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99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49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庄户们自已砍柴伐木挖窖烧的木炭、竹炭,也有他们自己家的晒干的木耳、香菇,还有冻梨、柿子等,还有山里挖的冬笋,葛粉,塘里挖的莲藕。此外还有河里捕的活鱼,晒的腌的鱼干,野兔等。

    甚至还有两头活的鹿,和一只大野猪。

    这些东西,若是在往年来说,不算什么。

    但在今年,却显得无比难得。大家自己还吃不饱呢,结果却把这难得的食物送来李家,可以知道,大家对李家是如何感恩了。

    李超看了几眼,摇了摇头。

    他对几个有些拘束的庄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快过年了,你们这点东西也是好不容易存起来的,今年日子不好过,大家要相互抚持。这些东西,我不能收,你们拿回,分一分,各家留着过年,给老人小孩们吃顿饱饭。”

    为首的老庄头,是个挺有威望的老人。

    他六十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背也有点陀,但却坚持道,“我们做了相爷的庄户,那是前世修来的福份。相爷给我们减了租子,免了许多杂项。又给我们打井又给我们装水车,还借我们牛,这些都不另外收我们的钱,我们负担减轻了好多。何况,农闲之时,相爷还安排我们去做工挣钱,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今年遭天灾,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相爷又借粮给我们,还不要利息,我们不知道有多么的感激!”

    旁边的几个汉子也连忙点头,这真是遇到好主家了,一般主家哪个有这么好。灾年之时,肯借粮,还不收息,这真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我们今年拿不出手什么东西,只有这点子东西,相爷不嫌弃就好了。”

    李超叫过管事,问,“家里有没有人对下面庄子说要年礼之类的?”

    “相爷,绝没有的事情,我们家的规矩最严,绝没有人敢背着家里乱来的。这些,真是庄子上的人自己的一片心意。”

    李超看着这些赶了数十里地,有的甚至都是赶了近百里地跑来送年礼的庄户们,看他们送的这些礼物,什么蘑菇冬笋,木炭芦席等,都是些很不值钱的东西,但却充满了情义。

    让他们再背回去,也挺伤他们的心。

    “这样吧,东西都收下,所有东西都一一记下来,登记好。这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我们得收下。但咱们有个传统,来而不往非礼。大家给我们庄上送年礼,我们也没有让大家空着手回家的道理,去通知家里管事,给咱们的庄户乡亲们,准备一批回礼。”

    “回什么?”

    “回点实在的东西吧,要过年了,给每户庄户一匹布几斤丝絮,再给一家二斗粮吧。如果有孤寡和特别贫困的,多给一点。”

    “好的,我马上去安排。”

    管事把李超的决定跟庄户们一说,大家连忙说要不得要不得。

    李超对大家道,“你们送我年礼,我收了,现在我也回大家点年礼,若大家不肯收,那我也不能收大家的礼物,大家说是不是吧?”

    听李超说的这么真切,大家点头,对着李超千恩万谢。一家二斗粮,一匹布,几斤丝絮,看着东西不多,但在这个灾年,却显得极为难能可贵了。

    相比他们凑起来给李家的那点年礼,李家的回礼,可是贵的多。

    “相爷好人。”

    “保佑相爷公侯万代!”

    


第718章 你就收了她吧

    求月票啊!

    不管武德六年如何过的不顺,也终究快过完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

    李世民也不好再天天驱使着宰相们给他做牛当马了,这天一早,开过早朝,然后宰相们在政事堂里跟李世民商议了会事后,就各自回衙。衙门里交待交待,下午开始放半天假。

    李超从衙门回来,家里正里里外外的忙着打扫呢。

    二十三小年,这一天也是家里大扫除的一天。尤其是得好好打扫下厨房,敬一下灶神。因为按传说,灶王爷二十三这天就要回天庭向玉帝奏事去了。大家当然得好好表现一下,这样灶王爷才会在天庭玉帝面前言好事,保佑一家人明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李家襄阳的宅子很大,里里外外的多重进深,大院套小院,重门叠户的。好在李家的奴仆侍婢也多,这么大一家子,倒也不用自己动手。

    “我看今天给大家发下工钱吧,再发下过年的赏赐!”李超对崔莺莺道,“大家忙碌辛苦一年了,要过年了,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年。”

    “家里早准备好了账本了,就等你回来发钱发赏呢。你是一家之主,你不在怎么能行。”崔莺莺笑着说道。这位李家的当家女人,刚刚诊断出又怀上了。

    这个消息让崔莺莺十分高兴,但李超却有点又喜又惊。

    一般来说,女人生产之后一个半月左右就又恢复了生殖能力,可以受孕了。但正常来说,女人在生产过后,最好还是间隔一年半左右再怀孕,才是比较好的。如果间隔太短,对于胎儿不利,容易流产等。

