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437部分

明末风暴-第437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已经是夜里,秦淮河畔灯火通明,望着这片辉煌灿烂,远处画舫歌楼上还传来了歌女们清越婉转的声音,董献廷觉得,这么美丽动人的秦淮河,理应属于他这样有才有能之士。

    而不应该是俞国振那样的庸人。

    在董献廷心中,俞国振就是一个庸人。他通实学,但不通刑名不通律令,更不知四书五经不懂八股不会写馆阁体,这样的人,若是对他们的学问有所畏惧,任用他们这样的人主事主事,那倒也好了,可是偏偏俞国振对他们都是毫不敬畏,甚至还试图自己培养一批人将他们彻底取代!

    就象侯恂、孙晋等人意识到,俞国振的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让官府里再没有旧文人的位置一样,董献廷同样明白,不仅仅官位没有了,甚至吏职都没有了。若是新的官员一个个如华夏现在这样,都是从基层做起,不经过实际事务不得提升,那就意味着,象董献廷这样的幕客师爷,此后也将绝了生计!

    还有那些差役胥吏们,同样如此。俞国振的治国方略还没有颁布,嗅觉灵敏者便察觉,他是在向旧的统治体系宣战!

    旧的势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不过,俞国振倒并非完全没有本领,他会练兵,指挥打仗也不怕死,另外,还有满脑子的奇技yín巧……”

    董献廷看着面前一家店铺的大镜子笑了起来,这就是俞国振的奇技yín巧带来的新鲜事物,现在金陵城中的店铺,几乎都在自己门的门板背后镶上一面大镜子,白rì开门时将有镜子的一面对着街上,往来的客人看到自己的身影,总是有些人忍不住会停留,然后自然就被伙计招呼到店里去了。

    不过这一次,董献廷的笑容很快收敛,因为他看到镜子里有个人影,似乎有些熟。

    这个人跟在他身后有一段时间了,似乎是在他下了画舫不久,就跟在他身后。此前他几次回头都看到,如今拐了两条街,他还在,那么就不正常!

    董献廷是知道,俞国振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的。他心中一动,立刻怀疑这人属于俞国振的情侦系统。

    “金陵事务,交给侯恂便可,我必须离开了。”董献廷心中暗想。

    如果对方真是俞国振的手下,也就意味着他已经被盯上了,出问题的只有可能是程先贞。董献廷深知自己这样的人物若是落到了俞国振手中会是个什么结果,因此不敢片刻耽搁,在巷子里连穿过两家店铺,借着尿遁从店铺后门离开,然后又拦了一艘正沿着秦淮河招揽生意的小船,在过了河之后,又招来一辆马车,径直吩咐车夫向着码头而去。

    到了码头,他便买了从金陵到安平镇的船票。如今新襄产的小型蒸汽船,已经开入了长江、运河,从金陵到京师的小型蒸汽客船,便是每三rì发一班,船上可以载客一百二十余人。董献廷就在码头寻了家客栈住下,第二rì便上了船,当船只开动之时,他隔着玻璃看到那个面相很熟的人带着数人急匆匆往码头赶,便立刻缩了一下头。

    无论如何,不能落到他们手中。

    换了以往,船从金陵到兖州,便是顺利,一路上也总得十rì左右。而蒸汽船则不然,不但顺风逆风顺水逆水都可以航行,就是晚上,它也只是降到半速,在前方的气死风灯指引下缓慢前行。因此,只用了三天,他便抵达了安平镇。

    自从黄河改道之后,安平镇成了黄河与运河交会之口。董献廷在这里下了船,因为事起仓促,他还没有想好究竟是顺着黄河西去,还是继续北上,便暂时在安平镇住了下来。

    此时的安平镇,繁华非常,借着水运之便,成为了兖州府的一处重镇。董献廷傍晚吃了饭,一个人在黄河畔漫步,见着水陆运输繁忙,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镇外。

    就在镇外,他看到数以百计的民工,扛着各式工具,顺着运河而来,一个个神情都甚是疲累。他见了觉得有些奇怪,便拦着其中一人:“你们这是从何而来?”

    “疏浚黄河啊,乘着如此冬rì水枯,赶紧疏浚,争取到来年水涨之时,蒸汽船能顺着黄河直接到西安去!”

    “你这话说得就没常识了,黄河又不过西安。”有一个民工笑道。

    “不是说还有条什么河通着黄河么……渭水还是什么来着?这位先生一看就是读书人,见多识广,想必应该知道?”

    “是渭水。”董献廷点了点头:“不过明年想要船入西安,怕是不成吧?”

    “有什么不成的?”

