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复查就是把考生本人的三场考试卷子都拿出来一一查看,如果考官觉得可以中榜,就会在卷内表明推荐,如果一名考生的卷子有两个同考官写下“荐”字的话,就会推荐给副主考官。
顾青云看了觉得合适,就会写下一个“取”字,再把卷子给陈学士。到了这最后一步,倘若陈学士觉得不行,这名考生还是不会上榜,觉得可以上榜,就会写个“中”字。
总之,使用各种手段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虽说人力有限,精力有限,想要绝对的公平在几百年后依然保证不了,但顾青云认为,朝廷的这种制度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现在还有规定,考生可以在榜单公布后,出不超过一百文钱的费用来查看自己的卷子,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
据说这个措施出台后,保管乡试试卷的部门真是喜出望外。
顾青云如今参与到这个流程后,觉得正主考官的权力真的很大,不愧有“去取权衡,专在主考”的说法,这让他深深感激以前录用他的主考官。难怪前朝考中的举人和进士会把主考官当成自己的座师呢,这一个“中”字真的是有千钧之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可惜在夏朝,朝廷不喜欢考生和座师拉帮结派,也不高兴考生把考官当成座师。不过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像顾青云,见到会试的主考官白烨,还是得叫他一声“座师”。
这一忙,就忙了两天,时间到了八月份的最后一天,大家的精力已经不足,个个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眼底青黑。
优中选优,两百份试卷又选中了一百四十份,陈学士没有做最后的选择,他们还有最后一个步骤要做。这次,他们不看誊抄的卷子,直接让誊录官把原卷寻来,再一一查看原卷。
这时候,如果誊抄的人有错误,那就得背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下,出错的几率还是比较少的。考官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书法上。此时的原卷名字还处于糊名状态,不过如果有考官熟悉考生笔迹的话,还是有很大可能录取他。
顾青云就看到有几个同考官的眼神有波动,他仔细观察,特意在那几份卷子上扫视一遍,不动声色。
越是在这种时候,这些同考官们即使真有认出的卷子也不会贸然出声,因为中与不中,是正主考官的权力,旁人不能剥夺与质疑。即使同考官中有官职品级比陈学士高的,也会斟酌开口,还得是陈学士主动开口询问的情况下。
顾青云看向陈学士,一百四十份试卷只取中一百份,还有二十份会上乡试副榜,后面这个终究不是正经举人。
陈学士一一察看过,直接把十三份书法不好、卷面不洁的卷子拿开,这下就还剩下一百二十七份。
“慎之,你说这里还有哪份有不足之处?”陈学士朝顾青云招招手示意。
顾青云愣了愣,他没想到陈学士会问他,不经意间,他就注意到其他人炯炯有神的眼光,他看向试卷的眼神更是凝重,仿佛看到了这份卷子身后的主人,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现在轻飘飘的一个举动就会让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想到这里,顾青云深吸一口气,摇头道:“大人,这些秀才都是一时俊才,下官觉得难以取舍,您就不用为难下官了,还是由您来决定。”思前想后,他还是按捺住这种可以决定别人命运的举动,正主考官最大,中不中是他的事,自己何必多言?
