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55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55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并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作出罕有人及的卓越贡献。。。。。。
  因此,现在胡卫东看中的自然不是沈鸿目前的技术能力。而是他那简直是深不见底的无穷潜力,尽管沈鸿现在已经不算年轻了。要知道,历史上沈鸿基本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实践的条件也极其落后(这一点爱迪生等人的条件比他强多了,世界顶级的科技水平与工业基础摆在那里。),其中37-55年之间这么长时间内由于环境所限,他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什么提高的空间,但他最后依然成长为无人可以忽视的世界顶级机械专家,其对机械的卓越天赋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历史上的万吨水压机项目,沈鸿不过仅仅在苏联参观了一下,连其内部结构也不知道,回国后却在伟人的支持下硬是将中国自己的万吨水压机搞了出来,而且他同时还负责另外八个大项目,也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且与一般的专家只专jīng于一两个小领域不同,沈鸿从小巧jīng密的弹子锁、到体积庞大的水压机、轧钢机、水轮机,每个领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在世界科技史上也不多见。。。。。。
  此外沈鸿的领导力与管理能力也非常卓越,这对一个科技专家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而且胡卫东很清楚,别说是现在的苏区,这种既擅长科技研究又具有领导力和管理才能的综合xìng人才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都是到处抢着要,这无疑令沈鸿的价值进一步增加,要知道目前中原苏区虽然科技人才已然不少,但这种科研与管理双优的杰出人才,满打满算也只有竺可桢、孙越崎、李四光、华罗庚这区区四个人而已,甚至即使加上有培养潜力的也不到十个。。。。。。
  对于沈鸿这种自学能力极强(其实沈鸿经过二十年的自学,现在的文化水平已经超过一般的大学生了。)、而且社会阅历已很丰富的成年人,胡卫东觉得自己没必要像对吴运铎那样手把手地教导,只是给他特别开了一张通行证,让他可以随意到苏区任何一个学校和工厂学习观摩、甚至参加生产实践,同时建议他尽可能地多学几门外语,反正苏区现在教材与教师都有。沈鸿历史上在穷山沟里一呆十几年、最后都能成长起来,如今条件好了那么多,他究竟能够成长到何等程度,胡卫东对此充满了期待。。。。。。(未完待续。。)
  p


第一百三十三章 根据地建设(上)

  但是来到苏区的国民党特务也不少,不过有曾经在秘密战线工作的毛泽民坐镇,又有曾希圣这位曾经的情报局长在,敌特很难钻到多少空子。不过,在反特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紧张而抓错人的情况也不少。。。。。。好在胡卫东早就有过“重视证据”和“尽量不杀”的指示,所以倒不致铸成大错,经过审理后大多都放掉了。剩下的那些人在胡卫东归来后也都快刀斩乱麻地进行了处理,即使嫌疑很大的,只要没有确凿证据,全都立即释放(红十五军归来后苏区安全了,反特的压力也就相对减轻了。),而在此过程中胡卫东却惊讶地发现,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先生居然也在其中。。。。。。
  撇开后世被称为“物理女皇”的出sè女儿不谈,吴仲裔本人也堪称是一位奇人,他早年毕业于国内名校,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革命后回到家乡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并取得巨大成功,其后又参与筹建沪太公路的开发,筹办沪太长途汽车公司,担任车务长、经理,还指挥武装商团剿平了匪患,为家乡的经济与社会治安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年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沪太长途公司所有车辆全部投入运输增援部队,及时赶赴抗rì前线,受到十九路军嘉奖,足见其拳拳报国之心,而其能够在军略、经济、教育等诸多行业游刃有余,在贫穷落后的民国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吴仲裔是个十分开明的人,在见到女儿安然无恙之后,对于红军的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当然这同样得感谢红十五军指战员在华北的浴血奋战。正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赤sè党是真正抗rì的,吴仲裔这个坚定的爱国者才会支持女儿放弃名利留在苏区继续从事胡卫东口中对于未来中国崛起至关重要的秘密研究。
