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346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346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进机器,这就不是一般的工作了,普通的熟练工匠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这就需要懂得理工知识的工程师站出来,根据掌握的理工科科学知识对机器进行改良,搞发明搞创新。

  因此,范家庄的理工学院就应运而生。

  李植决定把高中水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在这个理工学院中传授。

  掌握了后世高中水平的知识,工程师们就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去各行各业搞创新和改进了。

第七百一十一章 秘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工学院的建立,便是把知识的种子埋进了华夏民族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拥有一个李植是不够的。李植一个人即便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带队搞研发,也只能在少数几个行业把技术水平推进到十九世纪水平。

  十九世纪的工业生产还很简单,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李植在穿越前看过很多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图,对各种机器了然于胸。但是再往后,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不但李植未曾学习了解过那些复杂的机器,就算李植了解过一些,也无法无中生有地生产出那些复杂的机器。

  因为工业到了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了一个系统。大型机械的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牵涉到大量的其他行业。对于十九世纪末的工业品来说,任何一个工业品的成功,都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合。

  打个比方说,即便把内燃机的全套图纸给这个时代的印度人,毫无工业基础的印度人也产不出这种产品。就是内燃机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打火器,印度人都做不出来。

  工业越往前发展,就越发成为一个系统,需要一个社会分工协作,需要几万、几十万工程师集体攻坚。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理论知识是发展一切技艺的基础。只有培养出一批具备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才能从这些人才中培养锻炼出合格的工程师来。

  李植带着一众工厂高管走进理工学院,走进教室里,看到了放在课桌上的两本课本。

  一本是物理,一本是化学。

  李植这半年来整理编撰,亲自写出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上有高中水平的科学知识。李植准备从天津的小学毕业生中招募理工学院学生。当然,念过小学的现役工人是优先招募的对象。对于读过小学的学生来说,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这两本书并不困难。

  理工学院的一千名学生学费全部由李植负责,就连伙食、服装和住宿开支都有财政拨款。学生们在学校里只要安心读书便可,即便是贫寒的家庭也能读得起。

  李植的二叔李道翻开了课桌上的物理课本,随便看了看。

  但李道很快就皱起了眉头,很不幸,李道一页都没有看懂。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物理和化学知识无疑是高尖科学。

  以前李植是不可能将这些科学知识普及出来的。以前对于李植来说更重要的是技术保密。只有把技术秘密藏起来,李植面对其他势力时候才能获得技术优势。那时候,李植甚至要派人监视掌握技术的工人,更要尽量把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以方便保密工作。

  但是随着李植势力越来越大,技术保密的难度就降低了。以前李植势弱的时候,技术员只需要投靠天津的其他高官就可以出卖李植的技术。但如今技术员想出卖李植,把技术卖到其他的省份都不行,李植显然会一路追杀过去。

  阮大铖在安庆府造假钞都被李植灭门,可见如今李植报复手段的犀利。

  所以如今除非是一些精尖军事科技,李植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时刻提防。对于一些民用科技,尤其是理论知识,李植完全可以向特定人群大量传授。这些人才向外界出卖知识造成的损失,远低于这批人才走上工程师岗位后给李植带来的贡献。

  当然,目前阶段李植还是做一些基本的保密工作的。以防止这些科学知识流入西方,被残暴的西方殖民者利用。

  李植正在那里打量教室,却看到教室外面已经站着一百名学院新学生。

  李植走了过去,走到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面前。

  “你入学前是做什么的?”

  “小民是轴承厂的工人。”

  “课本看过了吗?看懂了多少页?”

  “物理课本看懂了前面十页,再后面就看不懂了。”

  李植笑了笑,问道:“你毕业了准备做什么?”

  年轻人挺胸说道:“我准备回到轴承厂做工程师,提高范家庄精密轴承的质量。”

  “好!”

