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46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446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朱由检等到了撒腿从甬道上跑过来的王承恩。

  王承恩是去朝阳门上等消息去了。得了消息,这个太监就一路策马冲进了宫。此时他已经赶了十几里路了,衣衫都有些缭乱,头上的头巾歪到了一边去。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的身影,站在了乾清宫门前等待。站了一会,他连站都站不住了,一跨步走出了乾清宫,朝飞奔过来的王承恩走去。

  走近了,朱由检发现王承恩的眼睛睁得好大,脸上挂着无比兴奋的笑脸。

  打赢了?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的脸庞,心里涌出一阵兴奋。伴随着这阵兴奋的是一阵莫名的紧张,朱由检真担心自己的猜测是空欢喜一场。

  王承恩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停在天子面前。

  他跑得太急了,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他先是弯腰喘了几口起,才抬起身子大声说道:“皇爷!打赢了!皇爷!”

  “虎贲军大胜二十万叛军,打得江北军溃不成军!”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眼睛瞪得巨大。他脸上先是有些惊讶,然后很快就转成了兴奋。那兴奋越来越明显,最后泛成了一片狂喜。

  “好!”

  “好!”

  “好!”

  连说了三句好,朱由检说道:“好个李植,好个李植。”

  “不愧是朕要封的亲王。”


第九百六十五章 忠臣

  王承恩喘了一口气,犹豫地说道:“皇爷三思,这亲王一旦封出去了,便收不回来了。”

  朱由检哈哈一笑,说道:“朕当然知道。”

  王承恩说道:“皇爷慎重啊,李植如今已经是一镇九省的主宰,一言九鼎。如果皇爷再封他做亲王,那当真是权势滔天。我怕到时候李植稍微操纵一下权术,满朝文武都要变成他的爪牙。”

  “圣上,封了亲王,圣上恐怕压不住他啊。”

  朱由检听到这话脸上十分不喜。

  眉头一皱,朱由检喝道:“王承恩,你要离间朕和天津郡王么?”

  王承恩被天子这句话吓得慌张失措,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张皇喊道:“圣上明鉴,便是给奴婢一百个胆子,奴婢也不敢离间圣上和郡王。”

  朱由检皱眉看着王承恩,说道:“士绅叛军包围京城,天下大乱。如今天津郡王勤王救驾大功在此,焉能不赏?”

  “李植是忠臣!”

  “这个亲王爵位,无论如何是要封出去的。”

  王承恩匍匐在地,不敢说话。

  朱由检抚了抚胡须,思索了一会儿,问道:“天津郡王是怎么打赢这一仗的?”

  王承恩抬起了头,说道:“奴婢不知,只听报信的斥候说史可法已经被击毙,江北军的吴三桂已经被天津郡王抓住了。”

  听到吴三桂的名字,朱由检脸上一沉。

  “让天津郡王将吴三桂押入京城,凌迟!”

  王承恩赶紧答应:“明白了,奴婢这就去传旨。”

  朱由检站在甬道上,又想了想,说道:“让礼部准备好册封典礼,准备封亲王的仪式。”

  ####

  三月初三,北京城晴空万里,春意盎然。

  菜市口门前的刑场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京城百姓们。百姓们喜气洋洋,看着刑场上的死刑犯们。

  江北军总兵吴三桂和七名江北军将领跪在刑场中间,身上五花大绑。

  百姓们是十分乐意看到吴三桂被砍头的,毕竟天子变法得利的是百姓。虽然京城的百姓不是农民,没有直接从均田赋的政策中得利,但是天子的法院同样造福了京城市民。

  以前那些官宦人家、士绅豪强在京城中就像霸王一样,欺行霸市。百姓们即便被这些人欺辱了,也是无处投诉,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天子变法,开设法庭以后,百姓们惊讶地发现真的有人为自己作主了。那些法官们一个个都十分公正,甚至有不少法官都是直接从天津调来的老法官,完全不会因为官宦和豪强的权势而左右司法。

  京城的百姓们涌入了法院,控诉官宦豪强的种种不法。法官们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几年时间下来,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少,而官宦和豪强的种种不法行为却被大大遏制了。如今京城的百姓娶了漂亮妻室的不怕豪强惦记,做买卖的也不怕衙役来打秋风,再不需要向大小官吏孝敬。