    “如今西安可还是在大顺刘元帅手中,而且途中还要经过牛丞相治下之地啊。”

    名义上的大顺还存在,刘宗敏为元帅,牛金星为丞相,只不过两人业已分裂,刘宗敏控制着陕南与汉中一带,而牛金星则控制着河南大部与湖广的北部。

    “那又如何,华夏迟早要一统。”有个民工道。

    “说起此事,前几rì听闻大顺刘元帅的特使便经过咱们这边,说是要去青岛口议事——好象是要与华夏军夹击牛丞相,双方平分土地。”

    听得这些民工七嘴八舌讨论起天下大事,其中粗鄙无知之处许多,董献廷心中原本是极不喜的:天下大事什么时候轮到这些泥腿子指手划脚了。但当得知刘宗敏特使来此的消息,他便一愣,在得知他要与华夏军夹击牛金星,董献廷更是悚然动容。

    因为他的那位主上,正是牛金星。

    最快更新,请收藏。

 六五零、明修栈道暗陈仓(二)

    牛金星左手搂着一个美艳妇人,右手捻着一串碧玉雕琢成的佛珠,面前的案几上放着山珍海味,身下的锦榻上尽是绫罗绸缎。

    如果放在别人眼中,这就是暴发户土财主德行,牛金星自己也明白,但是他就是喜欢这个德行。当初落魄之时,他想着的,便是有朝一rì能好酒好肉吃上一餐,但到了现在,一顿美酒佳肴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

    李自成死后,他靠着种种手段,稳定了开封至洛阳一带的闯军,扶植亲信、收买处决,极短时间内控制了局面。这让他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军师,一举成为一方大豪,虽然名义上还奉李自成妻为主,实际上,在他控制的地盘之内,他就是皇帝。

    比起刘宗敏,他还是有政治头脑的,特别是对追随李自成四处流窜的将领进行清洗之后,他再三告诫手下,过去可以靠着劫掠来吃饭,但现在不能了,东南西北无论哪个方向都不好打,所以就必须引导百姓种粮食——好在这个时候来自南方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等作物也传到了他治下,牛金星同样一直在关注俞国振,从李岩口中也得知这些作物的产量胜过小麦、水稻,因此几乎是不遗余力地推广。这样半饥半饱地撑过了最困难的崇祯十七年,到了崇祯十八年,他治下粮食就勉强自给,今年更是获得不错的收成。

    这种情形,让牛金星也可以开始追求一点生活享受——当然。如果没有俞国振的话那就更好了。

    五年统一计划,别人看到的是针对金陵小朝廷提出的要求,牛金星看到的却是架在他头上的锋利钢刀。当初掘黄河北堤以灌官兵的计策,是他向李自成提出来的,这事情已经瞒不住了,按照俞国振的一贯风格,他必然要受到追究。

    就算他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交出去。也没有用,俞国振还是得找他算账的。

    因此,他必须自保。能过一天算一天。所以他派出董献廷去金陵,办了这个《南都周末》,为的就是将俞国振的注意力集中在金陵的那群家伙身上。减轻自己的压力。

    “你做得很好,心葵先生,若是我们能成事,一个尚书是少不得你的。”听完董献廷在金陵的经过,牛金星缓缓点头,夸赞了一句。

    “当不得主上称赞,东林的那群伪君子,实在很难与之打交道,故此事情办得并不利落。”

    “很利落了,比我想象得还好。果然,东林这群腐儒,与俞国振更是不共戴天。”牛金星嘿然笑了笑。

    为了对付俞国振,牛金星很下了一番功夫去琢磨俞国振的政策,也真给他找到了一个方面。那就是俞国振并不重用儒生。莫看他手中两广与山东总督用的都是儒生,听说大员总督也曾经是举人出身,但实际上,在这些总督之下,几乎所有的县令一级别的官员,都只有一个出身。

    俞国振的新襄初等学堂。

    这种情况。让同样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屡试不中的牛金星jǐng觉起来:俞国振并不重用儒生!

    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俞国振的敌人里,有一个才是真正力量强大得足以和他对抗的,那就是天下儒生。这些人手中没有火枪,却有毫笔,没有战舰,却有石砚。更重要的是,以前俞国振的敌人,俞国振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而现在,俞国振所要对抗的是一整个阶层,看不见摸不着又避不了的一个阶层。

    还有培植起这个阶层的一整套体系。

    就是蒙古人的凶蛮,入主中原后没有多少年,都还是继续进行科举,而俞国振却想利用他的新襄初等学堂取代这套科举体制,这对牛金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主上,东林这些人能压得住俞国振么?”