  李植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点了点头。

  ####

  巴达维亚的一间火枪作坊里,来复枪匠人巴斯滕坐在椅子上,仔细地看着他手上的一颗米尼步枪子弹。

  那是李植麾下虎贲军使用的米尼弹。这颗子弹在新竹射入了荷兰士兵的身体,后来被荷兰的医生用手术刀取了出来。这样的子弹在军医斯塔姆那里有十几颗,一直被他收藏在器械室里。直到最近,新任巴达维亚总督库恩上任,巴达维亚的官方才重视起这些新式步枪子弹。

  这个时代荷兰人使用的长度单位叫作”ell”,长约六十九厘米。得知李植的步枪可以精确射击三百“ell”上的目标,而且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新任总督立即下令把器械室里的步枪子弹交给来复枪匠人研究。

  其中一枚外形完好的子弹,就被分配到巴斯滕手上。

  巴斯滕是个技艺精良的来复枪匠人。

  实际上,来复枪诞生的时间非常早,在欧洲大陆普遍使用火绳枪的十六世纪已经诞生了来复枪。15世纪初的德国人已经发现在火绳枪枪管中刻上膛线能够让子弹飞行更稳定,在那个骑士和扈从的时代已经造出过来复枪。

  但是来复枪的子弹装载一直是一个难题,要让子弹和枪管中的膛线咬在一起,必须使用略大于枪管口径的子弹。装弹的时候,来复枪手必须用锤子锤打钢质通条,将子弹从枪管里敲进去。一般需要三分钟以上,来复枪手才能完成一次击杀。

  更别提这样装弹对膛线的损伤了。

  巴斯滕是第一次看到米尼子弹,他看到这种铅制子弹的尾端比前端大一些,尾端上面有和膛线咬合形成的凸起。经验丰富的巴斯滕知道,毫无疑问,这种明国人的子弹是一种来复枪子弹。

  巴斯滕朝站在旁边的下士问道:“明国人的步枪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

  下士答道:“是的,巴斯滕先生。”

  巴斯滕把玩着手上的子弹,把子弹转到了背面。他看到了子弹屁股上的凹洞。

  巴斯滕愣了一会,拿起身边的一把来复步枪。他将这颗子弹装进步枪枪膛,然后又倒了出来。

  他突然间欢喜起来:“聪明的明国人。”

  他转身朝身边的下士说道:“你去报告总督,我知道明国人步枪的秘密了!”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雪

  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库恩站在巴达维亚训练场上,满脸的惊喜。

  枪匠巴斯滕在试射他的新步枪。这个熟练的枪匠用上好的钢材制作了一把燧发来复枪,然后用从李植那里学来的后空锥形子弹射击,在训练场上打出了一分钟三发的可怕射速。

  燧发枪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秘密了,这种枪机在欧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许多欧洲国家都在军队中批量装备。巴斯滕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枪匠,自然也能做出燧发枪机。

  只不过燧发枪的成本高一些,对弹簧的钢材要求很高,大规模换装部队需要很多钱。而且有些部队的军官们都习惯了火绳枪,拒绝接受燧发枪这种新鲜事物。所以在燧发枪的普及过程中,时不时出现一些倒退。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黄金时代,在全世界疯狂地屠杀土著,殖民各个大陆。火绳枪的威力已经足以让西方人随意欺凌各地的土著。

  但在东亚,荷兰人遇到了李植。李植的新式武器把荷兰人打得满地找牙。在东亚的战场上,火绳枪无疑是毫无竞争力的武器。荷兰人明白他们必须在武器上不断革新,才能和在天津崛起的李植抗衡。

  枪匠巴斯滕是个熟练的枪手,他从三百“ell”的距离上打了十发子弹,最后的结果出来,他命中了八发。

  巴达维亚总督站在一众军官的簇拥中,满脸的惊喜。

  想不到自己的一个小举措,将明国人的子弹交给来复枪枪匠研究,就取得了这么重大的成果。得到明国人来复枪的秘密,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能够将荷兰来复枪的射速提高到一分钟三发。

  来复枪一分钟打三发,这是不可思议的射速。

  目前欧洲的主战武器全部是滑膛枪。来复枪固然射程远,但三分钟一发的射速,打一发敌人就冲到跟前了,实战上甚至不如滑膛枪。如果荷兰人能够大量装备一分钟打三发的来复枪,能够将荷兰军队的战斗力直接提高一个档次。

  这将给予荷兰人无以伦比的优势。对荷兰虎视眈眈的西班牙王室,将再也不敢挑战荷兰这个新兴低地国家的尊严。

  如果将这个技术运用得好的话,这也将让荷兰人的全球的殖民事业插上翅膀。试问在一分钟能射击三次的来复枪面前,北美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印尼的马来人将如何瑟瑟发抖?

