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我顾老二一句话!莫要挤着换银子了,大家回去做买卖吧!”
顾老二穿着普通的直辍,说话效果和穿着银行制服的职员大不一样。听到同样是老百姓的顾老二喊话,大厅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缓和下来。有些胆子大的百姓嗤笑一声,像是自嘲又像是嘲笑慌乱的百姓,挥袖走出了银行,决定不换银子了。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相信钞票的价值。很快,就有四分之一的人离开了银行大厅,回去做事了。
崔文定赞赏地看了一眼顾老二,若有若无地朝顾老二点了点头。
不过崔文定这个老商贾还有招数。
崔文定一挥袖子,大声说道:“是否将钞票换成银子,是大家的自由。津齐银行该做的,就是准备好银子。本行长这就去请示津国公,调集足够的银子到第三支行来!我相信津国公不会让百姓吃亏!大家放心,我以津国公的丈人身份做保,就算全天津的百姓全部本支行来换银子,第三支行也撑得住!”
崔文定说完这话就排众而出,在银行门口跨上马,往天津卫城的方向去了。
大厅中的百姓们对视了一阵,渐渐都放下了心。国公爷的丈人去找国公爷要银子了,那国公爷一定会全力支持银行的。别说范家庄的百姓挤兑银行,就是整个天津的百姓来挤兑,估计都撑得住。
百姓们再没有了兑不到银子的顾虑,对钞票的价值也放心了,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第三支行。
顾老二看着这些离开的百姓,松了一口气,暗道这场风波算是没有扩大。这些百姓都是从火线上退下去的,等他们回到范家庄的各处,会把他们在第三支行看到的事情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对津国公的钞票产生信心。
很快,就有个把拿着假钞的百姓走进了第三支行,询问道:“这里兑换假钞?”
####
十一月初十晚上,李植麾下的将领们聚集在天津国公府二殿内,焦急地议论着市面上的假币风波。
李兴拱手说道:“大哥,这次的假钞来势汹汹。大量的假钞同时出现在天津和山东,冲击着百姓对钞票的信心。因为范家庄第三支行愿意接受假钞,范家庄的百姓没有持续挤兑银行。但在天津其他地方,所有的银行都受到了挤兑!”
“海量的钞票被换成了银子,听说在天津南部的一些地方,因为假币数量较多,已经有很多商铺拒绝接受钞票了。”
众人听到李兴的话,都是眉头紧蹙。这些年来钞票已经发展成李植领下的普遍货币,很大程度地方便了百姓的日常使用,繁荣了商品经济。如果又回到银子的时代,很多商品交易都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因为成色问题无法交易。
更大的问题是银行受到挤兑,如果银行被挤垮,那李植在领地上的威信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李植朝韩金信问道:“这假钞是哪里来的?有多少?”
韩金信拱手答道:“回国公爷,假钱是从外省涌进来的,目前来看策划者手段很高超,计划很严密。而且因为假钞高度仿真,在发现之前往往流通了好多次,也对我们侦察假钞源头的工作造成了困难。”
“假钞的数额很大。从天津的情况看,恐怕每天至少有十几万两的假钞涌入国公领内。今天是假钱问题被银行发现,被百姓们发现的第一天,已经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后面的情况恐怕会更糟。”
银行总管岳善德焦虑地说道:“国公爷,属下无能,但是津齐银行这次是遇到大问题了。各家支行的库存银子一天就被兑换完了。各地的银库也剩下银子不多。我们的银子大部分都是作为贷款贷出去的,哪里顶得住百姓们这样的抢兑?”
