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苏联-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点了点头,说:“那,给他一次机会也无妨。据我了解,他在处理后勤建设,和党的思想教育、宣传上颇有成就,相信应该能应付军队里的政治指导,和后勤处理方面的工作。
他是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离蒙古比较近,对那边的情况比较了解。
但他还是太年轻,我也有点犹豫是否让让他担任军事委员。无论如何,远东那边的情况不算太复杂,我们的军力也是比较充足,胜算比较大。那就给他一次担任磨炼的机会,授予师级政委的军衔,让他涨涨军事经验也无妨。”
第六十章 穿西装的政委
(不好意思,刚才正要更新的时候,电脑自动重启,所以晚了点更新,希望各位见谅。)
5月18日,曼图洛夫接到了任命通知。
为了不耽误战事进行,曼图洛夫决定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前线督战。
他从州政府赶回家里,立马收拾了行李。在临行前,他写了一封“给喀秋莎的信”,就放在大厅最显眼的桌子上。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交代了自己的去向,叫卡蒂娅和他保持联络,定时给他寄信,仅此而已。但这小小的一张纸,短短的几句话,对于即将分离的人来说,已经很足够了。
习惯做宅男的他,就像结婚前一样,独自一人,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低调地去了火车站,搭上了开往远东的火车。
当时,外蒙的交通仍然不太方便。在蒙古国境内的铁路就只有两条,一条来往乌兰巴托和纳来哈矿区,另一条是苏联建造的,来往博尔贾(位于苏联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巴彦图门的货运铁路,负责给前线输送物资,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日苏战争。
本来,曼图洛夫还打算经乌兰巴托去前线,在那里过宿一晚再走。但在出发的时候才发现,乌兰巴托是一座铁路孤城,根本无法通过铁路去到那里。
结果,他选择了第二条线路,先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前往赤塔,然后从赤塔转车去博尔贾,乘坐那条“货运铁路”前往巴彦图门。
巴彦图门位于外蒙古东部,是离第57特别军指挥部塔木察格布拉格最接近的城镇之一。
在诺门罕战役爆发后,这条铁路成为供应苏军后勤的主要通道。那些后勤物资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苏联各地运到博尔贾,再通过这条铁路运到巴彦图门,最后用卡车运到诺门罕前线。
这趟铁路旅程比去莫斯科那程还要漫长,从新西伯利亚去赤塔就花了48小时的时间,但这只完成了一半行程的一半。
抵达赤塔后,已经是5月20日。那天是星期六,曼图洛夫在那里过了一夜才坐上前往博尔贾的火车。
博尔贾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规模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人口只有一万人左右。来往赤塔和那里的火车每星期天才会有一班,结果他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到达博尔贾后不久,一辆目的地为巴彦图门的军列驶进了博尔贾火车站,在那里停站补给,曼图洛夫提前从火车站站长那里得到了消息,及时到达了火车站。
这辆军列载满了红军士兵和军需品,后面还拉着几辆坦克,是第11坦克旅。
他迫不及待地拿着手提箱,冲过对面月台。
刚到达“对岸”的时候,几个红军士兵就走上前来,把曼图洛夫团团围住。
为首的少尉军官上下打量着曼图洛夫那身斯文端庄的西装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军人。他那副带有布尔乔亚气息的仪容,怎么看都像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派来的间谍。“同志,麻烦你离开这里。否则,你将会被我们逮捕。”
曼图洛夫并没有被军官的威胁言论所吓倒,他可是堂堂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是他们的老大!他托了一下眼镜,抬头挺胸,毫不畏惧地说:“我是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
不过,这几个苏军士兵并没有相信曼图洛夫的话。他们几个人用蔑视的眼神看着曼图洛夫,不断地嘲笑他。
“曼图洛夫同志?您的二级集团军政委军装呢?”为首的一个上等兵挖苦道
“我还没有军装,但我有证件。”
“拿来看看。”
曼图洛夫掏出了他的身份证,递给了少尉,说:“请您看看,我真的是维拉迪摩·曼图洛夫。”
上等兵连看都没看,就把证件还给曼图洛夫,说:“你的军官证呢?”
“军官证?我还没领。”
“那怎么证明你是第五十七特别军军事委员?”
