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大明藩王 >

第17部分

穿越之大明藩王-第17部分

小说: 穿越之大明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老百姓识字不多这个问题,暂时却被一些有着商业头脑的老板帮燕王给解决了。

    各个乡镇甚至村子里的茶楼、酒店的老板,从“燕京日报”当中嗅到了商机,于是就专门雇佣人手在茶楼里、酒坊里读起了报纸,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来听。

    如此一来,不但极大的拉动了店铺里的茶水、酒水销售,而且一些经济条件略微宽裕的群众,听的兴奋的时候,也直接给读报人前面的大碗里打赏了一些铜钱。

    虽然每人打赏的铜钱不多,也就三文、五文的,但是贵在打赏的人多,而且这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店铺老板有多大的投入,只需要花十文钱雇佣一个读报人即可,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滦平县内,一间屋子里,几个人聚在一起商议。

    一个长胡须的人拿着那份“燕京日报”看了又看,最后长叹了一声,把报纸放在了桌子上。

    旁边一人缓缓的说:“李兄,咱们要是再任由这‘燕京日报’散播下去,咱们在这滦平县内的地位势必将受到极大的动摇。”

    那“李兄”叫做李长兴,是原来滦平县令李之荣的远房侄儿,当年他家境贫寒,读书求学时曾经受到知县李之荣的接济,这才一路考取了举人的功名。

    前些天李之荣被燕王给干掉以后,李长兴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是面对汹涌的民心,他也知道叔叔李之荣是撞在枪口上了,况且燕王那么强势,自己还能如何?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骨子里对燕王也是充满了愤怒与仇恨,毕竟不管李之荣如何违法乱纪,但是都是他的恩人。古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己作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人,岂能忘恩负义?

    况且尤其让李长兴愤怒的是,就算叔叔李之荣违法乱纪按罪当诛,但是叔叔的媳妇以及孩子又有何罪?又不是什么谋反重罪,竟然要牵连家人!

    不过,李长兴毕竟也三十来岁了,年幼的经历让他显得十分的少年老成,所以这段时间一直掩住内心深处的悲痛,装作没事人一般,每天照常看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这两天燕王的“燕京日报”流入了滦平县,让当地不少缙绅官僚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与威胁。

    要知道,燕王如今还没有在报纸上明目张胆的宣传他的户籍改革理论呢,现在的“燕京日报”主要还停留在拉拢读者的阶段。

    但即便如此,这些官僚缙绅士大夫仍然敏锐的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威胁,将“燕京日报”视为洪水猛兽一般。

    原因很简单,以往他们都是各个乡镇的“贤达”,俨然土皇帝在身,他们就等同于法律,不论是谁家碰见什么疑难事情,或者是有什么争执,都习惯性的来找他们解决。他们垄断了当地的舆论,想要捧起一个人或者踩臭一个人,都是分分钟的事。

    他们也正凭借着这种优势,而赚取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是“燕京日报”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垄断地位,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被这个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垄断地位必然会轰然倒塌。

    尤其严重的是,他们身在北平辖区,这些年来对于燕王的做事风格都了解颇多。他们知道,燕王不是小伙子,而是大明朝最老谋深算的藩王,所以燕王绝对不可能一时心血来潮搞出一份报纸过家家玩耍,燕王忽然开办这个“燕京日报”,肯定有其深刻的目的。

    想到燕王的铁腕手段,他们就阵阵胆寒。

    最终,他们开始秘密串联起来,从最开始的在亲戚、好友之间三五个,到六七个、十几个,最终滦平县内的三十多名缙绅串联到了一起,聚集在这间屋子里,商议对付“燕京日报”的策略。

    当然,他们谁也不傻,都知道燕王的雷霆手段,要是此举招惹燕王的大规模报复的话,领头的人恐怕人头不保。

    于是,这些聪明人就以尊敬原来的县令李之荣为由,一致推举了李长兴作为大家的领袖。

    李长兴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些人的那点花花肠子,但是他一方面被叔叔被杀的仇恨蒙蔽了理智,另一方面他也听说了以宁王朱权为首的八位藩王的“八门落锁”计划,知道燕王如今处境堪忧,所以就决心赌一把,领衔跟燕王作对,这样一旦成功了,自己就算以后考不上进士,想必宁王朱权也会赏识重用自己的。

