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宅男的大明 >

第70部分

宅男的大明-第70部分

小说: 宅男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司令的请求”。

  荷兰海军以仅有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明军。荷军的旗舰战舰船体很大,火炮先进。

  郑成功以6o艘大型帆船包围荷兰战舰,荷舰旗舰“赫克托”号先开炮,其他战舰也跟着开火,明军水师在镇将陈广和陈冲的指挥下,个个奋勇争先。

  经过激烈战斗,荷兰“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战舰企图逃跑,又被明军舰船紧紧包围。明军用五六只大福船去追“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展开接舷战、肉搏战。

  英勇的明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兰”号,砍断船靠,又用铁链扣住敌舰船头斜桅,放火焚烧。“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重创挣脱逃跑,通信船“伯玛丽亚”号战败后逃往巴达维亚。

  荷兰海、6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已成为两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间的联系完全割断,收复台湾指日可待。

  祝各位书友情人节快乐

  

第十七章 荷兰人投降(2)

  在海战中击败荷兰人,郑成功开始率军向台湾内陆挺进。

  虽然驻守赤嵌城堡的荷兰人只有三四十门火炮,但它们安装在赤嵌城的最高处,可以俯视海平面,而且还不同于一般的战船大炮,这些火炮属于荷兰当时最先进的“要塞炮”,重达三千五百多斤,射程可以达到三千米!

  荷兰军队凭借三十门要塞炮三千米的射程和据高的位置优势,坚守不出!

  郑成功随即加紧对赤嵌城的包围和进攻。但该城周围45丈,高3丈6尺,城墙上有4座炮楼。

  四月三日,明军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荷兰守将描难实叮的弟弟和弟媳。

  郑成功对他们讲明利害,令其回城,劝说荷兰守将描难实叮投降。接着,又派部将杨朝栋和翻译吴迈、李仲前往劝降,表示绝对不会加害他们,并允许荷兰人带走自己的财产。

  但荷兰人并不死心,凭借强大的火炮负隅顽抗。郑成功指挥大军攻城,一连三日,还没有攻下,还伤亡不小。

  这时,有个当地人跑出城,给郑成功出了一个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

  “好办法,重重有赏!”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

  四月四日,赤嵌城的水源被明军切断。描难实叮见援兵无望,城内的人没有水喝了,孤城难守,不得不挂白旗投降。

  这样,郑成功的水师在登陆后第四天,就收复了赤嵌城。

  描难实叮投降后,奉郑成功之命前往台湾城劝荷兰驻守台湾城的总督揆一无条件投降,遭到揆一拒绝。

  郑成功与诸将分析形势,认为不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敌人是不肯投降的,于是命令军队从鲲南端登陆,“移扎鲲山即一鲲,候令进攻台湾城”。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堡坚固,防御设施完整。城周长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数十尊。

  揆一觉得荷军炮火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台湾城周围的每条通道,城内荷军尚有870人,凭借城堡继续顽抗等待援助军没问题。

  但是赤嵌城被明军占领之后,台湾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内缺粮、缺水,荷军处境十分困难;加之当时南信风季节刚刚开始,防守更加困难。

  郑成功迫降赤嵌城后,为了牵制台湾城荷军,即派兵前往七鲲设伏。

  荷军行至七鲲时,还没来得及列阵对垒,即被明军埋伏的藤牌军冲垮,死伤过半,其余士卒狼狈退回台湾城。

  郑成功立即命令士兵立栅栏、设炮台,加强对七鲲的防守,同时令杨英、何廷斌以粟6000石、糖3000石补给军队。

  自四月初以来,双方一直进行着零星战斗。

  郑成功一方面积极准备攻城,一方面于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两次写信给揆一,令其投降。

  荷兰人并不打算轻易放弃台湾。

  吴应熊听说后,又给郑成功的军队调集30门新式大炮。

  郑成功的军队如虎添翼,于二十四日凌晨摧毁了台湾城大部分胸墙。

  “为了我们伟大的荷兰女王,还击!”在揆一的指挥下,荷军于城上集中枪炮还击,并出城抢夺明军大炮,被明军弓箭手击退。

  “还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哼,看你们能坚持多久!”郑成功鉴于台湾城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得手,为了减少伤亡,进一步做好准备,决定采既“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

  吴应熊同意郑成功的围城战略,并让他安心全权指挥对荷兰人的战斗!