  除了吴健雄这个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吴仲裔的长子吴健英、次子吴健豪也都是非常出sè的人才,求贤若渴的胡卫东自然不会放过,在求得吴仲裔的同意后,随即邀请他们来到苏区工作、并根据他们的xìng格爱好与专长量才委用。而多项全能的吴仲裔本人也没被胡卫东放过,在一次长谈后,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吴仲裔终于同意接受苏区zhèng fǔ的聘任,出任新安煤矿的总经理。。。。。。
  虽然吴仲裔一向淡泊名利,但是能够执掌一座储量数亿吨(新安县煤矿总储量超过30亿吨,但这时还没全部勘探出来。)的大型煤矿,他还是很高兴的。但才刚刚上任。就与胡卫东产生了争执。。。。。。
  原来胡卫东要吴仲裔派出护矿队将新安县的小煤窑全部关停,而吴仲裔却认为这样做是与民争利,于是胡卫东只得耐心向其解释小煤窑对于环境和经济的危害,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总算让其接受了矿业不可任人胡乱开发的观念。虽然一度曾有异议,但被胡卫东说服之后。吴仲裔就不再手软,对于暴力抗法的一些煤矿老板予以了坚决镇压,为新安煤矿的健康发展扫平了障碍。事实上,胡卫东也正是看中他既懂军事,又有管理企业的经验,才特别邀请他出任这个职务的。。。。。。
  在胡卫东离开的这几个月里,根据地不但迎来了众多人才,自身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对于骨子里始终都还是个科技工作者的胡卫东来说。最关心的自然还是科技与工业建设的成果。其中最令胡卫东高兴的,是束星北领导的无线电小组终于试制出了国内第一台雷达,虽然暂时还显得过于笨重、耗电也太多了点、jīng确度也不令人满意,但有了这个基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红军一定可以拥有更加符合实战需求的新型雷达。这对于抗战期间没有制空权的中**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此外曾希圣领导的自动译码机项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果,第一台样机就成功地迅速破译出了截获的国民党密码电报,虽然考虑到**密码的漏洞百出,这件事并没什么好兴奋的,但至少是一个好的开端,相信总有一天,他们可以研制出能够破译鬼子电码的译码机来。
  至于其他的科研项目,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突破xìng的重大进展,但都在稳步地向前推进,比如青霉素的生产效率在这段时间里就又提升了五成,加上新增的生产能力,即使根据地扩大了一倍多也足以自给自足,而且以前仅能保证部队的供应,现在却能部分兼顾平民的需求,这也为次年zhōng yāng根据地逐步推行全民合作医疗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起科研工作,胡卫东其实更在意工业建设,因为民国时期科技人才好歹还是出了一些的,与包括rì本在内的世界列强之间差距更大的,是薄弱的工业基础,而比起尚有办法引进的机器设备,显得尤为缺乏的,是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几个月里中原根据地在继续通过技工速成的办法培训出越来越多的“jīng简版”技术工人的同时,也开始建立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并兴办了大量的夜校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毕竟战争总会结束,到那时经济xìng就变得十分重要,现在突击培训出来的大量“jīng简版”技术工人如果还是老样子,到时候就可能因为工作技能残缺不全、文化程度又低而失业,深知历史教训的胡卫东自然是要未雨绸缪了。。。。。。
  除了拼命壮大工人队伍,根据地工业建设本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山西运回的机器设备大多都已经投入使用,只有那套炼钢设备比较麻烦一些,尤其是胡卫东还改变了一些原有设计,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初才能正式投产,而且考虑到原料供应的问题,根据地优先发展的还是采矿业。(未完待续。。)
  p


第一百三十四章 根据地建设(下)

  中原根据地现在有了李四光、谢家荣、丁道衡等多位优秀的地质专家进行理论指导并亲自实地勘探,又有孙越崎这个优秀的矿业管理者主持建设,上层建筑完全是世界一流的配置,再加上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胡卫东还凭记忆从勘探计划书中挑选了一些历史上找到大矿的地点作为勘探的重点,使得效率进一步提高,这几个月里豫西矿业的发展可谓是rì新月异,其中铁矿因为没什么大矿的缘故,建设的速度反而显得特别快,铁矿石年产量当年就突破了二十万吨大关、次年更是一举超过了一百万吨。
  而煤矿则因为储量极其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rì本自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二战结束,十几年间一共从东北采走2亿多吨煤,而中原根据地的煤炭储量足有好几百亿吨。。。。。。),胡卫东考虑到长远影响,优先建设大中型煤矿,所以速度比铁矿慢一些,但后劲无疑更强,以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如果豫西的煤矿能够充分开发出来,供应全国都只需要一个零头。