而且说实话,这一百多份考卷分数相差无几,书法即使达不到最佳,但起码字也是写得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没有看出有敷衍的意思,他实在是难以抉择。
那些同考官倒是跃跃欲试,可惜陈学士没叫他们发言,也不敢再说。免得别人说自己徇私,万一被政敌捅出去还乱诌一通就不好了。
陈学士注视了顾青云一会儿,见他仍然坚定地看着自己,没有其他举动,就不再为难他,直接选出一百份卷子放在一边,又选出二十份卷子在另一边。
这下子他们可以拆开弥封,查看考生的籍贯、祖宗三代等信息。
此时可以开始排名,等陈学士询问大家排名意见时,所有同考官一一发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有神情激动的,为了排名大声争吵。
他们都在湘省做官,即使不是本地人,可数年甚至十几年住下来,肯定认识一些人,这时如果正主考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就能把他们认识的人排在前面。虽说排在最后一名的也是正经的举人,但最后几名和前面几名的待遇能一样吗?大家肯定会争这个。
看着那些或面红耳赤,或淡淡说着几句绵里藏针话语的同考官,顾青云暗自叹了口气。自己当初第一次被录取为乡试副榜第一,第二次被录取为解元时,肯定也是经过这样一番争吵吧。
除非他当时以无可辩驳的高分被放在榜首,比如本次考试分数最高的杜君杰,就不可能落榜,没有意外的话还会是解元。不过如果主考官看他不顺眼,可能也会移动一下名次。
想到这里,他深深地感激当时录取他的主考官。
可惜对方早已致仕,而且当初和自己的关系不怎么好。
这里的考生顾青云一个也不认识,他没啥好吵的。
顾青云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就是“搜落卷”,最开始就是在这落选的七份试卷中慢慢查看,如果认为有更出色的话,他们还可能回到榜上。毕竟那一百二十份卷子不是最终的决定,万一有些考生的名声不佳,可能还会被黜落。
这七份卷子中,顾青云看中了一份,觉得他写的策论朴实有内涵,看得出这名秀才是有过实践的,没有死读书,写出来的策论很有可行性,很符合他的审美,就是书法差了点,只能说字体写得中规中矩,一板一眼的,难怪陈学士会把他黜落,他最是喜欢写字好看的。
事实上,到了最后这一步,看的就是谁的卷子比较合陈学士的眼缘。
顾青云心里觉得遗憾,就把视线转到他的名字上。
陈桥,字木乔,湘省益央府人。顾青云只是随意一看,整个人却突然定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陈桥的祖上三代,曾祖父陈大树,祖父陈一文,父亲陈铜。
顾青云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完全混乱了!陈一文不是他外公的名字吗?他听他娘说过,他外公当初家里还是有上百亩地的,这是靠他的勤劳和节俭攒下的,人如其名,外公连一文钱都会看得很重。还有舅舅,名字就是陈铜,至于陈大树,在他娘嫁到顾家没几年就去世了,倒是没说起他。
自从顾青云懂事后,偶尔他为了装小孩,总会问起为何三妹妹可以去外婆家,而他不能的问题。每次他一问起,小陈氏总会说起娘家的事,还说起这个陈铜舅舅对她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他考中举人,家里日子好过后,小陈氏提到娘家的机会就更多了。
更别提老陈氏了,她和小陈氏同是陈家人,还没出三代,她人越老就越会想起失散的亲人,无论是陈家人还是她的亲生女儿,只可惜顾青云在考中进士后多方托人寻找都无果。久而久之,大家就绝望了。
顾青云本来是不抱有希望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想找一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认识的人中能接触到户籍的本来就不多,更别提能恰好找到他们了。
没想到在他们完全放弃希望的情况下,顾青云竟然找到了!
是的,哪会有那么巧合的事?他几乎能确定这个陈桥就是自己大舅舅的儿子,当初失散时他还没出生呢,所以小陈氏不可能知道陈桥的名字。
顾青云叹了口气,陈桥是秀才,他还曾经托过庞喜林在他所任职的鄂省寻找过呢,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陈桥竟然还是庞喜林的同乡!
那边传来的争论声让他意识到自己拿这份卷子的时间太长了,顾青云回过神来,看着陈桥的名字,又看看陈学士,心里有一些挣扎。
所以现在,自己到底要不要据理力争,把陈桥的卷子放在取中的这边?毕竟他就不信那一百二十份试卷找不出有毛病的地方。
可是想想考官的回避制度,顾青云又蔫下去了。
第172章 挣扎
科举考官的回避制度; 顾青云嘴里暗暗地念叨着这个词,他现在作为考官; 同族的人不能在他所在的省参加科考; 除此之外,近年来朝廷的回避制度牵涉到的人群越来越广,以前是甥舅、岳婿关系不行; 现在则加上母族那边的关系,比如说舅舅的儿子、姑姑的儿子、妻子的弟弟等等。
毫无疑问,如果陈桥真是舅舅的儿子,按道理来说,他连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 顾青云也明白,如果他事先知道陈桥在湘省; 他就不会申请来这里当副主考官了。
顾青云掩饰般拿起另一个人的卷子来看; 脑子里依然在快速地转动。
自己到底要不要冒风险出手?顾青云知道,如果自己小心一点,把陈桥运作到副榜上是有非常大可能性的。而且他可以事后不去认亲,等过个几年风声小了再去相认; 这样就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看起来这样的风险不算大。
也许这是陈桥最接近中举的一次了!以后他的发挥不一定能有这次好。不过也许他这次不中; 下一次万一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中呢。