    于是,李长兴假意推却了几番,终于慨然应允,朗声说道:“诸位,燕王朱棣身为大明朝的藩王,不但屡屡触犯大明朝的律令,罔顾骨肉亲情,击杀晋王,而且还逐新猎奇,败坏民风,搞乱基层秩序,让国家北疆陷入了动荡之中。万一蒙元残余在这个节骨眼忽然入侵,恐怕黄河以北不复国家所有。我等自幼熟读圣贤书,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修齐治平,安邦济世,为君王分忧、为百姓请命?所以,承蒙各位抬爱,推举李某带头负责此事,李某定当不负众位,不论如何为了江山社稷,也要放手搏一把,把国家与百姓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第四十三章 士大夫的反抗

    滦平县两间房乡的宾来酒店里,一群人正围坐在桌子边,一边小酌一边听着上面的台子上读报人念报。

    读报人正在津津有味的读着一篇评论员文章,标题叫做“为什么要成立乡政府”。

    燕王见“燕京日报”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老百姓反响强烈,于是就开始偶尔在里面夹杂了一些评论员文章,算是给自己即将开展的“户籍改革”事业吹风了,想通过这种逐步蚕食的方式,现从缙绅地主手中把基层政权夺过来,然后再推行户籍改革、最后再推行土地变革政策。

    这篇评论员文章写的通俗易懂,几乎通篇大白话的形式,告诉老百姓成立乡政府,让老百姓有了官司以后,可以直接去找乡政府解决,这样不但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而且遇到紧急情况,还能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听报的群众不少是来乡里赶集的普通老百姓,听了这篇评论员文章后,纷纷点头。

    张老汉说:“要是真的成立了乡政府的话,那咱们以后有些鸡毛蒜皮的官司,是不是可以直接到乡政府解决了。”

    李老汉说:“就是,过去咱们屁大点事,只要想惊官动府,就得跑去县城。结果吭哧吭哧跑到县城后,县老爷还忙于公务,有时候没时间接待咱们,最后搞不好就得第二天再跑一趟。要是新成立的乡政府,真的像报纸里说的那样好,那咱们可就方便不少了。”

    话音才落,却见一群人气势汹汹的跑进了酒店里。

    众人一起看去,只见为首那人,正是乡里的孙员外孙郎,身后跟着六个家丁。

    众人看孙郎面色不善,都是暗暗打鼓,不知道他忽然来这里干什么。

    孙郎冷冷的看了眼台上的读报人,声音严峻冰冷,一字一顿的说:“打!”

    六名家丁领命,快步冲到跟前,一把将读报人手中的报纸抢了过来,然后两个壮汉把那读报人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

    读报人“哎呦”、“哎呦”惨呼之声不绝于耳,众人听了,都心生不忍,却又惧怕孙员外的权势,不敢上前多说。

    酒店老板李万贵见状,只好硬着头皮,陪着笑脸走到孙郎跟前说:“孙员外,这个不知道小的哪里冲撞了您老人家?咱手下留情,要不这打坏了就不好了。”

    孙郎听了,冷冷说道:“打坏了你就赔给人家医药费呗。”

    李万贵一呆,苦笑一声说:“孙员外真会说笑。”

    孙郎漫步走到台前,随手拿起报纸,一边慢慢的撕烂,一边背对着李万贵说:“是你财迷心窍,非得要雇用他,现在他受伤了,你不赔谁赔?”把“燕京日报”撕得粉碎,随手一扬,纸屑漫天飞舞。

    李万贵见了倒吸了一口气,当初“燕京日报”刚刚发行的时候,孙员外孙郎就曾经秘密派人给他递过话,让他好自为之。

    但是李万贵觉得这份报纸既然是燕王亲自主持办理的,以燕王的强势作风,自然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跟这份报纸过不去。况且李万贵内心深处,也觉得这份报纸办的很好,很多内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一方面是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理,一方面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就不管孙郎的警告,雇佣人手读报。

    但是李万贵万万没有想到,孙员外孙郎竟然真的胆大包天,大白天的就跑来不但砸摊子,还殴打读报人。

    想到这,李万贵气得脸色红胀,结结巴巴的指着孙郎说:“你……这报纸是燕王殿下主办的,你不要命了嘛!”

    孙郎冷冷一笑说:“燕王殿下主办的又怎样?难道燕王殿下就不能做错事了吗?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认!给我打!”

    两名家丁领命,转过身来,把李万贵按在地上狂殴起来。

    孙郎听着那拳拳到肉的声音中,夹杂着李万贵的惨呼声,看着那些噤若寒蝉的围观群众,笑了笑说:“诸位不要误会,孙某此举,乃是为天下人请命,以正纲纪,绝非为了个人私利。”

    众人漠然以对,孙郎可以说是两间房乡的土皇帝,老百姓们虽然没有勇气跟孙郎作对,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他们刚才眼睁睁的看见孙郎的暴行,又岂能对孙郎和颜悦色?