    牛金星在沉思的时候,董献廷看了他一眼,然后怯怯地问道。

    “难说,难说,这不只是东林之事,什么楚党浙党昆党,天下读书人只怕会群起而攻,若是换了别的人,只怕会妥协。但是,俞国振……俞国振手中有枪啊,况且,俞国振此人的手段……”

    牛金星说到这又陷入深思之中。

    俞国振手段与这个时代往往不同,经常有出人意料的手笔,因此牛金星很难判断,俞国振下一步会如何应对。换了他,最好的手段是学明太祖朱元璋,兴大狱,大杀特杀,当初朱元璋杀胡惟庸难道说真是因为胡惟庸要谋反?

    “主上,还有一件事情,属下听得了也不知是真是假。”董献廷看了牛金星一眼,小心翼翼地道:“属下回洛阳之时,听得说……刘宗敏的人去青岛口拜见俞国振了。”

    “此事我也知晓,他的人还是从我境内过的,被我扣了数rì才放行……咦?”牛金星本来是不在乎的,但渐渐神情肃然起来:“你是说,俞国振还有别的打算?”

    “正是,如今天下都被俞国振那五年统一计划所吸引,再不就是注意力集中在《南都周末》的文字之上,都想看俞国振如何应对儒林的攻讦,但唯独没有人注意,俞国振这个冬天会做什么……”

    是的,谁都没有想,俞国振在这个冬天会做什么。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京师,将建虏的主力全灭,还将大汉jiān吴三桂变成了历史名词。在这之后,俞国振便抛出了所谓的五年统一计划,自己人还南下回了新襄。再加上《南都周末》闹得沸沸扬扬,看起来他这个冬天就将在这种无休止的扯皮中过去。但是,有谁注意到,俞国振调往北方参与大战的兵力并没有撤回,更重要的是,俞国振最初是准备了十万华夏军到北方参战的,但实际上只有六万派上了用场,还有四万是战后才运到。

    那参与激战的六万华夏军现在进入整休之中,可未参战的四万呢?

    对付四十万大军的建虏与吴三桂联军,六万便大胜,那么对付只有不足二十万部队的牛金星势力呢?

    牛金星猛然跳起。

    “传令下去,诸地各军都戒备,当心华夏军突袭……”

    他一边说,一边猛然用力击自己的脑袋,自己怎么就被这表相迷惑住了呢,以往俞国振几乎不主动出击,所以自己还当真以为,俞国振不会主动来攻击自己?

    明修栈道暗陈仓,原本就是俞国振最拿手的谋略,他哪一次不是表面上笑嘻嘻暗地里动刀子,在他的五年计划之中,可只是说要和金陵小朝廷五年内统一,却没有担和他治下的河南湖北之地,也是花上五年才统一!

    他的命令下晚了。

    开封西北三十里处,名为于家店的黄河北岸要冲,田伯光握着刀,满脸都是傲气。在他身后,无数的华夏军士兵旌旗招展,而将士们都是一片肃穆,等待着他的命令。

    “别摆姿势了,方才那些姑娘都已经离远了,你再摆这姿势也没有用处。”

    “就你小子不解风情。”田伯光骂了顾家明一声,然后挥了挥手:“闲话休说,你且去吧,黄河北岸交给你,南岸交给我,看看咱们谁先到洛阳。”

    “那还用说,定然是我。”顾家明哈哈一笑,然后拨马顺着官道,向着黄河西岸而去。

    田伯光看着身前的李青山:“老李,你们兄弟方才说了什么?”

    “和军正所说一般,就是看谁先立头功。”李青山嘿然笑着,看着田伯光的目光带着几分亲热和崇敬。

    此时的李青山,不再是那个啸聚绿林的大哥,而是华夏军的一个团正,就在一个月前,因为天津战事中的功劳,他被提拔为团正,拨到了田伯光的手下。他的弟弟李明山,则比他早一步成为团正,这次回去就要进入高阶将理研习班,脱离部队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开始独当一面了。

    “别人以为咱们只灭了建虏就满足了,那是大错特错,如今咱们人力已足,统一天下是势在必行。咱们统帅虽然是心善,想着尽可能少杀伤完成统一,但完全不杀伤是不可能的。对金陵小朝廷,咱们可以谈,但总得杀只鸡给猴看。”田伯光象是在自言自语,然后他一挥手:“工程兵,架桥!”

    此时正是寒冬,黄河之上已经封冻,想用船来运送数以万计的士兵,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河面上的冰层有厚有薄,部分地方,一人走在上面没有任何问题,但也有的地方,只要踏上冰层就会发裂。

    这几年俞国振遣人勘察黄河水道,了解沿岸情形,对于哪里水不算深了如指掌。因此,随着田伯光的令下,从宋太祖发动兵变的陈桥到如今田伯光所在的于家店,长达四十里的黄河之上,数千工程兵带着临时征发的数万民夫开始了浮桥搭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