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50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65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京真正比较费时的,反而是那些小东西。

    地面的石板、宫殿里的花花草草的移栽,还有后期的油漆画栋这些,占了更多的时间,要不然,早就可以迁都了。

    “听说新京很漂亮,一直想去看看,都没机会。”杜十娘也道。

    “等年后,我们可以先搬过去,反正那边该弄的也都弄好了,现在反而是皇宫里有些装修还未完成。”

    隋修大兴宫,最先建好的是皇宫和皇城部份,当时先把皇宫和府衙迁过去,百姓们是陆续迁过去的。外郭城的城墙,甚至隔了二十多年都还没完工。

    可汉京却不一样,皇宫、皇城和外城、郭城四大部份,是分开来的。

    外城和郭城很大,但建筑格局完全不同长安城,采用的不再是封闭的里坊布局,而是开放式的街区,一条条大街,连通城区各处,而且街两边都建成了商铺。

    汉京的外城和郭城也都设有专门的市场,但这些都是些大型和专门的市场,比如粮食市场、牲畜市场等等。街市则是生活购物之处,酒楼饭店百货杂货衣服布匹等等,都已经开始从专门的坊市移到了街市上。

    更加方便百姓,也让商业更加兴旺。

    街两条都设商铺,商铺后面则为工坊或者仓库,前面店铺后面作坊和仓库,这种设计,在后世最普遍不过,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李超非常划时代之举了。

    经历南北朝的那种严格的城市里坊封闭布局之后,李超的这些街市布局更加的自由开放,没有了那高大的坊墙,街道变得更开阔,更热闹。

    而当初李超也正是凭这种设计,才成功的招到了许多商人来开发建设新京。商人们负责承建部份新京的基建,城墙、街道、护城池等等,他们自已雇佣工匠,自己备料建筑。而朝廷给他们的回报,就是给他们在城里一块地,让他们可以按朝廷的设计方案修建商铺、住宅。

    商人们拿到地,就开始向商家们出售商铺、工坊、仓库,向百姓出售民宅,从中得到资金,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为朝廷垫资修建新京的工程轻松不少。

    朝廷不用掏钱,掏出的只是整个新京的规划布局和空空的地皮,而商人们也没亏。给朝廷修那些城墙护城河街道之类的自然不赚,但他们修商铺修住宅这些却能赚不少。

    如今新京马上就修城了,朝廷确实一文钱也没往里投,甚至还赚了许多。

    李超完成了他当初跟李世民的承诺,不用朝廷一文钱,五年内建成一座新京。而现在,三年都没用到。

    营建新京的一百多家商家里,其中李记营造自然是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招标拿地最多的。当初别人还都以为李家是在赔本赚吆喝,可现在这时,才真正发现,李记营造赚了多少。

    李记营造手里现在有好几条街,多个住宅区,另外还有大量空置的地块握在他们手里。光是那些住宅出售,就足够收回他们的成本了,而几条街的商铺,李记都不用出售,只租不卖能赚的更多。

    至于那些较偏的空地,以后汉京肯定还能更热闹,自然是不用担心砸手里的。不管是建住宅还是商铺工坊,都会是极赚钱的。


第950章 万世基业

    “你说我们家的领地也能这样建吗?”郑红线问。

    汉京的建造在她们这些女人看来,就是一个奇迹,想不明白的奇迹。没用朝廷一文钱,三年内建起了这么庞大的一座新京,甚至并不比长安城小,可却比长安大比长安漂亮。据说宫殿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

    朝廷没花钱,还赚了不少钱。

    李记等建造商们,却也没亏钱,也赚了钱。

    李超笑笑。

    汉京的这个模式,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汉京是哪?大唐的都城啊。

    大唐的皇家宫廷,还有朝廷百司,以及那么多的贵族官僚和他们的家眷,以及那么多的商人、士兵和家眷等聚焦于此,朝廷迁都汉京,汉京轻易的就能拥有五十万以上人口。

    人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消费,意味着需求,尤其是京城的人口啊,都是优质人群,高消费群体啊。可以说,整个大唐最有钱的那些人都在这里了。

    正是因此,李超才能建那么多商铺,才能建那么多工坊,建那么多住宅,因为有需求啊。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在这个时代,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是极少的。

    几十万人吃喝用度,基本上都要靠外面供应,甚至是本地生产制造加工。

    而李记的领地,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大家为什么要跑李记去买商铺买房?那里什么都没有。