    孙郎笑了笑说:“各位想想,这报纸动辄就歪理邪说,蛊惑人心,表面上是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其实全都是祸国殃民的昏招。就比如刚才那篇成立乡政府的文章,诸位千万不要被一叶障目,误以为成立乡政府就办事方便了云云。诸位想想看,一旦增设这乡政府,各种工作人员没有二十个,也得十来个,这些人的薪水俸禄以及办公开销,一年要多少银子?燕王殿下虽然家资万贯,肯定不可能自掏腰包给这些人开支。到头来,注定是个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结局,平白的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本来寒苦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各位想想看,这不是祸国殃民的昏招又是什么?”

    围观众人听了这话,都是心里一凛,感觉孙郎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要真是成立什么乡政府的话,就算一个乡政府有十名工作人员,每人每个月三两银子俸禄的话,这一年下来就要三百六十两的俸禄。要是再算上各种公务开支,以及办公用房的维护等等,这一年下来少说也得有七八百银子的开销。

    而以上这些开销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上这么多基层工作人员下来,又是花销公家的银子,肯定各种铺张浪费,到时候开支只会更多。

    以往没有乡政府的时候,老百姓虽然有疑难的事情就不得不跑去县衙,办事极为不便。

    但是老百姓一年下来能有几件大事?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这些事只需要找村子里、乡里的“贤达”就能调解。

    而找贤达帮忙调解,基本不需要花费什么。

    想到这些,老百姓的内心不禁又松动了起来,开始犹豫成立乡政府真的如报纸上所说的那么好?

 第四十四章 焚毁报纸

    滦平县里,众人聚拢在李长兴跟前,交流着这段时间打砸抢烧“燕京日报”的情况。

    经过他们的努力,如今整个滦平县的所有酒店、茶馆都不敢再读“燕京日报”了。

    如此一来,报纸的销量也急剧下降,只有极个别的真心喜欢报纸的人,继续订阅报纸,不过这些人也担心触怒了缙绅士大夫们,不敢拿到公众场合去看。

    于是大量送到滦平县的报纸都积压在驿馆里,俨然废纸一样。

    大家交流了一圈,然后此次运动的急先锋孙郎说道:“李兄,现在虽然茶馆酒店没有读报人了,但是仍然有些不知死活的人买来报纸偷偷去看。所以,我看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驿馆把那些积存的报纸一把火烧了,也算是彻底断送了那些人的念想。”

    张百湾乡的张平不无担忧的说:“驿馆非同小可,咱们直接去驿馆放火烧报纸,搞不好就真的触怒了燕王。”

    孙郎冷哼了一声说:“咱们都搞了好几天了,朱棣不还是连个屁都不敢放?你们别看朱棣他平时咋咋呼呼,在咱们面前装的人五人六好不威风,但是他再牛叉,能跟咱们这么多人同时对抗?他要是胆敢乱来,那可是等于挑战全天下士大夫。”

    李长兴终于开口说道:“没错,现在朝廷虽然一直没有表态,但是肯定也对朱棣恨得牙痒痒,只不过有点摸不准朱棣的底牌,忌惮朱棣,才一直没有动手,只要咱们再加一把火,朝廷肯定会支持咱们的。”

    孙郎随即说道:“就是,宁王朱权等八位殿下的‘八门落锁’计划,已经把北平地区彻底封闭。朱棣要是再不打破‘八门落锁’计划的封锁的话,就不用外人出手,他自己就得先崩盘!所以,咱们就趁他病要他命,趁着朱棣现在顾头不顾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的时候,再狠狠地给他来一下!”

    于是,在李长兴的带领下,一群人当即行动,气势汹汹的直奔驿馆而来。

    到了驿馆门外,驿馆负责人一看这阵势,赶紧上前赔笑。

    李长兴也不打话,冷冷说道:“把‘燕京日报’交出来,这里就没你的事了。”

    驿馆负责人一呆,他早就知道李长兴等人这段时间打砸酒馆茶馆禁止读报的事情,如今一见李长兴等人来者不善,直接索要报纸,立即就知道事情不妙,忙陪笑着说:“李员外说笑了,这报纸可是燕王殿下亲自主办的,就算借小的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胡乱处置。”

    孙郎虽然也是个举人,但却是个急性子,一听驿馆负责人这么说,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嘴巴子招呼了过去,喝道:“不知死活!”

    驿馆负责人见势头不妙,连赔笑着说:“几位稍等,小的这就给你们找。”朝一侧的小厮使了个眼色。

    那小厮会意,退回了驿馆里,然后从后门溜走,一路小跑直奔县衙而去。

    为了工作方便,驿馆本来就离县衙不远,所以小厮抬手间就跑到了县衙。

    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