  就算对于库恩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这个新武器带来的飞跃也是质变性质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殖民商业机构,拥有广阔的商业和贸易垄断权,向西远至波斯、印度和锡兰,向东延伸到马鲁古香料群岛,向北抵达中国和日本。实际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就在巴达维亚,巴达维亚总督库恩是东印度公司的执行官。

  这些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发展得并不顺利。李植崛起后,荷兰人失去了福尔摩沙,也就是台湾。失去了福尔摩沙的据点后,荷兰人再没有找到大量获得中国生丝的渠道,这对于远东的贸易收入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而败给李植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李植的新式来复枪。

  荷兰人原以为李植的新式步枪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新枪械,然而在枪匠巴斯滕的研究下,他们才发现这种新式来复枪的秘密原来是这么简单。

  有了和李植一样的武器,再次面对李植的时候,荷兰人就不会再处于劣势。

  训练场上,目睹这种新式步枪的神奇,巴达维亚的荷兰军官们发出了异口同声的惊叹。

  因为巴斯滕手上的新式步枪,库恩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新任总督的权威得到极大的提升。

  “将新式步枪送回荷兰,让荷兰联省共和国的所有士兵都用上这种新式武器。”库恩大声说道:“当然,更紧迫的是远东的需要。我们要挑战李植,必须拥有一流的武器。从这个月开始,巴达维亚所有的枪匠都开始生产这种新式燧发来复枪。”

  ####

  十二月二十八,天津国公府的勤政院中,李植神了个懒腰。

  马上就要过年了,外面下着好大的雪。大雪堆积在国公府宫殿的屋顶上,起码积了一尺厚,把整个建筑群全部盖成了一片雪白。这是一场少有的大雪,下了一天还在往下飘,满世界都是白色的雪花。

  下雪时候气温并不是很低,勤政院的房间里装有暖炉,把房间里烘得暖洋洋的。这样的环境中,李植感觉有些自己也有些懈怠了。他看了看桌上的公文,有点想快速把这些公文处理了,然后回后院去逗逗自己的小女儿。

  小女儿已经一岁了,还不会走路,喜欢在房间里满地爬。这个女儿长了一双和崔合一样的大眼睛,看上去十分可爱。李植最喜欢把把她抱在怀里教她说爸爸。

  李植笑了笑,坐回到椅子上,正要开始处理文件,却看到一个亲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亲卫头上肩上到处是雪,慌张之下连拭去这些积雪的时间都没有。

  “国公爷!出事了国公爷!”

  李植眉头一皱,问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亲卫抬头看了李植一眼,说道:“钢铁镇上的一幢大厂房被积雪压垮了,屋顶砸下来了。”

  李植愣了愣,问道:“砸死人了?”

  “砸死了三十多名工人,把一个炼钢转炉也砸坏了!”

  李植看了看窗外,看着在积雪中巍峨不动的国公府宫殿,啪一声把手敲在了桌子上。这场雪虽然大,但还远不到压垮建筑屋顶的程度。显然这新建厂房的质量有问题,绝对是建筑商在里面偷工减料,造了豆腐渣工程。

  一下子竟夺去三十多条人命。

  李植感觉自己引以为傲的组织纪律正在被什么东西一点点腐蚀。

  把视线收回来,李植脸上已经有了怒色:“备马!去看看!”

  亲卫跑了下去,很快就把李植的踏风牵了出来。李植披上披风,带着二十个亲卫踏雪往东面的钢铁镇骑去。

  到了那垮塌的厂房前面,场面已经是一片混乱。

第七百一十三章 钢筋

  新建成的钢铁镇有四幢厂房,每幢厂房中都由一个大型炼钢转炉。每一架转炉都有五十多名工人操作,工人们要在高温下管理蒸汽机,处理钢水,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

  然而灼热的钢水没有夺取工人的性命,本该牢固的屋顶却一下子砸死了三十多人。

  李植到达事故现场的时候,钢铁镇的工人和家属们已经聚集在垮塌建筑的废墟前。

  垮塌的厂房有四百个平方米左右,本来有四层楼高。此时这幢大型建筑已经变成一片砖瓦残骸,只有七、八根柱子还矗立着。死难者的家属已经全部赶来了,一个个趴在废墟前嚎啕大哭。

  其他几幢厂房里的工人们都停止了手头的工作,聚集到废墟上救人。他们趴在废墟上努力探听废墟下面的动静,希望能听到幸存者的声音。

  但结果是残酷的,工人们始终未能救出一个人。

  李植铁青着脸,问道:“这钢铁镇厂房的建筑商是谁,负责招标的又是谁?”

  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