    就算初期弄去了两三万人,可这些人也不是挤在城堡里的,他们更多的是散布在领地各处的屯堡和牧场里面。

    李家领地城堡,就算搞边境贸易,交易的规模现在也没那么大,而且这些商人多是流动性的,过来交易,交易完就走。

    说到底,李记的领地,现在人口少,消费力不足,不可能像汉京一样,有个几十万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

    李超就算在领地建商铺,也买不出什么价,建住宅,更是不会有多少人住。

    处于边疆荒僻之地的领地城堡,和大唐天下中心的京师,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简单复制,是不可能的。

    现在李家在领地上的建设,确实完全是亏本进行的,完全靠李家的供血。没有几年时间,领地都见不到收益。

    从中原招募百姓移民过去,花费巨大,安家费路费等,李家大把大把的在掏钱,这个钱还一分都不能少,要不然别人凭什么跑你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人家直接去跟朝廷移民好了。

    李家得拿出比朝廷更好的移民政策,才能招到人。

    人招过去了,还只是一个开始。

    得由李记出钱给他们先建立垦殖的屯堡,得给他们借贷种子耕具耕牛等。

    还得给他们建承诺好的学校,给他们的孩子免费教学。

    另外,李家还得修建城堡,修建道路,这些都是大头。

    就似无底洞一样,钱源源不断的流了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

    而李家现在却有十四块领地,都得建设。

    哪怕只是先建个小村子,也得开工。要不然,领地有被收回的危险。

    外人看来,李家封爵多,领地多,风光无限,但其实李超也挺无奈的。这么多领地都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让李家建设领地的开支大大增加。

    李家有钱,可领地建设,也让李家有些辛苦。

    十年之内,这些领地都可能会一直是李家的负担。

    不过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么长远看,收益还是巨大的。

    看着一群儿女,李超觉得很幸福。

    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保证这一切的存续了。

    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事实上又有几个人真能放任一切不管不顾呢。尤其是李超一想起唐初这些功臣之后,并没有几个好结果的,越发的想要经营好自己的领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绩柴绍

    这么多的功臣,他们的后人几乎都卷进了谋反案中。

    难道是他们的儿孙都脑有反骨?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唐初的政治环境。

    不过家里这么多领地了,李超也已经在想着挑几块地方好的,重点打造经营。比如说花费了李家一千二百万贯彻底到手的琉求岛。

    这里地理环境好,且在东南海上,算是远离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也远离那个风暴中心。这里应当重点发展,可以不怎么受到外部冲击。

    还有处于辽南的那块领地,和在交州的领地,和泰西海的领地。

    这三块领地,一块是后世的大连,一块是后世越南的金兰湾港,一个则是新加坡。

    这三个地方都是优良的海港,李超把这三块领地挑出来,看中的是未来航海贸易必然兴起之后,这三个地方的优越位置。

    可以说,如今李超正在一点点的启动航海贸易,这几年一直在做着大航海的准备。李超拿出来的风帆海船,李记的造船厂也在培训造船工人,壮大造船产业,而南洋贸易公司,更是航海贸易的先锋。

    未来,航海贸易肯定会兴旺,到时这三块领地连同宝岛,就能形成一条链条。

    从渤海湾到东海再到南海。

    借助航海贸易发展这几个领地,尤其是南海的领地,哪怕将来中原动乱,这几块地方远离中土,也能成为李家最后的避风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超对李世民一直是非常支持的,他也相信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只要他不谋反,李世民不太可能动他。毕竟李超是皇帝最大的支持者,可难保的还是下一代或者下下代。

