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后宫:勤妃传 >

第185部分

后宫:勤妃传-第185部分

小说: 后宫:勤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边跳边唱,唱的是蒙古语的歌,陈文心也听不明白。
  看起来像是祝酒歌,因为他跳的时候有一个经常重复的动作,就是双手举杯向前。
  皇上笑吟吟地看着他唱歌跳舞,那些蒙古首领也是笑吟吟的,一时气氛和睦。
  科尔沁王爷唱完了,最后把酒往皇上跟前一送。
  更令陈文心惊讶的是,皇上把那酒拿在手里,竟然也唱起来了。
  他唱的也是蒙古语,听腔调倒像和方才科尔沁王爷唱的,是差不多的歌儿。
  只不过皇上到底还是矜持些,没有唱着唱着就跳起来。
  这大概是祝酒歌,和被祝酒的客人的感谢歌吧。
  众人听皇上唱歌都有些吃惊,那些蒙古首领,更是个个两眼放光。
  待皇上唱完又喝尽了那杯马奶酒,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似乎那些蒙古首领一下子就被皇上征服了。
  “皇上,前面请!”
  这里到王帐还远呢,皇上和陈文心复又上了马车,众人也上了马。
  科尔沁接待的队伍也跟在御驾之后,一同向王帐而去。
  陈文心一上了车就迫不及待地要问皇上,“你们刚才唱的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唱完那些蒙古首领神情都不一样了?”
  “也没什么特别的,是蒙古人传统的祝酒歌和答谢的歌。他们想不到朕会唱,也想不到朕能亲自唱,所以感觉非常有面子。”
  皇上得意地挑眉,“在蒙古人眼里,给他们面子,比给金银财帛还要重要。”
  陈文心会意道:“所以玄烨特地学了这歌来收买人心的,身为皇上真好,只要唱首歌就能收买人心了。”
  这要换了旁人,在蒙古人敬酒之后唱答谢的歌,不过是应有的礼数罢了。
  到了皇上这儿,就成了给蒙古人天大的面子。
  “那是自然,朕是天子。”
  皇上说这话的时候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高高在上的王者之气难以掩饰。
  “那交换鼻烟壶又是什么意思?”
  陈文心对此有些不解,而且双方赠送的鼻烟壶数量也不一样。
  科尔沁王爷送了三个,皇上这边送了很多,起码也有十几个。
  皇上轻描淡写,“这也是蒙古人的习俗,他们喜欢鼻烟壶。能把鼻烟壶送给客人,是他们最高的敬意。朕把鼻烟壶送给他们,也是朕的爱护臣民之心。”
  “朕送得多,是因为这次来科尔沁见朕的蒙古首领多。要让他们一人分得上一个,那才能不引起纷争。”
  皇上赏赐的鼻烟壶,自然人人都想要。
  “只不过……”
  皇上的眸中闪过一丝冷色,“只怕这回,朕是准备得太多了。”
  皇上自然是按照蒙古多少个部族,来吩咐准备多少个鼻烟壶的。
  但他方才所见,来的首领少了许多。
  这些人多半是科尔沁附近的东蒙古地区的部落首领,西蒙古那边的,竟没见着几个。
  方才是蒙古人迎接贵宾的大礼,皇上也不想扫了他们的兴,因此没提出来。
  一会子到了科尔沁王帐,他总要好好问问。
  陈文心领会了这意思,总觉得现在的蒙古草原似乎也不太平得很。
  她对局势不过略知一二,让她有这种感觉的,是刚才那些首领们的神色。
  有的看起来显得很轻松,说笑打趣,一派天然淳朴性子。
  有的看起来则有些凝重,虽然也和众人一样笑,到底看得出那笑容达不到眼底。
  这些蒙古人多半性情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不会伪装。
  所以那些笑容勉强的人,她一眼就看出来了。
  她看得出来,皇上想必也看出来了。
  车帘外,帐篷和牛羊渐渐多了起来。
  雪白的帐篷,雪白的羊,乌褐色的牛马。
  映着湛蓝的天空,显得颜色格外好看。
  这里的牧民是王帐区域内的,家家的帐篷上还插着王旗。
  “不知道温宜公主如何了?她才到蒙古没多久,就能见到她的皇阿玛和京里的熟悉面孔,想必一定很高兴。”
  皇上笑道:“你就和她玩去,痛痛快快地玩几天。”
  皇上这里有正经事,她哪里能玩得痛快?
  不过瞧科尔沁王爷方才的样子,他倒比其他蒙古首领懂汉礼,应该不是个完完全全的糙汉子。
  好像这个新任的王爷和太皇太后还有某种亲缘关系,又对皇上这样恭敬,想来不敢怠慢温宜公主。
  那么,温宜公主在这里应该过得也不算差吧?