  而对于吴三桂这种想推翻变法的叛军,京城的市民是恨之入骨。

  吴三桂跪在刑场上,看着下面欢天喜地的市民们,瑟瑟发抖。

  李植要诛他九族,正派人去各地捉拿他的亲属,而天子则要凌迟他。吴三桂这个造反失败的武将,正受到最严厉最可怕的惩罚。

  刑场的旁边,观刑台上坐着几个见证的官员,包括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都御史。而这些文官们围坐的中间,则坐着天子亲信,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文官们看着吴三桂,一个个脸色凝重。此时江北军已经溃败,士绅们控制朝廷的企图已经变成一个幻想。文官们如今即便再同情江北军,同情吴三桂,也绝对不敢表现出来。

  现在文官们考虑的,都是朝廷的局势问题。

  如今江北军已经不复存在,新军只剩下两万人,而李植手上有雄兵几十万,六万虎贲军却陈师京郊。接下来的局势到底会变成怎样,要看天津郡王李植的心思。

  这些天来,尤其是江北军包围京城以来,文官们对天子十分不敬,甚至威胁天子。李植会不会因此追究这些文官的大不敬罪名?

  接下来的朝堂,到底是天子****,还是功高盖主的李植说了算,一切都扑朔迷离。

  王承恩坐在观刑台上,看着左右文官的脸色,知道这些文官们都在琢磨当下的局势。如今整个天下只有虎贲军一支能打的军队,李植的实力实在太突出。

  文官们都在琢磨怎么和李植相处。

  王承恩脸上丝毫不变,只端坐在那里等待李植。

  过了一会,道路远处的百姓突然喊叫起来,无数百姓传了话过来:“天津郡王来了,快将道路让出来!”

  “天津王来了,让路!”

  本来百姓们是挤满了道路的,但是看到李植的依仗,百姓们全部挤到了道路两边,硬是在中间让出一条两米多宽的道路供李植经过。

  李植打着华丽的郡王仪仗,一身四爪金龙龙袍,在亲卫的保护下骑着高头骏马朝刑场这边走过来。

  仪仗所到之处,百姓们鸦雀无声,仿佛发出任何一点噪音就是对李植的大不敬。所有人都静悄悄地看着马上的李植,朝打灭叛军救下天子的李植行最崇敬的注目礼。

  看到李植这么受百姓拥戴,文官们和王承恩对视了一阵,不敢怠慢,全部走下了观刑台。

  他们一直走到刑场的最前面,一个个朝李植的方向一揖及地,把腰完成了一百多度。

  李植缓缓骑到刑场前面,跳下了马。

  “诸位免礼!”

  文官们一站直,就窃窃地看向了李植。

  兵部尚书陈文岳看了看左右,拱手出列说道:“郡王此番大败江北军,则天子的新法守住了,天子的天下守住了。郡王立下次等盖世大功,可喜可贺,我等京城的文官们有意摆下一桌宴席,贺喜郡王立此大功。”

  听到陈文岳的话,李植心里冷笑了一声。

  请自己吃饭是假,试探自己会不会对文官们大开杀戒是真。

  如果自己拒绝这个宴请,恐怕文官们会乱成一锅粥,弃官逃亡甚至暗杀李植恐怕都做得出来。而如果自己接受了这个宴请,文官们恐怕就会慢慢向自己靠拢,投靠自己形成一个新的党派,一个比天子更有权势的党派。。

  a

  


第九百六十六章 心志

  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就面临怎么处理汉室大臣的问题。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曹操面临的问题是大臣大多都私通袁绍,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曹操惩罚这些汉室世家大臣,就会失去天下世家的支持。

  最后曹操选择了妥协,不但不罚有异心的汉臣,还将袁绍麾下的汉臣名士纳入自己的体系。这些汉臣感念曹操的“胸怀”,在曹操在世的时候比较老实,大多支持曹操的事业。

  高立功向李植建议的,就是像曹操一样处理朝中的文官。

  但是李植知道,在曹操阵营中的汉朝世家虽然在曹操时代引而不发,但在曹操一死后,就利用自己的庞大势力卷土重来,变本加厉,让继位者曹丕通过了臭名昭著的“九品中人法”。

  曹操一生建立的法家文化,在九品中人法面前全面溃败。从此世家大族不但把持朝廷,更让贫寒出身的人才完全失去了出仕做官的渠道。

  曹操的做法是有原因的,他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世家,他害怕失去世家的支持,没有世家的支持就无法统一天下。但李植却不怕,李植的所有力量都源自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自李植苦心经营的从上到下都以公德教育、以法治国的天津、山东和东北三省。