  此外铜、铅锌等有sè金属资源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只有炼铝业发展不起来,事实上中原根据地铝土资源也相当丰富,炼铝必需的重要辅料冰晶石的最关键生产原料萤石同样很多,但是炼铝只能采用电解法,耗电量十分惊人,别说中原根据地,就算将现在的全国电力集中起来。也一样吃不消。而电力工业则受制于根据地不能批量生产发电机的现状,同样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过这个年代铝合金的用途还远不似rì后那样广泛。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就飞机制造对铝的需求特别大,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能采用木材等其他材料来代替,甚至xìng能都未必比铝合金的飞机差,但是燃油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红三方面军如今也有一些机械化部队了,而空军则更不必说,飞机对于燃油不但有数量上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也相当高,如果烧普通汽油的话。不但飞机的xìng能会降低很多。而且发动机的寿命也会大为缩短,不到万不得已胡卫东是不想出此下策的。此外,胡卫东计划将来研制的一种大威力武器也需要油气作为原料,因此中原根据地石油资源的自给自足就变得十分重要。。。。。。
  陕甘宁边区现在倒是有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油矿——延长油矿,而且那一带石油天然气的真实储量远比现在预测的要多得多。只是两个根据地之间并不直接相连,有油也很难运过来。而且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延长油矿距离山西太近,一旦将来rì军侵入山西,那里就变得很不安全,虽然有黄河天险阻隔,鬼子的陆军很难打过来(历史上鬼子的第26师团与第109师团曾对陕甘宁边区发动过多次进攻,但因为黄河天险的存在,鬼子的兵力无法充分展开。最大进攻兵力只能有一个联队,因此始终无法突破八路军的防线,后来鬼子也就放弃了。),可鬼子的飞机却随时可以轰炸油矿。历史上鬼子的空袭主要集中针对延安,并没有轰炸油矿,这是因为那时的延长油矿产量很小。不值得花大力气轰炸,但现在胡卫东若想寄希望于延长油田,就必须设法令其大幅度增产,那么鬼子必然不会放过,这就纠结了。。。。。。
  这个问题胡卫东早就意识到了,他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豫西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光是采煤时顺带挖出来的数量就已经相当可观了,但是页岩油的提取与jīng炼是世界xìng的难题,主要是成本太高,何况根据地还没有技术基础,搞起来代价只会更大。不过现在拿下南阳地区之后,胡卫东顿时就有了更好的主意,历史上新中国在南阳地区发现了相距不远的多个油田,合称为南阳油田或者河南油田,虽然储量远不能与大庆这样的世界级大油田相比,但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已经不少了,光是其中的双河油田这一个油田,可采储量就超过五千万吨。。。。。。
  由于胡卫东当年刚巧去过南阳油田参观,对于几个主要出油点的位置十分清楚,苏区现在又有李四光等多位世界级的地质专家,因此勘探非常顺利,第一眼钻井就出了具有开采价值的工业油流,而第二眼更是令绝大多数人都倍感意外的自喷井,预计rì产原油不会少于50吨(峰值达到了70多吨,不过这也是产量最大的一口,此后发现的自喷井rì产量最多也就10吨左右。),一下子就超过了之前中国的石油总产量。
  可惜由于此时的中国尚不能自产采油机械,胡卫东又没有预先准备,除了几口先后发现的高产自喷井外,其他的暂时都无法利用,每rì原油总产量估计也就一百吨出头。不过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采油设备不像军火那样被各国zhèng fǔ重点关注,引进的难度不大,至于通过国统区的困难,胡卫东也不太担心,算算时间,等到那些采油机械运回来的时候,第二次国共合作应该也已经开始了吧?
  虽然苏区的那些地质专家们预测储量的时候已经尽可能地谨慎,但就凭那几口自喷井,南阳油田的地质储量便肯定超过一千万吨,而由于这个年代包括中东在内的很多大油田都未发现,全球石油产量也不及二十一世纪的十分之一,因此储量一千万吨以上的油田就被认为是大油田了,所以结论就是——南阳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必然会轰动世界。尤其是在学术界更是会掀起一次风暴,因为这一带属于陆相地层,而目前国际地质界普遍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可能有大油田,只有李四光这个目前在国际上还籍籍无名的地质学家在1928年首次提出即使是陆相地形,只要地质构造内有机沉积物的数量足够并满足富集条件,就一样有可能形成大油田,现在南阳油田的发现无疑为他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但胡卫东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为了避免让鬼子过早盯上这里,这个油田的总储量必须保密,希望你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