李植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在殿内来回走了几步,李植说道:“范家庄第三支行的崔文定行长做的很好,承认假币的做法,稳定了百姓对钞票的信心。”
众人听到这话,都看向了李植的丈人崔文定。
比起兑换假币需要的少两银子,保证钞票和银行系统不被冲垮显然更加重要。
坐在众人最后面的崔文定听到李植的话,哈哈一笑。不过崔文定志不在小,又岂会因为李植的一句称赞得意忘形?他摸了摸胡子,正襟危坐没有说话。
众人看着崔文定,觉得这老丈人当真有些气度,未来恐怕会在津国公麾下有一番作为。
李植说道:“假钱虽然猖狂,但我们还是能承受。我宣布,天津和山东所有的银行都学习范家庄第三支行,承认这次足以乱真的假钱,主动承担百姓的损失。这次津齐银行收购假钱形成的亏空,由本公的财政专款拨划资金”
津齐银行总管岳善德听到李植的话,喜上眉梢,笑了起来。既然李植承认假钱,就不会有百姓来银行挤兑银子了,钞票体系和银行系统的安全就不会受到冲击。
李兴咬牙说道:“大哥,那我们每天都要承受十几万两银子的假钱。而且我估计这假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把我们的财政资金全部吸光了估计都不够。”
李植点头说道:“所以我们不能再让假钞继续流入领内。”
洪承畴吸了口气,说道:“国公爷,假钞占用的空间实在太小,捎带进来太容易。如果屑小把钞票藏在贴身的中衣中,我们也不能让所有来往的客商和百姓因此全部脱衣细细检查。再比如有人把钞票藏在木材等货物的暗洞里。想控制住假钞的流入,我们就算派出几万士兵细细盘查,估计都忙不过来。”
李植挥手说道:“洪参谋说得对,我们没办法放客商和旅人进来却又能摁住假钞。这次事情紧急,我们派四万士兵封锁道路关闭边境,暂时断绝和大明其他省份的贸易往来。”
第七百零一章 封锁
吴老头是山东曹县农民,他抓着五张假钞站在曹县县城津齐银行的大厅内,十分紧张。
他已经五十三岁了,有两个儿子,本来一家人守着十五亩田地过得饥一顿饱一顿。但是这些年津国公均平了田赋,一下子让他家三口人吃饱了。然后崇祯十五年他的大儿子在隔壁的定陶县分到了二十亩旱田佃种。
有二十亩佃田耕作,日子就算是温饱了。前年他的大儿子经媒婆介绍成了亲,今年给他生了一个孙子。
另外一个小儿子胆子更大,提着包裹去了天津闯荡。天津那边大量的农民被津国公培养教育成士兵、工人和政府吏员,城市里十分缺乏人手。吴老头的小儿子在天津卫城找到一个酒楼端菜的活计,一个月二两五钱银子月钱,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吴老头的老伴病死了,儿子都外出谋生了,他便一个人留在家里耕田。他身体还不错,本来日子过得也还不错,谁知道这些天竟收到了十张假钞票,整整十两。
那假钞票是一个外省来的粮食商人给他的,是买四石米面给的价钱。吴老头当时看了看钞票,觉得没问题。当时为了保险,他还找来隔壁的邻居来帮自己看,都说是真钞票,吴老头才把米面卖给了那几个商人。
谁知道今天消息传来,说那几个外省来的粮食商人是骗子。那些骗子在附近方圆十里买了七百多石的米面,用的钞票全是假的。钞票表面看不出什么问题,但编号不对,是假钞。
吴老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气晕过去。
他种十五亩薄田,拜津国公均平田赋所赐,一年刨去种子和田赋收入有三十多两银子。小儿子都三十了,吴老头每天就琢磨着多存些银子给小儿子买房娶媳妇,如何能接受一下子被人骗去十两银子?这一下半年就白干了。
吴老头这些天是饭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就琢磨着怎么找到那个天杀的奸商,把自己的四石米面抢回来。
然而乡亲们说了,那几个奸商买了粮食后就匆匆把粮食运走,运到外省了,再也没有回来,恐怕是找不到了。
吴老头只能无奈地捶胸顿足,叹息自己流年不利,给奸人欺骗了。
外省的商贾,都是奸商!
看来以后不能收钞票了,还是要收银子。银子虽然也有假的,但小心些总归能看出来。
正当吴老头以为自己白白损失了十两银子的时候,县城里传来消息,说津国公的银子接受假钞票。只要是无法分辨真伪的假钞,津国公负责到底,全部兑换成银子。
吴老头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他和几个同样受骗的邻居结了伴,带着假钞赶到了县城的银行。
银行里的装饰很气派,那些职员也一个个彬彬有礼,都是吴老头没见过的体面。等吴老头紧张地把自己的十两钞票递上去时候,那个职员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是假钞!”
吴老头回头看了看两个邻居,见两人都十分紧张。吴老头点了点头,小心地问道:“这假钞能换银子不?”
那个职员开心地笑了起来,说道:“老翁放心,津国公已经下令,我们津齐银行任何一个柜台都接受假钞兑换。”
吴老头一下子咧嘴笑了起来,问道:“真的?”
“这还有假?”
那个职员不再多说,三下五除二就从柜台后面拿出了一个小银锭。放在戥秤上称了称,交给了吴老头。
吴老头激动得满脸血红,眼睛里泪花都冒了出来。十两银子,一下子就回来了!