  郑成功请他的父亲郑芝龙派军事船队封锁了台湾海峡。然后,他一方面派遣提督马信率兵扎营台湾街围困荷军,一方面把各镇兵力分驻各地屯垦。

  同时,郑成功还到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进行巡视,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接着,吴应熊还派满云龙率6000新禁军乘战船20艘抵达台湾,援助郑成功,还带去了大量粮食和弹药。

  明军的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后,从五月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

  “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郑成功又写信劝揆一投降。

  揆一仍幻想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会派兵增援,拒绝投降。

  五月二十八日,荷兰殖民当局得到荷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匆忙拼凑了700名士兵、10艘军舰,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经过38天航行,于七月十八日到达台湾海面。他们见明军的战船阵容雄壮,踌躇不前,加之风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才有5艘战船在台湾城附近海面碇泊,其中“厄克”号触礁沉没,船上士兵被明军俘虏。

  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加紧进行围城和打援部署。

  七月二十一日,驻台湾荷军当局决定:用增援的舰船和士兵,把明军逐出台湾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明军船只,以摆脱被围困境。

  于是,荷军分水、陆两路向明军发起进攻。海上,荷舰企图迂回明军侧后,焚烧船只,反被明军包围。

  “开炮!”郑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

  经过一小时激战,击毁荷舰两艘,俘获小艇三艘,使荷兰援军损失了一个艇长,一个尉官,一个护旗军曹和128名士兵,另有一些人负伤。

  荷军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郑芝龙也没有派战舰追击。

  陆上,荷军的进攻,同样遭到失败,死伤人数众多,此后,荷军再也不敢轻易与明军交战。

  台湾城的荷军被围数月,军粮得不到补给,因而士气低落,不愿再战。

  十月,揆一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命运,派雅科布·考乌率领漂泊在海上的3艘战舰、2只小艇前去攻袭厦门,企图让大明水师撤退。

  考乌不是傻子,他知道郑家海军的实力,他这几只小船,去福建只会送死,他心存畏惧,中途转舵驶往暹罗,以后又逃回巴达维亚。

  于是,荷军的企图完全落空了,士气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陆续向明军投降。

  郑成功从俘虏中了解到荷军的上述情况后,决定把对荷军的封锁战术转为进攻,在对方从巴达维亚获得救兵之前,向热兰遮城堡的荷军发起猛烈攻击。

  为此,明军增建了三座炮台,挖了许多壕沟,以遏制荷军的炮台。

  1646年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圆堡。

  在两个小时内,明军发射炮弹2500发,在该堡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明军一拥而上,即占领了该堡。

  明军居高临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湾城猛烈轰击。

  荷军团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战,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劝降。

  李仲对揆一说:“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处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藩主动柔远之念,不忍加害,开尔一面:凡仓库不许擅用;其余尔等珍宝珠银私积,悉听载归。如若执迷不悟,明日环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积垒齐攻。船毁城破,悔之莫及。”

  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形势及对策。台湾城被围已近9个月,荷军死伤1600余人,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仅剩600百余人,且已弹尽粮绝,疾疫流行,形势已完全绝望。评议会认为:“如果继续战斗下去,可怕的命运将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而这样坚持,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处。”

  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不久,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带领荷兰人撤离台湾。

  台湾光复的消息传到京城。对此,明朝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们倒没太多关注,毕竟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此时的台湾跟一个荒岛没有多少区别,但吴应熊不一样,他知道台湾值得大明开发,以台湾为海军基地,征服南洋和日本就要容易得多。

  荷兰人投降,台湾提前回到中国的怀抱,吴应熊高瞻远瞩,立即让明帝下旨,从福建和江浙一带移民一百万人去开垦台湾,并在台湾实行了类似西北的土地改革,还在台湾驻军五千人,台湾从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并且,吴应熊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明帝封郑芝龙为安南王,还大力褒奖郑成功的战绩,赐他姓朱,外称“国姓爷”。

  :;;gegegengxin!!


