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楚风 >

第350部分

楚风-第350部分

小说: 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还要如此继续清扫下去!难不成是被人强迫,不得不如此做法!

    众人衣着华贵,出现在大街之上,自然引起了身边之人的注意,路人们纷纷停住步伐,想要看个究竟,路人们实在搞不懂,如此气势的公子,为何会跟着一个清道夫的身后,静静的跟在后面,没有任何的言辞!

    不过就算是这样,清道夫依旧是旁若无人的扫着地,抄起水瓢将水从桶中舀出来,而后手一抖,散在身边的地面之上,泼洒的时候,还会特意嘱咐一下身边的路人,不要弄湿了衣服。

 第六百四十一章 相逢无语泪千行 天下大事尽沧桑(二十)

    “诸位小心,洒水了!小心,洒水了!”路人们听到如此善意的提醒,都会赶紧闪到一边去,前面自然也就闪开了一块空地,而后清道夫会拿起身边的扫帚,轻轻的清扫地面,生怕地上溅起太多的尘土。

    虽然地上被洒满了水,单单就是这扫水的工夫,也实在是让人折服,只见老者这一抬手,一抖手之间,水从水瓢之中,泼洒而出,如同是从天而降的雨滴一般,均匀的洒落在地面之上。

    在孟尝君的眼中,此人根本就不是在扫地,反倒是觉得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玉器大师,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眼前这位老者,仿佛就是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手中所拿着的扫帚,或许在其眼中,根本就不是扫帚,反倒是有些像雕刻所用的刻刀。

    眼前的街道,仿佛就如同手中的璞玉,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在老者的手中,一点一点的露出本来的色彩!老者心无旁骛的清扫着地面,对于身边发生着的变化,丝毫不去理会,更不去深究,只是一心一意的忙碌着,自己手中的活计!

    “老丈!为何歇一会吧!”孟尝君跟随在老者的身后,足足走了一刻钟的工夫,老者根本就是无暇他顾,所有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自己的工作之上,如此这般倒是让孟尝君疑惑不解,故而开口问道。

    不过老者仿佛没有听到,依旧在自顾自的清扫地面,清扫,洒水,继续清扫,继续洒水,不断的重复着,简单而且枯燥的动作,仿佛周围的人或事,与其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之中,好似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隔绝开来!

    孟尝君的话,虽然未曾引起老者的注意,倒是让身边的门客,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赶紧上前问道:

    “老丈!我家公子问你话呢!”与此同时老者正在扬起手中的水瓢,口中还不停的嘟囔道:

    “洒水了,诸位小心,洒水了!这位公子,闪开一些,老头子要洒水了,要是弄脏了衣服,可就不好了!”

    “老丈!我家公子有话问你!”门客大声的说道,老者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门客,与此同时扫视了身边,只见街道之上,已经聚拢了好多的人,而且众人都是围绕在自己的身边。

    “这是?小老儿这是犯了什么法了吗?”老者颤巍巍的问道。

    “哈哈!老丈真会说笑,我们乃是从东方而来的过客,初来此地,有些事情,想要请教请教啊!”孟尝君十分谦卑的说道。

    “哎呀!不敢!不敢!公子有何吩咐尽管说就是,小老儿能够做到的,一定去做,小老儿做不到的,也会带领公子去找官府的!”老者倒是爽快的回答道。

    “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在下有些事宜,实在是搞不懂,还望老丈能够成全啊!”孟尝君还是那副谦卑的姿态。

    “公子说笑了,若是问个道路,小老儿还能说上个一二,若是其他的事情,小老儿实在是无能为力啊,我不过就是这街道之上的清道夫,公子气度不凡,一看便知道,出身名门,不过诸侯之家,也是商贾巨富,怎么还会请教老头子问题啊!

