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50部分

贞观帝师-第550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到四个条件。”

    “哪三个条件?”李世民追问道。

    夏鸿升答道:“其一,通信。朝廷要时刻能够知晓当地的情况和动态,能够将政令迅速的传递到达那里,那里的情况,也能够迅速的传递到朝廷,让朝廷知道。这就是通信。关内之地,若真有十分紧急的事态,八百里加急两日之内大部分地区都能抵达,所以朝廷对各地了如指掌,对各地自然就能够把控得牢。距离越远,时效性越差,朝廷对于那些太过于远的国土,其实相当于睁眼瞎。”

    “不错。这个朕已知道。”李世民点了点头:“其二呢?”

    “交通。”夏鸿升答曰:“十万人的大军,从长安到洛阳,如今走水泥道也只需两日。所以洛阳安稳,不敢有人动乱,即便有人敢动乱,大军迅速而至,也能控制住局面,在加上距离近,朝廷的各项针对性措施能够立刻传达,迅速开始执行,有效控制。可若是万里之外呢?大军不知多久才能抵达,这中间又要花去多少成本?这些都是不敢去细算的。有时候,管他的成本过于高,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深管。朝廷富饶强大时,或许还有能力管管,可若是朝廷积弱,那可就真是有心无力,顾不上了。自古以来,多少朝代不都是到了后来,朝廷内部混乱,结果无力管得那么远了。”

    “是这个理儿。这个朕也想到了。”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这其三,只怕是人罢!”

    夏鸿升点了点头:“是啊!派去的人能干了,可以控制住当地的局面,可又怕他天高皇帝远,拥其地而自重。派去的人不会拥地自重了,又怕他能力不足,不足以将当地控制在大唐的手里。这人选是既要对大唐一片赤胆忠心,又要经略绝伦,身负材干。可这样的人能有几个?朝中只怕永远也不够用呢,如何派到千万里之外啊!”

    “天高皇帝远!”李世民一拍桌子:“正是此理!贤婿这话……”

    “岳父大人,这既忠心耿耿,又有才干的人虽然少,可毕竟还是有的。这一点,反倒是制约性最小的一点。”夏鸿升继续对李世民说道:“前面那两点,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可以逐步弥补,诸部改善的。这第四点,其实才是最为根本,最为难做的。”

    “哦?”李世民往前一凑:“贤婿且速速道来!”

    “这其四,也是人。不过却不是人才,而是为大唐所据之地的当地人。”夏鸿升说道:“每一个地域范围之内,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来自于世代居住后的土地,以及上面繁衍过的文明。而它的载体,正是当地的人。或者说,当地的民族。小婿所言之民族,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地域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一个国家也可以有多个民族。”

    “就拿我们自身来说吧!我们是一样的人种,说共同的话,有共同的习俗,有一样的华夏文明基础,所以我们就算是一个民族,华夏族。”夏鸿升举例子解释道。

    “即使说,那突厥、薛延陀、铁勒……他们的话也一样,习俗也一样,居住也都是在那里,他们就是一个民族?”李世民很快便理解了夏鸿升的意思,说道。

    夏鸿升点头道:“正是如此!岳父大人,为何岭南之地,虽然也远隔千里,但是却会牢牢的在大唐的把控之中呢?因为当地的大部分人,亦是华夏族,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因着穿着唐装汉服,说着汉话,有着汉俗,而与其他人不同,所以他们的内心中就自觉自己应该是大唐人,而不是其他临近的吐蕃、南诏人。因为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唐人,所以也愿意接受大唐的管辖,也认为自己应该被大唐所管辖。”

    “所以百越之人与汉人总不相容!”李世民一掌拍在了桌子上,说道:“因为百越之人的文化同汉人的文化不同,故而他们不觉得自己的唐人,自己该归大唐管辖!”

    “对!”夏鸿升点了点头:“可岭南纵是有百越之人,可还是被大唐牢牢所把控,为何?”

    “因为汉人的人数远比越人要多得多!”李世民说道。

    “正是!”李世民说道:“一个地方的主体民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归属。大唐要想真正牢牢把控住一片土地,就要确保这片土地上的主体民族是华夏,大部分人是唐人!”
………………………………

第1084章 任重而道远

    李世民低头沉思,半晌,皱了皱眉,说道:“可朕总不能将关内迁空,将人都迁出去罢!”