  力量的源泉不同,所采取的对策就会完全不同。

  李植是绝不可能让一败涂地的文官们混进自己的队伍中的。

  不过李植倒也不急于处理这些文官,毕竟这些都是天子的臣属,李植要处理他们,当然首先要和天子说清楚。

  如果现在就杀气腾腾地拒绝这些文官,恐怕文官一个个都要四散奔逃,隐姓埋名逃到江南去。到时候韩金信就算手眼通天,也要漏掉许多藏得深的。

  李植看了看和自己搭话的陈文岳,决定先稳住他。

  “百官如此殷勤,寡人自然不会推脱,只是京城初定事务繁杂。若要欢宴,要等天子的封赏下来之后。”

  听到李植的话,陈文岳身边的文官们眼睛一亮。

  李植居然答应了陈文岳的宴请。

  要知道朝中的文官一直都是百般诋毁,打压李植的。除了东阁大学士张光航,朝廷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文官和李植亲善的。

  而如今李植大获全胜之时,李植却答应了文官的宴请。

  看来李植并不准备继续和文官为敌,是准备借大胜的威风和文官交好,在朝廷上建立自己的班底。

  文官们对视了一阵,眼睛里都闪现出兴奋的光芒。

  李植如今在兵力上一家独大,如果李植再联合文官,就可以牢牢的控制朝廷,成为超越天子的权威。届时整个大明都要李植说了算,天子有什么想法,都要首先征得李植的同意。

  对此,文官们当然是乐观其成。对于精于权术的文官们来说,只要能生存下去保持目前的权位,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文官们仿佛一瞬间全变身为李植的同僚,纷纷围上来。

  “王爷此番大胜,威震海内,当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天下再无人可挡郡王。”

  “郡王今后可执朝政,和天子共治天下。”

  看到文官们刹那间和李植变得无比融洽,甚至已经露骨地表示李植可以控制朝政了,王承恩瞳孔一缩,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如果李植真的和文官们联手,天子就会变成完全的劣势,这天下就当真要由李植说了算了。

  这李植当真是狼子野心。

  然而天子还觉得他是忠臣,还要册封他为亲王。

  王承恩想着想着,忍不住闭上眼睛叹了口气。

  李植看了看周围围上来的文官们,皱了皱眉头,却不愿意和这些文官们多言。一抖龙袍袖子,李植不再停留在刑场下面,而是大步往观刑台上走去。

  文官们兴高采烈,仿佛已经成为李植的跟班,跟着李植往台上走去。

  王承恩看到那场景,忍不住又哼了一声。最后在众人的最末尾,他独自一人慢慢走向了观刑台。

  众人各怀心思坐上了观刑台,行刑的侩子手们便开始干活了。

  “时辰已到!”

  侩子手喊了一声,台下的百姓们就爆发出一片叫好声。

  显然,百姓们对妄图推翻天子新法的江北军吴三桂是恨之入骨。

  侩子手举着短刀,走向了瑟瑟发抖的吴三桂。

  首先第一个动作,就是将一大块棉布塞入吴三桂口中,防止被绑着的吴三桂咬舌自尽。

  这个动作彻底让吴三桂崩溃了。

  所谓凌迟,就是在死刑犯的身上割肉,一刀一刀将死刑犯身上非要害部位的肌肉脂肪全部割下来,让死刑犯在无比的痛苦中逐渐死去。据说经验丰富的刽子手能在死刑犯身上割三千多刀,直到第3357刀才了解死刑犯的生命。

  这种刑法的残酷,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吴三桂想到接下来要承受的痛苦,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意志。他口中含着棉布,拼命朝李植所在的方向磕头。磕着磕着,他头上都磕出了血来。

  他求的不是活命,只是希望能得一个痛快的,不要承受千刀万剐。

  李植看着把头磕破的吴三桂,一言不发。

  刽子手把吴三桂抓了起来,绑在了一根行刑柱子上,很快就剥去了他身上的囚衣。

  行刑开始了。

  一刀又一刀,刽子手的短刀在吴三桂身上挥舞。

  刑场上顿时响起了吴三桂杀猪一般的惨叫声。然而吴三桂每叫一声,刑场上的百姓们就响起一片大笑。时不时还有兴奋的百姓大声叫好,为谋逆造反的士绅终受严惩而欢欣鼓舞。

  这种刑罚实在太残酷,李植作为一个穿越者,看了十几刀以后便看不下去,闭上了眼睛。

  周围的文官们看到李植的样子,越发觉得李植是个意志不坚强的“老好人”。他们对视了一阵,觉得李植最终联合自己这些文官的事情必成。

  李植发明新武器的本事了得,但若论权术,恐怕完全不是文官们的对手。文官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骄横,什么时候要隐忍。

  李植连个凌迟都看不下去,如此心志不坚,拿什么和文官们斗?

  这朝堂,终究还是文官的天下。

  士绅的特权,也会在一次又一次博弈后重新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