    李超已经从朝堂退下来,但他的影响力却不会减弱。

    他现在走的路,就是希望将来大唐的封建诸侯们,能够君主立宪。但这个想法,现在看有些太遥远,想要限制君权,谈何容易,李超也不知道有几分可能。

    如果将来他自己失败了,希望李家还有一条退路。

    李世民若是知道李超这种想法,估计会直接拎着刀片来砍死他。

    “我其实是为了大唐的万世基业啊,谁能懂我!”李超心里叹息。


第951章 海贼

    再更一章吧。

    大年初一。

    李超久违的又穿上了紫袍玉带,他如今虽然不担任朝廷实职,可却依然是有散阶有爵位有荣衔。

    开府仪司三司、太保、上柱国、赵国公李超。

    这就是李超如今所有的勋爵和官阶,本品还是从一品,但衔是正一品。

    身为实封国公又是三师之太保,李超平时不用上朝,但遇上正旦大朝会这样的特殊日子,他也还是得去的。

    穿戴整齐,李超出发。李家的那一群小公侯伯们,虽然也是实封爵位,但年纪不到,并不需要出席。

    今天日子特殊,老李管家,早早的让人把李超的全副仪仗都打了起来。

    宫里也早早派了人过来,整整五百名神机军士兵。

    一百三眼铳骑士,四百鸟枪手。

    加上李家自己的一百家丁,气势非凡。

    前呼后拥的围着李超的那辆马车,白虎玄鸟李树枝家徽在燕尾旗上飘扬。

    一路上,到处都是这样的队伍。

    平时只有京官上朝,而正旦大朝,大量地方官也入京朝集,再加上那些如李超这样不任实职的勋戚们今天也都来参朝,于是乎,道路都被拥挤了。

    天才微微亮,路上没有其它百姓,大家都知道今天早上大朝,都很明智的呆在家里。要不然,上街到处都是公侯高官,随便碰到一个都吃不住。

    李超的队伍很宠大,路上基本上没有比他护卫仪仗更有排场的了。

    各家的马车都主动的向李超的车队让路,还有些公侯官员们会主动的下车过来问候。

    到达午门的时候,宫门还没开。

    各家的车队在前面已经停下,百官们下了车站在午门前等候。

    大家手里握着暖炉,三三两两聚一起聊天。

    李超一出现,众人纷纷过来打招呼见礼。

    “赵国公!”

    “太保!”

    “令公!”

    

    李超一一拱手还礼,太尉李靖精神很好,一身紫袍配着花须,却精神抖擞。

    “文远,上次的事情多谢了。”

    李超笑着回道,“卫公此言过矣,我们两家都是姻亲,何必说这见外的话。”

    李靖有好几个儿子,孙子也多,甚至曾孙都一堆了。李靖的曾长孙就跟李超的女儿订了亲,两家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这次朝廷卖辽东爵,李超的亲家,也就是李靖的庶长孙,也买了一个。

    买的是一个实封侯,不过差点钱,还是李超主动借了笔钱。不但替亲家买了个爵,李超还主动表示领地建设的花费,他可以帮忙先借着。

    一个是三师之太保,一个是三公之太傅。

    李超和李靖两个是大唐三师三公中仅授的两个,且两人又都是辞职赋闲在家的,加之又是姻亲,此时倒也不必如过去时那样避嫌。

    原来李超是尚书令,李靖是枢密使,两个人一管行政一管军,两人倒不好有什么来往。可现在,都没这个顾忌。

    “你听说没,最近实封贵族们都相约着要上奏收复辽东呢。”李靖告诉李超一个消息。

    李超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手里捧着炉子,表示自己也听过这消息。

    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全赐给贵族们做封地了,钱也收了。

    贵族们花了真金白银,自然就想着能够早一天拿到自己的封地了。就算皇帝不想打辽东,现在贵族们也不肯了。

    三百多个花了钱买地的实封贵族呢,这三百多贵族,虽然不少都是如李超儿子一样的二代。但真正掏钱的都是一代啊,什么这个国公那个宰相,又这个大将军的。

    哪个不是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又或者是如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豪门。

    “卫公是什么想法呢?”李超笑着问,李超对于打辽东,并不反对。只要不是脑子一热,搞的跟杨广征辽一样乱搞,其实他是支持打辽东的。

    当然,打得有策略。

    李靖和李超的想法一样,“辽东得打,晚打不如早打,趁着如今朝廷气势正足,上下一心,出兵征讨。”

    “我也是这个意思,打还是得打的,上次高句丽犯我,被我们砍了一条臂膀,如今元气大伤,我们不能让他们恢复过来。不过得慎重,我的意思是,怎么打得有讲究。不能跟前朝似的那样打,尤其是不能那种大打。辽东地形独特,多高山也多山城,气候也严寒,大军的补给尤其困难。兵出的越多,后勤压力越大。”

    李靖一说打仗,就来了精神,抚着白胡子问,“文远你可是公认的军神,上次高句丽五万人就是没在你手上。你快说说,有何妙招。”

    “打辽东,咱们不跟他打大举进攻,不期望一朝灭亡。高句丽人几千里疆土,纵深广,且相当强悍,想一战灭亡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