    “自然不能。”夏鸿升点头说道:“所以要进行民族融合,用过各种手段,将当地的人,将他们的文化,将他们的民族,融入到华夏族之中,让他们也认为自己属于华夏族的一部分,属于大唐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那一片土地,真正成为的大唐的土地。否则,大唐也终将只是那片土地上的过客而已。”

    “这可不是朕能完成的事情了。”李世民摇了摇头,叹道:“朕能做的,也只是开个头而已了。”

    “可万事开头难,岳父大人您若是打下了好的基础,往后就会容易得多了。”夏鸿升笑道。

    “不说这个了。”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民族融合是一个长远大计,可能一百年都完不成。先说说其他的,方才贤婿说前面那三个条件,虽然不能达到,却也有暂时的变通之法,说来听听。”

    想要控制那些远离大唐政治中心,脱离大唐有效可控范围的土地,方法其实从历史上能够得到借鉴。虽然,那只是暂时的压迫式的统治,但是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仍旧有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

    同时,大唐完全可以在仿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情况将这些方式加以改变,使其成为能够符合大唐需要的统治形式。

    因为大唐超越其他的地方的国家太多,这一差距已经不是当地人能够通过艰苦奋斗的反抗所能过弥补得了的了。

    殖民,一个大国在国外寻求并获得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发达地区的占有权的过程。

    历史上,殖民有不同的形式。

    法、葡、西等国采取的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人民,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人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著生活方式,接受宗主国的文化、生活方式,进而融入其中,成为宗主国的一部分。

    而英国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

    “岳父大人,大唐对外征服扩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殖民的过程。”夏鸿升在大脑中回忆了之后,开始组织语言对李世民解释道:“所谓殖民,小婿当初跟岳父大人说过,就是一个大国在国外寻求并获得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发达地区的占有权的过程。”

    “朕记得。”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让海贼替大唐去探索海外,寻找殖民地,这是当初贤婿给朕的法子。如今,倒是也占据了几个无主之地。不过,大多也只是立上石碑,书写此乃大唐之国土而已。”

    “无主之地,上面几乎无人,又或是极度落后的蛮夷,暂时能带给大唐的,的确也只是一块远隔重洋的土地而已。”夏鸿升说道:“不过,若是那里有了大唐的人,就不一样了。”

    “许以重利,使人迁徙。贤婿同朕说过好些次了。”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前隋战乱,天下凋敝,人死无数,如今大唐的人口,也仍还远未达到当年之数。关内人口尚且不够,此举也只好暂时不做。”

    “这些大唐在海外的,遥远的土地,统治起来,要看两种情况。”夏鸿升继续对李世民说道:“一是无主之地,上面几乎无人,又或是只有不成聚落的野人,那便自然是直接让大唐占了,竖起石碑,宣告其为大唐之国土。二则,若是那里已然有了国度,自成民族,则需徐而图之,先与之结交通商,倾销大唐商品,逐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带走他们的财富。直到大唐的技术更加先进,能够将手臂伸过去牢牢抓好它为止。”

    “这也是暂时掌控之法,无法使其真正成为如同我大唐关内诸道一般的大唐国土啊!”李世民往靠背上一靠,说道。

    “所以小婿才说只是暂时的变通之法。”夏鸿升说道:“有朝一日大唐的技术进步了,解决了远距离的传信,和交通的问题,人口也上去了,关内的人挤不下了,就可以往各地输送大唐臣民,到各个殖民地去,逐步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才是恒久之法。”

    “任重而道远啊!”李世民叹道:“朕真是一刻也不能松懈!这些都是百年之大计,朕只能尽全力去多做一些,让后人也好容易些。倘若朕能向上苍再借他一世为人,这些事情便不须叫后人操心了!”

    真得还想再活五百年么?

