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边这条路无疑更方便些,当年隋朝征辽,也是走这条路。
大军出关,一路向东。
经过短暂的休整,这支大军精气神很足。
补充了粮草装备,休养了精神,此时大家都急切的想要去报仇,巴不得一路打到辽东平壤城,把荣留王高建武给生擒,献俘阙下。
十年前,辽西都还在中原手里,那里也都是汉人为主。
隋末乱世时,罗燕占据幽州夺取辽西归唐,后来高开道等反王,跟着窦建德等跟罗艺打,罗艺只能守着一个幽州。
高开道一会降一会反的,打来打去,倒是让高句丽人把辽西占了。
此后大唐扫灭河北群雄,却也顾忌着高句丽,没马上出兵辽西。
说来,其实高句丽人窃取辽西时间并不长,别说十年,其实五年都没有,他们占据辽西的时间只有三年。
三年时间,根基并不稳固。
高句丽人占据辽西之后,以原来辽西的州城柳城为中心,迁移了一些部族,然后驻军。
本来兵马还不少的,但这次渊盖苏文出兵河北,也从营州带走了不少人。
辽西已经很空虚。
高句丽人的兵制,和中原差不多,但又有些不同。若说相似,更类似于北朝时的样子。
兵为将有,部落有私兵。
高句丽平时也没什么常备兵,也是战时征召,平时有军册,会有训练这些。
李超将五万高句丽军歼灭,并且迅速反击入辽,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大军一路东进,那些高句丽人措手不及。
匆匆之间,想要集结反抗,结果总被一波荡平。
那么几十几百人的反抗,无异于螳臂挡车。
各地的汉人百姓,则纷纷是喜迎王师。
高句丽人来了之后,为了统治这里,对这些汉人百姓,倒也不太苛刻,维持了原来的大部份状态,但那些后来的高句丽人,不免是一副主人的姿态。
连日来,唐军是高歌猛进。
李超对于辽西的高句丽人,很简单也很粗暴,并不客气。
一路上,直接将他们都给端了。
有一个算一个,全抓了。
至于汉人百姓,自然就还是维持原状,当然,若有人告状,举报称某人勾结高句丽人为祸,那李超也不会客气。
接下来几天,唐军就跟秋风扫落叶一样,很快就直接打到了柳城。
柳城是辽西的中心。
城池挺大,人口也不少。
李超到时,城门已经紧闭,匆匆集结了大约三千高句丽人,准备负隅顽抗。
让人把焉鸡一样的渊盖苏文叫了过来,李超马鞭指着柳城。
“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上前劝他们开城投降。”
渊盖苏文撇了撇嘴,“我现在这个样子,就算是去劝降,他们也未必肯听。”
李超道,“我让你去劝降,既是给你机会,也是给他们机会。我现在五万大军,城里就这几千高句丽人,他们守的住吗?那可都是你挑剩的老弱,用不了一天就能破城。”
“甚至,等攻城一开始,城里的那些被你们欺压了几年的汉人,可不会跟你们客气,到时一个里应外合,破城随时的事情。真到那个时候,我一个高句丽人也不留。你现在劝他们投降,我还能饶他们一条性命。”
渊盖苏文无奈。
他现在是李超的俘虏,没有半点资格能跟李超讲条件。
“好。”
一只手握着马缰绳,渊盖苏文催马上前,来到城下。
“嘶!”
待渊盖苏文靠近了,柳城城头上如临大敌的高句丽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虽然这人断了一条胳膊,可谁不认识啊。
那是渊盖苏文,东部大人,西征大帅啊。
可现在,居然从唐军阵前走过来,还少了一条胳膊。联想一下,渊帅西征,结果唐军突然打了过来,他们很慌。
“我是东部大人、西征元帅渊盖苏文!”
城上一片死寂。
“快打开城门!”
渊盖苏文喊道。
城上依然死寂。
守城的高句丽人你瞧我,我瞧你,然后再瞧瞧城下断臂的渊盖苏文,再瞧瞧他身后那唐军大旗后无边无际的数万唐军。
一个家伙咽了咽发干的喉咙,“要不,我们开城吧!”