这时,一名身穿上尉政工人员军服的人出现在少尉的身后。上尉推开了正在发笑的士兵,仔细地打量了曼图洛夫的样子,严肃地对几名士兵喝道:“别笑了,他真是曼图洛夫同志。”
几个士兵停止了笑声,这时,他们已经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连师级政委(相当于少将)都敢得罪,这不是找死吗?
“同志,您真的确定他是特别军政委?”少尉对团级政委说道。
“确定,我认识他,他的确是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曼图洛夫同志。现在他是特别军政委。”
曼图洛夫对眼前这位政治指导员并没有什么印象,他想来想去都记不得在哪里见过他。“同志,我们之前见过面吗?”
“见过,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您还是新西伯利亚州共青团委书记,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共青团员。后来,我加入了红军,开始从事部队的政工工作。”
曼图洛夫摘下眼镜,用随身携带的眼镜布擦拭了沾了点灰尘、油脂的镜片。再次戴上眼镜,看了几秒,才认得眼前这个上尉政治指导员,“1935年加入红军?让我想想,你是……谢尔盖·谢尔盖耶夫同志?”
“您的记性真好。”
“一般吧,记性不好一点的话,怎么能处理这么多的党务?”
“那是,那是。”
谢尔盖耶夫想了一想,说:“对了,曼图洛夫同志,您为什么会来这里呢?”
“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赶去前线服役的。所以我就来了这里,跟你们一起挤火车,顺便视察一下部队,进入士兵堆里,希望能深入地了解你们的情况。”
谢尔盖扫视了那几位士兵,教训道:“你看人家军事委员同志多亲民?有飞机不坐,过来和我们挤火车。”
这时,曼图洛夫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能坐飞机过来的。“卧槽,我白白浪费了三天的时间啊,有飞机不坐,来和人家挤火车干嘛?我真是蠢了。”曼图洛夫在心里暗道。
不过仔细一想,自己其实并没有做错。他清楚记得,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司令后,过了10天才来到前线的。如果他坐飞机来的话,根本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才能来到,肯定也是挤火车来的。
当时,巴彦图门、塔木察格布拉格附近仍然没有机场,根本就不能坐飞机过来,最快抵达的方法就是火车转汽车。在历史上,直到6月18日,朱可夫接替费卡连科成为特别军军长后,才在蒙古草原上开辟了野战军用机场。
其中一个就在第五十七特别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塔木察格布拉格。也有一个在桑贝斯(今乔巴山)附近。
“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干部,深入群众其实是自己的本分。再说了,作为部队的长官,我也要深入地了解战士们的情况,才能做出适当的决策。”
“不愧是曼图洛夫同志,您为人民服务的热火,还是和当年一样,丝毫没有半点的减退。”
“指导员同志,您过奖了。”
“别这么生外,叫我谢尔盖就行了。”谢尔盖看了手表,说:“来,火车就要开了,我们快上车吧。”
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
5月21日早上,曼图洛夫乘坐第11坦克旅的火车,来到了巴彦图门(1941年被命名为乔巴山城:Чойбалсан_хот)。
这座城镇并不大,人口也只是五位数,甚至比进驻的苏军还要少,但却是外蒙古东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除乌兰巴托以外,整个蒙古人民共和国内有铁路的城镇,是唯一一座有铁路通往国外的城镇。
不久前,第57特别军及其下辖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在费卡连科中将的指挥下,已经到达距离诺门罕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克,在那里进驻,但指挥部仍然没有在当地设立,还需要一天的时间。
此时,苏军的飞机已经开始在展示地区集结,侦察机开始对诺门罕地区展开频繁的侦查。
而根据曼图洛夫的记忆,下一场战斗应该会在几天后的5月28日才会发生。当时只是5月21日,经过3天奔波的他决定在巴彦图门休息一天,等第二天司令部设立后,再赶往前线赴任。
坦克一辆一辆地从火车上卸下,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上了卡车,以最快的速度往诺门罕地区进发。
第二天早上,他坐上了一辆运兵卡车,往塔木察格布拉克进发。
卡车以每小时40…50公里的速度行驶,用了7个小时才到达指挥部的所在地。
这六个小时的车程里,曼图洛夫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睡不着就看看风景。
但蒙古草原的风景怎么看都一样,在哪里都只能看见一大片宽广的草原,有些地方甚至连草都没有,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
有动物来的时候,或许还有些看头,特别是那草原上,驷马奔腾的情境实在是令人过目难忘。但没有动物来的时候,草原上就这么光秃秃的一片,啥都没有,越看就越想睡,就连一向难入睡的曼图洛夫也被草原千篇一律的景色给催眠了。
………………
“军事委员同志,我们到了。”曼图洛夫在睡梦中被一个身穿少尉军服的人拍醒。
他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地说:“到了?现在几点?”