    只是这个时代毕竟没有避孕药,也没有安全的套套,缺少避孕手段。而女人生完孩子后,可不会一直都禁欲的。

    三个月后,李超就跟崔莺莺恢复同房了,他倒是一直很小心的计算着安全期,可没料到,还是马有失蹄的时候。

    上一胎是三胞胎,孩子才半岁多点呢,现在又怀上了,李超也不知是喜是忧,但小生命既然都已经来了,那也只有欢迎了。请了大夫时常检查身体,又请了经验丰富的仆妇照顾。

    “那就通知下大家,发工钱。”

    李家的仆佣也是以奴隶为主,也有一些是部曲,还有一些则是自由的良民,是李家的雇佣仆人。一般在内府后院里做事的,基本上都是契约奴仆,这些人完全就是李家的人,当然更放心一些。

    在外做事的,倒是部曲和良民多些。

    李家每年都会拿出几个放免的名额,来奖励那些做事勤恳,对李家忠心的奴仆们。当然,多数人放免之后,不论是放免为部曲还是放免为良人,都还是不会离开李家的,只不会他们会转为雇佣的方式留在李家。

    李家的待遇好,谁愿意离开呢。

    当李家的奴隶,其实倒等于有个金饭碗了,如果离开了李家,他们倒等于失业,甚至是没有立身之地安身之所。

    不过就算是在李家做奴仆,李超也是会给他们工钱的。

    每月都有,同时年节还会有些奖金,甚至他们吃用也基本都是李家包了的,说来,在李家做事,虽然要求挺严格,但待遇确实好。

    “今年比大家的奖励,就都发粮吧。”

    李家的粮食也都卖给朝廷了,但李家除了留足口粮,李家还有官职爵位诰命不少,也都是有俸禄可领的。朝廷也对这些官员贵族们很照顾,有不少特权,粮食定额给的高,不但可以全额领俸禄粮票,而且还可以拿钱多买些粮票去换粮。

    李超倒不需要从官仓那里买粮,他直接从东南往襄阳运粮过来。

    朝廷现在对粮食控制的很严格,但对于那些勋戚贵族们,如果自己有本事有渠道自己能从非受灾区运粮进来,朝廷是放行的。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朝廷只是限制灾区的粮食流动,禁止灾区内的粮食私下交易。

    从外地运粮来,你能运多少就运多少,官府都不拦截卡要。

    李家就一直从那边运粮过来,虽然粮食运进来的成本非常高,但如今粮食已经不止是简单的多少钱的问题。

    运来的这些粮食,除了李家自己的需求,还可以给自家的佃户、工人、伙计们,也可以给那些交好的勋戚家等。

    朝廷对于这些,是不管的。

    这其实,也就是特权了。不管什么时候,特权总是免不了的。天下再饥荒,襄阳的那些勋戚贵族们可不会饿肚子。

    他们家的仆人佃户也一样不会饿肚子。

    “大米、鱼干、布匹,再发点钱。”

    如今就算是在皇帝的行在襄阳,粮食也都成了硬通货,手里有粮,比钱都管用的多。有钱不一定买的到粮,但有粮,却是能随时换到钱的。

    襄阳也有黑市,这里就是粮食的交易市场,朝廷也知道这个地方,但只要不是公然倒卖,那么对于一般百姓私下的一些粮食交易,数量不大的,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李家最近的工钱,就一直是发粮食。

    仆人们领了粮,往往会舍不得吃这些细粮。有些仆人更是全家都在李家做仆佣,他们吃住在李家,发了粮其实也吃不了,于是乎,便拿这些粮去换成铜钱绢帛啊,甚至换成金银币,去换金银首饰等等的。

    这个时候,这样的交易,总是非常划算的。

    有些仆人则是在外面还有家人,他们舍不得吃这些细粮,于是拿着米麦到黑市上,去换救济粮,一斗能换数斗。这样拿回家去,就能更经吃一些。

    李超牵着崔莺莺的手进了大厅,厅里有地暖,非常的暖和。

    两人坐下,李超对崔莺莺道,“我已经通知我们在朔方、陇右、江西、岭南、江东、安南等各地的管事们,让他们明年多种些粮食。”

    “不种甘蔗不养牛马了?”