其它几个家伙,有些不甘心,可又有些畏惧,最后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正当唐军都等的不太耐烦的时候,柳城的大门却突然缓缓的打开了。
“相国,高句丽人开门投降了。”郑仁泰大笑着道。
李超却没什么高兴劲,来之前,他就差不多预料收复辽西会很轻松,因为这里本就没什么高句丽人。
不过再往东就不同了,尤其是过了辽河后,那就是高句丽人经营多年的地盘了,那边,会是无尽的山城相连。
收复辽西易,但要夺取辽东却难。
第896章 荒淫无道的昏君
李世民进了长乐宫,就看见太上皇李渊披头散发光着脚,身上就套着件对襟长袍,正抱着琵琶跟两个宫女一起弹奏。
瞧着面色红润挺不错的。
“二郎来了啊,坐。”李渊抬了下头,然后继续弹他的琵琶。
李世民往旁边一坐,面色不太好看。太上皇让人奏报,说病的不轻,要见他。李世民这段时间自己在装病,加之元吉让他流放之后,他也就不愿意去见太上皇的臭脸,干脆好久都没过来了。
一曲奏完,李渊抱着琵琶叹声。
“还是裴寂和封伦与我的琵琶最合拍。”
“陛下哪不舒服?”李世民奈着性子问。
李渊翻了个白眼,依然抱着琵琶,“皇帝不也一直称病吗,可我看你现在这样,也是面色红润,走路带风,丝毫不见病态啊。”
李世民自己装病,现在听李渊一说,明白了,太上皇也装病呢。
“太上皇既然身体很好,朕很高兴,没什么事朕就回宫了。”说着李世民就要走。
父子俩人,如今话题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流放了元吉之后,李世民甚至连过去的那点表面样子都懒得维持。
“你等下。”李渊叫住儿子,他把琵琶放到一边,拢了拢头发,拿根锦带扎了起来,走到儿子身边一点坐下。
“二郎,我们父子如今连句话都不能说了吗?”
“陛下何出此言?”李世民的声音很冷淡。
李渊叹了声气,很落寞。
“二郎,我想回长安。”
李世民抬头瞧了李渊一眼,“朝廷百官和宫廷侍宦大都在此,陛下回长安无人照顾,还是就在这里吧,这样朕也能时常身边侍奉。”
“侍奉个屁,老子就是个犯人,太上皇?还不如叫废帝。”李渊突然咆哮。
李世民黑着脸,不发一言。
“老子不管那些,就算坐牢幽禁,老子也想回长安,宁愿被幽禁在太极宫。”
“不可能。”李世民也不客气的道。
他不放心废太子建成在外,当然也不放心太上皇李渊回长安。
现在他称病不朝,太子承乾监国,也是为了缓解新法改革带来的矛盾,如果太上皇回了长安,到时关中的旧党权贵士族来个拥太上皇复辟,这岂不是给自己打麻烦。
“老子没想其它的,只是想去那里养老,反正我估摸我也没几年好活了。”李渊还很年轻,今年五十九岁。
他当年也是能马上连开七十余弓,射翻数十流贼的武将。只不过玄武门后,他心情抑郁,整天呆在宫里生孩子,沉迷酒色之中不能自拔,身体迅速的掏空了。
现在这身子骨已经不行了。
“既然身体不适,那就更应当呆在这里将养着。”皇帝道。
李渊气极。
“呆在这里,只怕更要短命几年。满眼都是看不顺眼,让人无法顺心的事情,呆久了,死的早。”
“陛下若没其它的事,朕回去了。”
“等下。”
李渊叫住了李世民。
“老子知道,现在你翅膀硬了,可以为所欲为。你朝堂上的那些事情,什么新法什么改革,老子管不了,也不想管。你要硬跟突厥拼命也好,要同时跟高句丽开战也好,甚至你那改革一下子把天下贵族官僚士族都得罪也罢,老子不想管。可你既然是皇帝了,有的时候,也要顾忌下名声。”
李世民黑着脸。
“别以为老子呆在这北宫,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元吉被放流,他的几个儿子你都不肯放过,也都流放了,可你却把他的女人留下了,还收到自己的宫里,你不觉得这样子很过份吗?那是你兄弟的女人,还是他的正妻。”
李渊怒道。
李世民脸上表情有些不太自然,这种事情被父亲当面质问,总不太好的。
“元吉虐待杨氏,陛下难道不知道?”
“元吉这两年对杨氏确实不太好,可那也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就算他做的不对,你可以管。但你现在直接把人给收进你宫里,这算是什么狗屁事情?你这样当兄弟,当皇帝的?”