军官看了看手表,再看看太阳的方向,说:“现在是下午五点,费卡连科同志想找您。”
曼图洛夫扶起快要掉出来的眼镜,拍拍西装上粘着的灰尘,说:“好,带我过去。”
“是!”
曼图洛夫下了车,扫视了四周的环境,只见附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营帐,当中还夹杂了几个蒙古包。
在一些营帐的旁边,还停了一辆T…26坦克。当时,苏军在诺门罕地区虽然只有四位数的兵力,但这些都是机械化部队,战斗力比以步兵为主的鬼子还要厉害得多。
在少尉的带领下,曼图洛夫走进了一个简陋的营帐里,这就是第57特别军的临时司令部。
在营帐的“墙上”,挂着一张哈拉哈河地区的大地图。地图的前面站着一名身穿苏联红军指挥员军服的人,他就是第57特别军军长尼古拉·费卡连科。
“费卡连科同志,现在战场的情况怎么样?”曼图洛夫一进来,就向军长询问战场情况。
费卡连科指着地图,说:“日军已经在哈拉哈河东岸集结了一些兵力,估计兵力不太多,应该只有一千多人左右。所有部队都在满洲境内,暂时没有任何进犯的举动。”
“那么,你觉得他们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曼图洛夫问了这一道试探性的问题。虽然他知道日寇的真实意图——就是占领诺门罕地区,以此为进攻苏联的跳板。
但从21世纪的记忆里,他知道在战争初期,苏军前线的军官们并不了解鬼子的意图,对这次边境冲突的重视不够。
“我觉得,这是一场普通的边境冲突。”费卡连科说道:“在冲突开始之前,蒙古人民军的同志越过了哈拉哈河,进入了满洲国的边境,所以才会发生战斗。日军才会派兵过来,戍守边境。”
正如曼图洛夫所料,费卡连科根本不知道日本人的真实战略意图。在那天,也就是5月22日,鬼子的确还没有越过他们自行划定的“边境”,还没有深入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入侵性,攻击性的举动。
而在几天前,蒙古人民革命军撤回西岸之后,日军也没有乘胜追击,在5月17日,也就是斯大林命令苏军介入的那一天,日本关东军的部队就已经撤回了海拉尔(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市)。
这样的话,费卡连科不知道鬼子的意图其实也是正常不过的事,鬼子不但严重越境,还撤回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入侵的吧。
“费卡连科同志,根据可靠的情报,日军的真是战略意图是要占领哈拉哈河地区,并以此为跳板进攻我国。
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已经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10战队、海拉尔飞行第24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100辆,归23师团指挥、使用。已经在内蒙古增调了数以万计的兵力。”
费卡连科压根儿就不相信曼图洛夫所说的话,这个穿西装,戴眼镜的书生,怎么会懂军事呢?
而且,这个年轻的西装小子,上任政委前只是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从来都没有担任过军方或是内务部的职位,怎么知道这么多有关日军的情报呢?
他很想反驳曼图洛夫,甚至还有一股教训人家的冲动,但考虑到人家军事委员的身份,实际权力比自己还要大,只能用礼貌的语气问道:“曼图洛夫同志,请问这些情报是从哪儿得来的?”
这时,曼图洛夫就面对了一道难答的问题。这些情报其实都是从他的未来记忆里抽取出来的,把真相说出来的话,不但会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费卡连科也不会相信这些科幻小说里才能见到的情节。
在别无他法之下,曼图洛夫只能选择撒谎,编一个合理而且没有任何漏洞的谎话。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但如果那张纸够大,包得够好,完全不让氧气进入,里面的火最终还是会因为缺氧而熄灭。
撒谎也是一样,如果谎话说得够忽悠,没有一点漏洞,也是不会被揭穿的。
况且,再过几天,鬼子就会越过哈拉哈河发动进攻了,到时曼图洛夫的谎话就会成真,让人深信不疑。
“是从一名中国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