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73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373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远隶属于灵州,灵州紧靠着黄河,当然不会缺失这场比赛。

    “头名奖励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钱!”

    “第二名奖励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钱!”

    “第三名奖励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钱!”

    衙门甚至早就开出了高高的赏格。

    谁都可以报名参赛,只要你有一条符合规定的龙舟,那么就能参赛,没有限制。

    各县各乡,各卫府各村寨,甚至一些商行行会,都热情很高的报名,打造了自己的龙舟,组织了自己的龙舟队。

    灵州的龙舟比赛地点,就在宁远城边的乌湖。

    李超来到湖边的时候,发现岸边早已经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来看龙舟比赛的百姓。

    “我们牙兵也有好几条龙舟参赛。”苏定方向李超介绍道,朔方镇牙兵有一个厢的编制,下面有三个军九个营。因为没有限制,所以牙兵九个营都组织了龙舟队,他们自己砍树自己打造了一条龙舟。

    而那三个军又各有一支自己的军龙舟队,牙兵还有自己的镇牙龙舟队。

    老远,李超就看到牙兵的那些龙舟队了。

    程处默、牛见虎、崔琰等一群家伙,今天都只穿着一条兜档布,站在湖边自己的龙舟旁。这些龙舟都很漂亮,很长,龙头都雕刻的很活灵活现的,基本上船身上还涂了彩漆,看的出,花了很大的本钱。

    如此热闹的划龙舟比赛,连突厥商人们都赶来观看了。

    为了这场热闹的比赛,今天宁远市都特意休市半天。

    反正也做不成生意了,汉胡商人们只好放下手头的事情,到岸边来看热闹。

    一些小商小贩,也抓住这热闹的机会,弄来了各式冷热糕点来售卖。

    当然,卖的最火的还是端午节的食品。

    粽子、油炸果子、鸡蛋子、雄黄酒,还有香囊等。

    光一个粽子就有许多人在叫卖,卖的也各有不同。什么红烧肉粽子、火腿粽子、红枣粽子、绿豆粽子、红豆粽子、豆沙粽子应有尽有。还有包装的不同,有三角粽,有菱形粽子,还有彩线粽子等。

    看龙舟吃粽子,当然是应景之事。不少人也就掏钱,买一两个比平时贵点的粽子。

    “一眼望去,还是我们府兵的龙舟队伍最精神啊,你看这些小伙子,一个个龙精虎猛,一会肯定飞一样。”

    龙舟队很多,但最抢眼的确实是府兵的各个队伍。府兵队伍也有很多,什么某某折冲府,甚至有某某折冲府某某营的,当然最抢眼的,还是朔方牙兵的龙舟队。

    一个朔方镇牙兵,就弄出来十来支龙舟队。

    “大帅,这你可就看走眼了,要说最厉害的,我觉得是咱们水师的龙舟队。人家可是水师啊,操舟划船,谁能比的过们。”

    “投注了投注了,各位看官,如此热闹,怎能不下一注助助兴呢?说不定就中了呢?”一个汉子操着嗓门在人群中喊道。

    苏定方笑着对李超道,“大帅,那是李感弄的盘口,这次龙舟比赛他接受各种下注,弄的挺大的,要不,咱们也去下一注?”

    “可以啊,小赌娱情嘛。”李超点头。

    “定方啊,你知道李感搞的这个,有跟衙门报备吗?纳税了吗?他可是堂堂衙内,朔方镇的高级武官了,他搞这个我不反对,但青楼赌坊这些,我可是早下过通告,是要征收五税一的重税的。”

    “放心,咱们宁远城的赌坊生意都是李感在经营着,他懂规矩呢。这次龙舟比赛的盘口,也是早登记报备过的。”

    “嗯,那就好!”


第498章 天子镜

    第三章送上!

    长安。

    东宫。

    端午节一大早,李世民早早起来,宫人们给李世民穿衣的时候,特意为他穿上了带有五色丝线编成的彩带。这种五色丝线编织成的彩带,被称为长命缕、五色缕、续命缕。

    李世民佩带的这彩带,就是长孙氏亲手编织而成。

    长孙氏编织了好几条五色缕,除了给皇帝丈夫一条,还给太上皇一条,给哥哥魏国公长孙无忌送了条,另外还给赵国公李超也编了一条,由皇帝派人赏赐给灵州的李超。

    李世民甚至还让长乐公主李丽质亲手用七彩丝带,编织了一条圆圆的手镯模样的彩带,随同皇后织的长命缕送去灵州。

    崔氏已经怀胎八月,马上就要生产。如果崔氏生下的是儿子,那这个小子不但一出生就是临洮郡开国公,而且还会与长乐公主订婚,将来就是他的驸马。

    让李丽质给她未来公公送点端午礼物,也是应当的。

    虽然最终,李超叫停了对突厥的反击战,这让李世民有些遗憾。但现在,李世民却反而更对李超信任有加。之前开战,确实还是有些条件不成熟。李超能够在那个时候停下来,充分说明了他并不只有功名之心,而是真正为朝廷为大唐考虑的。