还是要靠津国公给百姓做主啊。
吴老头拿着银锭站了起来,给身后两个邻居看。那两个邻居同样是有假钞要换的,看着吴老头手上的赤足银子,一个个眼睛发亮。
“津国公连假钞都认,当真是不让我们这些小民吃一点亏啊!”
“跟着津国公走,一点风险都没有!”
银行里的其他百姓见到这一幕,也纷纷议论起来。津国公以雷霆手段兜底假钞,让大家对钞票的信心一时十分高涨。对津国公的拥戴,无形中也多了几分。
吴老头拿着银子掂了掂,突然摇了摇头,他一把又坐回到了柜台前,说道:“大伙计,这银子太重不好拿,你还是给我换成钞票吧!”想了想,吴老头怕银行职员误会自己的意思,又加了一句:“换成真钞票!”
银行柜员笑了笑,问道:“还是钞票好用?”
吴老头点头答道:“有国公爷给我们小民兜底,我们是十二个放心用钞票,这钞票比银子好用太多了。”
####
十一月二十,阮大铖带着一个伙计站在南直隶和山东省交界处,看着远处的虎贲军大兵皱眉不语。
看着那荷枪实弹的虎贲军大兵,阮大铖忍不住骂了一句:“天杀的李贼,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上都驻兵堵路。”
阮大铖身边的伙计说道:“东家,这山东和天津附近的道路已经全被李植封锁了,李贼不知道派了多少士兵来干这事,一个苍蝇都不准飞过界。我们偷运假钞进山东和天津的人马如今全部被拦在外面,假钞进不去,用假钞买的财物出不来。”
阮大铖想了想,问道:“我们这次投放了多少假钞?”
那个伙计说道:“我们干了六天就彻底被拦下来了,前后投放了四十多万两银子。”
“本来我们以为投放这么多假钞会让李植的领地大混乱,想不到李植大笔一挥把我们的假钞全部吃下去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对李植来说不算什么大数字,如今李植的领地中一点风浪都没有,百姓经过这次事情反而更加信任李贼的钞票。”
因为命令在道路上传达需要时间,李植的封锁边境行动从北到南逐渐执行。所以阮大铖六天下来只往李植领内送了四十多万两假钞。
阮大铖眉头一皱,暗道晦气。自己想出这样的妙计,花了这么大的精力,雇佣了上千市井青皮乔装打扮干这事,最后竟只赚到四十万两?
阮大铖是个心比天高的人,断然不会赚到四十万两就满足。此时正是一剑封喉重创李植的机会,阮大铖决定冒些险。
阮大铖咬牙说道:“陆路不成就走水路,我不相信李植能把所有的海岸全部封锁。你去组织船队,我们从海上运假钞进去,从海上把货物运出来。”
第七百零二章 火箭
范家庄南面的大校场上,李植带着几十个火箭匠人和几个麾下武将,在试验新式武器。
这几十个火器匠人是李植从山东的卫所匠户中搜罗出来的,都是擅于制造火箭的人才。
李植这次要好好发展一下大明的火箭。
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战争利器,在明军中多有装备。
早在宋朝末年的抗元战争中,就有宋人使用火箭杀伤元军的记载。那时候的火箭基本和烟花差不多,就是一根管子。盖住一头,另一头有个洞,填充某种促进剂,把它送上天,时间一到就会爆炸。
然而即便是这种极其简单的火器,在战场上也杀伤了不少的元军。蒙古人从此将火箭加入到他们的武器库,将这种中国人发明的武器传播到了全世界。
印度人从蒙古人那里学到了火箭技术,后来英国人征服印度时候,又从印度的军队里那里学到这种神奇的武器。
在明朝,火箭也随着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朝有各种火箭,譬如神机箭,譬如神火飞鸦。
“神机箭”的结构较为简单,只是利用火药作为推进器发射弓矢。这种靠火药推进的飞箭特点是密集,一射就是几百发。虽然准头欠缺,但胜在覆盖范围大,足以扫射一大片的区域。
戚继光的戚家军就广泛装备这种神机箭。戚继光使用更粗的箭矢,将改进后的神机箭称为“三飞箭”,在抗倭战争中大放异彩。
“神火飞鸦”则更类似后世的火箭炮。据记载,这种火箭外型如乌鸦,用细竹或芦苇编成,内部填充火药。鸦身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的药筒底部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相连。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将飞鸦射至百丈开外,飞鸦落地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一烧一大片。
这些明朝的火箭可以说走在当时世界武器的前列,领先了西方两个世纪。但是明朝的火箭都有一个致命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