第十八章 遇到灾年

  1647年的初春,大明收复了台湾。与此同时,吴应熊采取征讨和招抚并用的策略,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残余势力也剿灭得差不多了,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的流寇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而且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西北农业也基本恢复,江南的工商业也得到长足展,大明一派中兴之象。

  这一年,虽然清军还在关外虎视眈眈,但此时有祖大寿镇守辽东,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两派势力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多尔衮下定决心要铲除豪格的势力,暂时无暇与大明争长短。而且大明文臣武将,人才济济,文有吴应熊、史可法、宋权等,武有平西王吴三桂、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镇西王白广恩、安南王郑芝龙,还有亦文亦武的郑成功等。多尔衮决定先搞定大清内部矛盾,他需要更大的权力,就先逼迫顺治皇帝加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

  但是,大明内部此时也出现了君臣矛盾。1629年出生的朱慈烺,此时已经十八岁,到了完全亲政的年纪,此时大明的权力,却掌握在丞相吴应熊的手里。

  吴应熊幕僚里的七十二贤人,有一半已经入朝为京官,而且他掌握了十万新禁军平西王吴三桂的军队也扩充到三十万,关宁军镇守辽东,军费开支占了大明的一半。

  功高盖主、臣强君弱的情况,明帝朱慈烺和阿九公主没有说什么,但是手下一些御史大臣们不时会有非议,流言蜚语满天飞。

  不巧的是,1647年,小冰河期的异常气候还没结束。那年京城的天气极其反常,大半年不见一滴雨,空气异常干燥,到了夏天,城里人一会不喝水喉咙就如火烧般难受,皮肤像要爆裂。

  那天早上,吴应熊洗完脸,左眼皮就跳个不停,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中午,他接到了总督河南的左都督丁启睿的奏报,河南出现了吃的问题!一伙万人的饥民围攻开封府衙,地方官员派兵弹压暴民不力,急求支援!

  “什么?又出现这么多饥饿的暴民?”丁启睿的人已经到了京城,吴应熊立即接见了他。

  丁启睿乘上马车,直奔吴应熊在京城的相府。因为事突然,没等管家通报,丁启睿急匆匆跑到吴应熊的书房。

  丁启睿是相府的常客,管家见丁启睿面色焦急,没有阻拦。

  书房的门没有关,吴应熊坐在桌前,埋头翻阅厚厚的一叠灾报。

  丁启睿敲了敲开着的房门,瞅见吴应熊,用长袍的袖子擦拭了眼角的泪滴,语气哽咽,汇报道:“去年南方遭遇大暴雨,北方各省干旱,河南全省遭蝗灾,灾情之惨烈,两百年未见,千万农夫颗粒无收,老夫全力救灾,几乎耗尽国家粮仓,才稳住灾民。原本想今年老天爷会赏百姓一口饭吃,不想旱情和蝗灾变本加厉,保定以西,河间以南,旱蝗相乘,灾区甚广,灾民春间犹采苜蓿、榆叶、榆皮为食,继食槐柳叶,经年不见谷食者,十室而五,流亡转徙者,十室而三。河南全省灾区缺粮,现已无树皮草根可挖,数万饥民饿死,老夫深感心痛,不禁流泪!”

  吴应熊听了丁启睿痛心的诉说,面色沉重,看来这个年代,农民还要看天吃饭,他对丁启睿说:“今年不只河南,山西、直隶、山东、陕西都遭遇了大灾,灾民过千万,皇上已经下了罪己诏,还命本丞相为钦差大臣,统筹全国钱粮,救济灾民。河南灾情严重,人口又众多,你把手头的事暂放,带我去实地查探灾情。祈愿老天爷能让灾民们熬过这个寒冬,不然,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天塌了,饥民必揭竿而起,天下必乱,重蹈李闯之大祸!你先连夜赶回开封稳住局势。”

  丁启睿道:“人命关天,万事自当以赈灾为急,下官这就回去收拾东西。不,东西下官也不收拾了,马上就走。”

  吴应熊去河南之前,安排好京城的事,然后跟阿九公主辞别。

  阿九公主要求跟吴应熊一起去灾区,让也为赈灾出一份力。

  阿九公主和吴应熊从南京回到京城后,的原班人马一起到了京城,扩大规模,更名,变成了全国性的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