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38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038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人的独立团,骑步炮,甚至是海上内河运输齐全。

    张超甚至还允许张珲自己组建一支不超过五千人的后勤保障部队,说是后勤保障部队,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一支辅兵部队了,工兵辎重兵医疗兵,必要的时候,一样可以上阵。

    这意味着张珲只要能有钱维持,他实际能拥有八千人。

    八千人,这已经是一个郡王的拥兵额了,而现在一个无爵无封地的小小团长,却实际拥有八千兵额,这就是皇帝张超给儿子最大的特殊待遇。

    钱也给了,装备也给了。

    还给了八千兵额,甚至美好的前景也许诺了。

    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就全看张珲自己了。而张超也在与儿子分别的时候说过了,若是一年之内,张珲没有办点进展,甚至把这些本钱都折了,那他就老实的回来,以后也别再想着这些东西了,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富贵闲人就好。

    到此时,张珲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干的好,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有机会在天竺封王建国,甚至有机会做一个总督。

    若是再不能把握这机会,那皇帝就算再怎么顾着他,这一次也肯定是最后机会了。

    对比下太子张璟,他得到的资源确实不成对比,但两人毕竟身份相差悬殊。太子是储君,能得到朝野支持,而他只是一个皇子,现在还是一个没有爵位的皇子,能得到皇帝的这些支持,都已经是皇帝为他走了后门了。

    察觉到这些,张珲心里其实是真的后悔了。

    想想曾经就封绥远,那是诸皇室子弟中最好的封地,甚至是所有的大华封臣里,也没有更好的封地了。但他没珍惜,一时爽快,越界杀了一群劫他商队的胡人,结果害自己丢了封地,还贬了爵。

    换到伊吾,他还是个郡王,还有一块封地。

    可惜他心里只是不满,并没有珍惜,自己又一次作死,把爵位和封地都彻底的作掉了。

    而现在,他得凭自己手里的这最后一笔本钱,去为自己挣一个未来。

    是驴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父亲这句话说的很对。他一直自认为很有能力只是缺少了机会,现在皇帝给了他机会了,而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就看自己表现了。

    他能打下百里地,就能得十里封地,打下千里地,就能得百里封地。一切,全凭自己本事。

    他现在明白,自己幸亏生在帝王之家,幸亏自己的母亲是皇后,要不然,他凭什么还能一而再的得到机会呢。

    就算是现在,他也还有这么大的一笔本钱。普通的人,哪有这么好的起步条件,就算是诸侯子弟,也一样没有这样的本钱。

    离开汉京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自己说,这一次若是再混不出样子,就绝不回汉京。

    他要凭自己的刀剑,在天竺为大华打下几千里的疆土,要在那异域建立自己的王国。

    张珲走了,他要先回伊吾,在那里做最后的交接,他要在那里把自己的那支伙伴骑士带走,他还打算在那里招募一批兵马。

    西域虽然不如中原富庶,但那里的民风骠悍,有许多天生的战士。

    张超依然是继续着生活。

    朝廷这段时间依然在忙碌着行政区划改革的事情,扶桑等几地已经开始试点,但全面推行,还得到年后。

    山上的枫叶已经红了,张超经常骑马去山上看红叶,偶尔会带上太孙,有时也会带上皇后她们。

    徐惠马上要生了,如今已经开始静养。

    首相马周和大学士房玄龄他们忙的要死,都没有什么空闲时间陪皇帝喝茶聊天,更没时间陪他遛狗。

    连魏征也忙着准备年底的议院大会。

    各地的朝集使们又开始准备入京朝集,今年皇太子将会回京面圣,也算是汇报一下在扶桑的工作。

    张超对于内阁、翰林院、议会等的工作并不怎么插手,但皇帝在大的事情上都是拿主意的人。就如行政区划改革这样的大事,内阁也一样是请示皇帝,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才开始全面着手改革。

    议会要立什么法案,也一样基本上要先问过皇帝,或者有时一些新法案,根本就是皇帝对魏征他们提出来的想法。

    皇帝一句话,有时候他们得忙上好长一阵子。

    张超往往就是这样,大事上把把关,偶尔提几句重要的建议,然后到了具体的事项上,他根本就不闻不问了,因为他只看结果。

    具体的过程,自然有人盯着。内阁的决策,有翰林院盯着。六部诸寺各道州的行政,则有议会、御史台盯着。

    朝廷的各项事务,既有条条管理,也有块块管理。

    大华帝国已经越来越平稳,经过了几年磨合,如今已经十分默契。这套制度,其实是自贞观就开始在磨合,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磨合好,各方的利益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有许多冲突矛盾,甚至是最后的爆发。