    有几个大臣,能够在拿到了统领整个大唐北方,几十万军队的指挥决策权后,还能够没冲动的。

    近日朝中有大臣开始弹劾李超,说李超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之前一力要打,结果朝廷大动干戈,调兵遣将,都已经准备妥当,箭在弦上了,李超却又说不打了。这不是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是什么?

    还有人弹劾李超在朔方,不奏报朝廷,就直接招降纳叛了五万降卒,使得朔方镇的兵额从五万暴增到了十万。

    李超想干什么?私自招降纳叛,增兵至十万,他真的只是为了对付突厥人?他有没有其它心思?

    也有人弹劾李超在朔方镇私设兵制,不用朝廷的总管营将等,而用兵马使、指挥使等职名,不用军、团、旅、队,而用什么厢、军、营、都、队、伙,兵制职名,那是朝廷才能变动的,李超一镇节帅,凭什么这样改动?

    更有人认为,既然李超不打突厥了,而朔方又收回了,那朝廷没有丝毫必要再保留朔方镇这个区划,朔方八州应当归入关内道,要么就干脆再设一个朔方道。而不是保留这个朔方镇,朔方镇的职权太重了,这跟原来的行台有什么区别?李超一人把朔方八州的军政财赋人事等统统都管了,这不正常。

    既然朔方平定了,那李超这个主帅就应当回朝,缴还兵符印信。

    弹劾李超的奏章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只是胡乱攻击。有一些,则也确实说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朔方镇还有无保留的必要?李超在朔方镇招降纳叛,扩军那么多是否有必要?还有李超为何要用一套新的兵制和武职名?

    不过这些疑问,李世民在仔细的考虑了朔方的局势,还有唐突的势态之后,还是抛到了一边。

    对于弹劾李超的那些奏章也全都留中不发了。

    一个月收复朔方的是李超。

    而直接用谈判,就把河曲地全都收复,没有引起大唐和突厥现在就开战的也是李超。

    现在唐收复了朔方收复了河曲,灭了梁师都这个心腹之患的同时,却还没跟突厥闹翻,也算是奇迹了,这些都是李超的功劳。

    换一个人去朔方,或者说现在就撤消朔方镇,这还有些为时太早。当初设立朔方镇,授李超朔方节度使,当然不是为了弄出一个不受朝廷管束的地方来。

    那只是为了李超在收复朔方之时,能够事权更加统一,避免千里之外,还事事奏报朝廷,等候处置,免得贻误了战机。

    现在虽然说朔方已经收复了,但他还是觉得那边依然需要李超继续稳固。

    也许应当再过几年吧,再过几年那边彻底稳固了,就调李超回来。或者,几年后,大唐准备妥当了,依然还是要由李超这个用兵鬼才,来挂帅北伐。

    “陛下,今天曲池有龙舟竞赛,陛下说好要去观看的,什么时候起驾?”内侍进来询问。

    李世民张开手臂转了几下身体,看着佩带在身上的彩带飘动。

    “去问下太上皇,看他何时动身。今天是端午佳节,说好了请太上皇一起去观看龙舟比赛的。”

    “是,陛下。”

    内侍低头弯腰准备退下,李世民又叫住了他。

    “派人去长平长公主府上,请她来陪太上皇。哦,还有,派车辇去赵国公府上,把荣国夫人崔氏也请上。”

    “陛下,荣国夫人一早还差人送了两件裹肚入宫呢。”

    送裹肚,也是唐人的一个端午习俗。裹肚其实就是肚兜,也叫护肚。唐人的裹肚是用红布剪成椭圆形,上面绣花,大小刚好能摭住孩子的腹部。裹肚上有带子,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左右用带子捆经腰间。

    端午节到了,天气渐热,孩子晚上睡觉戴裹肚既清凉又不会受凉。

    崔氏的裹肚是送给长乐公主的,这是明显把公主当成未来儿媳的。

    “哈哈哈!看来崔氏怀的是儿子了,好,等她生了儿子,朕就把长乐公主许给他。”

    “长乐公主刚好比临洮郡公大三岁,赵国公也说过,女大三,抱金砖呢,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再有一个月,临洮郡公也就要出生了,不知道赵国公能否有空回京呢。”

    李世民笑着道,“现在不打突厥了,跟突厥关系又恢复了,朔方应当也没有什么要事。让文远到时赶回来一趟,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

    说话间,外面有宦官进来禀报。

    “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李超进贡天子镜到!”

