分密切,但是谁都希望自己能继承皇位,即然父亲久未决定此事,那就说明父亲还没有最后决定谁优谁劣,只要努力,自己就有继位的希望。所以弟兄两人彼此开始或明或暗地展开了竞争,两小无猜,赤诚相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仅他俩是这样,就是他们的师傅们也参与了此事,积极为自己的学生出谋划策。道光帝晚年,渐渐感到身体不如从前,所以抓紧对两个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考察,以便决定皇储问题。有一次,道光帝通知奕讠宁和奕?,想亲自考问他们一番。奕讠宁和奕?知道后,知道此事关系重大,所以都连忙跑去问自己的师傅。奕?的师傅卓秉恬告诉他说:“如果皇上有何垂询,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讠宁的师傅杜受田则不同,他告诉奕讠宁说:“若谈古论今,条陈时政,你的才识绝不如六爷。只有一个办法,如果皇上自言老病,将不久于帝位,你就伏地痛哭,以表孺孝之诚。”奕讠宁按照他师傅的指点去做,果然有效,道光帝认为奕讠宁仁慈孝亲,心中十分喜悦。又一年的春天,道光帝去南苑校猎,命诸皇子都随从自己去。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皇家的林园,更是草木泛青,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道光帝和诸皇子个个兴致勃勃,兴趣旺盛,开弓放箭,争先恐后。校猎结束时,奕?猎获的禽兽最多,道光帝心中自然高兴。这时,他才注意到四子奕讠宁竟一箭未发,心中十分纳闷,便叫过奕讠宁问他怎么回事,奕讠宁十分认真的回答说:“现在是春天,鸟兽正在孳育,我不忍心伤害天下生灵。”道光帝听后,心中大喜,说:“这才是有道明君的话呀!”经过几次反复考察,道光帝逐渐认为奕讠宁更适合继承帝位,于是决定了储位的问题。但他不想委屈了六儿子奕?,于是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道光帝亲笔朱谕:“皇四子奕讠宁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世袭罔替。”并按照清王朝的立诸家法,藏在太和殿正大光明匾之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死,年方20岁的奕讠宁正式即位,改年号咸丰,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在众多的兄弟中,咸丰帝和恭亲王奕?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继位就按道光遗诏封奕?为恭亲王。咸丰帝也素知他的才能。所以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十一月,任命他为军机大臣,不久便以亲王身份任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咸丰帝也时常召见他,共同议事。可是,奕?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恃才傲物,而且原本对咸丰继承皇位就不服气,所以在咸丰帝面前有时表现得盛气凌人,多有越轨之举。如此,咸丰帝渐渐就对恭亲王有了看法,对他就不如从前那样信任和热情。结果弟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到后来甚至互相猜疑。最后终因静皇贵太妃受封皇太后一事而公开化。

静皇贵太妃就是恭亲王的生母静贵妃。她初入宫的时候,被封为贵人,后晋升为静嫔、静妃。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她生皇六子奕?,又晋升为静贵妃。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后,升为皇贵妃,管理六宫事务。当时,道光帝已经秘密定储,立咸丰为皇太子,于是便不能再册封静贵妃为皇后。咸丰帝即位以后,尊封她为康慈皇贵太妃,对她格外尊重。可是,静贵妃并不满足现在的封号,她想:是我抚养了咸丰,现在咸丰做了皇帝,我理应得到皇太后的封号。奕讠宁也想为她的生母争到皇太后的封号,以便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对此事也非常积极。咸丰帝对此事老大不愿意,认为先帝的嫔妃被嗣皇帝尊封为皇太后的事,前朝没有先例。所以虽然奕?母子屡次提起,咸丰帝都没有答应,因此奕讠宁母亲皇太后的封号迟迟定不下来。

咸丰五年(1855),皇贵太妃病危。有一天,咸丰帝来到皇贵太妃的寝宫,正想进去探视,恰好恭亲王从里面出来。咸丰帝便问太妃的病情如何,奕?立即跪下,哭着说:“已经病危了,看太妃的意思,只有得到封号才能瞑目。”咸丰帝没有想到恭亲王会在这个时候提到封号的问题,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所以他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只是随便应付了两声:“哦,哦!”奕?则认为,咸丰帝已经答应了给皇贵太妃以皇太后的封号,格外高兴,于是匆匆忙忙赶到军机处,传咸丰帝的旨意,立即置办册封礼。咸丰帝探视后见奕?等人已经办好皇太后封号的事宜,心中十分诧异和气恼,认为他是有意胁迫自己,可是木已成舟,不好更改。咸丰帝不得不在七月一日传旨,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事后,咸丰帝越想越气,对奕?十分不满。康慈皇太后死后,咸丰帝下令减杀太后丧仪,不按皇太后的规格发丧。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想趁机杀一杀奕?的威风和锐气,于是颁发谕旨,以恭亲王“于一切礼仪多有疏略之处”为由,罢免了他的军机大臣职务,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等职也均着开缺,并不准他恭理康慈皇太后的丧事。并警告奕?,今后要“自知敬慎,勿在蹈愆”。后来,咸丰帝虽然也对奕?有一些照顾,但直到咸丰帝临死以前,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二、励精图治企望中兴

咸丰帝即位以后,展现在他面前的清王朝是政治混乱,财政匮乏,军队窳败,民不聊生的萧条景象,面对这种局面,年仅20岁的咸丰帝年少气盛,血气方刚,颇有点进取的精神。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对内对外的政策,整顿吏治,治理财政,任贤用能,对清王朝的统治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修整。