    大华内外都是一致对外,将士们开疆拓地,对外征服做战。商人们航海外贸,不断的将财富运回中原。在这种大趋势下,内部的矛盾也有,但都掩盖在了这繁华之下,并不明显,也不严重。。




第1551章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张超有时也会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的帝国,看看这个帝国的一些隐忧。

    比如说越来越多的被征服者,奴隶数量已经达到帝国人口的近四成。而大华帝国的主体民族汉人,甚至已经不到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大量的奴隶,处在大华帝国的最底端,虽然他们的地位也并不完全是固化的,辛苦赚钱也有可能攒下钱赎回自由,如果能娶妻生子,哪怕夫妻都是奴隶,但他们的儿子也会是自由人。

    可这依然不能改变这个越来越庞大的阶层的困境,相比于其它国家的奴隶他们日子确实好了许多,有劳动法案给他们基本的保障,有最低的工资,有赎回自由的权力等等,可是在现实里,想赎回自由却是难上加难。

    他们辛苦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却是极低。

    相反,那些汉民,他们生下来就能够受到诸多优待,享受种种福利。只要那些人愿意,就能移民到边疆去,分到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种阶层之间的差异,张超相信,早晚有一天,会有奴隶不甘承受,然后起来造反。

    有句话说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就算大华朝廷给这些奴隶们再多保障,可奴隶们永远也无法跟那些平民们相提并论,他们之间巨大的差距永远存在,这种不均,会让他们的不满一直积蓄,等到积蓄满了的时候,也就是爆发的时候了。

    这种爆发,也许现在不会,或者再过二十年,或者再过五十年,但肯定早晚会发生的。

    又或者等哪天大华的产能过剩,商品销售不出去的时候,到时工商发展陷入瓶颈,也一样会是一个隐患。那个时候,要么就是强行用炮轰开更多的国家大门,让他们通商互市,又或者产业进行新的调整。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断的对外扩张。

    只要保持着扩张的态势,那么内部矛盾就能转移到外部。到时会不断有新的土地,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市场,消化更多的商品。

    将士们有更多立功封赏的机会,资本也有地方宣泄,帝国的内部压力不会保持太高,能够维持安全的状态。

    对外扩张,可谓是一剂万能良药。

    起码,以现在大华的实力,只要不内乱起来,那么一两百年内是能够无忧的。

    有的时候张超也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

    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太子也那么优秀,自己就算再能当三十年皇帝,那这帝国以后早晚还是得交给太子他们。

    自己死后,又哪里管的了那么多呢。

    有人说过,我哪管死后洪水涛天。

    “苏烈最近肯定没少上奏折要求出任总督吧?”

    新的行政区划虽然还只是在几个地方试点,但明年全面推行是肯定的。哪怕不是一下子全部改革,但分批次进行,也差不多就是一两年内完成区划改革。

    许多人都已经开始盯上了这些总督、巡抚或提督的位置。

    朝廷甚至已经在为总督究竟应当由武将担任还是文臣担任而打起了口水仗,武将们态度一致,认为总督应当与过去的总管相当,而过去总管就是武职,毕竟总督是总督一道几道的军政,所以当由武将担任。

    “苏烈确实很想着出京外放总督,不过朕思来想去,认为总督一职还是应当由文官担任。文官任总督,武将任提督,文武还是应当分离的。”

    马周近日忙的要死,好不容易才抽出点空来,陪皇帝喝杯茶。

    “这个苏总司令,内阁诸相都被他缠怕了。”

    文武分离这个制度,其实也不是说是大华开始的,大唐以前也有。大凡一统朝廷,在开国之后,便会慢慢的偃武修文,这种做法也是趋势和必然。

    甚至越往国朝后期,文臣地位越高。

    大华的情况算是特殊些,虽然大兴科举,也推行文武分离制度,但是因为奉行的大扩张战略,所以大华的武备很强,拥有强大的国防军。特别是一支强大的职业军官队伍,既庞大又强势。