  她好奇地朝外张望着,看着那些蒙古当地的牧民和牧民的妻子。
  他们在骑马、挤羊奶或是给整理草料,阳光微暖,看起来也十分和美。
  马蹄渐渐地慢了下来,前方。
  王帐到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王帐议事

  第二百九十三章 王帐议事
  才下马车,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上前来,对着皇上和陈文心行跪拜大礼。
  原来是和硕温宜公主,现在的科尔沁王妃。
  “请皇阿玛圣安,请勤额娘金安。”
  在大清朝,女子通常都行蹲身万福礼。
  温宜公主一朝远嫁,如今再得见亲人,所以大礼庄重。
  白露忙上前扶起公主,陈文心也亲自上前去扶。
  “何必行这样大的礼?公主可还好吗?这里的饮食天气,可还习惯吗?”
  陈文心握着她的手,询问她的近况。
  只见温宜公主两个眼睛哭得红红的,陈文心眉头一皱,下意识地看了科尔沁王爷一眼。
  她这一眼原是无意,看在科尔沁王爷眼中,却是杀气满满。
  他倒愣了一下,温宜公主见状忙解释道:“勤额娘,是我想皇阿玛和您了,所以见了面激动得。我在这里都好,您别担心。”
  陈文心这才发觉自己的目光太有敌意了,不禁对科尔沁王爷歉意地一点头。
  科尔沁王爷这才反应过来,心中羞愧恼怒都涌了上来。
  他虽不如前任达忓尔王爷那么杀伐决断,到底也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儿汉,怎么叫一个妇人的眼神吓住了?
  还是一个这样年轻娇弱的妇人,这真是叫人害臊。
  皇上冷眼旁观这场眼神官司,他心里好笑,面上只装作没看见。
  “勤妃,你和公主说话罢。”
  他说着,径直进了大帐,那些蒙古首领和京中的大臣也跟了进去。
  温宜公主拉着陈文心,到了她自己的帐子里。
  只见这帐子比王帐还要大几分,装饰得十分精美,比起宫中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别有一番趣味。
  帐中多是宫中带出去的陪嫁宫女、嬷嬷,蒙古的奴仆则都在账外伺候。
  再细看这帐中的装饰,也有又大又卷曲的牛角,挂在高高的红色帐壁上。
  也有一副米襄阳的天马赋展在书案后头,也有精致的珐琅瓷器里插着几枝雁羽。
  整个帐子看起来,结合了蒙古和京中的装饰风格,一看就是主人费心造就的。
  陈文心笑着赞叹,“你这帐子好,我看了都喜欢的紧。想来你在这里过得好,否则也没这心思收拾屋子,是不是?”
  公主脸一红,“这里倒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差,王爷待我也尚好,倒不比在京中拘束。”
  是啊,蒙古就算再不好,起码天高云阔,也能叫人舒爽。
  “只是这里的气候较京中是不同的,你的脾胃也不对这里的饮食。有些习惯须得慢慢改,不可操之过急。让身子慢慢适应,才能保养。”
  她听陈文心说的这些话都是忠言,也点头微笑,“我知道了。”
  不一会儿,嬷嬷端上来几样点心,也有蒙古的也有宫中样式的。
  “勤额娘,你尝尝这些点心。都不算腥的,想来你大约吃得。”
  陈文心瞧见里头有奶冻,倒尝了一点,又问她,“这些点心,是你带来的宫中的厨子制的吗?”
  “是啊。出嫁之时,各色匠人都带了不少。也有做点心的,也有烹茶的,也有做各地菜肴的。光是厨子,倒带了近十个。别说还有裁衣的、刺绣的、制鞋的……”
  她又补充道:“这都是皇阿玛天恩,勤额娘仁厚。送了这些陪嫁给我,受益无穷。”
  嫁妆原不是陈文心办的,不过是内务府按着份例准备的。
  和硕公主有和硕公主的例,固伦公主有固伦公主的例。
  因着大清的公主送去蒙古和亲是常有的事,故而这些事内务府是办得极熟了。
  温宜公主在宫里待的时日不长,又是待在惠妃那里的,因此她们两在宫中并没有什么交集。
  倒是在皇上那看到内务府送去的嫁妆单子时,陈文心提了一嘴,说是带的厨子太少了。
  公主远嫁本就不适应,蒙古吃的牛羊又粗糙,一时吃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倒要多带些厨子去,各色厨子都带上,公主吃得舒心,才能长保身子。
  皇上当时想着,这话也有道理。
  公主的身子是最重要的,别说这些公主是皇上的亲女儿亲侄女。
  就是说得功利些,倘或一个公主死了,皇上还得想办法再嫁一个公主去。
  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皇上就做主,从此以后把和亲公主的陪嫁份例里头,多加上两倍的厨子。
  旁人或许不知道这添加是为什么,温宜公主自己看了嫁妆单子,问了内务府的总管才知道。
  想到陈文心是这样宽厚的人,自己竟然无缘深交,深以为憾。
  没想到不过半年,她竟然在科尔沁见到了陈文心。
  陈文心笑道:“你如今也不在宫里了,我只老实和你说一句罢。我自己是个好吃的性子,当时就想着啊,要是我嫁到蒙古我最想要什么?当然是想要京中的美食了,哈哈哈。”
  温宜公主没想到她这样直率,哪里像是宫中传闻的那个高高在上的勤妃娘娘?