    “先多种点粮食吧,今年算是挺过来了,但明年灾情会更严重,真正的考量还得明年。”

    明年的灾情不可避免,但也主要还是会集中在北方中原一带,其它地方受影响较小。朝廷扛过了今年,如果明年只要应对得当,那么就算灾情严重,倒也并不一定会比今年还可怕。

    毕竟中原人已经少了许多,还在慢慢往外迁呢。等冬天一过,粮食运输也能恢复。

    “明年还得往各地迁人,先把人迁出去,过了这个灾年,到时再迁回来。”

    其实李超觉得这次大灾,也并不完全就是坏事。首先,这次大灾,迫使的那些豪强地主们,把家里的奴隶、隐户等放出来许多。

    朝廷可是新增了一千多万口人。

    其次,大量灾民被迫迁出去,有些人还会回来。但有些人迁出去了,朝廷给他们分田授地,他们也就不回来了。

    中原虽然土地肥沃,平原辽阔,但也人口密度极大,是人多地少的狭乡,跟关中平原一样。

    朝廷今年先是把朝廷迁出来了,然后又不断的往四周迁人,这样一来,那些周边的未开发之地,拥有了大量的中原移民后,倒也能加快开发。

    山南东、山南西、江南西、黔中、剑南、岭南、朔方、陇右等等,中原的移民过去,不但能开发当地,甚至能改变当地的汉夷人口结构,让中原王朝对于这边周边不开化的地区,把他同化、稳固。

    而且借着这次机会,如李家这样的许多新兴的豪门新贵,也趁机能招到不少的佃户雇工,他们的那些工厂矿山,也得到了许多产业工人。他们的那些甘蔗种植园、那些造船厂、那些铁矿、煤矿等也都有了工人。

    一场巨大的灾难过后,大唐官方户籍上的人口从一千五百万,上升到了三千多万。

    这当然得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造船厂,太子念念不忘记的造船厂,也已经在襄阳悄然开工了,等到明年,第一批新式帆船就能扬帆出海了。

    而李超和太子的南海商行,也正式开始在招股之中。如今不少勋戚贵族们,都已经投钱入股,太子和李相牵头的事情,参一股岂会有错?至于这南洋商行究竟干什么,真正注意的人反而是不多的。

    不少贵族都跟着李家投过不少钱了,反正每次收益分红都很不错,因此他们早就有了一个认识,跟着李相爷投钱,什么都不用干,等着分红点钱就好了。

    “相爷,夫人,下人们都已经在外排好队了,是否开始发放工钱赏赐?”管家过来禀报。

    李超点头,拿起面前的花名册,翻开。

    “嗯,叫名字吧,一个个进来领钱粮签名画押。”

    “赵四娘!”

    李超对着花名册,念出上面第一个名字。赵四娘,李府内院大总管,七娘的干女儿,在李家地位特殊。既是内府管家,同时又算是半个主人。

    赵四娘提着裙子进来,对着李超行了一礼。这个女子,如今已经不再回灞上赵家,专心留在了李府,而且也完全不再对李超有半点想法了。

    李超把一张工钱单子递给四娘,做为内院的大总管,四娘的工钱很高,而且赏钱更丰。四娘笑着接过,然后提起笔,在签字本上写下自己清秀的名字。

    看着她拿着单子转身出厅,去另一边领钱粮去了,李超还有些怔怔出神。

    “想什么呢?”崔莺莺在一边笑着问丈夫。

    “我在想,四娘在咱们府上,也是一家人了。总不能看着她一直单身一人吧,我想哪有适合的人,看能不能再给她介绍介绍。”

    “这事得看四娘自己的意思吧,我也劝说过几次,她都说要留在府上,不要出去的。”

    “总得再试试的,看着她孤身一人,我于心不忍。”

    “要不你干脆收了她得了。”崔莺莺笑着说道,几年前她就说过好几次这样的话,只是当时她说那话时其实心里不太乐意的。但是现在,再次说出这话,不知为何,她却是真心实意的。

    赵四娘在府里呆了几年,崔莺莺跟她也处出了感情,两人倒是情同姐妹。她也挺喜欢赵四娘的,有她做帮手,府里打点的很好。

    “我说的是真的,你就收了她吧。”


第719章 三李

    到了年底,各地的朝集使也陆续抵达京城。连北方几道的宣抚使、大都督、都督、刺史等也都到了。

    到京的朝集使们,惯例要拜访京中的宰相们。

    李家的大门门槛,最近一段时间都快被这些封疆大吏们给踩烂了。

    年三十,李靖李绩,这大唐帝**界双璧、北方双雄,也联袂来访。沏上一壶好茶,闲聊几句之后,二人也开始提出了拜访的目的,他们想要李超支持他们明年的进攻突厥计划。

    李靖个子很高,长的并不是那种虎背狼腰的魁梧大汉型,而是比较修长,穿着一身锦袍的他,实际年纪都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