首先是罢庸任能,整顿吏治。咸丰帝即位的时候,大清王朝的官场习气已腐败到极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结党营私,互相倾轧;互相推诿,效率极低。咸丰帝对此是清楚的,他知道,腐朽的官场习气,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功用,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整顿吏治,就必须罢免昏庸官吏,以儆效尤。为此咸丰帝首先向军机大臣穆彰阿开刀。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兵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深得道光帝的信任和宠幸,任军机大臣20余年。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压制群僚,无恶不作。咸丰帝上台以后,大权在握,便把穆彰阿做为自己整顿吏治的第一个目标。咸丰帝即位10个月后,即亲笔朱谕,宣布穆彰阿的罪恶。历述穆彰阿的罪状后,给予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对另一个大学士,曾任广州将军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也因其与穆彰阿狼狈为奸,先是贬官,后予处死,这些处置一时使朝野震动。

为了进一步扭转吏治腐败的局面,咸丰帝在罢免庸官的同时,选拔了一批他认为有才能的人。这其中有穆荫、肃顺、匡源、杜翰及怡亲王载恒、郑亲王端华等。尤其是肃顺在清朝宗室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性格开朗,才华横溢,勤于任事,而且钦佩法家治术,主张为政要严。他认为,只有重刑厉典才能挽救颓风,稳定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十分合乎咸丰帝的心思,于是肃顺渐渐得到咸丰帝的喜欢,青云直上,飞黄腾达,提拔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尤其是后来,咸丰帝凡事都与肃顺密谋,肃顺也依仗咸丰帝的势力,为所欲为,独揽大政。

咸丰帝上台以后任命提拔的这些重要官员,有的确有才能,协助咸丰帝处理了一系列军政大事,但是这远不能扭转整个清王朝的时局。而且肃顺等人越级升迁,包揽一切大权,又造成新的专权,于是也造成了清廷内部新的矛盾和斗争。

咸丰帝即位以后,在调整统治班子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治理。科举是封建文人登上统治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可是,随着社会风气的腐败,考试中的弊端日益严重,漏洞百出,行贿受贿事件经常发生。咸丰初年,科场上向考官递条子的风气十分盛行,在大庭广众之前也不忌讳,达到了公开化的程度。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虽然不学无术,也往往金榜题名,而那些正直朴实的人,虽有满腹经纶,也往往名落孙山。面对这种污浊腐败的科举情况,咸丰帝十分愤恨和忧虑,他担心这样下去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时有加以整顿的想法。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顺天府乡试,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柏葰为主考官,副考官为户部尚书朱凤标、左都御史程庭桂。发榜以后,人们发现,在中试前10名中,有位不学无术的旗下大爷平龄,因为他平时喜欢唱戏,曾经登台演出,于是京师舆论哗然,人们窃窃私议:“优伶也能高中了。”人们的议论,引起了御史的注意,有人上疏弹劾。咸丰帝立即下谕,严肃查办。首先将凡有牵连的考官先都解职听候审查,不久查明确有舞弊行为。柏葰、朱凤标、程庭桂等人都被革职下狱。咸丰帝感到柏葰为中枢重臣,不愿对他施以重刑。肃顺等人则说:“取士大典,关系至重,必须严厉执法,以惩积习。”咸丰也想借此好好整顿一下科举之弊,因此也就不再为他开脱,于是柏葰和同考官浦安,中试举人平龄、罗鸿泽,主事李鹤龄,程庭桂的长子程炳采共7人被下令斩立决。程庭桂发往军台效力,朱凤标革职,其余受株连而被褫、革、降、调的有数十人。

不久肃顺主持查出铸币局贪污案,咸丰下令追查,结果主管财政的大学士翁心存,协办大学士周祖培等均受到不同处分,户部官员十几人被杀,家产籍没。

另外还有商炫、胥吏数十人,也一同被抄查家产,此案总计诛连者达数百人。

咸丰帝重用肃顺等人,并用严刑整顿朝纲,打击贪官污吏,力图挽救腐败的世风,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肃顺等人利用这机会,打击异己、结党营私,结果弄得怨声载道,更加剧了清朝内部的分裂和斗争。

三、竭力平叛力御外辱

咸丰帝即位前夕,清王朝的西南边陲到处都是零零星星的农民起义,尤其地处广西紫荆山的洪秀全等人也在酝酿大规模的反清活动。对此,年少气盛的咸丰帝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只不过是几个土匪,派兵剿灭也就完了。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咸丰帝即位刚刚10个月,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对此,咸丰帝大为震惊和气恼,立即派兵命将,抓紧进剿,企图把太平军扼杀在摇篮里。然而,令咸丰帝失望的是,清军虽然人多势众,穷追不舍,但却未能实现咸丰帝的就地围歼计划,相反,太平军在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的率领下,施展巧妙灵活的战术,摆脱清军围追堵截,出广西、入湖南,进湖北,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十一月中旬,连克湖北的汉阳、汉口,武昌。不久,太平军顺江而下,于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占领了南京。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政权,颁布社会政策及纲领。这样咸丰帝的统治就面临着一个新政权的直接威胁和挑战。

在接连失败的情况下,咸丰帝认识到,只靠原先的绿营兵和八旗兵已无济于事,必须进一步增强清军的战斗力,提高清军的素质。咸丰帝接受其他大臣的建议,重新使用古老的形式——办团练。咸丰帝的这种政策确实收到了成效,团练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最为著名的首推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后官至礼部侍郎。咸丰二年秋,他因丧母回籍守制。十一月,咸丰帝命令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到长沙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曾国藩以湖南原有的一部分湘勇为基础,另定营制及各种章程,经过一段时间编练,组成一支新型军队即湘军。湘军的组织十分特别和严密,实行由统领挑选哨官,营官挑选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所募兵勇,大多是纯朴老实的农民,而且需取结具保,入军以后,又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因此,湘军组织严密,内部稳定,兵为将有,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有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太平天国的死敌。

由于满州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