  想来这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真的能荡涤人的心性,把最真实的一面展露出来。
  她不禁也笑了,“勤额娘的性子倒直率,方才你瞪了王爷一眼,瞧他都吓住了。只怕晚间辞了皇阿玛他就要来问我了,定觉得勤额娘和我关系匪浅。”
  其实方才陈文心那一个眼神,令她十分感动。
  那是一瞬间无意识的动作,证明她是真心维护自己,深怕自己受了欺负。
  “那是自然,咱们大清最最尊贵的公主,哪能叫旁人欺负了去?”
  温宜公主笑着亲自给她倒了一碗酥油茶,“听说勤额娘不喜饮酒,这是酥油茶,您尝尝。”
  她两个在帐中说着些体己话,一时宾主尽欢。
  大帐这头,气氛却严肃得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皇上安坐上首,便问,“朕风闻蒙古各部族之间不如从前友好了,所以来瞧瞧。没想到,所言非虚啊。”
  底下众人一听这话都有些紧张,皇上这是先礼后兵啊,方才接见的时候还笑吟吟的。
  怎么这会子,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
  先前皇上是如何对待前任达忓尔王爷的,众人心里都有数。
  虽然他是咎由自取,不过这也说明,皇上对待蒙古各部是有风雷手段的。
  “皇上,这话或许是有,不过我是没有的。”
  科尔沁王爷连忙撇清关系,他是皇上亲手扶上位的,又刚刚娶了大清的公主,对皇上是最忠心的。
  科尔沁王爷一表忠心,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都说自己没有和别的部族有纷争。
  皇上将蒙古分成各旗各部族来分而统治,并且不允许各族之间再互相争夺领地,争夺牛羊。
  当然,皇上也给了各族足够的抚恤,比如水草不够肥美的地区,皇上会多给一些粮食来弥补。
  有坐享其成的粮食抚恤,谁愿意舍命去抢夺?
  因此蒙古男子的血性多被磨灭了,各族之间的倾轧也少了,人口倒是增长了不少。
  这是皇上乐见的场面,只要蒙古各部族一盘散沙相安无事,就能保证大清的北面无忧。
  那些蒙古首领纷纷表忠心之后,其中两三个没有说话的就显得格外显眼。
  这两三个,原是领地靠近西蒙古那边的的首领。
  如今西蒙古不太平,他们几个也没底气说话了。
  其中一个忍不住站起来,道:“皇上,我们察哈尔部有八旗,水草不丰美,但是地方比科尔沁小不了多少。如今西蒙古那边动乱,眼看就要打到我的领地了。皇上,到那个时候,我怎么办?”
  察哈尔部属于蒙古中部,那里土地广阔,却不如东蒙古水草丰美。
  因此察哈尔部地广人稀,整个部族加起来才能勉强凑出一支军队来。
  察哈尔部首领的意思,是他在中部,会最先受到西蒙古战乱的波及。
  他想打,又怕打不过,又希望皇上不要因为他的反击而觉得他是逆反。
  毕竟西蒙古那些部族是不臣服的野蛮状态,可他中部察哈尔部,是跟大清递过臣服的表文的。
  他可不想既受西蒙古的战火牵连,又要被皇上视为叛逆。
  “察哈尔说出这样的话,是已经有动作了吧?”
  皇上的声音倒没有多少怒气,他知道,真正不听话的那些首领,根本不敢来科尔沁见他。
  能来的这些,就算有些小动作,到底也是不打算反叛的。
  “让朕猜猜,是准格尔部,还是和硕特部?”
  察哈尔部首领被他说得一惊,没想到皇上人在京中,竟然对蒙古草原上的事情如此了解。
  “皇上,准格尔部像一头初生的野狼,他的皮毛爪牙都长齐了。现在他正迫不及待地向四周扩展,像是狼崽子吸母狼的奶一样。我不能帮助准格尔部,那是自取灭亡。”
  皇上倒笑了,“你还算聪明,坐下说话罢,朕没怪你。”
  如果察哈尔部帮着准格尔部,那就实在太愚蠢了。
  “只不过,你想帮着和硕特部,也是做无用功。和硕特部打不过准格尔,那是迟早的事情。”
  他把目光又看向另一个面色不安的首领,“土尔扈特部又当如何?”
  那人慌忙跪下,“皇上,其实我并不是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我……我也是土尔扈特部的首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族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族
  众人听他这话莫名其妙的,一时不解其意。
  科尔沁王爷叹了一口气,单手抱胸道:“皇上,他是土尔扈特部的世子,也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