    夏鸿升心里腹诽道,却突然转念一想,眼珠一转,说道:“哎呀,岳父大人,小婿听您此叹,突然想起来一个念头来。岳父大人,您看小婿是不是可以将您为了大唐而奋斗不息的心路历程给凝结成为一首曲子词出来,配上乐曲,然后唱出来,呈现到百姓们的面前呢?如此一来,世人传唱之间,便皆知您为了大唐呕心沥血,为了百姓夙兴夜寐,为了天下能太平昌盛,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又承担了多少的心酸与委屈,经历过多少的艰难和曲折,身受了多少的挫折和苦难,却仍旧不改这为了大唐,为了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

    “恩?”李世民一愣,嘴巴微张,被夏鸿升突如其来的这一通马屁拍的猝不及防。


………………………………

第1085章 给皇帝写歌

    夏鸿升喜笑颜开的从皇宫中出来,手里面还掂着一个通体无暇的白玉腰佩,乐呵的对着过往的内侍和宫娥直笑。

    出了皇宫,齐勇也吃惊夏鸿升的高兴劲儿,于是一边扶着夏鸿升上去马车,一边问道:“公子,你今日兴头可真好。”

    “齐勇,本公子就用几句话儿,就从陛下手里得来了这么一块绝好的玉佩来,厉不厉害!”夏鸿升得瑟的抵溜着手中的那块玉佩,傲然道。

    齐勇虽然对这些东西兴趣不多,但是却也是在夏府中跟着夏鸿升见过大世面的人,一眼就看出来这块玉佩绝对堪称极品,不由也吃惊咋舌。

    乘了马车回到家中,夏鸿升一下来便直奔书房而去。那里俨然已经成为家他和四女的活动室了。

    到了书房,四女果然都在那里,夏鸿升拿指头勾着玉佩上面的坠子,来回转着,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四女一见到夏鸿升那大摇大摆的样子便笑了,李丽质笑问道:“郎君如此高兴,想来是得了妾身父亲的许诺了。”

    “不错,今日本公子舌灿莲花,给老丈人拾掇的妥妥帖帖的,这不,老丈人一高兴,就将随身的玉佩送给了本公子。”夏鸿升很是得瑟的说道。

    众人都笑,徐惠又问道:“节目的事情,陛下如何决断了?”

    夏鸿升一听这问题,更是高兴了,笑道:“哈哈,这却是出乎你们郎君的所料了。我本想着让陛下也看看那些个节目,好划去一些。熟料陛下留下是留下看了,可并未决断划去哪些,而是说既然节目多了,那干错多演几场,都给用了。哈哈,本公子就可以在泾阳书院办一场晚会,跑去军校再办一场,甚至可以在东市西市也办嘛!”

    “那这玉佩又是怎么回事?”徐惠问道。

    “是本公子听到陛下感叹,于是突发奇想,准备将陛下为了大唐而奋斗不息的心路历程给凝结成为一首曲子词出来,配上乐曲,然后唱出来,呈现到百姓们的面前,使世人传唱之间,便皆知陛下为了大唐呕心沥血,为了百姓夙兴夜寐,为了天下能太平昌盛,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又承担了多少的心酸与委屈,经历过多少的艰难和曲折,身受了多少的挫折和苦难。”夏鸿升往椅子上面一坐,笑道:“陛下深感本公子之言,引为知音之语,故将随身的玉佩送给了本公子,哇哈哈哈……”

    “看郎君说的……”李丽质无奈的摇头笑道:“这曲子词郎君却要如何来写?知道郎君大才,一首曲子词是信手拈来的。可妾身的父亲也是个挑剔的,若是这曲子词写的让妾身父亲觉得不妥……那岂不是会更加恼怒?”

    “放心。”夏鸿升摆了摆手:“我已然心中有数,来,拿纸笔来!待为夫书写出来,唱给诸位夫人听听,诸位夫人也好鉴赏一二。”

    夏鸿升话音刚落,月仙便已经拿了笔来,又往桌上铺开了一张纸了。

    夏鸿升挪坐过去,提起笔来,将胸中那首早已经熟悉不已的歌迅速写了出来。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四女围在周围,看夏鸿升提笔写就之时,就已然吃惊,却未料夏鸿升写完之后,似乎不能酣畅尽兴,又自顾自的说道:“恩,还有一曲——”

    立时又往上一揭,翻过去几页,再次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