顾青云舒出一口气; 说实在的,他现在对从未蒙面的外家是没有多少感情的,毕竟没有相处过; 只有那一点血缘上的牵绊。按照惯例,在这个世道大家应该抱成团,有好处要给自己人,至于暗箱操作会挤下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公平?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对面的考官们不就在争论名次吗?有几个在副榜的,还有同考官们为他们说话,这涉及到利益分配。
顾青云不标榜自己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在一定可行的范围内,他很乐意向着自家人,可前提是不要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造成恶劣的影响,不要对自己有害处。
这是他的自私之处,他很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毫无疑问,陈桥这件事肯定会对他造成影响,做过的事总会留有痕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时候官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倒霉的时候即使你是无辜的,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让你蒙冤入狱,受到牵连。
顾青云想到家人,想到他爷爷奶奶、爹娘、简薇和他那三个幼嫩的孩子,他轻轻地吐出一口气,一番心理挣扎之后,还是下定决心。为了保险起见,顾青云还是打算不出手。
说到底,他小心谨慎了三十一年,不想因为这件事冒风险。
“抱歉。”顾青云在心里暗暗说了一句,视线从那份卷子上轻轻扫过,下定决心后,反而觉得心里一松。
没有人知道刚才顾青云在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他到底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大家只看到顾青云依然认真地挑看着试卷,还在一堆落榜的试卷中抽出一部分查看,确定没有遗落优秀的卷子。
最后,经过全体考官的讨论,加上陈学士的独断,九月初二晚上,今年湘省的乡试中举名单终于出来了。
盖上带有自己官职和名字的印章,顾青云看着这张榜单,除却上面没有陈桥的名字,有一点遗憾外,他只觉得大功告成,心里充满了喜悦。
这次试差到了这里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接下来参加鹿鸣宴后,只要没有考生闹事,没有人举报有舞弊行为,基本上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在把榜单粘贴出去前,顾青云等人陆陆续续地离开贡院,里面住得一点也不舒服,总闻到有一股霉味,加上老鼠、蛇、蚂蚁和蟑螂特别多,所以一可以离开,大家就不顾天色已暗,个个赶紧收拾行礼直奔回住所。
顾青云跟着陈学士回到行馆里,他顾不得疲惫,赶紧对顾三元吩咐道:“三元,你明天一早去外面查一下这次来参加乡试的秀才陈桥,看他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说完还把写有陈桥家庭状况的纸张递给他,“打听不了什么消息,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每个地方都会有消息灵通的地方,像陈桥这种秀才,想打听得到还是很容易的,实在不行,他还认识这边的官员,可以请他们帮忙,只是要消耗自己的人情而已。
顾三元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一惊,话就脱口而出:“叔,您这是找到舅爷他们了?”
顾青云点点头,捶捶肩膀,打了个哈欠,道:“没什么意外的话,是的。”
顾三元闻言很是高兴,他跟随顾青云多年,知道顾家的遗憾,现在能找到,老家人肯定高兴坏了,阿叔也算是了却一桩事。
他本来想问更多的,但见顾青云疲倦的样子,就不好再问。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姑姑他们一家?”顾青云咕哝一句,等不及下人烧热水,直接用井水冲了冲,洗完澡后就躺在床上,没有几分钟就睡着了。
顾三元把顾青云换下的衣服收好,准备明天拿去给厨娘帮忙浆洗,顺便打听一下来赶考的秀才到底住在哪几个地方。
接下里的几天时间,顾青云依然忙得团团转。乡试结果出来了,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中举名单的讨论,暂时是风平浪静的,毕竟他们这一科上榜的新举人有十个是上一次乡试副榜的秀才,含金量颇高,落榜的秀才最多是发几句牢骚,喝几盅黄酒下去,再哭个几回,基本上就只能这样了。
这年头,哪个秀才没落个几回榜?那种一路考过来很是顺利的天才总是极少极少的。
顾青云暂时没空关注其他事,乡试结束后,他穿梭于各种宴会中,其他官员纷纷出声邀请,或是游山玩水,或是吟诗作对,或是参加宴席,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和陈学士一起去。每次都是连吃带拿,所幸他事后次次都认真检查过,价值贵重的不敢收,只有那些本地价值不高的土特产才敢收下,不好全部拒绝。
陈学士和他是同一种作风,几次宴席后,官员们就摸到他们的心思,之后的礼物都是送一些小巧精致、颇有新意的,价值不高,体积不大,还容易携带。
这天晚上,顾三元一边清点着礼物,写下单子,一边赞叹道:“叔,难怪这么多人争这个主考官位置,原来出京一次可以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