    大华的分封诸侯中,又以军功封爵的诸侯为主。

    所以武将们的地位很高,但同时在朝中偏偏权力又不大。正如苏烈这个陆军总司令,那是二品的高官,那是宰相的品阶了。

    但论起权力来,却没什么了。

    朝廷军队多,但却对军队和军官们的控制很严,重重制衡,使得非战时,将领们,尤其是高级将领们实权不高。

    尤其是文武分离,高级将领们被限制在军事国防领域,在朝廷的其它方面并没有什么参与权。

    这种做法,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能防武人干政。

    将军们要进入政界,只有退出现役才行。

    苏烈总觉得自己这陆军总司令当的没什么意思,也正因此。做为一个才五十岁的封王,天天呆在京城确实无聊。

    反正朝廷大事又轮不到他说话,甚至都没机会参与朝政。而军事这块,在现行制度下,他这总司令也一样只是尊大佛。

    苏烈想当总督,张超不觉得他是有什么野心。

    但张超最终依然还是认为不应当让苏烈出任总督,不是对自己的弟子不放心,而是他认为一个好的制度就应当严格遵守。

    让苏烈出任总督,那其它的高级将领们也肯定想外放出京,那么多大将出京就任总督巡抚,那岂不成了武人朝廷。

    到时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全是些武将,不说武将对于治理地方这块肯定不如文臣,就说这种武人担任地方高级官员的局面,也是不合理的。

    “关于各地总督、巡抚的人选,内阁拟一个名单出来。每一个职位,给出至少五个人选,朕会详细考虑选择。”

    总督、巡抚、提督,这些都是地方封疆大吏,全是二三品的大员,张超肯定不会轻易的把这个人事权下放。

    宰相们拥有荐举权,但最终的选择权在皇帝。

    他也相信宰相们给出的几个候选人,都是最优秀合适的人选。

    “至于苏烈那边,朕亲自去跟他谈谈。做为陆军总司令,也应当加加担子,统筹管理整个大华陆军几十万军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与马周谈话过后,张超召见了苏定方。

    这个自己的得意门生,已经有些发福。

    脸色红润,肚子腆的高高,五十岁出头的他,甚至有了些许白发。

    “你胖了。”张超笑着打趣。

    苏烈摸摸自己的肚子,哈哈笑道,“久不上战场,整日就呆在京城,又整天没有什么事情,上班下班,一天到晚都闲着。上班喝茶看报,下班喝酒打球,慢慢的,也就这样了。”

    他望着皇帝,“不知不觉,感觉自己都快要老了。陛下,帝国如今四处开疆拓土,看着那些年轻的师弟们都一个个带兵独挡一面,大杀四方,那种快意让人羡慕啊。有时我常想,也不知道我此生还能不能再上战场了。”

    张超给他倒了一杯茶。

    “定方,我记得你是十六岁就开始上战场的吧?”

    “嗯。”苏烈接过茶杯,握在手里,目露回忆之色。“当年隋末大乱,盗贼变民蜂起,我父亲团结乡民,组成一支乡兵保境安民,剿匪除贼。我那时十六岁,随父亲四处转战,想想,转眼已经过去几十年了。”

    张超也感叹着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你也戎马半生,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甚至能够坐享太平,这不知道是多少将士们最向往的生活了。”

    “确实。”苏烈点头,“只是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还这么年轻,现在就开始养老有些主早了。想卫王李公,五十岁时才刚开始显露身手呢。”

    张超抿了口茶。

    缓缓的道,“我知道你和大多数的武将一样,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都有那种雄心壮志。不过如今大华兵多将广,虽说四下用兵,可却也是兵锋锐利,天下无敌。阻拦在我们面前的,其实是距离和时间,并不是那些四夷土著。你为大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是时候享受的时候了,让那些更年轻的将校们去冲锋,你们这些大帅就在后方为他们押阵就是了。”

    “今日的富贵和太平,是你们一刀一枪挣出来的,也是你们应当享受的。有时候,我们也应当学会适当放手,比如你家的几个小子,如今也已经长大了,有学文的也有学武的,以后的天下,是太子张璟的天下,也是你家的小子们他们那一代人辅佐君王建立立业的时代,我们也就不要再跟小一辈的人去争了,总得给他们一些机会不是吗?”

    苏定方端起茶杯抿一口,放下。

    摇头苦笑。

    “看来我确实是老了。”

    “你不过刚到知天命之年,当然不算老。等干完这任陆军总司令,你来当下一届的枢密使。”

    “秦公呢?”

    “他老人家征战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