    难不成是拿着我老头子开玩笑,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老头子还要完成官府交代的任务啊!”老者说话之间,已经弯下了腰,再次从水桶之中,抄出水瓢,将水均匀的洒在地面之上。

    “好厉害的手法,单单就是这洒水的功夫,也值得在下,好好请教一番啊!”孟尝君见老者如此的怪癖,好在自己手下门客三千,对于人的性情,多少还是略知一二,深知越是怪癖的人,越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此言一出,老者并未继续扫地,而是顺手将水瓢放在桶中,而后抄起扫帚,双手扶着,形同拐杖一般,开口说道:

    “公子!不要说笑了,这有什么,难道公子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当年魏国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第六百四十二章 相逢无语泪千行 天下大事尽沧桑(二十一)

    当年魏国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小老儿也没有什么本事,不过是经年累月之后,对于这洒水,泼水,清扫有了一些认识,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没有什么值得请教的!”清道夫侃侃而谈。

    一番言辞,倒是让孟尝君刮目相看,实在没有料到,一个普通的清道夫,居然有如此之高的觉悟,全然不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之人,该有的认识程度。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丈!今日受教了!”孟尝君谦卑的回答道。

    “哪里称得上指教啊,不过就是做好本职的工作罢了,眼下天底下到处都在打仗,大王也有大王的难处,秦国也有秦国的难处,可惜眼下老了,要不然的话,还能上阵杀敌,博得一个功名!可惜负了伤,参不得军了,好在朝廷没有忘记小老儿,给了我一个吃饭的机会!”清道夫说着用手抄起自己的裤腿,孟尝君这才发现,此人的一条腿,原来是假肢,不过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到老者的谈吐,反倒是越说越高兴,说到起劲的时候,还会手舞足蹈!

    十分的滑稽,宽广的街道,一下子变成了老者表演的舞台,老者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在众人的面前,诉说自己这些年的感慨!

    “秦国市井之中的百姓,尚且如此,秦国焉能不崛起于诸侯啊!”孟尝君感慨道:

    “这个世上的人,多半的时候,都无法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的位置,为官者不思本职,一心只是为了谋取财货,武将上阵杀敌,多半也是为了自己的爵禄,如此这般国家焉能强盛!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门客们听了,无不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了,倒是扫地的老者,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孟尝君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没成想,这老者反倒是厉害的角色,随口应和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完之后,如同没事人一般,继续开始自己的工作。

    清扫着眼前的街道,还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留下无限沉思的孟尝君,孟尝君万万没有想到,眼前之人,居然能够将人生看得如此的通透。

    “不简单!不简单!秦国咸阳当真是卧虎藏龙之地,白发老者居然能够将此事,看得如此的通透,实在是让人佩服!”孟尝君感慨道。

    虽说这边说的明了,不过这临近之人,并未能够看得明白,更不能听明白,多半的时候,还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般高深的见解。

    老者继续自己的工作,将水洒在地上,而后继续清扫,重复着先前的言辞,不断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不过就算是这样,丝毫看不出,有何怨言,更没有丝毫的埋怨。就算是刚刚清扫的街道,又被路人踩踏的不成样子!

 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逢无语泪千行 天下大事尽沧桑(二十二)

    就在孟尝君无限感慨的时候,楚太子熊横等一行人,已经赶往了官道之上,虽说眼下各国之间征伐不断,不过好在周天子的治下,还没有出现太过出格的事情。

    各国都是有意的避开周天子,也难怪,再怎么说,此时此刻脚下的这块土地,名义上还是属于大周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众人希望能够等到孟尝君,只要能够等到孟尝君,将此中的厉害关系讲明,想必这孟尝君不会坐视不管的,真要是等到了秦国拿下宜阳,做大了自家的实力,对于各国来说,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不过众人等了许久,也未曾见到孟尝君的车马,‘玉蝴蝶’等的焦急走到燕姬的身边,小声的问道:

    “姐姐!这孟尝君是跟在你的身后吗?”

    “是啊!不会有错,不过只有相隔几里地的关系,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了啊!”燕姬说完,手搭凉棚,骑在马背上,极目远眺,希望能够看到孟尝君的车马。

    “难不成,这西去的道路,不止这一条?”燕姬疑惑的问道。

    “这倒不会,此去秦国,唯有途径洛阳,才是笔直的官道,难不成是你们分别的地方,孟尝君已经先行了!”楚太子熊横反问道。

    “如此这般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只是不知道,此刻孟尝君等人的车马,到了什么地方?”燕姬思索再三,接着楚太子熊横的话头说道。

    “那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在这里岂不是白等了?我看咱们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