    五月五,向天子进贡铜镜,这算是自隋时开始的一个习俗。一开始,是隋朝的制镜工匠在扬州的长江江心的船上铸造铜镜,然后专门献给杨广的,称天子镜。

    后来,这习俗也传了下来,每年工匠向皇帝贡镜。再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地方封疆大吏每年也会请工匠制铜镜,然后进贡给天子。

    “李超什么时候也搞这一套了?在朔州,还不忘给朕送面铜镜啊?”

    “把镜子拿来,朕倒要看看李超送来的镜子是什么样的。”

    一群内侍小心翼翼的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

    李世民打量着这个箱子。

    “嗯,箱子挺大,看来这面铜镜也很大,起码是等身高的大铜镜,李超有心了。打开,让朕看看。”

    一面等身高的铜镜虽然很大,也比较贵重,毕竟铜本身就是钱。但对于皇帝来说,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

    大木箱拆开,里面填着许多谷糠。

    扒开,里面居然还填着很多丝絮。

    再扒开丝絮,时面还有木箱。

    打开一个,还有一个。再打开一个,又有一个。一连打开了九个木箱后,最后里面有一个小匣子。

    打开。

    突然,一道明光晃过。

    李世民吓了一跳,那光太明亮,一群内侍也吓着了,纷纷拦到了李世民的身前,替皇帝挡着。

    好一会,没动静。

    李世民有些尴尬的擦了下额头,这太尴尬了。

    不过,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这里面的难道是镜子,可为什么却如此明亮的光。

    “让开!”

    内侍们也一头冷汗的让开。

    靠近,这时才发现,那层层保护着的是一面镜子。

    一面不大的镜子,也就脸盘大小。

    但是,这镜子也太亮了一些吧。

    “拿出来!小心一点。”李世民越发的惊讶好奇。

    一面明亮的镜子现身。

    镜子呈方形,边上有非金百玉的材料做边框,后面还有一个可打开的支架。

    一个内侍小心翼翼的拿起,却发现极轻极薄。

    如果是一面这样大铜镜,那是会很沉重的。可现在,却十分轻松。

    李世民凑到镜前,镜子立即出现了一个李世民。

    分毫毕现!

    太清楚了!

    清晰的连李世民脸上的毛孔都看的一清二楚,简直如同另一个自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

    直吸冷气。

    李世民都忍不住伸手去摸。

    手指触及镜子,镜中人也伸手,手指简直就是碰触在了一起。根本毫无阻隔,铜镜根本不可能这样。

    “这是镜子?”

    王内侍也在一边惊叹连连,“陛下,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琉璃宝镜?”

    李世民也是震惊之中,“朕见过一些琉璃,可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琉璃宝镜。”

    足足比人脸还大的镜子,还是琉璃镜子,如此的清晰明亮,不敢想象啊。还这么的薄,这秀的清晰,镜子边框非金非玉,却如水晶一样的透明清澈,但摸上去手感又完全不同,甚至感觉还有点软。

    “这样的一块琉璃宝镜,估计得是无价之宝啊。不知道赵国公,从何处得来,难道是从西域胡商手中得来的?”

    李世民傻傻的照着镜子,不时的伸手摸摸镜中人,一会又伸手摸自己的脸。

    “快,去请皇后来,让皇后也一起见识下这琉璃宝镜!”

    李世民今年收到的铜镜成百上千,小的巴掌大,大的比这块还大,跟扇门一样。许多铜镜打磨的都非常锃亮,可再清晰的铜镜,都比不上这面镜子的万分之一。

    不管那些镜子多大,镶嵌了多少珠宝,都不如这面镜子的稀奇宝贝。

    “琉璃宝镜,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的琉璃宝镜,真是了不得。”李世民啧啧称奇。

    “陛下,这宝镜后面还有题诗,好像是赵国公的笔迹!”

    王内侍突然站在一边指着镜子背后道。

    “哦,李超还在镜后题了诗?朕倒想看看,他题的是什么!”

    李世民兴致勃勃,这面镜子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他想不到,世上居然还有如此的宝镜。不过,他现在倒是对李超镜后的题诗更有兴趣。


第499章 皇后恼怒

    第四更,今天还有一更,说到做到!

    镜子后面,确实有字。

    李世民一眼就认出来,那字是李超的。李超也算是大唐的名士了,著书立说修史还编报,学问那是没的说的,可偏偏那笔字,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说李超还创出了张体字,老张体、张体、新张体、仿张体,成为雕版的最佳字体,也算是在书法一道上开宗立派了。

    但,开宗立派归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