“是不是你看上的东西,你都要抢走?建成的太子之位,朕的皇帝,现在又抢你兄弟的妻子?你还算是个人吗?畜生!”李渊大骂。
玄武门以来,他还是头一次如此痛骂儿子,之前他隐忍,顶多是嘲讽几句,可今天,他真怒了。
反正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也就不太在意触怒这个儿子了。
李世民脸色难看,被骂了心里火大,可又有些羞愧。
和齐王妃杨氏的事情,确实是不对,不符合伦理纲常。可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
杨氏被元吉虐待打骂,忍受不了,有时便找自己的姐妹诉苦。她那姐妹是李世民的一个嫔妃,知道后便跟李世民说,让他出面帮忙。
本来这很正常。
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发展,两人就对上了眼。再然后,一次宫中家宴之后,李世民就留下了杨氏,然后就在一起了。
元吉被流放,李世民留下了杨氏。
现在杨氏已经被李世民接进了宫,两人的关系,知道的人也不少。
“朕让杨氏跟元吉和离。”
李世民也知道这事情对自己名声不好,可每当他看到杨氏的时候,就总对她心生怜悯,对这女人心生疼惜,
“放屁,杨氏就算跟元吉和离,就算她要再嫁,老子也不会管。可天下谁都能娶杨氏,就你不行,那是你弟媳。”
“这是朕的私事。”李世民咬牙道。
“皇帝又有什么私事,你的哪一件事情,不是国事?本来老子看你前两年做的还不错,挺上进的。可现在你干的都是什么?宠用李超,搞什么新法变革,除了加税和到处搜刮,还会什么,还扩军,养常备兵,朝廷支撑的住吗?”
“龙椅都没坐热乎,就到处生事,又跟突厥打,又跟高句丽打,还跟吐蕃打,你是不是准备把周边所有邦国都打一遍?现在,还天天称病不上朝,把国家大事,交到八岁的太子承乾手上,你想干嘛,你天天躲在宫里不见人,就是为了玩弄你的弟媳?”
“老子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囚父幽兄流弟,篡位,现在又夺弟媳,四处用兵,到处加税,想尽办法搜刮钱财,这个儿子,让李渊越来越无法忍受了。
“杨广被人称为昏君,暴君。可起码杨广刚继位那五六年,还一直励精图治,非常勤勉,大隋在大业前几年,都还是非常富强的。可你呢,你连昏君杨广都不如,皇帝才当两年,就开始胡来,你想让大唐江山也二世而亡吗?”
“朕不是杨广,也不会是昏君,更不会是暴君,朕,会是一代明君,朕会开创贞观盛世。”
“呸,杨广当年还雄心壮志,要开创大业呢。就你这样,连杨广都不如,你还开创贞观大业。让老子回长安,老子眼不见心不烦。”
李世民抬头望着愤怒的李眼,“朕会让你看到贞观盛世的。”说完,不再理会李渊,甩袖而走。
“逆子,畜生!”
李渊在后面跳脚大骂。
心里一肚子火气,李世民回到自己宫里。
坐在宫里,一人生闷气,今天被太上皇一通骂,三分怒,还有七分羞。毕竟和杨氏这事情,拿不出台面。
“朕不会是杨广,更不会是昏君。朕的贞观,也不会是隋朝的大业,大业只是一场空,朕的贞观却会开创盛世。”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
心里憋着股气,李世民也不去哪了,就坐在御书房,开始看中书门下送上来的奏章。
现在太子监国,但实际上,还是中书门下处理政事,中书门下拿出决策后,交给太子批阅。太子一般不会驳回中书门下的决定,只是朱笔批个可字,然后再转回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再交给尚书省执行。
当然,这是表面。实际上,中书门下不管做出什么决策,都会给皇帝上奏,太子做的批复,也还要先送到皇帝这里。
如果李世民有意见,另有想法,就会写个条子,让人送到中书门下。
这种制度,但和明朝时的内阁有点像,内阁拟票,皇帝批红。
真正拿主意的,其实都是宰相们。
“陛下。”
“河北急报!”
“是大捷!”
王太监知道今天皇帝从长乐宫回来后不高兴,便一直没让人过来打扰,此事却一脸激动的亲自跑进来禀报。
“是李超打了胜仗?把高句丽人赶出去了?”
“陛下,不止如此,李相全歼五万高句丽人,还生擒了泉盖苏文!”
李世民猛的抬头,“真的?”
这个消息太过让人震惊。
李超带了多少人他是知道的,濡河一战,用三万五千人,还多半数是志愿兵的那支部队,正面会战击败了两万高句丽骑兵,阵斩四千,已经让他无比震惊了,他本以为,李超在平州等等,等到河南淮南等地的府兵赶到,合兵一处,把高句丽人赶出河北就不错了。
可没想到,居然全歼五万高句丽人?
“李相在赵庄与泉盖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